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维吉尔及其《牧歌》

你是业已逝去的时代之光明,

是依旧照亮虚幻此岸的星辰……

——丁尼生《致维吉尔》

1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通称维吉尔(Virgil)Virgil是英语文献中的拼写形式,汉译旧称“魏琪尔”,今作“维吉尔”,虽然通行译名与诗人的本名相去甚远,但已为国内读者所普遍接受。又,有研究者认为诗人的“第二名”(nomen,即Vergilius)和“第三名”(cognomen,即Maro)表明他有凯尔特人或伊特鲁里亚人的血统,但此说并无确切的证据。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949.本书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者注。,古罗马诗人,欧洲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家之一。古典时代晚期的教父尊之为基督教的先知,T. S. Eliot, “Virgil and the Christian World”, On Poetry and Poet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9, p. 136.现代学者称其为“西方之父”。Theodor Haecker, Virgil, Father of the West, translated by A. W. Wheen, Johnson Reprint Corp, 1970.两千余年来,除古希腊诗人荷马,似乎还没有另一位欧洲作家享有如此盛誉。

公元前70年10月15日,维吉尔出生于罗马共和国山内高卢行省的一座偏远小镇,曼图亚附近的安德斯。山内高卢(Gallia Cisalpina),古罗马政区,北依阿尔卑斯山,南界卢比孔河,本为高卢人(凯尔特人)居地,公元前3世纪被罗马占领,后设为行省,前42年正式并入罗马版图。此一称谓乃基于罗马人的立场而言,与之对应,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故地就被称为“山外高卢”(Gallia Transalpina)。曼图亚(Mantua),今名曼托瓦(Mantova),安德斯(Andes)的地理位置尚存争议,旧说以为即曼托瓦南郊的皮埃托尔(Pietole)。据古代文献记载,其父出身寒微,做过仆役、陶工,后来靠经营林业和养蜂致富并拥有了自己的田产。迄今仍有数种版本的维吉尔传记存世,一般认为此类著作系古典时代晚期的传记作家依据苏维托尼乌斯(C. Suetonius Tranquillus,约70—121年之后)的《诗人传》整理加工而成。Suetonius, De Poetis, http://www.thelatinlibrary.com./suet.html参阅杨宪益译《牧歌》附录《维吉尔传》(苏维托尼乌斯著,王焕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维吉尔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曾先后在克雷莫纳(Cremona)和梅迪奥拉努姆(Mediolanum,今米兰)负笈求学。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罗马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大约在十七八岁时,维吉尔赴罗马学习修辞学、医学和天文学,当时“前三雄”同盟已经解体,克拉苏在亚洲战场兵败殒命,恺撒与庞培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公元前48年,经反复角逐,恺撒战胜庞培,独揽大权。前44年,恺撒被共和派议员布鲁图斯等人刺杀身亡,为争夺权力,恺撒义子屋大维和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雄”,与代表世家旧族利益的共和派重新展开较量。前42年,屋大维和安东尼挥师东进,在马其顿境内的腓力比击溃布鲁图斯、卡西乌斯组建的军队,彻底战胜了极力维护共和政体的贵族集团。为安置退伍的士兵,当权者不顾战乱和饥荒造成的灾难,下令在本已凋敝不堪的乡村强征土地,使大量自耕农沦为境遇悲惨的佃户。据说维吉尔之父遗留的田产也被没收,后经友人斡旋,他又重新获得了土地。有研究者猜测维吉尔在那不勒斯得到了补偿,因为此后他一直生活在意大利南部,而没有回归他的故乡曼图亚。Jasper Griffin, Virgil, Bristol Classical Press, 2002, p.23.这一时期,维吉尔已着手《牧歌》的写作。政治家波利奥(Gaius Asinius Pollio,公元前76—4)是发现维吉尔诗才的有识之士,维吉尔失地复得,可能有赖波利奥多费周章,故诗人在作品中一再对其表达感激的心情见《牧歌》之四、之八。。因为《牧歌》的面世,诗人声誉鹊起,由此得到屋大维及其幕僚梅塞纳斯(Gaius Maecenas, ? —公元前8)的庇护和资助,成为梅塞纳斯周边文人圈子的主要成员为助屋大维笼络人心,梅塞纳斯延揽文坛才俊,在其周围聚集了维吉尔、贺拉斯、普洛佩提乌斯、瓦留斯、图卡等众多年轻诗人。。其后,维吉尔长住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地区,师从伊壁鸠鲁派学者西罗(Siro,生卒年不详)研修哲学。他为人落落寡合,很少前往罗马,但与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前8)交谊甚笃,两人曾同游布伦迪修姆(Brundisium,今布林迪西)Horace, Satires, I.5.。从公元前36年开始,维吉尔致力于《农事诗》(Georgica)的创作,历时七载,公元前29年杀青。此时,屋大维已翦灭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势力,为实现其个人独裁扫平了障碍。随着内战的终结,年轻的“元首”刻意树立其仁爱慈恺的明君形象,他一反昔日的暴戾作风,对怀有二心的臣僚采取了宽赦的政策,并且亟欲重整社会纲纪,试图通过立法和教化矫正颓败的道德风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维吉尔开始从事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s)的写作,虽然这部巨著的内涵远远超越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但新秩序的建立和屋大维的支持无疑为诗人实现其文学创作的宏大抱负提供了重要契机。据说屋大维对《埃涅阿斯纪》的写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曾致函维吉尔,要求诗人寄给他“《埃涅阿斯纪》的第一行或任何片段”。Griffin, Virgil, p.15.公元前19年,为收集写作素材,维吉尔前往希腊和小亚细亚寻访古代遗迹。他在雅典觐见了已加冕为“奥古斯都”的屋大维,回国前游历墨伽拉,罹患热病,返回布伦迪修姆后,于同年9月21日逝世。他的骨灰被安葬于那不勒斯城郊,墓碑上镌有如下铭文,相传为诗人亲自撰写:


曼图亚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亚夺去我的生命,如今帕忒诺佩又将我收留。我曾讴歌牧场、田园和领袖。原文:“Mantua me genuit, Calabri rapuere, tenet nunc Parthenope; cecini pascua, rura, duces.” Suetonius, De Poetis.


据古代传记作家记述,维吉尔身材颀长,皮肤黝黑,外貌酷似“农夫”。同上。因体弱多病,天性腼腆,诗人生前虽负有盛名,但处事谦慎且不善交游。维吉尔终生未娶,有二弟,俱早夭,因此他将自己的大宗遗产捐赠给了奥古斯都和梅塞纳斯,据说维吉尔拥有一千万塞斯特尔提乌斯(sestertius,古罗马货币单位)的资财,他的家产主要应来自屋大维和梅塞纳斯的资助,同上。其余部分留给了他的亲友。

维吉尔生活在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过渡的时代,五十一载的短促生涯,有十六年在内战中度过,既经历了社会动乱的深重苦难,也目睹了国家复兴的远大前程。他的三部主要作品,《牧歌》写作于群雄争霸、律令废弛的动荡岁月,《农事诗》完成于人心惶惶的休战时期,《埃涅阿斯纪》始创于屋大维挫败政敌、克成帝业的历史转折关头。在其成名作《牧歌》中,诗人控诉了战乱给民众造成的痛苦,流露出弥漫罗马社会的悲观情绪,同时也描绘了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并表达了对升平盛世的憧憬。他的第二部作品《农事诗》是应梅塞纳斯的约请,为推行屋大维振兴农业的政策而写作的教谕诗,共四卷,分别涉及农耕、园艺、畜牧、养蜂等各类农事活动,并贯穿了哲理的思考和道德的教诲。他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一部讴歌罗马建国历史的大型史诗,十二卷,九千余行,讲述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国破家亡后飘零异域,历经磨难,最终到达意大利并重建邦国的英雄业绩。这一作品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首部“文人史诗”,诗人将神话和史实相结合,编织出时空纵横、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罗马建国的艰苦历程、帝国的光荣与梦想以及主人公埃涅阿斯虔诚、仁爱、勇敢、自制,尤其是“知命而为”、“克尽厥职”的品格,对欧洲民族的身份认同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曾产生重要影响。艾略特说:“只要我们继承了欧洲的文明,我们依然是罗马帝国的公民。”T. S. Eliot, “Virgil and the Christian World”, On Poetry and Poets,pp.135-148.另一方面,史诗的复杂结构和深邃内涵,又为这部巨著提供了多元阐释的可能性,使之成为一部历时千载仍为世人不断研读、反复讨论的不朽之作。诗人为写作《埃涅阿斯纪》耗尽了生命中最后十年时光,临终之际仍未定稿。据说他曾要求友人将诗稿焚毁,但屋大维诏令对史诗“略作订正”后公之于世。维吉尔的文学创作,体现为主题、体裁及篇幅相继拓展的过程,然而在融合希腊与罗马、想象与现实、历史与当代的基本方向上,则始终保持着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

此外,归于诗人名下的零星诗章被汇编为《维吉尔外集》(Appendix Vergiliana),学界认为其中收录的诗歌多为伪作贾斯珀·格里芬(Jasper Griffin)认为《外集》中仅有一两首短诗可能是维吉尔的作品,被辑录在包括15首诗的《微吟编》(Catalepton)内。Griffin, Virgil,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