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失控的青春——青年犯罪
第一节 青年犯罪心理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前,犯罪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阶层和贫穷是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即社会阶层和犯罪之间呈负相关——社会阶层越低,犯罪行为倾向越高。调查人员发现,贫穷影响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在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上。比如,受贫穷困扰的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教育和抚养孩子,他们更倾向于采用专制和胁迫的教养方式,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更直接、更简单。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教养粗暴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负面的榜样和充满暴力的家庭氛围,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效仿父母的方式去实施暴力行为,因而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物质的贫穷很容易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但是,近几年,随着犯罪调查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贫穷”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贫穷,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贫穷也是导致犯罪的一个主要方面,而精神上的贫穷和父母的教育、照顾有着莫大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旦父母的教育不当,就会使孩子成为一个精神上“贫穷”的人,对孩子产生终生的不良影响。对于父母来说,以下三种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一,严厉管教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普遍对孩子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对孩子施行彻底的高压政策,希望孩子凡事都听从自己的,不允许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思维狭隘,有幼稚、依赖和神经质的心理。
在药家鑫撞人、杀人的案例中,药家鑫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由于自己出身农村,通过刻苦的努力才实现了人生的转折,再加上曾经在部队深受影响,药父对药家鑫的管理也是非常之严格。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药家鑫表面上看起来十分顺从自己的父母,其实内心有很多叛逆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药家鑫在开车撞人之后,害怕受害者会成为自己的累赘,更害怕自己无法向父母交代,才选择了杀人的方式来永除后患。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幼稚和没有担当的想法。
毫无疑问,严厉管教之下的药家鑫学习成绩不差,并且钢琴水平一流,但是他缺乏最基本的爱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他是一个精神贫穷的人。
第二,宠爱有加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一般都是百依百顺,他们对孩子十分娇惯,只要孩子一有要求,父母都会尽力达成,甚至不管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在这些父母眼中,哪怕是孩子想要星星,都愿意摘下来给他们。
宠爱有加型的父母会让孩子形成不劳而获、任性无理的性格,在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只要自己有需要,父母就会立马满足。他们不懂得感恩别人,更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严重的甚至不珍惜别人的生命。
在“我爸是李刚”这个案例中,作为“官二代”的李启铭是一个特别无法无天和目中无人的人,不仅在校园里开快车,而且在因为开快车而撞伤他人的时候,竟然不下车,还口口声声地嚷着“我爸是李刚”。这种嚣张又无理的行为是人们无法容忍的。
关于李启铭的家庭教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他撞伤人之后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因为他父亲的身份而有强烈的优越感,并且还处处以自己父亲的身份来威胁别人,从而获得心理深处的满足。从这些方面足以看出,李启铭的父母平时对这个年轻人的娇惯和宠溺。由此可见,李启铭虽然身为“官二代”,可能在物质方面不欠缺,但是他却缺少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法律的意识,他也是一个精神“贫穷”的人。
第三,放任不管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和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父母可能是长期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或者是本身不喜欢孩子,不想为孩子太过费心。
在这种忽略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放弃的不良品质,并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从本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良好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深刻影响,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摒弃“严厉管教论”“宠爱有加论”和“放任不管论”,积极给孩子灌输良好的精神食粮,让孩子做一个精神世界充裕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节 “我爸是李刚”——校园里的车祸
直击社会热点
2010年10月16日21时左右,河北大学跟往常一样平静。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进了学校的南门,刚开始这辆车开得并不快,但是在驶进校门一百米之后,不知何故,驾驶员忽然加速,黑色轿车急速地向前驶去。
此时,有两名女生陈晓凤和张晶晶正在坤舆湖边的甬道上练习轮滑。两人均是大一新生,其中一人穿着轮滑鞋,另一人扶着她。两人认认真真地练习着,却未曾料到一场灾难正在向她们逼近。
就在黑色轿车加速行驶到舆湖边易百超市门口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正在湖边练习滑轮的陈晓凤和张晶晶被撞飞了。由于轿车巨大的冲力,这两名女生被撞击后腾空飞得很高,之后又弹回来再次撞击到黑色轿车的玻璃和反光镜上。
撞击之后,陈晓凤伤势严重,一直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而张晶晶当时意识比较清晰,由于撞击的疼痛,她躺在路边不停地呻吟起来。
这时,驾驶黑色轿车的司机不但没有停下车,反而继续朝前驶去,他想从学校前门离开。现场目击整个车祸过程的学生和保安合力将肇事车辆给拦了下来,并要求肇事司机立马下车。
虽然自己的车已经被众人给包围了,但是肇事司机依然没有下车的意思,他竟然口出狂言道:“看把我的车给剐的,你们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是的,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赫赫有名的“李刚门”事件中的肇事主角——李启铭。1988年出生的李启铭是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毕业生。
2010年10月16日晚上,正是事发当天,李启铭约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喝完酒之后,李启铭驾驶着朋友的车子往河北大学驶去。就在进校门后的路上,发生了前述车祸。
李启铭嘴上的“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的副局长,据知情人士介绍,李启铭平日里性格张扬,经常拿自己“官二代”的身份说事儿。
看到撞人的肇事者竟如此气焰嚣张,在场的同学都很气愤,并立马分头开始行动,有的学生去通知校警卫室,有的学生去通知校医,有学生拨打了110和120,也有学生记下肇事车辆车牌号。
接到学生的报警后,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随后保定市交警支队二大队的交警也赶到了现场,民警和交警一边组织紧急抢救受伤的两名女学生,一边检查肇事者的驾驶证和行驶证。交警对肇事司机李启铭进行了抽血检验,经检验,李启铭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151mg/100ml,由此可见,李启铭当时属于醉酒驾驶。
事发的第二天下午,急救中心传来消息,被撞的女学生张晶晶经过救治之后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而陈晓凤则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2010年10月21日,距事发四天之后,作为“李刚门”事件中的另一主角李刚站出来表态。他表示,自己的儿子做出如此无法无天的事情,给受害方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自己非常痛心,并表示自己不会袒护儿子,理应让儿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次表态中,李刚几次哽咽。
同时,已经被羁押的李启铭也痛哭流涕地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致歉,李启铭表示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因为自己的行为带给别人的痛苦,他还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救助受害者并且做好赔偿工作。
但李启铭和父亲李刚的道歉行为并没有换得网友的谅解,甚至有很多人参照美剧《不要对我撒谎》里面的表情分析,认为李启铭和李刚是在大众面前作秀,他们在道歉时有很多虚假的行为表现,并没有真正感到痛心,也并非真心实意地向受害者道歉。
其实,不管李启铭和李刚如何善后,逝去的陈晓凤已经永远回不来了。陈晓凤被撞的消息传回家里时,陈母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悲痛而突发高血压和心脏病住院,陈家上上下下都陷入悲伤中。
陈晓凤的哥哥表示,对于李启铭和李刚作秀式的道歉,他们认为只是为了博取大众的同情,对于他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他们全家不接受。他只希望肇事者能够得到公正的判决,这样在天堂的妹妹也能得到安息。
虽然陈晓凤的哥哥之前在大众面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全家不会原谅肇事者的行为,但是在2010年11月5日,有网友传出陈家已经和李启铭父亲李刚达成赔偿协议的消息,陈家获赔46万元,并签署了刑事谅解书和法律意见书。在法律意见书中,陈家人请求法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对李启铭从轻处罚。
2011年1月26日,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在河北望都县法院开庭审理,在这次开庭审理中,陈晓凤的父亲陈广乾和陈晓凤的哥哥陈林都在现场旁听,但是他们没有参与诉讼。
“李刚门”事件的这次庭审从上午9时开始,直到10时40分结束。在这次庭审中,除了受害人和被告人家属之外,还有部分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河北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
据悉,在发生撞人事件的时候,李启铭当时的车速在45km/h~59km/h,远远超过校园内每小时限速5公里的规定,并且经过检测,李启铭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51mg/ml,由此可见,李启铭当时属于醉酒驾驶,并且还有肇事逃逸的行为。李启铭当庭认罪,承认犯罪事实。
法院认定李启铭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1人受伤,应负事故全部责任。但是,由于案发之后,李启铭的父亲李刚积极赔偿死者家属(死者46万元,伤者9.1万元),并取得了被害方谅解。同时,在庭审的过程中,李启铭能够当庭表示认罪,并且悔罪态度较好,鉴于以上原因,法院酌情采纳了辩护人对李启铭从轻处罚的意见。
2011年1月30日,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一审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李启铭6年有期徒刑,并且赔偿死者46万,伤者9.1万元。
到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李刚门”事件算是尘埃落定了,但是“李刚”的名气并未随着儿子的入狱而消减。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以“李刚”的名字来警示他人的口号,比如高速公路的警示标语:请减速慢行,因为你爸不是李刚;学生在课堂上调侃: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爸是李刚。
犯罪心理分析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李启铭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说出“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的呢?第一,是在醉酒的情况下。从事后交警对李启铭的血液检验可以看出,在车祸发生的时候,李启铭是处于喝醉酒的状态下。人们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一般无法保持正常思维,可能会说一些连自己都不清楚的话。这样说来,这句话可能是李启铭随口说的一句胡话。
第二,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反应。毫无疑问,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男孩子会将父亲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样。所以,在李启铭遇到事情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的人会是他的爸爸,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条件反射。
第三,想起到震慑的作用。在李启铭的眼中,他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能为自己摆脱一切麻烦和困扰,就像小孩子被人打了要找妈妈一样,李启铭在被别人拦住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想起自己的爸爸,并且想用自己爸爸的名号来震慑别人。
作为“官二代”成长起来的李启铭是无比嚣张和目中无人的,李启铭可以大摇大摆开着自己的车进校园,并且在校园里加速行驶,甚至在撞上人的时候,连车都不下。由此可见,李启铭的嚣张和目中无人的程度。
其实,像李启铭所犯的交通肇事案在全国各地每天都有发生,为什么人们偏偏如此关注李启铭呢?就是因为李启铭自己说的那句“我爸是李刚”,让人们看到了在事故表面之下权力的无法无天,让人们迫切想看看法律面前是否真的人人平等。
心理小贴士
“李刚门”事件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意义:
首先,从“官二代”肇事者的角度出发,他喊出那句“我爸是李刚”的时候,可以看出这背后的权力扭曲和人性冷漠。因为这句喊话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爸是李刚,他是公安局副局长,撞几个人算什么,以我爸的能力,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最后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在这位肇事者“官二代”的心目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多么不值钱,多么令人不屑一顾。被李启铭撞死的陈晓凤是一名大一新生,她的人生才刚刚要绽放却因为这个“官二代”的醉酒驾驶而凋谢了,当事人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口出狂言,这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所以,对于像李启铭这样的“官二代”来说,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学会尊重法律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让他们懂得任何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不能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
其次,从“官二代”的父母角度来说,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个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当下的社会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只要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得道”,其他人自然而然就认为自己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照顾”。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的周围被一些“特权”和“特殊照顾”护佑着,那么在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就会产生“我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做什么,我要的一切,父母都会给我”的想法。抱着这样的态度,他们怎么会不犯错呢?
所以,作为“官二代”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官要当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官,只有自己首先尊重老百姓的福祉和生命,将老百姓的事情看得高于一切,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轻视他人的生命,滋生特权意识。
最后,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学会给别人足够的空间和距离。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再小的事情只要有人传播,一夜之间便可满城风雨。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众的舆论会给他人产生很大的压力。
随着那句“我爸是李刚”,人们已经早早地将注意力从交通肇事案本身转向了对贫富差距和权利与权力之间的较量的争论,而这些争论的不断深入,只会让受害人和肇事者双方承受更大的压力。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理性地评判一件事情,让受害者获得公平和公正的对待,而不是给他们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要给他人留下改正错误和弥补过失的空间,不要因为一些无谓的好奇心,而给他人带来二次伤害。
第三节 由撞人到杀人——药家鑫案
直击社会热点
2011年2月17日,西安市某看守所正在举行一场元宵聚会,整个元宵晚会都被浓浓的过节气氛所笼罩着。这时,一个外表干净、神情呆滞的年轻人走上了舞台,他边弹边唱地为大家表演了一个节目。
这个年轻人的节目很精彩,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当大家为这个年轻人曼妙的琴声鼓掌的时候,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双弹出美妙音符的手竟然曾经拿刀将一个女人捅了八刀而致其死亡。没错,这个年轻人就是药家鑫。
事发的时候,药家鑫还是西安音乐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药家鑫和女朋友约会之后已经是晚上了,他开车将女朋友送回家之后就急匆匆地往自己家里赶。
药家鑫开车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边开车边听音乐。这天也不例外,药家鑫边开车边换着音乐光碟。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感觉车身颤了一下,赶紧停下车往外看。透过车灯,药家鑫发现自己的车前面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此刻躺在药家鑫车下的女子就是26岁的张妙,张妙是西安本地人,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待业家中。2006年的时候,张妙出嫁到了同乡宫子村,两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事发的时候,张妙的儿子仅仅两岁半。
2010年10月20日晚上,张妙骑着电动自行车往家里赶,这时她被突如其来的一辆轿车撞倒了。其实当时的张妙伤势并不是很严重,她的后脑有些磕伤、左腿骨折。害怕肇事者不管自己逃离了,张妙躺在地上不断呻吟的同时,还努力看着撞伤自己的小轿车车牌号,她想记住肇事的车辆。
就在这时,药家鑫下车了,看到车底下躺着的女子,药家鑫吓傻了,再加上这名女子一直试图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心里更加慌乱了。他害怕这名女子日后会找自己的麻烦,更害怕这名女子会落下终身的残疾缠着自己,毁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这样想的时候,药家鑫心里更加害怕了,眼看四下无人,药家鑫起了歹意,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子重重地刺向了这名女子。
很显然,药家鑫的行为让此时已经受伤的张妙惊恐不已,可是受伤的张妙根本没有反抗之力,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素不相识的男子一刀刀向自己捅来。药家鑫整整向张妙捅了八刀,就这样结束了张妙年仅26岁的生命。
解决完张妙之后,惊慌失措的药家鑫赶紧开着车离开了现场,因为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药家鑫慌乱不已,行驶的过程中又将一对情侣给撞伤了。这次药家鑫试图逃逸没有成功,他的车被附近的群众围了起来,群众迅速报了警,交警赶到了解情况之后将药家鑫带走了。
在交警队里,药家鑫绝口没提第一次撞到张妙并杀害她的事实,他只承认了第二次撞伤一对情侣的事实。交警核实情况之后,将药家鑫的车子给扣押起来,第二天凌晨的时候,药家鑫离开了交警队。
离开交警队之后,药家鑫将自己第二次撞人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对于第一次撞人和杀人的事件仍绝口未提)。当时被撞的这对情侣已经被送到了高新医院,因为伤势不严重,药家鑫的父母给伤者交了5000块住院费之后就离开了。
死者张妙呢?直到第二天凌晨的时候,她的尸体才被人发现。当张妙的父亲赶到现场的时候,马路上已经有几十个人将尸体团团围住,法医正在给张妙验伤,最后法医给出的鉴定结果是: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警方正在迅速追查着凶手。
而药家鑫呢?虽然父母已经帮他处理了第二次撞伤人的事情,可是他的内心依旧没有平静,因为他的脑海里不停着浮现出张妙临死前的那张脸,带着这种煎熬,药家鑫撑了两天,23日早晨的时候,药家鑫实在承受不住了,他将自己撞伤张妙并捅死她的事情告知了自己的父母。
听完药家鑫的话,药父药母失声痛哭,他们没有想到,短短几天时间,自己的儿子竟然闯出了如此的大祸,他们甚至不相信这些事情是自己儿子干出来的。痛哭之后,药父药母极力劝说儿子去自首,或许这样还能救儿子一命。
就这样,2010年10月23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药家鑫向公安局投案自首,他交代了自己在2010年10月20日将受害人张妙撞倒后又杀害的犯罪事实。2010年11月25日,经长安区检察机关批准,因涉嫌故意杀人罪,疑犯药家鑫被依法逮捕。
事发之后,张妙的丈夫王辉整日奔走于派出所和长安分局各部门,他说自己什么心思也没有,就想尽快为自己死去的妻子讨个说法,他不明白,到底是谁和自己的妻子有深仇大恨,要下如此狠手呢?
当王辉得知药家鑫的行为之后,他气愤地说道,自己的妻子死得太冤了,他们还有一个两岁半的儿子,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他强烈要求将犯罪嫌疑人严肃处理。张妙家人的态度无疑使得对药家鑫的宣判更为严重。
药家鑫被捕之后曾说,自己从小的成长方式都是被父母设计好的。他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家庭、学校和家教地点(药家鑫一直在外面教钢琴)。药家鑫朋友很少,也不喜欢和父母沟通,他一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让任何人走进。进了看守所之后,药家鑫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尽管他内心十分恐惧,想要找个人依靠,但是药家鑫找不到可以让自己依靠的人。后来在管教民警的劝解下,他才拿起笔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信。
药家鑫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来自农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药父发奋图强,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考上了军校,毕业之后,他顺利参加工作,从事科研事业。2003年退伍之后,药父一直替别人干着零工。
药父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跃龙门。带着这种认知以及自己在部队上养成的习惯,药父对唯一的儿子药家鑫要求很严格,他希望药家鑫凡事都要做得比别人优秀。
药家鑫的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虽然2008年药母就已经下岗在家,每个月只有七八百块钱的工资,但是对于儿子的要求,药母会尽力满足,包括给刚上大一的药家鑫买车。
在药家鑫4岁的时候,为了培养儿子的兴趣,药父和药母咬咬牙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为了使儿子尽快成才,药父和药母还为药家鑫请来了一个点对点的音乐老师,在1993年时,这个音乐老师一节课的费用是120元。
药家鑫撞人时所驾驶的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价值14万,当时药家鑫的父母全部的积蓄只有十万,为了让唯一的儿子外出带家教方便,药家鑫父母还向亲戚去借了四万才买了这辆车。
事发之后,药父和药母才觉得给儿子买车太早了,而且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公开承认药家鑫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包括拿刀去捅别人,只是为了避免自己产生麻烦,而没有考虑受害者的家庭。正是因为他这种自私的想法和行为,才同时毁掉了两个家庭。
药家鑫被逮捕之后,为了躲避媒体的采访,药父和药母只能躲在亲戚家里或者在外面租房子。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筹款给受害者,希望能弥补儿子所犯下的弥天大罪。看到如今的局面,药父药母老泪纵横,在指责儿子偏激行为的同时,他们也在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朋友眼中,药家鑫是一个性格极端、叛逆多疑的人,他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他总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沟通和交往。药家鑫的事件被曝光后,记者找到了他唯一的朋友——阿郎,阿郎是通过网络和药家鑫认识的,两人基本上属于无话不谈的朋友。
据阿郎讲,药家鑫有一个对他要求极其严格的父亲和一个对他宠溺有加的母亲,在严格父亲的要求下,药家鑫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2007年药家鑫考上西安音乐学院之后,外公曾奖励了他一万块钱,药家鑫拿出五千块钱给自己做了一个整形手术——割双眼皮和嘴角拉细。
由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药家鑫对自己的容貌很在意,并且对自己要求很苛刻。药家鑫曾经告诉阿郎,父亲会逼着他做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事情,尽管他十分反感,但是迫于父亲的权威,药家鑫根本不敢提出异议。
药家鑫的反叛情绪很严重,据说他曾经有很严重的网瘾。因为沉迷于网络,药家鑫的学习成绩和钢琴弹奏水平都严重下滑。这件事情被药家鑫的父母知道以后,父亲痛打了药家鑫一顿。但是,父亲的痛打并没有让药家鑫的行为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药家鑫刚上大一,为了给自己的朋友阿郎过生日,毫无经济能力的他没有选择向自己的父母要钱,而是将自己刚发的新书当成废纸卖了。由此可见,药家鑫和父母的关系有多么生分,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办事很缺乏考虑。
也许是由于药家鑫父母对他严厉的要求和无微不至的保护,使得药家鑫的生活环境很狭窄,他没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当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候,药家鑫缺乏社会经验,只是凭借自己一时的感情用事来解决问题,并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犯罪心理分析
从药家鑫撞伤人再到杀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药家鑫的行为是由以下几个方面促成的:
首先,药家鑫本人的完美主义倾向。由于药父的严格要求,药家鑫在现实生活中凡事都喜欢做到十全十美。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心理,在撞了人的时候,药家鑫会想:我还是一个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我背上被拘留或者被判刑的污点,那我的一生岂不是都毁了。
本来发生交通事故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就是因为药家鑫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人为地将这件事情的后果扩大了。药家鑫将此看做他成长经历中从未有过的灾难和挑战,再加上长期受到父母的约束和保护,他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历练,在冲动和紧张的状态下,他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其次,受害者张妙的行为表现刺激了药家鑫。当受害人张妙被药家鑫撞倒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张妙的一个行为——她害怕药家鑫逃跑,努力地记着药家鑫的车牌号。正是张妙的这个行为,让药家鑫的恐惧进一步加深。药家鑫撞人之后本来就很紧张,这时他又看到受害人盯着自己的车牌,在药家鑫看来,受害者的这个动作已经无声地向他索要赔偿了。为了避免自己日后受到连累,药家鑫当机立断地选择了去除后患,杀人灭口。
再者,被药家鑫杀害的张妙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且已经受伤,双方的力量悬殊,药家鑫有百分百的把握对付这样的人。正是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也强化了药家鑫杀人然后迅速离开现场的决心。
最后,当时绝佳的作案环境。从药家鑫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药家鑫撞伤张妙的时间大概在晚上十一点左右,这个时间段马路上已经基本没有人了。没有别人的监督,药家鑫的行为完全是被“本我”所支配的。所以,他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地取出了自己的刀,捅向了张妙。
犯罪心理学认为,很少会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杀人,除非这个人有特定的宣泄动机。大部分人都会将杀人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在无人在场的情况,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恐惧感,也可以降低罪行被发现的概率。
心理小贴士
“药家鑫”事件发生之后,引起了全民讨论,人们在指责药家鑫的冷酷和残忍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药家鑫的行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交通事故会引发药家鑫的杀人行为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要建立正确的归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都会积极寻找原因。当将原因归结于外在的时候,我们就会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是外在的环境阻碍了我们;当我们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会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面对相似的事件,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归因方式。如果药家鑫是一个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人,他将撞人的事件归结于自己的过失,那么随之产生的愧疚感和责任感会促使其对已导致的后果进行补救,他一定会送受害者去医院。可是,当时撞了人的药家鑫却将自己此刻面临的困境归结于受害人,认为是受害者导致自己陷入危机。为了报复受害者,消除后患,药家鑫产生了攻击行为,并酿成大祸。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境和挫折,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是必需的。我们应在正确归因的过程中,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其二,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生命的珍贵,并且学会敬畏生命。一个是责任,一个是生命,很显然,在这场责任和生命的博弈中,药家鑫选择了以结束别人生命的方式逃脱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其实,药家鑫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在漠视他人生命的同时,他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爱惜别人的生命,更没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药家鑫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
第一,我们是否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当我们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否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二,我们是否具有一定的包容心。当周围发生了一件不利于我们的事情,当有人挑战了我们的底线时,我们能否原谅别人。
第三,我们是否敬畏生命。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我们能否做到爱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