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6年增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再见红日(3)

“你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麦克123”惊讶地问。

“它只是一段模拟程序,在一百二十三次的太空行走中,麦克不一定会思考到这些问题。”墨菲突然提醒李林。

“……不!墨菲,每当我置身于太空之中,眺望宇宙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人类经历过的苦难,我常独自叹息,为人类的未来担忧。思维信息记录的多层联想机制也记录下了这方面信息,只是下意识的联想不够精准罢了。”“麦克123”说。

“请告诉我,人类到底怎样了?”李林很着急。

思维模拟程序沉默了一下,好像又在组织数据。

“泊入比邻星,只不过是五千年前古人为现代人类描绘的一幅虚幻而美丽的图画罢了。”“麦克123”说。

“五千年?地球到比邻星只需要二千四百年,又有二千六百年过去了,为什么?虚幻的图画……难道说……”

“对,地球根本没泊入比邻星的轨道。”

李林愕然,墨菲也陷入了沉默,飞船扬声器里传出一阵沙沙的响声。

“当年古人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把地球送上了飞向比邻星的旅途,以为这样人类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人类是易变的物种。两千年甚至五千年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只是须臾中的一瞬,短得简直可以忽略。可对于人类这样生命不超过百年的生物,几千年长得简直可以塑造新的观念、传统、文化,乃至民族。当人类飞出太阳系,踏上通往比邻星的那一步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改变了……古训!呵呵,时过境迁,人类已经很难不折不扣地执行古人当初的决定了!”

“麦克123”在叹息,它正在重复某年某月某日麦克踏着飞船外壳望向远方时,头脑中的一丝闪念,“减速是按照古人当初预定的时间开始的,我们的目标比邻星是三合星中的一颗,当时距离地球只有四点三光年,但它是一颗红矮星,体积与质量比太阳要小,发出的光热辐射也比太阳少得多,因为宜居带离比邻星很近,入轨控制需要更加精确,否则稍有不慎,地球就会与其发生碰撞而毁灭。所以根据古人留下的预案,地球很早就在距离比邻星非常遥远的地方开始减速了……反对的浪潮,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泊入恒星轨道难道不是众望所归吗?”李林问。

“没那么简单。你失忆后还真像穿越过来的古人。”“麦克123”说,“是的,减速刚开始的时候,社会上的意见还比较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发生了变化。地球的速度虽然在下降,但人类经济的发展速度却没下降,反而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一连串辉煌成就,形成人类开启‘地下史’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为了发展经济,人类在‘新地中海’的对称位置上又建成了‘新太平海’,人类拥有了更多水资源,人口继续增长,在两海沿岸出现了许多新的大型城市,社会财富持续积累……听上去和地上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吧?有位古人曾经说过,‘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地下世界也没有什么新事。地球的减速需要巨大的能量,维持人类生活水平也需要巨大的能量,人们立即感受到了减速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减速过程要持续好几百年,也就是说,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应当是起码十代人之后的事了,但受影响的却是活在当下的人们。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里,很多人都不再向往地面生活了,人们在地下出生,在地下死去,地下才是人类的故乡。同时由于‘第一能源’储量巨大,足以供几百代人,甚至千代、万代人使用也不太可能出现问题,于是有人提出‘不一定要在比邻星入轨’的提案。雪上加霜的是,如果继续执行入轨计划,很多地下设施就应尽快停止使用,有些地方的地壳需要加固,有些洞穴需要回填,因为地下时代的早期建设者们很少考虑地球减速的问题,或者根本就视而不见——毕竟‘减速’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还遥不可及。这样一来,人类将马上面临迁移人口的问题,生活在双海沿岸的富裕阶层将成为首批被迁徙者。因为入轨时,比邻星的巨大潮汐力一定会引发海啸,必须事先封闭两海进出口。这是一幅让人极度失望的远景,人类在航行中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社会财富将化为乌有,社会秩序也许会重新洗牌。而这一切,在短期内都得不到任何回报,于是,‘入轨’成了某些人无法醒来的噩梦。”

“嗯……还真是难啊。”李林痛苦地挤出一句话。

“是啊,异见风起云涌,席卷人类社会。舆论被财富绑架,决策被舆论绑架。那时候有很多口号,什么‘我们是地下人类,我们绝不放弃伟大祖先开辟的基业!’‘地球是我们的世代飞船,我们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时过境迁,我们要自己做决定!’质疑地球入轨的声音此起彼伏,要求地球停止减速的呼声渐成潮流,他们被称为‘继续前行派’。”“麦克123”说。

“当年人类齐心合力逃离太阳系,是因为太阳毁灭在即,全人类都将玉石俱焚。而如今要人类放弃已经形成的、可以预期的安定生活,主动驾驶地球重蹈怒海,在比邻星入轨,确实前途未卜、危机重重。再说地球上的人也不是当初那批人了,彼一时此一时啊……”墨菲插话道。

“难道没人反对?”李林问。

“当然有,还有一批人,虽然他们也承认社会将发生动荡,但他们认为在无限长的旅程中,生物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石球里长久生存下去,地球不应该放弃入轨的机会。这种声音也不甘落后,全力发动民众,渐渐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力量,他们被称作‘原教旨入轨派’。社会从此撕裂,内斗开始了。持两种不同观点的力量开始交锋,两派力量反复较量,但后来渐成均势,因此自地球减速以来,一直以低功率运行的喷射塔也是开开停停,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再不做出决定,地球将永远错过比邻星的时候,‘入轨派’发现自己被‘前行派’的拖延战术欺骗了,于是孤注一掷,动用手中的力量发动突然袭击,处决了大批‘前行派’人士,获得了控制地球减速的绝对权力,地球终于驶入了预定的入轨航线。”“麦克123”说。

“故事结束了?”李林问。

“哪有这么简单。多年的斗争,使两派中很多人都丧失了理智。尤其是一部分‘前行派’激进人士,竟然暗中破坏了地壳的关键结构,打算以此作为要挟‘入轨派’的筹码。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没想到‘入轨派’会首先发难,少数知晓秘密的‘前行派’人士怀着怨恨,守住这个秘密,直到死去。”

“结果灾难发生了?”李林问。

“是的,二百年后,当地球进入比邻星外围轨道后,灾难马上发生了。来自恒星的引力施加于地壳,在‘前行派’做过手脚的地点引发地壳错动,好似四两拨千斤,效能层层放大,引发了广泛的大地震。由于地壳表层已被掏空,地壳局部区域的强度大大降低,因此在引力的作用下,‘新太平海’辽阔的穹顶随着断裂的地壳被剥离了,巨大的穹顶离开地球,向比邻星方向飘去。由于地球在航行过程中以自身物质为燃料,损失了巨大的质量,地球的引力已无法与气体逃逸的力量达成平衡。在和比邻星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地壳内的空气随即形成飓风向开放的太空吹去,像一罐打开的汽水,大量空气和巨量海水从巨大的缺口处向太空喷涌而出!一时间,泥土、沙粒、植物和各种生物,化作霰弹,夹杂在滔天海水和狂风中冲向太空,其中一部分形成了彗发样的地球尾部,其余的逐渐形成一轮围绕在地球周围的星环!可是,灾难并没到此结束,因为地球的一部分脱离了地球,向比邻星飞去,于是剩下的大部分星体则获得了挣脱比邻星引力的速度,地球被甩了出去!地球不但未能减速,航速反而大大提高,入轨彻底失败。与此同时,‘新地中海’沿岸发生了海啸,荡平沿岸一切设施,虽然人类早已疏散到其他封闭的小型洞穴里,但灾害的猛烈程度远超预期,打了人类一个措手不及。在连绵不绝的洞穴系统里,地震、火灾、水灾,此起彼伏持续了很长时间,造成上亿人伤亡。人类遭受重创,地下生态圈濒临崩溃……过了很久,劫后余生的人们才彻底封闭了通往‘新太平海’的所有通道,地下大气不再流失,人类眼巴巴地看着尚未脱离地球的气体重新冻结成冰晶,覆盖那片昔日的乐土。”

“愚蠢的人类呀……”李林一声长叹。

“你还是爱说这句口头禅。”“麦克123”说。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为什么不重新择机入轨?”李林问。

“地震中,所有喷射塔都发生偏移,有些则崩塌了。修复这些山峰一样高大的家伙需要时间,地球不可避免地挣脱比邻星的引力滑进深空。再说,‘入轨派’在这次大灾难后,被愤怒的人们赶下了台,又一批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谁也不敢提及‘入轨’二字了。”“麦克123”说。

“后来呢,后来呢?”李林追问。

“地球越行越远,鉴于这次入轨失败的恐怖记忆,人们不再谈及比邻星,开始专心疗伤。灾难相对于当年的太阳毁灭,这次入轨史称‘第二次打击’。”

“地球现在怎么样了?”李林惴惴不安。

“人们无可奈何地任地球继续在太空里漂流,延续着两千年来早已习惯的地下生活。弹指一挥间,又一个两千多年过去,直到‘第三次打击’降临。你、我、凯蒂都是‘第三次打击’后出生的人。”“麦克123”说。

“什么是‘第三次打击’?”李林的头又开始痛了。

“‘第三次打击’究竟因为何物而起,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肯定与幻星有关。李,我们出发后,你一直都在观测幻星。你冬眠前曾经对我说过,你又有了新发现。我本打算继续研究,可是不久后我就遇难了。”“麦克123”说。

“什么是幻星?你到底遇到了什么?”李林急问。

“幻星就是我们航向正前方的那颗星星。”

“难道是星云里的那颗古怪天体?”

“就是它。当时幻星再次闪烁,比以往观测到的任何一次都强烈,这次是通信天线出了故障,为此我进行了舱外维修作业。可是,幻星又出乎意料地闪了一次,我当即与墨菲失去了联系!当时如果我留在舱内,还可能活下来,可我被困在舱外。最后时刻,我把自己固定在信号增益天线上,我看着幻星,这个和‘第三次打击’同时出现的东西,然后我看见……紧接着我就失去了知觉。”“麦克123”说。

“你看见了什么?”李林问。

“麦克123”停止回答,陷入沉默,几分钟后再次开口。

“一些无法形容、难以描述的线条和形状……”“麦克123”说。

根据李林的要求,墨菲重新播放了麦克死前看到的幻星影像,都是些色彩缤纷的抽象图案,图像来自麦克濒死的大脑。幻觉是大脑在极度缺氧时的一种保护机制,通常可以让濒死者克服死亡的恐惧。

“估计我就是在那时清空了数据库。”墨菲突然插话说。

“对了,凯蒂还好吗?”“麦克123”突然问道。

“她病得很重,还在冬眠舱里沉睡。”李林说。

“……她是你妻子啊。”“麦克123”说。

李林坐在冬眠舱旁,凯蒂的脸被半透明舱盖遮住,模糊不清。最亲近的人虽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他流泪了。

和“麦克123”的首次谈话已经过去十余天了,这期间,李林一直和“麦克123”进行交流,直到他关闭了“麦克123”。他进一步了解到很多关于“第三次打击”的惊人消息。为了得到更准确的资料,他夜以继日地挖掘着剩下的存储芯片里的信息。

终于,他得知了一切,详尽地了解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和肩负的责任。

“第二次打击”后的两千多年里,地球侥幸地被抛向银河系猎户臂外侧的一个空旷区域。地球安全而缓慢地飞行在这片贫瘠的空间里,与银河中心渐行渐远,它像一颗被敲碎外壳的核桃,露出深深的伤口——在曾经人声喧嚣的“新太平海”海岸,残存的人类遗迹暴露在极度寒冷中,巨大的冰块耸立着直指天空。千年后,人们早已忘记了它曾经的富饶和美丽,它有了另一个名字——“死海”。然而在地壳之下的其他地方,人类再次兴旺发达。“新地中海”再次翻起波涛。灾后两千年后期,人类在利用地球物质生产能量的技术上又发生了一次飞跃。虽然早在几千年以前,人类就发现并制造出了反物质,但是那时生产成本极高,因此产量稀少,价格极其昂贵,仅在当年地球逃离太阳系、穿越小行星带时,被当作武器使用过。如今,人类在“第一能源”的基础上,通过特殊手段制造出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物质,然后大量生产出反物质,称作“二次能源”生产。人类的能源储备在纸面上一下子充盈起来,地球的星际之旅看上去并不悲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使用反物质能源驱动地球接近其他物质世界,并用自动飞船开采星际矿藏作为资源补充。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人类停滞不前的航天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新设计的反物质引擎和很多古老的航天技术同时出现在新飞船的设计图纸上。

然而好景不长,当地球闯入一片暗淡的弥漫星云的稀疏边缘后,“第三次打击”悄然降临。

说来难以置信,这片广阔的弥漫性星云以前从未被观测到过,由于缺乏明亮恒星的照耀,它一直保持着近乎隐身的低可见度,星云里唯有几颗低等级恒星身边暗弱的辉光小心翼翼地暗示着它的存在,即便是这样的星云气体辐射的光,也因为被恒星光芒盖住,而被人们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