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精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性与天性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本节接着引用孔子的话,讲到人的生命,禀天然自性而起的功能之道,就是形而下的饮食男女的人性;其与形而上先天纯净本性的关键要点,也就是人道与天道相关之处。尤其是第一句的“君子之道费而隐”,最为重要。我们必须先要了解这里所用“费”和“隐”两字内涵的重要性。“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明白了现代人通用的一句话“浪费”,以及“费用”,就知道《中庸》这里所讲的“费”字,就是任何时间、空间都弥漫着它的作用的,便叫“费”。“隐”是与“费”相反的意思,任何时间、空间,随便在哪里,你都摸不着、看不到的,便叫“隐”。这两个字的道理,与本节所说“天命之谓性”,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必须再三啰唆,交代清楚,才能讨论下文。如果再如古人惯用的注释手法,“性者,性也;或天性,人性也”,就仍然摸不着边际了。

再进一步来讲,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费而隐”这一句,就是孔子的直指人心、见性修道的方便法门。道在哪里?道在平常日用之间。道体自性的显现,本来是无所不在而无所在的一种功能。所谓“费而隐”,便是无所在无所不在的说明。例如佛学所说的证得菩提,这个梵文翻译过来的名词,是指觉悟自性而成道的意思。翻译全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佛也说过:“一切处皆成正等正觉。”孔子所说的“费而隐”,与佛说一切处的意思相同。另如道家的庄子,他最喜欢用幽默的言文来表达道的理念,他说“道在屎溺”,等等。当然屎溺也在一切平常日用之中,所以庄子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讲到这里,又使我想起古今两个故事,先插进来讲,作为参考。

第一个故事,是五十多年前,我在四川峨眉山静居的时候,有一天,寺里的当家师来说:岂有此理!今天来了一个朝山的香客,他要跳进粪池里洗澡,洗完要再跳到我们的水池中清洗。我不准,他就大吵大闹,说是修一门道功,每天非这样做不可,希望你去阻止他。我说:他是从遂宁来的吧!当家师说:你怎么知道?我说:遂宁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大家叫他疯师父,他还有一个师公,叫癫师爷,平日就住在乡下的茅厕里。他大概是跟疯师父没有学好,弄错了方向。于是当家师叫他来见我,我说:你的师父,我见过,你不要替他出来丢人现眼吧!他说:师父对我说“道在屎溺”嘛!我说:你师父没说错,只是你会错了意,从今天起,赶快停止这样做。回去转告你师父,我叫你去跪在师父前面求忏悔,要他好好教你。这里的水池,是大众吃喝用的蓄水池,如果你不听话,大家起了公愤,马上就要赶你下山去,天快黑了,你就不好受了。这就是“愚者不及也”最可笑的故事。

另一个故事,就是宋朝名儒诗人黄山谷,他从学当时著名的大禅师晦堂参禅,非常用心,追问得很紧。有一天,晦堂禅师看他急得那个样子,便说,你读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黄山谷听了,当然很不是味道,因为那是《论语》上记载孔子的话,当时读书考功名,大家都背得很熟,那还要问吗?可是师父问了,他只好很恭敬地说,读过,记得。晦堂便不再说什么了。其实,道在平常日用间,并没有另外一个秘密可以隐瞒的,晦堂禅师只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就已指示得很清楚了。可是黄山谷却犯了“知者过之”的偏差,过分高推圣境,所以仍很茫然。于是晦堂禅师便站起来,独自悠哉游哉走出山门外去散步,黄山谷只好默默地跟在师父后面。那是秋天,恰巧正是木樨桂花盛开的时候,黄山谷静静地跟着师父走了一阵,晦堂禅师忽然回头问他,闻木樨香否?黄山谷立刻就答说闻啊!晦堂禅师便说:“吾无隐乎尔。”在这个时候,黄山谷一听,便恍然大悟,当然也彻底知道“君子之道费而隐”,以及佛说“一切处皆成正等正觉”的大义了。这是禅宗公案中有名的黄山谷“闻木樨香否”而悟道的故事。但这还是黄山谷的初悟境界,到了后来,他也像苏东坡一样,被贬官到贵州。有一次,因为疲倦想躺下睡觉,一不小心,把枕头“呯”掉地上,碰的一声,他才彻底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