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情商好,才是真的好(2)
有时候,我们的心冷漠了,便会认为孩子的心也是冷漠的,套一句成语,那就是“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这实在是一件太不应该的事。
想要让孩子有同情心,家长先做个有同情心的人。
面对乞讨的双手
曾经因为一件小事纠结了好久。
那次是在银座购物广场旁边,看到一位行乞的老人,坐在商场旁边,脚边放着一个破饭盒,里面有三三两两的纸币和硬币。“可怜可怜我,给点吧。”每当经过一个人,老人都伸出手,不断点头,絮絮地重复着说。
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手从老人旁边经过,孩子停下来,说:“老奶奶真可怜呀。”妈妈白了一眼老人,说:“可怜什么呀,她比咱们还有钱,那都是骗子,不用信他们。”说完,径直拉着孩子走开了。
“妈妈,奶奶真是骗子呀?”女孩没有坚持,顺从地跟在妈妈身后离去,显然,她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那当然,她每天都在……”母子两个人渐行渐远,我心里却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的确,现在有许多乞讨者是假装残疾,博取别人的同情。而且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着。面对乞讨的双手,是给还是不给?
事后,我在教育论坛上发布过一个讨论贴,叫做“当孩子面对乞讨的双手”,过半数的家长表示,如果自己出去碰到,不会给,但是如果和孩子一起碰到,一般会给。即使身上没有零钱,也不会对乞讨者视而不见。
即使是一名乞讨者,也需要我们付出最起码的尊重。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街上的时候,与其教他们防止骗子,还不如教他们同情老人。因为孩子的判断能力还不强,面对妈妈这样的解释,沉淀在孩子心里的,可能就变成了“乞讨的人都是骗子,不必同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要家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人,孩子就不会冷漠。比如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敬老院,福利院看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孤儿;让孩子知道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是需要我们付出关心和爱的。另外,童话故事也是非常好的途径,家长可以常常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心境,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需要我们引导
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同情心是需要我们去激发和引导的。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没有同情心”的帽子。孩子的年龄小,理解和思维能力都受到年龄的限制。有的孩子可能不能了解,当别人受到伤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老师,宇轩尿裤子了!”
幼儿园小班睡眠室里,龙宇的喊声听起来格外刺耳。
“尿裤子了,不害羞!”
“丢人!”
看着一脸茫然的宇轩,孩子哄笑起来。
“老师,宇轩尿裤子了!”
“我都不尿裤子了!”
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
“哇……”
宇轩在小朋友的哄笑和围攻下终于忍不住,委屈地大哭起来。
“宇轩,过来……”我笑着朝宇轩摆手。宇轩朝我走过来,小声地抽泣着。许多孩子也好奇地围上来,看我说什么。我故意提高了声音,大声说:“没事的,宇轩,老师和小朋友谁也不会笑话你的!”
听到这话,先前起哄的几个孩子马上安静了下来。我继续说:“老师知道,裤子湿了很难受对不对?你这里没有裤子换,就先在被窝里待一会儿吧,我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拿裤子给你。”
“别急,老师给你打电话。”刚才喊得最大声的龙宇这会儿反倒安慰起宇轩。
对于3岁的孩子,他们并不是没有同情心,只是他们还不会换位思考,如果此时我们只是训斥他,然后告诉他们:“你们才丢人呢,一点同情心也没有。”那么他们一定会抵触,同时也会真的越变越没有同情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往正面的方向去引导,不要因为我们成见让他们与同情心越离越远。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得“多动症”的龙宇
一天,龙宇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急急地说:“沈老师,我发现最近我们龙宇得了多动症!”“多动症?”我吃了一惊。
“嗯,”龙宇妈妈认真地说:“他怎么总是从早到晚,一刻也不住下,让他看看书,顶多看一分钟,让他写个字,他一会儿就跑了,根本坐不住,屁股上像长了刺似的。”
“龙宇在家喜欢干什么呀?”
“哎呀,看电视!就喜欢看那动画片,一看就看四五小时,谁都叫不动他。”
“他看电视的时候能坐得住吗?”
“那倒是真的能坐得住了。”
我乐了:“真正多动症的孩子连十分钟也坐不住,别说一坐好几小时了。放心吧,龙宇不是多动症,我给你担保。”
“是吗?那太好了。”龙宇妈妈松了口气,脸上的表情明显缓和了下来。
“可是,龙宇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幼儿园也是,上课精力集中不起来。是时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了。”我毫不讳言地说。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坐得住”,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对于学前的孩子,想要培养孩子的“专心”,最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无意注意。
什么是无意注意呢?无意注意就是不需要意志力控制的注意力。比如,我们正在安静的屋子里开会,突然门口有人大喊一声:“今天开会吗?”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那个说话的人,并注意他的动向。这样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3岁以上的孩子,另一种注意的能力便开始发展了。它就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力参与进来的,比如阅读,比如上课听讲。但是学前期的孩子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小班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一次只持续10分钟,中班12~15分钟,大班20分钟。因此,我们会看到,平时特别调皮,坐不住的孩子,可能一玩电子游戏,一看动画片,就表现的特别安静,特别听话。这是许多家长都感到困惑的问题。电视真的比我们有魅力?其实是电脑游戏和电视的声光刺激比较大,容易吸引到孩子的无意注意。随着孩子的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的能力不断提高,无意注意所占的比例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到了大班,如果孩子还仅仅靠无意注意来学习的话,学习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很多学习软件,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比如把教学内容编成动画片,通过声光刺激来传递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然而,我非常担心,由此带来的连带效应也是不容乐观的。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果孩子习惯了看着动画片去学习,他就会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更加的枯燥。习惯了通过无意注意去学习,那么孩子的有意注意就很难培养起来。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作为成人,我们应当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
“快,给妈妈讲讲”——我们是如何破坏孩子注意力的
专注力的培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情景一:“快,给妈妈讲讲”
星宇正在看动画片,妈妈回来了。
星宇正沉浸在电视中,没有和妈妈打招呼。
“星宇,妈妈回来了!”妈妈笑着走到沙发边,坐下来,“哎呀,宝贝女儿,想死妈妈了,快,给妈妈讲讲,今天都学什么了?”
“我看动画片呢!”星宇不满意地挣脱妈妈的手,“哈哈……一只耳笨死了!你快看!”星宇笑得前仰后合。
十几分钟后,爸爸回来了,看到星宇在看电视,爸爸从包里掏出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星宇,这是爸爸给你买的,喜欢吗?”这下,星宇可来劲儿了,她马上跳下沙发,说了声“谢谢爸爸”,就抱着芭比娃娃去屋里玩了。
情景二:“宝贝,画的啥呀?”
一霖特别爱画画。
每天下午从幼儿园回家,他就喜欢拿着画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又写又画。
“哎呀,一霖,这是画的什么呀?快给妈妈讲讲。”妈妈看到一霖画画就特别关注,每次一霖画画,妈妈都坐在她旁边,一本正经地问:“这是什么?他们要干什么,给妈妈讲讲好吗?”
在以上两个情境中,家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干扰了孩子的活动。很多家长认为,反正孩子是在看电视,在画画,又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儿,所以无所谓打扰不打扰。然而在孩子的世界中,孩子就是依靠“玩儿”来学习的。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画画,甚至是孩子在玩玩具,它都是一个精力集中的过程,如果孩子在集中精力的时候常常会被别人打扰或打断思路,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将很难持久地建立起来。
有的家长对专注力非常重视,希望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可是,在选择途径上,却是根据自己的想当然。比如,“听说学美术可以让孩子变得有耐性,让他学美术吧!”“做做手工可以让孩子沉得下心,那就每天半小时的手工,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脾气,他们喜欢的东西也不同。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听故事,有的喜欢听音乐……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我们想让他学什么,他们就要学什么。
芳源是个4岁的小姑娘,从2岁起,她就喜欢画画,每次只要一拿到笔,她就兴奋地不得了。写写画画,小手停不下来,而且一边画一边说:“这个是源源,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源源画画的时候,家长从来都不打扰她,也不打断她,等她画够了,才津津有味地听源源讲她画里的故事。很明显的,对于源源来说,画画儿就是提高她专注力的切入点。如果她在画画的时候,爸爸妈妈非要教她背唐诗,显然是不利于源源注意力发展的。
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培养。就像我们每天一口一口喂孩子吃饭,可是孩子不能在一天之中一下子就长大了。孩子的长大是一个过程,同样的,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过程。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是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可是往往又太想要快速的成果。一提到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订立了计划,每天画多少画,写几个字,背几首诗,每天坐在椅子上二十分钟,美其名曰:练耐性,提高注意力,为小学作准备。结果往往让家长们很失望,孩子坐一会儿就够了,不想再学了。弄到最后,孩子还没上小学呢,就已经厌学了。家长们不住地抱怨慨叹:让孩子学个习怎么就这么难哟!
事实上,专注力的培养不需要横眉立目的,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其实是一件很轻松,甚至很好玩儿的事儿。
“玩游戏啰,今天我们玩的是谁不见了。”
“噢,太好啰!”孩子们一片欢呼。游戏对小班孩子来说,总是充满了吸引力。
接下来,我拿出一只小青蛙,一只小鸟,一只小老鼠,把它们一字排开在桌子上。
“看,小伙伴们约好了今天来我们班做客了,都有谁呢?”
“小兔子!”“小鸟!”“小青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是的,一只小山羊,一匹小马,一只小青蛙……”我一边指着,一边说,我故意说得很慢,想让他们对量词有个印象。
“嗨,小朋友们好!”我学着小动物的声音一一和孩子们打招呼,并引导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礼貌的培养是可以渗透进来的哟!
接下来,我请孩子闭上眼睛,故弄玄虚地说:“哈!他们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闭上眼睛吧。”然后我会装成角色的声音:“哈哈,现在我要逃走了!”悄悄拿走一件物品,“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哎呀呀,谁不见了?”如果孩子们说对了,我会学着刚才的声音,拿回小动物,并说:“哎呀,你们猜对了,我回来了!”
这是一款经典老游戏了,我在幼儿园经常和孩子玩。老是老了些,却是经久不衰,很受孩子的欢迎。而且,这个游戏可以从托班一直玩到大班,最初玩的时候是两件,后来玩到大班甚至可以玩到十六七件。不过,当然要换个花样玩,不然玩上一个星期就腻了。
这个游戏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孩子要努力记住刚才看见的都是谁,是需要意志力参与的。随着难度的增加,对孩子注意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这个游戏也特别适合在家里玩。如果是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玩,还可以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环节,就是找到那个躲起来的小物件:“你猜得到我躲在哪里吗?”这会让孩子更感兴趣,而且孩子持续注意的时间会更长。
4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对棋类游戏感兴趣,如果家长肯陪孩子一起玩,这也是一个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绝好方式。
另外,很多类似于找不同,迷宫游戏这样有挑战性的游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在挑战中寻找快乐,在挑战中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阅读也可以有效培养起孩子的专注力。
电视、电脑等多媒体主要是依靠声光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阅读主要靠文字和图画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是需要孩子有意注意来参与的。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图画书,这不但可以提高亲子质量,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
给孩子读故事书时,应当先从简单的,字数少的故事读起,循序渐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的长度逐步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延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扮演游戏。这会让我们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