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总要有一次巅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王安石,一山还有一山高(上)

宋朝文人的那些事儿,说都说不完,单凭一个王安石,也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这个王安石,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是高高在上的当朝宰相,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人。据说他从小就聪明绝顶,长大后当了官就更加得意了,还教训了大学士苏东坡几次。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面就有这样一个“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

先来说说王安石和苏东坡的“文凭”。两人成名都很早,都是进士出身,王安石二十二岁高中进士,苏东坡二十三岁,而且两人都是文章写得好,被封为大才子,也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成员。所以说,两人的经历还是蛮相似的,不过王安石比苏东坡整整大了十六岁,所以,当苏东坡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的时候,王安石已经官至宰相,是苏东坡的顶头上司。

本来,王安石也很欣赏苏东坡,觉得这个小伙子跟自己像,想好好培养他。但是苏东坡心高气傲,自以为聪明,平时也喜欢说一些讽刺人的话,这让王安石很不高兴。这不,有一次苏东坡就得罪了王安石。

王安石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也时常钻研学问,还花了很多心血写了一本《字说》。《字说》,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字上做文章,把一个个文字拆开来解释。很多官员为了讨好王安石,都一个劲地夸好。王安石听到一片赞扬,扬扬得意,逢人就想说说《字说》里面的道理。可偏偏苏东坡觉得《字说》以偏概全,狗屁不通,对王安石很不以为然。

这一天,两人坐下来喝茶聊天。王安石就拿苏东坡的名字来做文章,他说:“你东坡的坡,左边一个土,右边一个皮,这解释起来就是土上面的皮。”王安石觉得这样解释既合情合理,又比古人有新意多了。

没想到苏东坡没好气地说:“那如果像老师这么说,滑字左边是水,右边是骨,这不成了水的骨头咯?”大家都知道,水哪有骨头哦!

王安石也不跟苏东坡辩,而是举其他例子说:“你看这鲵字,左边鱼右边儿,鱼的儿子就是鲵,没错吧!还有驷字,就是四匹马,还有蚕,就是天上的虫子……这些明明都解释得通,不是吗?古人造字写字,自有他们的道理,说的就是我这个理。”

本来,苏东坡好好听王老师讲课也就罢了,但是他偏偏是个不听话的学生,喜欢挑战权威。苏东坡以退为进,说:“哦?那鸠是九只鸟的意思,确实有道理!大人知道这其中的典故吗?”苏东坡这是等着王安石上套呢!

果然,王安石以为苏东坡说的是真的,就问:“这有什么典故,你说来听听。”

“很简单啊!《诗经》里面不是有说嘛,‘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这就解释得很明白啦,鸠有七个儿子,再加上爹娘两个,刚刚好九个。”苏东坡故意胡说。

王安石知道自己被耍了,心里恼火:哼!你小子自作聪明,是该好好收拾你一下了!

不久后,苏东坡被派到湖洲当剌史,这一做就是三年。可是没办法,谁让他苏东坡不知道分寸,得罪当朝宰相,当然吃不了兜着走。

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年,苏东坡终于回到京城。吃一堑长一智,苏东坡这回学聪明了。他也是做官的人,当然知道官场未见天子先见相爷的规矩。所以一回京,还没来得及去拜见皇上,苏东坡就马不停蹄跑到王安石府里请安。苏东坡心想,千万不能再得罪他,不然又要遭罪了。

没想到王府门前正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等着见相爷的。而且刚好是中午,王安石还在睡午觉。幸好苏东坡跟王安石的关系还算不错,王府里的管家一看是苏东坡,就把他请到王安石的书房里。这没进去还好,一进去就又惹祸了。

原本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一到书房,苏东坡的鼻子就被书香牵着走了。苏东坡见闲着也是闲着,就东张西望起来。这书房原本就是对外开放的,按道理来说,苏东坡翻书看看也没什么不好,可坏就坏在他盯上了锁着一把锁的书架。

苏东坡一时好奇,就把锁给打开了。这一打开,王安石还没写完的诗就被苏东坡看见了。苏东坡发现王安石的这一篇《咏菊》只写了两句,随即想:想当年王老师也是出口成章,一气呵成就能写上一千字的人物,没想到只是三年没见,老师现在连区区几句诗都要大伤脑筋,难道真的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把两句诗读了一遍,觉得写得也不好,不符合逻辑。这“西风”指的是秋天的风,“黄花”指的是菊花。可是菊花是一种花期很长的花,而且秋天正是菊花开得茂盛的时候。再说,菊花的花瓣只会枯黄不会掉落,怎么可能被秋风一吹就掉了一地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苏东坡前一刻还在告诫自己不要再得罪王安石,没想到一看到诗就又开始较劲了,想都不想就在下面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这是在说,秋天的花哪有春天的花那样容易凋落,告诉你这个诗人,以后作诗要仔细咯,别出洋相。

这下就糟了!原本苏东坡在王安石面前只是喜欢贫嘴,现在这两句诗一写,明摆着就是在教训王安石。要是让王安石知道了,不知道又要怎么为难他了!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闯了祸,随即吓出一身冷汗。

苏东坡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涂改液或者删除键什么的,这下就闯大祸了,擦也擦不了,撕也撕不了。这可怎么办?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兴许王老师还不知道是我写的!说时迟,那时快。苏东坡简单跟管家交代一句,不等王安石醒来,就一溜烟跑了。

王安石哪会不知道是苏东坡写的。他看到还没干的字迹,一眼就认出那是苏东坡的字。王安石心里嘀咕道:“看来这三年还没让他受够啊!到现在还是这么轻浮!难道他不知道屈原《离骚》上有句话叫‘夕餐秋菊之落英’吗?他自己学疏才浅,反倒要来教训我!岂有此理!我明天就告诉皇帝,让他去黄州,再磨一磨他!”

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的。听说王安石让他去黄州当团练副使,苏东坡当即抱怨王安石又在公报私仇。原来湖州刺史就是被降级了,现在还当什么团练副使,这可是连降三级,更加不如从前了。苏东坡心里不服气:他王安石就会以大欺小,明明我那两句诗说的没有错,他就是不承认,还报仇,真是小气!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苏东坡也只得认栽。

到了黄州,苏东坡一想起王安石就想骂上几回,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一年。这一天刚好是九九重阳节,苏东坡约了好朋友陈季常一起赏菊花。刚到后花园,苏东坡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秋风一起,菊花落了一地,跟王安石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老师说的没错呀!”

见苏东坡目瞪口呆的样子,朋友陈季常忍不住问。听明白事情的经过后,陈季常笑苏东坡说:“你啊!井底之蛙!如果当时我在你身边,一定叫你住手!这菊花满地的情景,我是年年看到的。”

苏东坡后悔极了,感叹说:“唉!都是我太自以为是了!王老师他让我来黄州,就是要我亲眼见一见的。我错了,真是班门弄斧了!惭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