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教神的黄昏:不列颠聆听上帝福音
全能的天主召唤所有善人承担起统治他的臣民的责任,以便通过他们之手把他仁慈的礼物赐给他们统治下的所有臣民。我知道这件事已经发生在因此而委任陛下统治的英吉利:通过给您礼物,上天的祝福可以送至您治下的所有百姓。
——教皇大格列高利致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
朗基努斯与耶稣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罗马基督教会的势力也进入不列颠,并逐渐替代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异教信仰。在一个传说中,将基督教带入这座岛屿的是耶稣的母舅亚利马太的约瑟夫,同时他还是亚瑟王的祖先。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3天后,他的血几乎滴尽,犹太人将其从十字架上放下,准备将其移开。这时一位名叫朗基努斯的罗马百夫长为了检验耶稣是否真的死了,于是用手中的长枪刺入他的肋部,鲜血喷涌而出。这柄长枪因为沾有耶稣之血而成为圣物,是为“命运之枪”,又被称为“朗基努斯之枪”(Spear of Longinus)。此时,约瑟夫拿来在“最后的晚餐”里被耶稣用过的酒杯承接流出的血,这酒杯便成了“圣杯”(Holy Grail)。据说,约瑟夫之后携带圣杯来到了不列颠,并隐居于格拉斯顿伯里,这里也是不列颠第一座基督教堂的所在地。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根据比德的记载,基督教首次传入不列颠的时间为公元2世纪中期,当时一位名叫卢修斯的不列颠国王皈依了基督教。不过,这是一个误会,比德的依据来自于罗马档案库的一封信件,但在抄写过程中,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伯莎堡(Birtium)被错写成了不列颠(Britannia),导致比德形成了错误的认识。现在的历史学家认为,基督教在公元3世纪初前后传入不列颠,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该时期带有基督教标志的文物。不过,当时基督教还未成为罗马国教,还处于被打击迫害的阶段,许多人因此殉教。奥尔本便是不列颠最为著名的殉教者。根据比德的记载,奥尔本最初信仰异教,一次他在家中接待了一位逃难的基督教教士,在教士虔诚行为的影响下,他抛弃了偶像崇拜,接受了基督教信仰。面对前来抓捕的罗马士兵,奥尔本与那位牧师互换了衣服,代替后者被搜查的士兵带走。在审判中,酷刑和威逼无法使奥尔本改变信仰,最终他被判处斩首。在奥尔本被押往行刑的途中,当他过河时,河水向两边分开,如同当年摩西过海一般,为他留出一条通道。在这神迹的感召下,刽子手也皈依了上帝,并与其一同赴死。在其殉难处,后人建造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圣奥尔本修道院。
居住在不列颠的凯尔特人最初信仰的宗教是督伊德教(又译为德鲁伊教),这是流传于高卢、不列颠以及爱尔兰等地的一种崇拜自然力量的原始宗教,因其祭司阶层督伊德(Druids)而得名。“Druids”是一个复合词,由“dru”与“wid”两部分组成,“Dru”据说来自于希腊语中的橡树一词,“wid”则代表知识,合起来的意思为“橡树知识拥有者”。恺撒在其所著的《高卢战记》一书中这样描写他们:督伊德们“探索星象和它们的运行、宇宙和大地的形体、事物的本质、不朽之神的能力和权力等等”。根据当时另外一些古典作家的叙述,他们认为这种宗教起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其创始人为毕达哥拉斯的一名色雷斯奴隶。在其主人死后,这名奴隶辗转来到凯尔特人中间,创建了督伊德教。
督伊德教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人的死亡不过是从一个身躯转入另一个身躯而已。同时他们信奉万物有灵说,一草一木均有灵魂,并能给人类带来帮助或是伤害。橡树是他们最为崇拜的圣树,他们认为橡树无所不能,凡橡树长出的东西,都是上天所赐,来世的入口便是由橡树制成的。督伊德教的圣地也往往位于橡树林中,凯尔特人称之为“神圣之林”。槲寄生也拥有崇高的地位,因为冬天当橡树叶子脱落后,槲寄生依然保持绿色,督伊德教认为此时橡树的灵魂已转移到槲寄生之上,槲寄生的汁液还被认为能抵御任何毒物。因此,一旦发现有槲寄生附于橡树之上,督伊德们往往要举行神圣的仪式加以采集。祭司们身穿白色长袍,爬上橡树,用金镰割下槲寄生,并收集到一块白毯子上。然后他们献上祭品,祈求神灵给献祭者带来好运。乌鸦和蛇在其崇拜的动物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乌鸦被誉为神的信使,常被用来实行神裁,蛇在督伊德信仰中则象征着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神秘力量。
督伊德祭司
督伊德教主要信奉光明之神和黑暗之神达达,他“白天在人世存在,夜晚在冥间度过,连接着这两个世界”,其法器是一只永远不会枯竭的大锅,代表着丰收和富足。他们也崇拜雷电神塔拉尼斯,其象征是一个轮子,代表着太阳的普照。除此之外,在其宗教体系中还有火神布里奇特、海神曼安南、河神波伊内等各式各样的神祇。
根据恺撒的记载,不列颠的督伊德祭司拥有崇高的地位。培养一名祭司需要漫长的时间,有的人求学竟长达20年,督伊德传授知识采用的是口口相传的形式,他们需要熟背一切与督伊德信仰相关的知识。他们“专管有关神灵方面的事情,主持公私祀典,以及解释教仪上的问题。有大批年轻人,为了向他们学习,集中在他们周围。他们在这圈子中很受尊重,几乎一切公私纠纷都被交给他们裁判”。在战争中,他们则“向着天空伸出双手,发出许多可怕的诅咒”。在与罗马人作战时,他们的这种做法造成的凄厉可怖景象使罗马士兵感到十分害怕,以致他们竟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从而成了凯尔特人进攻的极好目标。
在不列颠,这一宗教势力根深蒂固,给罗马统治带来了挑战。同时,督伊德教还保留着残酷的人牲习俗,“他们认为要赎取一个人的生命,只有献上另一个人的生命,不朽的神灵才能俯允所请”。在祭典上,“他们或者把人用乱箭射死,或者把人钉死在圣殿,或者将牛、各种野生动物和人投入用木头或稻草制成的一个巨大人像之中,然后把所有这些作为祭品扔进火堆”。
1984年,在柴郡的一处泥炭沼泽中,人们发现了一具保存良好的2000年前的古代不列颠人遗体,他生前饱受折磨,胃里还发现有槲寄生的花粉,被认为是督伊德宗教仪式的受害者。罗马当局自然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继续发生。阿古利可拉任不列颠总督时,派兵泅渡到督伊德教的圣地安格尔西岛——这里也是反罗马的核心区域,发动了突然袭击。为了阻挡罗马人,“一些妇女披散着头发,穿着深黑色衣服,像复仇女神那样挥动着火把”,但是并没有什么用,罗马人还是顺利攻克了该岛,在粉碎了一切抵抗后,纵火烧毁了督伊德教的圣地。
自此一役,督伊德教一蹶不振,只留下一些民间习俗残存下来,其中万圣节便是督伊德教萨姆哈因节的变形与延续。直到18世纪,现代督伊德教运动兴起,并被赋予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意义。目前,在西欧及北美主要国家均存在各种督伊德协会。
在罗马统治时期,凯尔特人的信仰仍未完全断绝,而是与罗马宗教相结合,出现了罗马神和凯尔特神两者合一的现象。在当地建造的神庙中,由于同为雷电神,朱庇特被塑造成手持轮子的形象。在巴斯的温泉,凯尔特人的温泉之神与罗马人的密涅瓦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神祇——苏利斯·密涅瓦。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凯尔特神祇也被不列颠的罗马人所接受,成为他们信仰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其他来自东方的宗教也渐渐传入了不列颠,其中包括起源于中亚的密特拉信仰以及来自埃及的伊西丝信仰,这些宗教信仰在不列颠同样获得了许多拥护者。
基督教虽然最初遭到了帝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但是正如吉尔达斯所说:“当迫害停止时,基督教在更大程度上复兴,新的教堂又被建立起来。”公元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帝国境内取得了合法地位,基督教随后快速传播,原先的多神教信仰迅速被边缘化。次年,便有5位来自不列颠的教士来到高卢的阿尔勒城参加那里的宗教会议,其中3人是从伦敦、林肯和约克来的主教。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律,确定基督教为国教,禁止向罗马神祇献祭,并下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
密特拉神
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他们的信仰也随之进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人信仰的神祇与北欧人相似,他们的主神沃登便是北欧神话中的奥丁,入侵不列颠的诸多部落领袖都称自己是沃登的后代。其余最受盎格鲁-撒克逊人崇拜的神还有雷神索尔与战神提乌,这些信仰的遗迹现在仍然残存在英语的星期称呼中,比如星期三(Wednesday)便是主神沃登之日,星期四(Thursday)则来自于雷神索尔,星期二(Thursday)得名于战神提乌,星期五(Friday)则是预言女神弗丽嘉。在入侵中,基督教会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比德这样写道:“公共和私人住宅被夷为平地;各地牧师在祭坛上被活活打死,主教和他们的教徒,失去了一切尊严,被惨无人道地用火烧死或用剑刺死。”基督教势力仅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未能深入的威尔士、英格兰西部等地才得以保存。
不列颠基督教的复兴始于罗马教皇大格列高利时代,当他还未登上教皇宝座时,一次在罗马的奴隶市场上看到来自英格兰的男孩在出售,他这样一语双关地感叹道:“他们是安琪儿(angel)而不是盎格鲁(Angle)。”他当即决定要前往那片未知的土地去传播上帝的福音,但是却被爱惜他才华的时任教皇所阻止。公元590年,格列高利当选为教皇,之后他便着手布置往不列颠传教的事宜。公元597年,他派遣他的密友奥古斯丁前往不列颠传教,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选择。奥古斯丁不但操行良好,而且能力出众,能够随机应变,根据不列颠的实际情况开展传教活动。他这样指示道:“不必去毁坏这个国家里偶像的神庙,而只需砸毁里面的多神教偶像。要制作圣水,洒在这些神庙周围,并在里面建造祭坛,放上圣徒的遗物。如果这些神庙建造得很好,那就有必要把它们由崇拜魔鬼的地方改造成供奉真正的天主的地方。”屠宰牲畜献祭也被允许保留,因为这些牲口不再是献给魔鬼,而是奉献给真正的天主。格列高利和他的后继者们就这样借助多神教的旧有场地、仪式,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基督教的教堂和庆典,而盎格鲁-撒克逊人也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奥古斯丁首先来到了肯特王国的首都坎特伯雷,国王埃塞尔伯特的王后贝尔莎是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法兰克公主,她带来了私人牧师,并在坎特伯雷建立了一座小教堂,因此肯特王室对基督教有所了解。在那里,他成功说服了肯特国王皈依基督教,并接受了洗礼。不过,对于埃塞尔伯特来说,接受基督教信仰更多是出于和法兰克王国结盟的考虑,有必要在信仰上保持步调一致,因此,他并未迫使其他人跟随其一起信仰基督教。公元601年,奥古斯丁成为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埃塞尔伯特的影响下,埃塞克斯和东盎格利亚两国国王也很快皈依了基督教。
公元627年的一天,诺森伯里亚人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祭司长科伊弗身披多神教禁止祭司穿戴的甲胄,骑着一匹公马,用长矛破坏了位于古德曼汉姆的神殿。祭司长彻底否定自己曾供奉的神灵,这一举动无疑具有极大的煽动力。因此,当埃德温国王宣布皈依基督教受洗礼时,成千上万的诺森伯里亚人跟随他们的国王,转投上帝的怀抱。为了给为数众多的新入教者施洗,约克主教伯来纳斯整整花了26天。
不过,传教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多次反复。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死后,其继承人伊德鲍尔德便曾一度抛弃对基督教的信仰,恢复了对异教神的崇拜。直到其认识到取舍基督教的利害关系,才再次恢复对基督教会的支持,并废弃了原来的婚姻,娶了一位来自法兰克的公主。而当诺森伯里亚国王埃德温在战场上被麦西亚和威尔士联军击败并战死后,异教势力很快复辟,伯来纳斯也因为失去了庇护人而不得不逃离他的主教区。在东盎格利亚王国,国王雷德瓦尔德虽然表面信仰耶稣,但同时仍供奉异教神,因此被比德称为伪信者“撒玛利亚人”。在他死后,信仰基督教的继承人在政变中被杀,东盎格利亚王国再度被异教徒所控制。
传教中的奥古斯丁
埃德温死后,诺森伯里亚一度分裂为贝尼西亚和德伊勒两国,比德这样记载道:“整个贝尼西亚王国没有一丝信仰基督的迹象:没有一座教堂,没有一个祭坛被建立起来。”公元634年,诺森伯里亚宗室奥斯瓦尔德起兵复仇,杀死了威尔士王卡德瓦龙,他还从爱尔兰请来了艾丹为主教,继续传播上帝的福音。艾丹在林第斯法恩岛建立了修道院,作为传教的根据地。数十年间,基督教在诺森伯里亚迅速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公元655年,继奥斯瓦尔德为王的奥斯维击败了麦西亚和东盎格利亚联军,在战场上杀死了麦西亚王彭达和东盎格利亚国王埃塞尔希尔,取得了对异教王国的重大胜利。随着诺森伯里亚的再度复兴,它的强大引领着周围各国再次重视基督教。在奥斯瓦尔德、奥斯维的影响下,威塞克斯、埃塞克斯、麦西亚等国王室再度接受了基督教,林第斯法恩岛也成了与坎特伯雷并列的基督教两大圣地之一。
经过约一个世纪的努力,基督教最终代替了异教信仰。仰赖传教士卓越的奉献精神,《圣经》和福音代替了古老的神话,上帝战胜了沃登。到7世纪下半叶时,数以千计的小礼拜堂已经矗立在不列颠的大地上。据说,异教神的力量来源于人们的信仰,当人们放弃对他的信仰,异教神就会失去力量,最终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