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却不受欢迎。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负责任”惹的祸吗?“负责任”有错吗?
现代汉语中对“责任”的解释是分内应做的事,而不是做好分内之事的意愿。但我们发现,很多人对“责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责任等同于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了。实际上,责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规范及责任成果。
责任意识——想干事;
责任能力——能干事;
责任行为——真干事;
责任规范——干对事;
责任成果——干成事。
责任的五项基本内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在组织责任文化内涵结构关系图中(见图0-1),每条线都是可逆的,无须文字说明,即可一目了然。
图0-1 组织责任文化内涵结构关系图
一、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职业人精神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组织的发展负责。当工作出现纰漏时,要敢于承担,而不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寻找免责的借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越重要,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重。每个组织成员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树立起“责任在我”的强烈意识,组织内形成“人人都是责任者”的文化氛围和责任意识,组织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梁启超的《志未酬》中有诗句:“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其含义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应该想着干点事、能干点事和干成点事,否则实在愧走人生这一遭。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者,确实应该好好琢磨和品味这句话的内涵。
当然,要干成一件事不容易,要干成一件大事更是难上加难,前进的路上有错综复杂的矛盾,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有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阻力,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险滩,需要干事者有足够的责任意识,有毅力、有追求、有胆识、有气魄,看准了的事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只有不懈努力干成事,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二、责任能力
承担责任是需要能力来支撑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更多的是对职业人的道德要求。而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要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行动力,让责任心衍生出相应的工作能力。因为责任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用事实来证明,用业绩来体现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对以能力为基础的责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干成事”,就必须有谋事的本领。要想有干成事的本领,就要适应竞争和变革的形势,迅速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做到推进工作有实招,加快发展有本事,攻坚克难有办法。用心、用功、用脑子去干,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总结,舍得付出代价,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事像一件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三、责任行为
一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离开责任行为都是无法体现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要积极主动,凡事雷厉风行,“不等、不靠、不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其次要科学求实,不急功近利,不弄虚作假,不为长远发展留隐患;再次要精心细致,把责任落实到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到底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自动自发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领导表示要真抓实干,坚决地干、一马当先地干、又好又快地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真正让老百姓得利益,为老百姓谋福利,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听起来很“想干事”。而实际情况呢?“真干事”了吗?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真抓实干,工作不到位,总结起来、汇报起来当然就只有“编故事”了:领导如何重视深入,干部如何迎难而上,有认识有做法,有典型有经验,充分全面,重点突出,让人颔首赞许,无可挑剔。总之,是讲起来“动情”,听起来“动心”,但实际情况却是相距甚远,甚至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种听得看不得、不出成绩出经验的怪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正是因为没有“真干事”,其后果是“空谈误国”,这是组织发展的大敌。
四、责任规范
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责任者采取的行为当然应该是正确的行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呢?正确的行为有衡量的规范,包括规则、制度、流程、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客观规律……
责任规范保证“干对事”。必须做的,要有规范保证;不该做的,也要有规范约束。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苦恼的就是看不到限速标志。看到了限速标志,我们就知道必须保证车速在下限和上限之间;同时也知道超出限度是不允许的。
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规范,前提是这样的规范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用现在的话说,即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老百姓是不是拥护、老百姓是不是赞成、老百姓是不是支持,是衡量我们办事正确与否的标尺;是不是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是不是不计成本的摊子工程、是不是装潢门面的面子工程,是检验我们决策能力和水平的标尺。只有按规范办事,作出科学决策,我们干成的事才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才能取得成功。
在干事过程中还要确立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标准不高,事情的质量就不会高;高起点、高标准,做出来的事情就会与众不同,成效也不一样,因而也更有利于推动队伍建设向前发展。这样的标准也需要用规范作为保证。
组织建立责任体系,就是将组织管理和责任制度结合起来,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任务流程、运行程序、时间要求、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形成环环相扣、责任明晰的执行责任体系。
五、责任成果
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规范四方面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就能达成一个最终结果——责任成果。所以,责任体系也可以称为4+1责任体系。
从广义上讲,责任文化应该包含责任成果,因为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广义的责任文化自然也应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在责任文化的实际操作中,愿意负责任不一定就能负到责任,因为在我们周围,很多人理解的“负责任”可能只是一种态度而不包含成果。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看起来很“负责任”的人却往往做不好事情,似乎负责任是一回事,做好事情是另一回事,两者不是统一的,这种现象影响了“负责任”的价值体现。其实这是把负责任和责任心,或者说是责任意识混淆起来了,“负到责任”是负责任的应有含义。
所以,讲责任就要以结果为导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凭功绩论英雄,把“干成事”作为我们一切责任的落脚点,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真干事”的人有回报,让“干对事”的人有保障,让“干成事”的人有前途,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长此以往就能干成不少的事,就会不断创造出组织发展新业绩。
唐渊
2013年6月18日于北京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