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争执及两性之争
人人都知道沟通对彼此的良好关系至关重要,但究竟怎样才算有效的沟通呢?
我认为,良好的沟通在于能够清晰地向他人说明我们自尊所经受的影响,而不是直接转授我们感受到的最初情绪。同时,良好的沟通要求我们仔细倾听、真切地关心,尽力理解别人自尊所经受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一个优秀的沟通者,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移情,即“将他人的感觉当作自己的感觉进行理解的能力”(柯林斯英英词典)。要做到移情,首先我们应对他人的情绪抱有好奇心,然后鼓励他们自愿地抒发己见。
如何交谈:
就自尊舒发心情,亦即告诉别人我们的情绪源自何处,比如“我感觉(到某种情绪),是因为……”。了解自己自尊受到怎样的影响并明白是什么激起了我们的情绪,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有时我们必须仔细地思考自己为何有这样的情绪,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说“我感觉(某种消极的情绪)”比说“你让我感觉(某种消极的情绪)”更好,因为说“你让我感觉(某种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了指责,从而倾向于为自己辩护。没人能让我们产生自己无从接受的感觉,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我们的情绪发自自身,而不是由他人引起。自以为可以避免诸如愤怒、伤感、紧张、焦虑等不快的情绪是不现实的想法,而一旦我们能明白这些情绪源于我们自尊所受到的伤害,我们便能更好地剖析这些情绪,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发泄情绪,或是归咎于别人。我们也许还能够避免我们赤裸裸的情绪对自己或是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看上去像在批评对方。尽可能避免使用这类言辞:“你应该……”“你必须……”,因为这些表达给人的感觉是你觉得自己的意见比其他人更有道理并暗示着批评。如果对方习惯了你或他人的指责,之后无论你或其他人说什么,他/她都会觉得那是指责的声音。因此,要设法表明,你仅仅在表达你的情绪和意见以及你为何有这样的情绪和意见,同时你也希望倾听对方,因为对方的情绪也同样有理和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别怕“标明自己的底线”,也就是说,要表达出是什么消极地影响了你的自尊以及为什么。这也是指(表达自己意见时)“有魄力”,却又不咄咄逼人(不应让对方感觉他/她应受到指责)。
如何倾听:
倾听比倾谈要难很多。从自身角度看问题很轻松,要真正理解别人的视角却需要耗费精力和耐心。如果我们与某人关系不佳,想改变这种状态,那么我们最好的做法之一则是体贴地询问对方、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并认真倾听对方的回答。
如何抛出开放式的问题
之所以称其为开放式的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无法用是或否来回答。封闭式问题,如“你没事吧?”则可以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语言来回答,无需提供多少信息。开放式的问题,如“你感觉如何?”则会鼓励对方进行更开放的交流,进而我们能渐渐明白对方的感受。
当然,我们必须有意愿了解对方观点,也就是说,在听对方讲述时,我们应忘记自己,以及为避免产生误解,必要时让对方澄清自己的意思。我们都有些习惯会在多数时间妨碍自己倾听别人的话。我们可能一边听一边想着或做着其他事情。我们可能会“不用心”,尤其是在话题很情绪化或者可能会让我们不快时,因为我们不愿听到完整的细节。我们可能会在对方还没说完话时就打断他/她,特别是我们害怕听到不愿听到的内容时。我们可能会猜想并自行解读对方说话的意思,而不是与对方核实以确保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可能会选择性的倾听,只听支持或吻合我们观点的那部分内容。我们可能会通过哭笑、指责或其他做法来堵住别人的嘴。若要选择不倾听,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点。
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多听少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我们必须有意愿理解别人,并且必须有意愿尽可能清晰地讲明自己的意思,同时不因自己的感受而指责别人。
争执
与良好的沟通形成对比的则是争执。争执,是因为我们只顾着维护自己、试图在争执中获胜,因此很难去倾听对方的观点。与人产生巨大分歧并为此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对我们情绪安康的威胁令我们出现非战即逃的极端反应。争执过程中,我们大脑对威胁的解读触发了神经系统,从而造成强烈的身体反应。我们可能感会感到心跳加速、发汗、焦躁或发呕。处于这种情绪激荡的状态,我们很难理智地思考当前的情景,所以我们的本能反应很可能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要么离开,要么就攻击对方。
争执需要双方的自尊都处于较低落的状态,这是因为争执无外乎维护自己和指责对方。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尽管争执需要有两个人,要停止争吵,只需一方即可。
如果我们可以表现得像个拥有良好自尊的成年人,我们就能够在不以为意、不较真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因为我们有能力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对方可能持有相左的意见。我们能小心从事,不批评对方的观点,而是尽量去理解对方的观点,那么对方也就不会觉得需要维护自己,于是争执也就不会发生了。任何人都很容易莫名其妙地就陷入恶言相向的死循环。
萨利
昨天我的工作很不顺,回家后我指望自己的伴侣盖瑞斯能安慰我。当时他却忙着自己的事,看见他好像没什么兴趣听我讲话,我就恼火了。我都没跟他说自己心情不好,就生他的气、怪他自私。他为自己辩护、反驳我,说是我自私。结果我俩莫名其妙地大吵一架。当我们终于都消了气以后,我们好好谈了谈那天我工作上发生的事。早知道我一开始就该这么做。指责他没有安抚我的不快情绪,这不是什么好方法。自此之后,我都会试着鼓起勇气告诉盖瑞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也会听他讲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道歉
道歉到底有多困难?一些人,能为极小的意外或过错而道歉,另一些从来不道歉,因为道歉让他们觉得自己软弱。真诚的道歉表明我们有信心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承认自己不完美,真诚的道歉是我们勇气和良好自尊的清晰写照。
待激动的情绪消去后,我们可以发现对自我价值、自重、自信的威胁是如何激起我们当时的极端情绪的。在我们承认情绪源自何处之后,我们就有机会理解这些情绪并负责地对待这些情绪。然后我们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否要为之前的争执而道歉。尽管“一个巴掌拍不响”,然而,要正视我们自己的情绪反应、解释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尤其是在我们需要道歉的那个人难以接近的时候。
选择固持己见、拒绝道歉要容易很多,但这样的方式恰恰说明我们缺乏勇气去正视自己的感觉并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若拥有良好的自尊,那么我便能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同时也能承认自己对他人做出的消极行为并为此道歉。我们不必凡事都对,因为我们不用掩饰自己的弱点、为之辩解并试图显得完美,相反,我们能够承认他人观点的价值、接受自己的不足、感觉“无愧于心”。
两性之争
“两性之争”就是为了让自己称心如意而以性别为由相互侵犯自尊的习惯。两性之争自古以来就存在,如今许多人仍然为此而斗争,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工作或者小团体中。
男女虽然平等,但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男人与女人在生理上不同、进化的过程不同,男人与女人的力量和特质也不同,但同时,男人与女人又有许多相似之处。男人与女人是互补的,若彼此能够接纳对方的才能和能力,男女共事能够实现更多的成绩。然而,我们经常因男女之间的差异感觉受到威胁,与对方争吵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过去,不同的性别有着各自清晰的角色定位。这些角色被赋予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过,历史曾经似乎常常赋予男人比女人更高的价值。两性之间也存在许多不平衡的地方,如女性的选举权、平等薪酬、平等的工作机会,这些不平衡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女人比男人更易经受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自我尊重感和自信心就不足为奇了。大多数女性都非常清楚,过去几代人(以及现在的某些文化中)重男轻女、各种虐待女性的情况都十分普遍。事实上,男人的力量较女人更大,所以女人普遍意识到她们可能会受到男人的身体侵犯或威胁,致使她们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感受到影响。
“我并不期许(女人)控制男人,但她们得控制自己。”
——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
而今,普遍的看法是:相比男性,女性能更好地身兼多职,包括养育子女。这种看法会使男性觉得自己没用、可有可无,使女性忽略男性的角色,因为她们相信自己可以而且应该以女儿之身自力而为。
“我不明白为什么当女人已经拥有了男人时,还在渴望得到男人所拥有的东西。”
——可可·香奈儿
“呼吁男女平等是对男性自尊及其在两性主导角色的威胁。”
——爱丽丝S·罗西
男人与女人相互竞争时,有哪一方是快乐的呢?我希望不论男人女人都能够拥有足够的自尊,停止这一古老的两性之争。两性之争的作用无外乎贬低对方,造成两性之间的不和谐。男女不同但平等,若我们能够坦然接受自己,那么我们也能坦然接受异性、接受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不是轻视、嘲笑或者嘲弄对方。
“认识上的一个通病就是,自己喜欢的男人(或女人)无可挑剔,自己不喜欢的人则一无是处。”
——哈利法克斯侯爵
在私人关系或工作关系中,你是如何看待你作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的?你对自己的男性同事、男性朋友或男性亲戚有什么期望,相比之下对女性又如何?你是同意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见,还是在你的人际关系中自行选择了让自己满意的角色呢?你在人际交往中是每天都不由地陷入两性之争,还是不论性别或性取向,都如常接受并珍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