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以卑微,但不能失去内心的平静
成功的人都有一套改变思路的方法
人生最大的弱点就是常常过快地说出“不可能”。对于说这种话的人而言,最保险的方式好像就是“不可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被问及他是如何发现“相对论”的。他的回答是:“我对一个不可辩驳的原理提出了质疑。”朋友们,请把“不可能”这个单词从你的脑海中抹去吧。如果你正面临着一座山峰,而别的人想说服你相信这座山峰是不可战胜的,那么你就开始制订一个计划,努力攀登,然后站在山巅向所有那些泼冷水的人证明:也许你们做不到,但有人能做到!
当别人对你选择的道路提出异议乃至斥责的时候,你必须坦然面对。输家常常会把怨气抛向赢家,因为消极与积极总是难以调和的。你在向成功奋进的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说,每一位成功人士都要经历。
第一阶段:你有了一个新想法,但在这个想法取得成功之前,你会受到许多“踏实派人士”的嘲笑。
第二阶段:你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修成了正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时你会饱受误解与忌妒的目光,人们不乐于看到你取得成功。
第三阶段:你的成功不断升级,而你也始终不渝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时,人们会害怕你,且这种害怕会变异成进攻。你会受到批评乃至攻击。如果你受到强烈的攻击,那么你一定不要放弃。因为这意味着你距离最终的突破口已经非常近了,你即将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四阶段:如果你继续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会实现梦想的目标。你的疯狂的、不可能的、不寻常的想法成功了!这时,所有那些曾经嘲笑你、忌妒你、批评你的人会走过来拍着你的肩膀说:“太棒了!我早就说过,你会成功的!你有朝一日会成为名人的!”
漠不关心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好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获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
5年前,杰利在一家酒店担任夜间核数员的工作。一天晚上,杰利正在大堂核实一项数据,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您好!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的吗?”杰利礼貌地问。
“哦,你好!”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哈瑞先生是我的丈夫,他现在正住在你们酒店的家园套房里。明天是我丈夫的生日,我们5岁的女儿想送给她父亲一份小礼物,你是否能帮她这个小忙呢?”
接着,电话里传来了小女孩的声音:“叔叔,你好!我想送爸爸一件生日礼物!”
“是什么礼物呢?”杰利问。
“一份有薄煎饼、鸡蛋、熏肉的早餐,那是平时爸爸最喜欢吃的早餐了!”小女孩说。
“太好了!我能为可爱的小姐做点什么吗?”
“请帮我订一份这样的早餐送给爸爸!”
“好的。我愿意为你效劳!”杰利高兴地说。杰利知道,酒店里并没有配套的早餐服务,这也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但他不愿让小女孩失望。
第二天早上,杰利下班后,开车在附近寻找有薄煎饼、鸡蛋和熏肉的早餐。买好早餐,路过一个小礼品店时,他又停下来,买了一张小贺卡,用一支蜡笔在上面写上:“祝爸爸生日快乐”,落款是“爸爸的乖女儿”。然后,杰利返回旅馆,把餐盒送到家园套房的哈瑞手里,这位父亲又是惊讶又是感激。
杰利并不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好事,他只是不愿意让小女孩失望。他和哈瑞先生一样,有个可爱的小女儿。他想,假如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儿,他能拒绝孩子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吗?可杰利没有想到,这件小小的礼物,这份包含着父女之爱的早餐,给一个长期出门在外的父亲带来了那么多的欣慰和快乐——哈瑞先生从中感到家庭的温馨,亲人的眷爱并没有因为他的远离而有所减弱,而是始终陪伴着他,跟随着他,并为之深深感动。
使哈瑞感动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酒店的服务者杰利,他完全理解这份朴素礼物的珍贵含义,并完美地实现了它。虽然买一份早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但能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务,并在服务中能体现出温情的酒店员工,毕竟是少数。因此,哈瑞先生在离开酒店前详细询问了杰利的情况,并将杰利的名字保存在自己的记事本里。
两年后的一天,杰利接到了一份邀请函,发出邀请的正是那位曾经住在他们酒店家园套房里的父亲——哈瑞。哈瑞邀请杰利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一家酒店的开幕仪式——这家酒店是由哈瑞创办的,并要杰利的妻子和女儿一同前往。
杰利接受了哈瑞的邀请,并细心地为哈瑞的酒店进行了各种数据的核算。像上次一样,这并不是杰利分内的工作,但杰利仍然这样做了。按他的话说,他并不介意多做一点点——就这样,杰利为哈瑞的饭店节约了好几项不必要的开支。
这件事过去3个月后,杰利再次接到哈瑞的邀请。哈瑞在信里说,他一直期待着一位像杰利这样的助手,和他一同打理酒店。如果杰利想在上海工作的话,他可以为他提供一个职位。杰利接受了邀请,加入到一项全新的事业中。由于杰利具有丰富的酒店工作经验,他很快便适应了现在的新工作。
杰利,那位不在乎多做一点点的核数员,那个愿意放弃40分钟休息时间,为一个并不认识的小女孩提供理想服务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这家酒店的大股东之一。
当你遭遇心灵低谷时牢记一些话
人生难免遇到低潮,当我们碰到低潮时,谁来拍拍我们的肩膀,给我们打气呢?
事实上,当我们碰到低潮时,真正能为我们打气的人寥寥无几。或许你的老师、长辈会为你打气,但他们也不可能天天拍着你肩膀。父母兄弟呢?他们当然疼爱你,但他们却又是最有可能打击你的人——很多父母看到陷入低潮的子女,不但没有鼓舞,反而不断责骂。兄弟也是如此。
当你碰到低潮时,要自己鼓励自己!
我并不否定别人的鼓励作用,事实上,别人的鼓励会让你暂时走出无助找到振臂一挥的感觉。可那股奋起的力量终究会昙花一现的。
千万别乞求、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你像个可怜虫,这种鼓励带有怜悯的意味。千万别依靠别人的鼓励来产生勇气和力量,因为你未来的路还会有许多坎坷,不是每一次你低潮的时候,都会有人来鼓励你。
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让勇气和力量在自己心中油然而生。这样,你内在的能量就好比开了泉孔,泉水自己源源涌出,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你都可自己取用。
遇到低潮时,你首先要有的就是“活下去”的决心,因为这是“自己鼓励自己”的先决条件。
你要告诉你自己:我一定要走过这个低潮,我要做给别人看,向所有人证明我的强韧!我要为自己争一口气,不要被别人看轻。
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你便会从此崛起无所不能。当然生活中还会有挫折、沮丧和漫漫长夜的等待,只要你秉着一支希望的烛,播下辛勤的种子,人生便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你可以在墙上贴满励志标语,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默念;你可以找个僻静的地方,痛快地流泪;你可以拼命看成功人物的传记,你借助运动来强化意志,忘却沮丧。
当你遭遇心灵低谷的时候,仍要把头抬起来,把腰板儿挺起来。坚强一点!挺一挺就过去了!
假设人人都是你的贵人
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为了帮助你成功,你应该说:“我从事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业。”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保险业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房地产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直销业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电脑业也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任何人都一样,都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
你可能只是一名家庭主妇,但家庭主妇也需要与某些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可能是你的小孩,所以你也是在从事人际关系的行业。
人际关系好才会成功。人际关系好,你的事业才会做得好。
所有的生意竞争到最后都取决于人际关系。请问:假如有两个人卖给你一样的产品、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服务,同样的品质与品牌,最后你买谁的呢?当然是与你关系较好的人。
人际关系几乎占了成功的60%以上,你一定要非常注重自己的人际关系。
既然如此,如何做到呢?很简单,人都需要什么?你只要好好想一下,就会知道如何做了。
给予别人他需要的,你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喜欢。这是恒久不变的法则。
这么一来,你必须要关心每一个与你交往的人,才会有办法了解他们。
人都需要被关心、被重视、被了解、被感谢、被赞美,都需要被别人感兴趣。
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关心人,重视人,对别人感兴趣,让别人能感觉到这些感受,这就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但一般人对人冷漠,隐藏自己的热情,先重视自己,不重视他人,甚至楼上楼下住了一年,每天碰面也不曾打过一个带有微笑的招呼。
可是一般对你有帮助、有好处、有恩惠的人,你一定就会懂得礼遇、重视,甚至会巴结他。
假如你能对每一个人都以贵人心态面对他,与他交往,你的人际关系马上会好起来。
一旦人际关系好了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反过来对你好,你的付出,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你先假设人人都是贵人并对待他们,然后人人就真的会成为你的贵人。
既然人人都是贵人,今后你会怎么与每一个见到的人相处?你会如何重视他们?相信你一定已经知道了。
一旦人际关系又宽又广,一旦你与一群人相处得非常好,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开创什么事业,或要达成什么目标,都会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一个倒霉蛋变亿万富翁的启示
乔·吉拉德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共卖出13001辆汽车,仅一年就卖出1425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乔·吉拉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想象力可谓功不可没。
“在我的词库里,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想象’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意味,所以我更喜欢把它叫作‘绘制幻想图’。这种技巧能够帮助我有效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并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生作用,比如用来减肥、戒烟、缓解压力、树立信心和增加意志力,等等。”
乔·吉拉德是这样绘制他的“幻想图”的:
“抽一个闲暇的日子,找一间空寂的办公室,或在自己的居室里,或在庭院的一角——在任何让你感到放松的地方,只要不受他人干扰。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可以坐在椅子上、地板上或者草坪上,然后慢慢闭上眼睛。现在,你开始幻想:自己的面前已经支起了画架,铺好了画布,并且挑选了一支小小的画笔,蘸满了油墨或水彩。接下来,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幻想中着手画画了。如果你不满意,可以立刻把它擦去,从头再来。而无论你幻想什么,都应该想着它、‘看见’它、做到它。”
乔·吉拉德年轻时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总是说他将来绝不会有什么出息。父亲的消极态度成了乔·吉拉德后来取得成功的原因。年轻气盛的他,做事的动机就是为了“偏要做给父亲看看”!
“当我开始推销汽车时,已经35岁了。那时的我对自己信心不足,疑虑重重。毕竟,我刚刚在住宅建筑生意中栽了跟头。所以当父亲说我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出息时,我也似乎觉得他说得没错。不久以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下班后,我独自一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身心尽情放松,把整个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抛在脑后。接着我闭上双眼,摊开了‘画布’,握紧了‘画笔’。那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恍惚间,只觉得有一个念头在支配着我的行动。我画了一幅人物肖像,画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亲。我在画中根本看不见任何自己的影子。我所看到的父亲正皱着眉头,瘪着嘴教训我:乔,瞧你那样儿,将来绝不会有什么出息。我每天都注视着这幅画,并在心里咀嚼一番有朝一日能证明他错了的快感。或许这样的动机不大对,但我仍然把它运用到了推销中,那就是时时铭记着我父亲的形象。瞧,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我的汽车销售业绩就像燎原之火一样遍地开花。”
乔·吉拉德不仅想着父亲的样子,而且还把他的照片镶上镜框,摆在办公桌上。这时的幻想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图画,他每天都看着它,并且坚定“做给父亲看”的信念。
3年后,当乔·吉拉德38岁时,终于成了世界上头号零售推销员——多年来,他哪里是在向顾客们、业主们,简直就是在对着画中的父亲,费尽心血地推销每一辆汽车。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乔·吉拉德就是这样天才地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从而由一个擦皮鞋出身的孩童登上了人生辉煌的顶峰。
不要把时光浪费在昨天的损失上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为失去的惋惜,习惯了感慨所失去事物的美好?
从现在起,收回你的惋惜和感慨,好好珍惜现在。
约翰做了一个夏天的旅游向导工作。因为他所做的工作大大多于他所得的报酬,有些从芝加哥来的游人就给他安排去美国旅游一次。行程包括在华盛顿观光一天。
约翰到达华盛顿时,在旅馆登了记。他在那儿的账单已经有人预付了。这使他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他准备睡觉时,一件意外的打击迎头而来——他发现钱包不见了。
钱包里装有护照和现款。他跑到楼下旅馆的柜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经理说。
但到第二天早晨,钱包仍不知下落。约翰的衣袋里只有不到两元钱。现在他孑然一身,飘零异邦,怎么办?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还是到警察总局坐等消息?他想:不!我不愿做任何这样的事!我要参观华盛顿。我可能再不会到这儿来了。我在这个伟大的首都只能待上宝贵的一天。毕竟,我还有去芝加哥的机票,还有许多时间解决现款和护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现在不去参观华盛顿,我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现在的我和昨天失去钱包以及以前的我应该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愉快,现在我应当也很愉快。刚刚到达美国,有权在这个伟大城市里享受一个假日。
我不愿把时间浪费在因损失而引起的不愉快中。
他步行出发了。他看到了白宫和国会大厦,参观了一些巨大的博物馆,他爬上了华盛顿纪念碑的顶部。虽然不能到华盛顿郊区阿灵顿以及他原来想去看看的其他几个地方去,但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看得很仔细。
他回到丹麦后,回忆起在美国最好的一段旅程就是他那天徒步旅游华盛顿——如果他不用这样的秘诀,那一天就可能从他那儿毫无意义地溜掉了。所幸的是,约翰懂得“现在”正是时候。他懂得必须在“现在”变化之前把它抓住,以免无限惋惜“昨天我本可以……”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五天后,华盛顿警察局找到了他丢失的钱包,并将原物送还给了他。
知难而进,激发自己的进取精神,胜利的喜悦就属于自己。坐以待毙,把今天美好的时光还浪费在昨天的损失上,那我们将会失去更多更多。
很累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有一位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青年,把全部精力投入事业中,他感到越来越累,身心俱疲无法解脱。后来他去寻访一位智者,智者没有对他说什么,只是让这位青年和他上山。
在他们上山的台阶两边,有许多色彩斑斓的石子,智者拿出一条口袋,让他捡最美丽的石子装进去。
青年对这些漂亮的石子都有些爱不释手,不一会儿就装了大半袋,他吃力地背着口袋向上走,看到更漂亮的石子,他舍不得丢下,尽数装到口袋中。
不一会儿他就背不动了。智者说:“我们的目的是上山,你说应该怎么办?”青年人想了想,果断地倒掉了一口袋美丽的石子。
累,人们都喊累。为什么累?我们的负担太重。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我们收获越多,我们的负担也就越重。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追求是一种永恒。追名逐利,是许多人忙乱的人生目标。当草原上的太阳升起来,羚羊睁开眼第一个念头就是:吃到最鲜嫩的青草,躲开天敌的进攻。于是它向草原深处疾驰。我们也一样,我们在理想中追求,追求光明追求积极的成功。我们在竞争下生存,然而,负重的蜗牛最痛苦的不是速度,而是压力。
当我们很累的时候,要学会放弃。
压力过大往往使人产生忧虑,所以,善于解压对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董事长里昂·席盂金就是一个善于减压的成功者。
里昂·席盂金曾说:“15年来,我几乎每天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在大量的时间里,他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开会时,他经常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到了晚上,他会觉得筋疲力尽。这样一直做了15年,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
后来,有人建议他减去那些花在会议上时间的3/4,可以消除3/4的神经紧张。
于是他大胆地尝试,并拟出了一个新计划,实行这个计划他用了8年。实践证明,这对他的办事效率、健康和快乐,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后,在很多时候,他也不像以前那样紧张、忙碌和辛苦了,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后来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我将负担减半。”
对于过度的压力,不要以消极的态度来逃避,而应积极地去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这不失为一条上策。
创造不受干扰的时间区
拿破仑·希尔建议经理将工作组织起来,使他们的时间可以分段或分区。这些时间区段是经理完全不受打扰,专心工作的时间。相对于创造时间区的另一个选择是“大杂烩”,就像电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程序与程序之间的来回奔波,结果却一事无成一样。
听从这个建议并不容易,对多数人而言,干扰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某些职业的员工甚至是深陷在电话和旁人的打扰中,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电视现场直播的制作人,或生意兴隆的餐馆经理,必须在短短几个小时间内做上百个决定,但是只要有创意再加上自制,即使是这些专业人士也能在节目开播前或客户上门前创造时间区。
以下是创造时间区的几个建议:
(1)早到或迟退。很多高级主管会提早进办公室,是因为他们知道电话还没有开始响个不停,其他人也还没到。此外,他们也会延长工作时间。因为朝九晚五的员工已经下班,而且在公司下班后也不会有电话进来(假如你希望过均衡的生活,除非偶尔为之,否则尽量避免早到迟退)。
(2)远离工作。有些很有成就的人每个星期会留在家里一天或两个半天,目的就是创造时间区。显然你需要有一个能容许你这么做的老板,或者你自己就是老板。
(3)在空当时间中创造时间区。艾莫礼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董事达拉斯霍尔博士在往来三个办公室之间发现了他的时间区。他的一个办公室在校区内,一个在葛莱狄医院,另一个则是在附近的狄克市。“原先我以为有三个办公室真是没有效率,可是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我在三个办公室做的事比在一个办公室还多。”霍尔认为有另一个办公室是一扇很好逃生门:“我开车往来办公室之间所花的15分钟,是一天之中最棒的思考及整理思绪的时间。”
(4)为重要的一对一会谈创造时间区。假如有一个约会非常重要,请在约会前先告诉你的助理或秘书,除非有紧急事件或是非尽快处理不可的事情发生,否则你不希望被打扰。
全美医院发展协会的前任主席约翰·奥尔森称这种与部属之间的会谈为“固定时间会谈”。他的处理方式:“今天早上10点左右有一位职员来找我谈,我们都希望能腾出充足的时间。从他找我会谈的动机来看,他可以有30~45分钟属于他的时间。这种固定时间会谈让职员知道他们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中断这段时间,没有电话、没有干扰,同时也是做一些费神事情的好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电话打进来怎么办?奥尔森也是以时间区来处理。奥尔森只有在非固定时间会谈或是在做些较不重要的事情时才接电话,他选在两个时间区回复电话:一个在早上,另一个在下班前。奥尔森的结论:“我尽力创造不受干扰的时间区,尽量在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区里工作。”
爱迪生论成功的第一要素
拉马克于1744年8月1日生于法国毕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的最小一个,最受父母宠爱。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当了兵,他因病退伍后,爱上了气象学,想自学当个气象学家,他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很快的,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克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兴趣。正在这时,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
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拉马克35岁时,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学。当拉马克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费了35年时间。也就是说,拉马克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拉马克后来一样,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最佳方案。曾经有人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在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时,爱迪生答道:“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他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他们就会成功。”高度专一与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1月、1年、10年呢?那差异就更大了。
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
正确的思想方法再加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使一个人获得伟大成就。反之,消极的、破坏性的心态则将毁掉所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继续下去,它最后终将破坏你的健康。
这里有个惊人的资料,在所有病人当中,将近75%的病人患有“忧郁症”。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会引起对自己健康的无谓烦恼。用清楚易懂的话来说,“忧郁症患者”就是指,一个人相信他自己正患上某种想象中的疾病。而且,通常这些可怜虫都相信,只要是他们所听到过名称的每一种疾病,他们全部染上了。“忧郁症”是所有不正常症状的开端。
下面是拿破仑·希尔述说的一件事:
如果我妻子死了,我将不相信有上帝存在。N的妻子得了肺炎,当我赶到他家中时,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上面的那句。她请我来,是因为医生已经对她说,她活不了了。她把丈夫和两个儿子叫到床边向他们道别。然后,她请求把我——她的教区牧师找来。我赶到她家里之后,发现那位做丈夫的在前厅中哭泣,两个儿子则在尽量安慰他。我走进她房间时,她已经呼吸困难,护士告诉我说,她的情绪很低落。我很快就发现,这位N太太请我过来,原来是要拜托我在她死后照顾她的两个儿子。这时候,我对她说:“你绝对不能放弃希望。你不会死的。你一向就是一位强壮而健康的妇人,我不相信上帝会要你去世,而把你的儿子托付给我或任何人。”
我这样向她谈了很久,并做了一次祈祷,祈祷她早日康复,而不是进入天国。我告诉她,要对上帝有信心,以全部的意志及力量来对抗每种死亡思想。然后,我离开了她家。临行前我说:“教堂礼拜结束后,我会再来看你,到时候,我将会发现,你比现在好得多了。”那天下午,我又去拜访。她的丈夫面带微笑迎接我。他说,我早上一离开之后,他太太就把他和儿子们叫到房里,说道:“希尔博士说,我不会死;我将会康复,我现在真的好多了。”她真的康复了。她对自己的信心导致了她的康复。当然有些病例我们必须悲哀地加以承认,目前是无法治愈的。但有时候,像这个病例,如果意志运用得当,将可以得救。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些希望。人类意志所能产生的力量是惊人的。
当人类的意识生病时,就会造成身体生病。在这种时候,它需要一个更强壮的意识来治疗它,给它指示,特别是使它对自己产生信心与信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阅读有关人类意识能力的一些最佳书籍,并学习人类意识如何能够发挥惊人的功能,使人们保持健康及快乐。我们可以看到,错误的思想方法会对人类产生极为可怕的影响,甚至迫使他们发疯。现在正是我们去发掘人类意识所能从事的善事的时候了。因为人类意识不仅能够治疗心理失常,也能治疗肉体疾病。
你是内心唯一的主人
爱迪生并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却在科学界有极为杰出的成就。
爱迪生不怕挫折。他一无所惧。他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都问心无愧。他从来不因为自己的重要性而自夸,这反而更能显出他的伟大。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和他谈到发明电灯的经过。拿破仑·希尔问他:“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成功,你会怎么办?”
他的眼中闪着愉悦的光芒说:“我一定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没有时间和你聊天。”
大多数的人只遭遇一次挫折之后就不想再尝试了。极少部分的人继续尝试第二次。
有很多人还没有真正遇到挫折就放弃了,因为他们预期会失败,还没有开始就先打退堂鼓。不用说,在这一群人之中找不到福特或爱迪生。
从人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成败,拿破仑·希尔观察到两项重要的事实。
成功的人,对于尚未达成的目标充满期待,而失败的人只想到过去所遭遇的挫折和失望。这项原则从来没有失误过。
拿破仑·希尔说:“忌妒和报复是非常丑恶的字眼。不要让这两种情绪扰乱你平静的心。”
“拒绝所有使你感到焦虑、恐惧、愤怒、痛苦、忌妒、贪婪及妄想一步登天的念头,否则你将失去内心的平静。”
“如果某一个人曾经伤害你,这是一个机会,看看你是否具有伟人的胸怀。若是,你会原谅对方,忘掉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否则你会想尽办法报复那个伤害你的人。”
“如果你选择后者,一定会造成不幸的结果;报告的举动就像回力棒一样,经常会飞回来伤害始作俑者。”
“把你的愤怒和伤害抛到脑后,不要扰乱你平静的心。记住,除非你愿意合作,没有任何人能够以任何方式伤害你,使你感到愤怒。”
“你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情。过滤不当的情绪及思想,你会很容易改造你的内心,达成任何人想要追求的目的。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及许多使人愤怒的外在因素,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对这些行为及状况的反应。”
“你的心属于你自己。你是内心唯一的主人。把所有负面的反应都阻隔在心门之外,你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