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三韵:文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林园一日

(广播业务《大同风光》配乐广播)(1980年3-4期)

我爱林园,更爱那些培育幼林的园丁。

在树木刚刚吐叶的时节,我踏着晨光来到坐落在十里河畔的西韩岭苗圃。

阳光洒满林园,那方圆680亩的苗林,像一块绿色绒毯织在辽阔的土地上。白哗哗的渠水,宛如一条条镶嵌在绒毯上的银色带子,纵横交错,把整个林园分割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方格。林园中,千枝泛绿,万叶滴翠;52种树苗风姿各具,有嫩绿色的,豆青色的,还有墨绿色的。好一派春光秀色,林园风采。

我吮吸着晨风送来的泥土芳香,向林园深处走去……

那树皮终生墨绿的新疆杨,直伸向上的树枝上落满掌形的叶子。它很少惹虫害,不但可以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生存,还能在摄氏三十度的酷暑里生长,是北方美化环境、除尘防噪的好树种;那灰绿色的大冠杨,在微风中摇曳着宽阔的树冠,叶面上常常分泌着一层粘性树脂,据说能粘吸尘污。它根深叶茂,从小不畏风沙霜寒,在改造环境、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上,可以说是卓然超群。还有那枝叶一律向上,仿佛是一把倒立着笤帚似的通天杨;叶子像芭蕉扇子的小叶杨;敦敦实实的云杉;挺拔秀气的落叶松等等。饱览着眼前的一切,谁能相信,这就是昔日的沙滩盐碱地呢!

在一块刚栽的苗田里,我见到一位身材魁梧的人正给苗木培土。他五十多岁的样子,浓眉下闪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紫堂色的大方脸上淌着一颗颗的汗珠。他每垫一锹土,便要下去用脚踩踩,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苗往正扶一扶,直到左瞧右看苗直得像根垂线时,才笑着对我说:“新栽的苗浇水后容易倾倒,如不及时培土扶正,就会长成歪材。”

真没想到,这位看上去五大三粗的人,对待幼苗竟像慈母对待婴儿一样。从别人的口里我才知道,他就是曾参加过保卫延安战役的老队长,名叫张春华,今年55岁,他在林园工作已近二十年了。他向我介绍了林园的发展情况。

那还是1951年的春天,这里仅有二百亩沙滩薄地,七个老工人搭起了几间直腰就碰头的茅草屋,开始了建圃创业的生活。他们引水浇地、开荒栽苗,三十年时间过去了,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林园的春天。昔日荒凉的乱草滩,变成了680亩平展展的苗田;茅草屋换成了排排砖瓦房,人员增加到83名。三十年来出圃的200多万株树苗,已在大同的土地上长高成材。

追忆着三十年间的沧桑巨变,老张感慨地说:“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当我看到一株株树苗出圃成长,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

听了老张的介绍,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情飞上心头:这些为后人的幸福而常年辛劳流汗的园丁,是多么可敬、可爱啊!

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林园时,已是晚霞泛彩了。霞光辉映着整个林园,远处,再远处,仍浮动着老队长和许多男女青年浇树扶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