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努力的意义就藏在努力的过程中(2)

4.越努力越幸运

从前听别人说越努力越幸运,只觉得那是矫情的鸡汤,所以一口也不愿喝下去。

后来我自己写公众号文章、做自媒体,为了保证日更绞尽脑汁。6点半起床边做早餐边找选题,到了办公室抓紧时间干活,休息间隙里写提纲打腹稿,下班回家坐到电脑前专心敲字,还要赶着时间把文章发布到各个平台……

在那之前我三两天出一篇稿,写稿频率全凭心情来决定。有时兴致勃勃写好了投给自己心仪的媒体,结果却不是被退稿就是石沉大海。

狠狠逼了自己一把,陆陆续续写上几十篇后,竟然有大号编辑主动找来。想不到的是有篇文章一炮而红,转载的约稿的蜂拥而至,我趁热打铁加了好几个编辑的微信,接下来的路,就真的好走了不少。

而我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运女,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是种怎样的体验,那真的不比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舒服。

原来所谓的一鸣惊人,都有十足的努力和付出来支撑。

不幸的人或许各有不同,好运的人,却有千篇一律的上进心和执行力。

上大学对出身低微的你到底有何意义

我常常会想,如果没有努力为读书奋斗过,没有考上大学,现在的生活会怎样?

其实也不难想象,许多儿时小伙伴的成长与生活轨迹已经为我勾勒出了另一种人生的模样。

无非是外出打工、结婚生子,大好年华付之流水线和田间灶头。其实生活本无好坏之分,只能说懂得过日子的人,有可能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变成令人神往的诗意田园。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我出生在云南东南部的一个小坝子里,这里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贫苦山村。相反的,因为水源丰富与交通便利,很早的时候便成为区域性蔬菜生产基地。大货车车轮滚滚,将大车大车的蔬菜运到全国各地,再把富足的日子带回来。因此,作为90后,我们的童年虽然比不上城里孩子那样蜜里调油,但也谈不上多么艰苦朴素。

到了今天,许多人家建起了小别墅,各类现代化电器设施一应俱全。从生活水平上来讲,也算够得上小康的尾巴了。可即便如此,大部分人的生活似乎还是粗陋不堪的,像是被红泥黄土囫囵地抹了一层,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邻居家的儿子大我十岁,在我考上大学那年匆匆摆了喜宴,迎娶他那个当时已身怀六甲的新娘。新娘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婚纱被肚子撑得高高的,一张浓妆艳抹的脸,看上去却稚气未脱。

很小的时候,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背着小书包手拉手奔跑在一路泛着稻谷清香的乡间小路上。然而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六年,小学毕业后我考上重点中学,到了县城读书,和她的来往便渐渐少了。后来她外出打工、回家结婚,我们更像是两条相交直线,交点一过,便渐行渐远。

与她再次熟识起来却是四年后,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得了重病,不得不放下一切回家休养。

也就是在那时,我才发现记忆中沸腾不止的村庄已经渐渐冷却为一个空壳。年轻的男男女女迫不及待地奔赴远方,方圆几里的家乡,能坐下来陪我聊聊天的,也只有她了。

四年,她由妙龄少女,长成一个真正的农妇。

黝黑粗壮的身躯被包裹在廉价鲜艳的衣裙里,她来找我说话时,总是在腋下挟了未完工的十字绣,两个年幼的孩子叽叽喳喳环绕在周围。

盛夏的傍晚,天边的彩霞辉映,如同她手中飞舞交缠的各色丝线。只是,白布上的锦绣牡丹盖不住她嘴里源源不断的牢骚抱怨,话题不外乎家庭、老公、婆婆,一旁玩闹的孩子总会不时激起她的怒火,她便随手拉过来在他们的屁股上狠狠打一巴掌,再继续吐沫横飞,以最恶毒的话诅咒着婆婆偏心小姑子……

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我家的常客,每次都是咋咋呼呼地冲进来,拿起茶几上的各色水果糕点就啃。假期,他们的父母忙于农活时,通常就是5岁的姐姐带着3岁的孩子走街串巷,玩泥巴或是打水仗,浑身弄得脏兮兮。在地里辛苦一天的她,每每回来看到这副“惨状”,孩子免不了又是一顿揍。

孩子们的生长如同野草疯长,只要具备了必要的空气和水分就能肆意发展。至于养分,那太奢侈。

与此同时,我的一个朋友小露也在朋友圈秀着她的育儿生活。

小露的女儿和邻居家的女儿同龄。照片里的小姑娘穿着公主裙,正蹲在广场上伸着小手喂鸽子。夕阳的余晖笼罩下,那一幕美好得像是天使降临人间。

小露是我的高中同学,同样出身云南乡村。大学毕业后,她做了中学教师,然后飞速结婚生女。对她的女儿,小露倾注了十二万分的爱,从怀孕开始,每个月一封给女儿的信详细记录了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她的朋友圈也不时发出几张女儿跳舞弹琴的照片,或是推荐几本儿童读物。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充裕下成长起来的小姑娘,和邻居家的女儿看起来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尽管,她们的母亲曾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人生的确没有什么公平可言,早在出生之时,距离便已注定。但这距离,也并非不可超越。

最近大热的哈佛演讲者何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相同的出身与截然不同的人生,靠什么逆袭与翻盘?当然,上大学不是根本原因,但大学生活所带来的眼界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却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转变的开始。

高考后,我到了长沙,在一所非著名理工院校学习新闻。尴尬的专业,尴尬的处境,一切似乎都在验证青春那种矫情而又实实在在的迷茫。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几乎所有的新闻都在报道裁员、破产,“毕业即失业”这样的话我听了不下百遍。大学生眼高手低,起薪还比不上农民工的言论也不绝于耳,知识与文凭仿佛被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低度。

近几年来,《寒门难再出贵子》《教育就是拼爹》一类的“毒鸡汤”文席卷网络,实话说,作为一个奋斗多年才跳出农门的姑娘,这些文章也曾让我沮丧无比。何江那样的人毕竟太少,大多数平凡如你我的寒门学子,大多在四年学习后融入熙熙攘攘的社会大熔炉,平静得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但,即便如此,我也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抹杀掉努力的意义。

因此我努力学习采访、写稿、拍摄,努力参加学校的每一个活动。所有的一切努力,能让我在同学中卓尔不群,却没能让我在毕业后飞往大洋彼岸深造,也没能让我顺利进入政府部门或是垄断国企。然而,和我的祖辈父辈相比,我已经不可否认地前进了一大步。

你要明白,努力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一步登天。

我的另一个好友Vivi,是我们那一届同学中唯一考上北大的女孩子。她在北京认识了留美归来的丈夫,后来两人一同进入某金融机构任职,顺利完成了从小县城到首都的转变。

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农民,父母在80年代毕业于省内的师范大学,是小县城里的特级教师,和今天的我、今天的小露如出一辙。

现在再看到邻居心急火燎地拎着棍子赶着骂着哭号的女儿去上学,我都会想到小露的女儿,Vivi未来的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儿女长成,所谓的阶级流动,缓慢但是有序。

“阶级流动”这种词带着分化色彩,听上去终究有些刺耳。但有一句话说得极有道理,“寒门的崛起,至少需要十代人的努力。”那我们,何不做奠基的第一代?

真正的学霸过得都不会太差

1.早早领悟了奋斗意义的老张

我们称他为老张,因为在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不知努力为何物时,他就早早领悟了奋斗的意义。而那一年,我们都不过十来岁的孩子。

那年的老张穿着一双解放鞋,背着旧布包,一件不太合身的外套松垮垮地罩着他瘦弱的身躯。

他趴在座位上研究一本书,崭新的小学奥数,是从图书室借来的。身边不时跑过嬉闹的同学,却丝毫影响不了他的思考。

农村的小学,即使到了现在,离奥数都还很遥远,更不要说将近20年前了。但班级排名第一的老张,已经在课余时间独自探索那个深奥而神秘的数学世界了。

你可能会觉得,是家庭氛围熏陶了老张。可事实并非如此,老张的母亲早逝,兄弟俩跟着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过活。

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的贫苦日子,教会老张的就是穷发奋、苦读书,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小小年纪,他就成了一枚大写的学霸。

上个世纪末,出身农村的我们都笃信上大学是唯一出路,但能真正做到头悬梁锥刺股的人并不多。因此在一轮又一轮的升学淘汰中,能够时时处于前十的人,渐渐就只剩了那么一两个。而老张,就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老张即使高考发挥失误,也考上了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北航,四年后,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硕博连读。得知这个喜讯时,我想起了小时候他说过,他的理想是进入清华园。十几年后,他做到了。

从乡野孩童到准高端人才,老张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年时的窘迫贫寒自然一去不复返,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更重要的是,老张的阶层、社会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努力到了极致,怎么可能没有丰厚的回报?

那些轻视学霸,认为文凭和学历无用的人,还是一边歇着去吧。

2.一个高智商的学霸姑娘

我的高中同学里,Vivi是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女孩子。

毕业后Vivi留在北京,嫁给了海归博士黄先生。黄先生也是学霸一枚,目前任教于北京某高校,两人志趣相投,遂买房安家,人生目标实现了一大半。

婚礼上,一对新人讲起恋爱经过,三句话不离口的竟然是学习。两人因学习交流而相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互生情愫,又在携手共进的路上窥见对方的更多美好……

在场的宾客都会心一笑,学霸嫁给了学霸,说起来真是一段佳话。

Vivi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学霸,从小考到高考,都是市级状元。难得的是,即使进入了国内最高等学府,她也依旧谦逊好学,修了第二专业,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黄先生动心那一刻,除了她的娟秀外表,必然还看见了一颗积极向上的可贵真心。

和老张不一样的是,Vivi是富养大的女孩。她出身于一个高级教师家庭,奋斗对她来说,不带半点功利驱使。

所以命运回赠她的,除了物质与学识,还有最甜蜜的爱情与婚姻。

努力的女孩过得都不会太差,更何况一个高智商的学霸姑娘?

3.黑板上写下的一个大大的“拼”字

去年的秋天,珊珊从人大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赫赫有名的媒体做财经记者。这在我的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我对她最深的记忆,是大学第一次班会,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拼”字。当时她在竞选学习委员,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认为学习靠的就是拼搏。

我们在一所理工大学读新闻,无论师资力量还是学术氛围,都与一流大学相隔十万八千里。所以进校第一天,我的室友珊珊便立下了考研的目标。

四年同居一室,我目睹了一位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珊珊是我们寝室里唯一作息规律的姑娘,10点睡6点起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早餐后背单词、看专业书,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晚自习天天泡在图书馆,业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也不耽误交友恋爱。

珊珊的大学生活,简单概括一下,就是高中生活的丰富和延续。

也许有人要笑她死脑筋,但四年来,稳居专业榜首的始终是她。一到考试月,她的笔记就被整个专业的同学复印下来传阅。如此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她的考研道路做好了铺垫。本科毕业后,珊珊便如愿进入中国人大——国内新闻专业最高学府。

小镇姑娘珊珊,现在是干练优雅的高知女性,朋友圈里偶尔晒出的生活无不精致美丽,终究活出了一个女孩子最精彩的模样。

你若向她请教经验,她多半还是那句话,拼呀!

4.学霸并非都是天生的智商超群者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学霸?

大部分人的回答也许是能考高分数,但我觉得分数只是一个表象,与“学霸”二字画等号的应该是勤奋、坚持、自律等美好品格。

珊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早睡早起看书学习,这样的女孩,即使身处低谷困境,也会竭尽所能地管理好自己,因为自律两个字已经深深刻进了她的骨子里。

我也曾见过Vivi随身带着的复习小册子,老张就更不用说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有一天懈怠过自己的学业。

事实上,我们身边的许多学霸,都并非天生的智商超群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靠的也是日复一日的不断练习才得到高分回馈。

在学生时代,分数是个人价值的最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孩子获取尊重与自豪感的最直接手段。

因此学霸们往往能得到更多的赞同与认可,在人生最初的十几年时光里,就明白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成就精彩人生的并非是高分,而是获取高分中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那才是获益终生的灵丹妙药。

所以,考上顶级高校,在更优质的平台上接触更广阔天地的学霸们,早就赢在了奔跑途中。

作为努力与奋斗的化身,他们怎么可能过不好这一生?

人穷就要多读书

1.投资自己,不仅仅是华衣美饰和胭脂水粉

我正上着班,朋友小悠在微信上呼唤我:“好无聊呀!刷手机也刷够了,不知道该干吗。”

正埋头于PS里抠图的我没空陪她瞎聊,便随口建议:“那你看看书吧。”

她发过来一个满地打滚的表情:“不想看,看不下去。”

我翻个白眼不想理她,时刻嚷嚷着自己穷到要吃土的小姑娘,整天做着发财的白日梦,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认真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