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茶道中的“尊老敬上”与“和为贵”
中国茶、中国茶道以及中国茶道精神,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教育极其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国茶道崇尚“尊老敬上”和“和为贵”。
每个人都应该“尊老敬上”“以和为贵”
所谓“尊老敬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传承尊老敬上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尤为重要。
茶道有很多礼仪,但关键是要以一颗恭敬之心、谦和之心泡茶、品茶。
我们要在头脑中树立尊重老人的观念。有诗曰:“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代人前仆后继,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事实上,“姜还是老的辣”,老年人的经验丰富,有许多地方都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都应当得到年轻人的尊重。
茶室内每一件物品都不是随意呈现的,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无论是茶还是茶器具,只有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才能表现出茶道之美。
“和”是茶文化主体精神之一,所谓“和”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又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互相协作、互相理解的精神相吻合。所以说,茶文化是培养当代青年良好素质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茶性高洁,为历史文人墨客推崇
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历代文人名士早已做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唐《喜园中茶生》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得与幽人言。”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淹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自比,引用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表明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
茶可以洗尘,可以清心,让浮躁的心回归宁静。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写道:“至苦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他接着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以不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饮茶让人将心放在闲处,宁静淡泊
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更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气。
总之,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禀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禀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而且,由于中国茶道的演化,茶德早已超出了自然的范畴。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直截了当地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人格化、神秘化,把饮茶从解渴的日常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成了高尚情操的象征,超越了茶叶的经济的物质的范畴,与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学、艺术、伦理等领域联系起来。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品味了人生的趣味,培养了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