第七章 怎样写好新闻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1)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新闻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出不同的类别。
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政治新闻、外事新闻、军事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从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会议新闻、新闻公报、座谈记录、成就消息、节日消息、参观访问,等等。
从文字长短来分,又可以分为长新闻、短新闻、简讯和一句话新闻等。
按照写作特点来分,大致分为动态新闻、简明新闻、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评述性新闻、特写性新闻(又称“新闻特写”“新闻素描”或“新闻速写”)、答记者问(谈话记)、公报式新闻。
怎样起新闻的标题
一般来讲,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五大部分构成。但不同类型的新闻,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写法,不一定要五部分都齐全。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内容的精粹。一则新闻的标题能够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倾向,也能显示新闻的精神、风采和神韵。所以,标题起得好,可以使新闻大为生色,也可以吸引读者读新闻。有些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读过某些新闻,往往是内容已经淡忘而标题却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甚至有些标题脍炙人口,为人们传诵。
新闻的标题和其他文体的题目不同,它常常由引题、正题和副题多行标题组成。正题就是新闻的主题目,也是实题。它反映一则新闻的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引题也称“眉题”或“肩题”,标在正题上面,用以引出正题,往往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的作用。副题也叫“子题”或“辅题”,标在正题下面,它是正题的补充,往往是一则新闻的主要事实或结果的提要。例如:
引题 一代名将叱咤风云千年古墓规模宏大
正题 关中程咬金墓发掘出珍贵文物
副题 长篇墓志披露重要史实 精美壁画再现初唐气象
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必须由三行标题组成,为了表达新闻主题的需要,有的只有正题,有的只有两行标题。例如:
“光棍堂”引来了四只“金凤凰”
新闻的标题要求题文一致,旗帜鲜明、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新颖通俗、有吸引力。《关中程咬金墓发掘出珍贵文物》一则新闻的标题,正题将新闻内容精粹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题又烘托出一代叱咤风云的骁将墓室的宏大雄伟,令人想起当年英雄业绩胜况及一个鲜明个性人物,有情趣,颇为生动。辅题又确凿地指出墓中的主要文物及其价值,生动而真实。《本溪何处去?茫茫烟尘蔽!》一则标题将新闻主题非常集中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光棍堂”引来了四只“金凤凰”》一则标题语言通俗生动,新颖活泼,喜庆风趣,饶有韵味。
怎样写新闻的导语
导语是新闻独有的一个概念和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它是新闻的头一句或头一段话。它要概括新闻内容,提炼出新闻的精华,并揭示出新闻的主题。它是读者接触新闻之后对新闻认识的一个总概念。
导语必须吸引人。所以,秘书必须千方百计地将导语写好。有人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导语写得不好,新闻肯定是失败的,所以导语要像“诱饵”一样,使读者读了导语就得将新闻读下去。写好导语不仅对读者重要,对秘书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导语的提炼,迫使记者竭力抓住新闻的重点。
新闻导语必须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事实提炼要精,要概括,但不能概念化;要具体,但不能堆砌。例如: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这则导语高度概括凝练,语言铿锵有力,有一种势不可当的气概。人物、时间、事件交代得很清楚。“英勇的”这个定语使人民解放军的精神气势跃然纸上。“大约”一词运用得相当准确,给读者一种流动感、前进感,使读者通过语言感觉到浩浩荡荡的人民军队正在陆续不断地渡过长江。
导语要写得实在而不能空洞,要形象而不能笼统抽象;要新颖活泼,生动有趣。例如:
贵阳市今年冬至上市供应了一批只有“两条腿的羊”
这则导语新颖活泼,使读者发出会意的笑,幽默中充满辛辣的讽刺。
几种常用新闻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的写法很多,现分别介绍如下。
1.叙述式导语
叙述式导语用摘要或概述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在消息的最前面。例如1992年4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的一则消息《近300对闽台男女喜结连理》,导语是这样写的:
福建省涉台婚姻日增,去年来,闽台两地有近300对男女喜结连理。
这则导语突出了这条消息的主要事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疑问式导语
疑问式导语采用设问的方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做简要回答,或者在下文再做回答。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索。例如:
谁是木星卫星的最早发现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席泽宗认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甘德。……(转引自《科技新闻佳作选》,新闻出版社)
3.评述式导语
评述式导语就是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具有更强的指导性或战斗性。例如1992年3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一文,导语是这样写的:
农业机械在中国去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经营效益进一步改善,为全国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取丰收立下“汗马功劳”。
这则导语着重评述了事件的重大意义,然后才引导出事实的报道。
4.摘要式导语
摘要式导语用最简短的语言,把所报道事件的最主要的实质问题或主题思想摘要表达出来。例如1992年3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的《继续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一文,导语是这样写的: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目前在深圳结束的全国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传出了这一消息。
这则导语,前一句话充分表达出了这则新闻的主题思想和实质问题。
5.描写式导语
描写式导语是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其中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做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引人入胜。例如1992年4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清明期间赴闽探亲台胞剧增》一文,其导语是这样写的:
清明节的前一天,福州机场接客处聚集了一群群望眼欲穿的人们,迎接来自台湾、港澳和海外的亲人。
这则导语简洁朴素,只“一群群望眼欲穿”便描写出亲人急切相聚的悲喜心情,烘托了气氛。
尽管导语有许多类型,但写作导语不能落入什么固定的模式,要灵活多变,要活泼,切忌死板、枯燥。
怎样写新闻的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主体部分阐发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编排材料要围绕中心,层次分明。多数新闻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材料之间有的是主从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因果关系,也有的是点面关系,写的时候根据主题的需要恰当安排,或者先主后次,或者先面后点,或者由此及彼,必须将它们的关系酝酿好,才不至于引起紊乱或重复。有时,新闻的安排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这样写要切忌写成流水账,不可平铺直叙,以免平庸。文如观山不喜平,要时刻想到使文章写得有流动感、跌宕感。例如:
张华精神有续篇 见义勇为不留名
中学生王笑峰获舍己救人好青年称号
……
去年8月2日下午,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城门村卫生所医生陈登尧的12岁男孩陈舜,在井边玩耍时,不慎掉入井里。因井口小,空气稀薄,同村青年李崇旺和陈舜的父母等先后下井救人,都窒息在井底。
这时,暑假回上清探亲的王笑峰恰好到卫生所换药,见状,毫不犹豫地拿起绳子往腰上一扎,顺着井壁的铁管滑到井底,迅速用绳子绑住陈舜及其母亲。当人们把他们从井底拉上来时,王笑峰已精疲力竭。但他想到井底还有一个人未被救出,就吃力地走向井口,再次下井,在群众的协助下,将另一个下井救人的李崇旺从井底拉了上来。他本人刚被拉出井口就昏倒了。
由于在井下窒息过久,陈舜、陈登尧和李崇旺不幸死亡。陈舜的母亲曹峰经抢救脱险。
……
这个主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就像一则小故事,简洁明了的叙述,毫无烦琐、累赘之感,以真实的事实充分地表现了主题所要揭示的意义。
怎样写新闻的背景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环境和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交代这些背景,有助于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对于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新闻使用的背景材料,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说明性的背景材料
说明性的背景材料包括如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工作面貌、物质条件等。例如:
嘉峪关地理气候独特
为世界最佳滑翔基地之一
……
嘉峪关滑翔基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与嘉峪关市东北郊民航机场毗邻。这里北靠马鬃山,南倚祁连山,中间为广阔的戈壁荒滩。在夏季烈日照射下,地面迅速升温,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动力气流,加上地域辽阔平坦,空中能见度好,嘉峪关已被国际滑翔界公认为是除澳大利亚和南非外世界上最适合开展滑翔运动的地点。
……
这则背景材料,揭示出了事件存在的意义,是对新闻的必要补充。
2.注释性的背景材料
注释性的背景材料包括如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名词术语、技术问题等。例如:
长江航道启用波浪发电航标灯
……
浮标波浪发电装置是安装在灯浮上的一种装置,它利用波浪摆动产生的波能转换成电能,供给航标灯光源。与目前浮标上的铝电池相比,重量减轻了1/3,投资减少了2/5,且功率大,电压稳,射程远。
……
这则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科研成果的价值。
背景不是新闻的独立部分,它可以放在导语之后,也可以穿插在主体中间,也可以放在结尾部分。
给新闻结个好“尾”
好的新闻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回味的作用,甚至能令读者捧腹大笑,或悲愤满腔,或拍案而起。这样的结尾实在可以使整篇新闻满堂生辉。但一般新闻如果已将事实交代清楚完毕,也无须煞费苦心想出一条绝妙的尾巴。为要装一个漂亮的尾巴而动脑筋,往往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例如《怪事,贵阳冬至上市的一批羊肉只卖两条腿》的结尾,这样写道:“一只羊前门只卖两条前腿,这说明了什么?”发人深思,令人气愤,进而由此一件小事情联想起社会上的诸多怪事,怪事一成串就令人想起社会的种种弊端。
新闻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报道的角度来确定。常用的写法有下面几种。
1.小结式
小结式是对报道的新闻进行小结,使人更加明确报道这一事实的目的。例如:
改劳人制度 除企业痼疾
西缝明里享受劳保暗里从事第二职业,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两种现象改变了。
……
2.分析式
分析式是对报道的事实,进行中肯的分析,讲出成绩,指出不足,使人认清努力的方向。例如:
上海今年大学生分配供不应求
……
有关方面分析,大学生分配需求量骤增,与国家经济形势全面回升有着密切关系。“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陆续上马,也导致人才缺口。同时,企业用人的观念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企业要上去,关键靠人才。”即使有些企业已满员,仍求才若渴。
3.评论式
评论式是在新闻的结尾,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说明实质,点出主题。例如: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在校学生1400多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13倍
……
40多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说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才能获得平等的生存、发展以及受教育的权利。
4.展望式
展望式是对新闻事实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这种结尾,预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引起读者对它的继续关注。例如《中国女排亮相华盛顿首场热身赛胜东道主》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中国女排在十天的访美期间,将与美国队先后进行五场比赛。
另外,新闻结尾还有号召式、激发式等写法。
这些形式可供写作者参阅分析,但写作时不宜生搬硬套,只要结尾与通篇一体,达到为整体服务的目的即可。
新闻写作的三大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机构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并且是有立场的”。与此同时,还要求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注重共同兴趣,并尽可能写得准确、清晰、简明、生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新闻报道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在新闻报道中不得任意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不得宣传反动、恐怖、淫秽、迷信、伤害民族感情及其他败坏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2.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界前辈陆定一同志曾说过:“写新闻一定要实事求是,就是要真实,这样报纸就有威信,党也就有威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包括人名、地名、时间、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二是作者对事实的说明和解释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曲解或掩饰。
3.迅速及时,讲究时效
最新发生、最新发现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时效性越强,新闻价值就越高。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新闻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新闻报道一定要讲究时效性。
【范例】
海港悲歌,刻骨铭记——天津“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七日祭
【新华社八月十三日电】 8月13日,在天津泰达第二小学安置点,市民为爆炸事故死难者祈福。
相当于20多吨TNT的大爆炸,在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留下了一个比半个足球场还大的深坑。
事故第七日,这个盈满了积水的大坑,像一滴悲痛的眼泪凝固在四周焦黑的土地上,凝固成一座城市此刻的表情——今天是“头七”,是逝者灵魂安息的日子。
此刻,是悲恸难抑的萦回——人们在祭奠一座城市的英雄,悼念亡灵、抚慰伤者。
此刻,是悲壮勇毅的前进——在危机重重的现场,抢险救援仍在继续,在伤痕累累的家园,生产、生活正顽强恢复。
此刻,更有痛彻的警示——血的教训必须牢牢记取,彻查追责务必毫不手软,给历史和人民一个交代,让悲剧不再发生!
【即学即练】
参照以上新闻范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份新闻报道,自拟题目,字数6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