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迷茫不畏惧 少走弯路300个细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人生有方向,青春不迷茫(5)

023.职业选择的重点在未来

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都必须作出一项重要决定:我将以什么方式来谋生?做一个记者、邮差、企业家、计算机程序员、医生、大学教授,或者摆一个肉饼摊子?

很多年轻人渴望了解什么样的职业才算是有前途的职业。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创造出丰厚的利润;但对于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选择不同职业,对于未来积累财富的速度和事业成功的概率会有不同的影响。

说一份职业比另一份职业更有前途,意味着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从事这份工作能够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提升和发展机会,或者收入水平会比做另一份工作更高些。

在选择职业方面,要问自己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个工作适合我吗?一份职业也许有前途,但是却并不一定适合你。譬如房地产是一个利润颇高的行业,但是,对于一个希望独立创业却缺乏资金的人来说也许并不适合,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有雄厚的资本和深厚的社会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前途,更重要的应该分析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人生总是充满了矛盾和缺憾,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其发展空间有限;那些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却往往并不适合自己。但是,毕竟我们的兴趣是广泛的,而且有许多潜能尚未被开发出来,社会能够提供的职业空间也在不断扩充。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在兴趣、前途和适合自己的职业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寻找自己所钟爱的职业,依赖于你的热望和现实可行的工作之间的平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估体系——一个理想的职业本身就不是单一的(譬如个人爱好),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价值体系。将兴趣放在价值判断的第一位,是因为它对于个人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很容易被忽略的。

任何一个正确的决策都是基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平衡考虑,是平衡的产物。你必须在现实和未来之间,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作出无数次选择。

024.职业的变化与进化

如同有机体一般,职业也是生命体,是应时代或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有的职业会一直保持原样继续发展下去,有的则会根据产业结构或是消费者的要求而发生变化。

如果某个职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有可能会消失,或是与其他职业融合到一起,但如果很好地适应了环境的话,这个职业就会不断地成长,职业种类也会越变越多;有前景的职业大概就是这样成长并扩大的吧。但是现在看来有前景的职业并不一定总是有前景,总有一天它会进入衰退期,这时,职业生命就会因为衰退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比如,在有计算机之前并不存在程序员这个职业,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程序员的身影已是随处可见。而随着网络技术WWW(万维网)的发展,自然也就有了程序员职业的扩展——从单纯使用C语言的计算机程序员扩大为Windows程序员、Java程序员、Linux程序员等,同时细分出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及IT建设等职业。

此外,紧跟网络时代步伐的手机行业同样也出现了相关的IT程序员;智能手机的出现促使各种应用开发者随之出现,职业族群也在不断地扩大,而那些不能适应新技术的程序员则会被时代淘汰。

那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比较好呢?单纯地追逐热门职业很可能会让自己一败涂地,自己希望从事的领域又已经被准专家们先占了,所以如何实现与这些先行者之间的差别化,就成了积累自己的阅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一个女孩儿大学读完理科之后,研究生也选择了理科的专业,但她后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理工科,之后出于兴趣她学习了插花并想将插花当成一项工作继续下去,但是她的父母对此非常反对,于是她改学了心理学,将插花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园艺治疗师,开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

像这样将既有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关心的事情或是新兴产业技术结合起来,用新的方式创造出新职业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而如此一来,职业也能带动社会、经济及文化的集体成长。如果成功了,那么即使是做同一种工作,那也是一种与现有的职场人的工作内容不同的具有差别化的职业。

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下,如何用自己拥有的经历、优势、兴趣、适应能力、能力、技术等创造出新的职业,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1)细分:更深入了解现有职业并进行细分。

需要的能力或姿态——要有深度、耐心及匠人精神等。

(2)融合:结合不同的职业、产业及自己的经历等创造出新的职业。

需要的能力或姿态——创造性、多样性,收集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3)爱好:与仅仅按照要求去做现有工作的一般职场人不同,要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

需要的能力或姿态——乐观的、积极的、明朗的姿态、价值观、愿望以及独立性等。

025.选择转行提防走弯路

谈到转行,也许你会说,转行有什么难?也许你是可以说转就转的人,但恐怕绝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因为一个工作做久了,习惯了,加上年纪大了些,有了家庭负担,便会失去转行的勇气。因为转行要从头开始,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虽然那或许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另外,也有人心志已经磨损,只好做一天算一天。有时还会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种种复杂的原因,让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行行出状元,并不是说哪个行业不好,哪个行业才好,那为何又要提醒你“千万别入错行”呢?

找工作要睁大眼睛,找适合你的工作,找你喜欢的工作,找有发展性的工作,千万别因一时无业怕人耻笑,而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或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人总是有惰性的,不喜欢的工作做了三两个月,一旦习惯了,就会被惰性套牢,不想再换工作了。一晃三年五年过去了,那时要再转行,就更不容易了。

虽说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也许顾不了那么多。这份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两年过去了,人头熟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人从此安安分分地上班;有的人则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天地里试试运气。

转行的想法90%以上的人都有过,光是想当然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不只是想,而是真的要转,那么你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虽然,这并不是说转行的人必定失败,天底下没有这么绝对的事,而事实上,转行后有好的发展的人也不少。但话说回来,转行后成就不如干老本行的人则更多。这些人有的还不死心地期待着“明天会更好”,有的则早已向后转,回到老本行去了。也许你会说:“我没有看到转行后失败的人!”真相是:人都好面子,别人转行失败会主动告诉你吗?

那么,转行之前要“三思”。“思”什么呢?

有几个方向可以参考:

我的本行是不是没有发展前景了?同行的看法如何?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有无其他出路?如果有人一样做得好,是否说明了所谓的“无多大发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是不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根本无法让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越做越没趣,越做越痛苦?对未来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我是不是有充分的了解?我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不是能如鱼得水?我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事实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相情愿的自我欺骗?转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青黄不接,甚至影响到生活,我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026.两难选择:考研还是工作

一边是激烈的考研竞争,一边是现实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先赚钱?还是考研,为自己开拓一条更宽广的就业路子?不满意现状,想改变却又面临变数和不可预知的风险,许多人为此陷入两难境地,犹豫不决。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考研”热得发烫,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应用型的专业,读研究生对于掌握知识和加强应用的作用不明显,不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高更实用。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考研不要“从众”,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为“考研”而“考研”不可取。

还有一部分人希望通过读研深造,让自己以后找工作更有底气或缓解就业压力。延长就业时限,也成为很大一部分考研者的出发点。

其实,上述想法并不可取。

首先,未来用人单位不会再简单地看学历选人了。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录取几万人的研究生,现在是几十万,几乎增长了10倍。大学生更是从1990年录取的92万增长到每年的几百万。在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几乎就是能力的代表;大学生多了后,硕士研究生又变成一种能力的标志;硕士生多了后,硕士学历又失去了人才标杆的作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标准也从最初的盲目以学历衡量逐渐向能力衡量转变(虽然这种转变并不很快),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了。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必然是综合评价,尤其少不了工作经历的评价。在加拿大,很多移民的华人都很优秀,却苦于没有工作经验难以获得一份工作,迫不得以只好去做一份志愿者的工作,以换取工作经验。而一旦有了工作经验,工作就好找多了。这是一个成熟社会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从工作角度考虑,两年工作经验要比两年硕士经历更为重要,也更靠得住。当然,前提是你很努力,认真去工作了。

因此,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不应盲目地追风赶浪,应选择最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考研需要三思而行,要认真考虑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从而作出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