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古外战争起因论*
汉密尔顿
1787年11月14日 原载《独立报》
致纽约邦民众:
倘若我们不再坚持联合,可能面临外国的武装干涉和阴谋诡计,这组文章的前三篇,已经列举了各种可能。现在,我们再来讨论另一类危险,或许更为惊险,那就是:各邦之间的相互倾轧,国内的党派之争和动乱。这类问题,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略有提及,值得展开充分讨论。
倘若十三个邦彻底分开,或结合为三四个联盟,彼此分开的个体,势必争斗不休。谁怀疑这种前景,必然是深陷乌托邦的妄想。主张分开的人,假定各邦或联盟之间,没有争来斗去的动机,以证明它们可以并存,那就需要忘记:人有野心、喜欢报复、以强凌弱。要让几个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主权,保持和谐,相安为邻,等于无视人类历史的普遍进程,挑战人类历史世代积累的经验。
国与国敌对,原因多如牛毛。有些原因,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社会群体。这类原因,有爱权如命,耀武扬威,统治欲望,嫉妒权力,渴望平等,渴望安全。还有一些原因,范围比较确定,影响力也不小。这类原因,有商业国家在通商方面的对立争雄。还有一些原因,数量也不少于前两类。起源纯属私下激情;效忠领袖,憎恨敌人,见利忘义,胸怀热望,内心恐惧;这些,多见于领袖人物。这类人物,不论是国王的宠臣,还是民众心中的忠臣,在党派纷争中,滥用他们获得的信任,自以为预见公众心声,不惜牺牲国家安宁,只求个人升腾,满足私心。
大名鼎鼎的伯里克利,为迎合一个妓女[1]的怨愤,不惜大量流血,牺牲公民财富,进攻沙姆宁人,攻克后将城摧毁。同一个伯里克利,出于对另一希腊国家米加伦兴人[2]的私怨;有人威胁说,他同谋盗窃菲狄亚斯[3]雕像;说他为了摆脱指控,滥用国库,收买人心[4]。或许,三种原因结合,使伯里克利成为一场惨绝人寰战争的始作俑者。这就是希腊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间经过种种变迁,打打停停,忽而又战火重开,最后,以雅典国家毁灭告终。
亨利八世【11】的首相沃尔西,兼任枢机主教,野心勃勃,放纵虚荣,一心觊觎教皇的三重皇冠,欲借查理五世【12】的权威,实现自己的愿望。当时英国国王野心勃勃,正欲显示强大。沃尔西为邀宠牟利,违反战略常识,把英国拖进对法战争,拿英国的独立和欧洲的安全,孤注一掷。倘若有过一个君主,打赌要实现普遍君主制,那就是查理五世。沃尔西一度被他愚弄,是他实现计谋的工具。
一个女人褊狭固执,一个女人暴躁易怒,第三个女人好弄诡计[5]。她们影响同时代的政策,把欧洲的相当部分,一会儿搅得躁动不安,一会儿又息事宁人,老是引起议论纷纷,百姓至今不明其中奥秘。
个别人的想法,酿成全国大动荡,例证不胜枚举,国外国内都有,详细列举,徒耗时光。略知战争来龙去脉的人,就能想起一些实例;了解人性的人,无须实例印证他们对个人作用的观念。或许,一段推论,本意在说明一般原理,运用到我们这里近来发生的一件事,正好恰如其分。假定谢斯当初不是负债累累、铤而走险,马萨诸塞是否会陷入内战,值得推敲。
例证如此之多,说明引起战争的原因,种类繁多。我们发现,还是有那么一帮人,脑子里充满幻觉、异想天开。他们站出来,提倡一种奇谈怪论,说什么,即使十三个邦被肢解,彼此成为外国,相互之间,依然会持久和平。他们高谈阔论,说共和国的精义,自会息事宁人;说什么商业精神,会软化人的性情,泯灭人们打仗的易燃心结。我们这样的商业共和国,不会陷入自我消耗、彼此毁灭的冲突。各个联盟,会受到相互利益的约束,培育出协调一致的精神。
我们可以问问这些政治设计家:所有国家的真实利益,不都是培育仁爱之心和哲学精神吗?假定这是国家的真实利益,各国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利益吗?若反之,不是,那么,人们将一无例外地发现:瞬间激情、眼前利益,更为积极,更加紧迫,控制着人类的行为,超过政策追求、前途追求、正义追求,后者,毕竟是一般追求,前景遥远。实践之中,各共和国,不是也像君主国一样,沉湎于战争?共和国,不是也和君主国一样,由人治理?彼此厌恶、心怀偏见、相互对垒、意欲夺取不义之财,对共和国的影响,与对国王的影响,有何区别?人数众多的议会,不是也频频受制于怒气冲天、互相抱怨、彼此嫉妒、财迷心窍,以及种种毫无规则、倾向暴烈的本能冲动?大家还不知道,议会决议,常取决于少数个人——议会信任的人,当然容易沾上此辈的激情和观念。迄今为止,商业不过改变了战争对象,还做了什么呢?贪财爱权、争名夺利,不都在主宰人的激情、挑动人的激情吗?那么多的战争,不都是起源于商业动机吗?自商业成为国家的盛行体制,与过去的占领领土、夺取霸权,有何二致?许多例证说明,商业精神,在侵占领土和夺取霸权的口味之上,不是又加进了新的诱因吗?经验,是人类观念最少失误的指南,让经验对这些探索提出回答吧。
斯巴达、雅典、罗马、迦太基,都是共和国;其中两个,雅典和迦太基,属于商业国。它们也经常发动战争,不论攻防,与他们同时代邻近的君主国,有何区别?斯巴达简直就是一个组织良好的军营;罗马对杀戮和征服从不餍足。迦太基虽为共和国,在它自身陷入灭亡的那场战争中,却是侵略者。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进入意大利心脏,到达罗马城前。罗马名将西皮阿,恢复失土,征服了迦太基。
后来,威尼斯不止一次怀着战争野心;直到成为其他意大利邦国恐惧的对象,教皇朱利斯二世想出办法,形成那个可怕同盟[6],对这个不可一世的共和国,给予致命的一击。
荷兰各省,被债务和税负压得喘不过气来之前,在欧洲历次战争中,都演过带头的特殊角色。他们与英国疯狂争夺海上霸权;曾经是路易十四最持久、最顽固的对手之一。
英国政府里,民选下院,构成议会的一翼。长期以来,拓展商业,一直是英国的首要追求。很少有国家,像英国那样频繁开战,而且,英国打的大量战争,是由民选议会发动。
我可以说,民众发起的战争,与王室发起的战争,数量旗鼓相当。许多例子证明:民众振臂高呼,议员齐声要求,常把君主拖进战争。要求君主,违背己愿,继续作战,有时,与本国真实利益背道而驰。奥地利王朝和波旁王朝,相互争雄,争夺霸权,展开了令人难忘的斗争,把欧洲投入长期战火。大家知道,英国人憎恨法国,追随他们心中的领袖[7],欣赏他的勃勃雄心,或者,还不如说是贪婪成性,把战争打过了合理政策的限度以外,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违背朝廷的看法。
奥地利与法国的战争,很大程度上由商业之争引起。双方都企图取代对方的地位,生怕被对方取代,两国争夺交通要道,夺取贸易航运优势;有时,甚至怀着罪恶欲望,未经其他国家同意,便想从它们的商业中获取有利份额。
英国与西班牙的最后一战,起源于英国商人的企图,与西班牙本土作非法买卖。英国人这种不义之举,招致西班牙人的严厉报复——也谈不上更有正义;它们超出正当报复范围,违反人道,残酷无情。许多被抓到西班牙海岸的英国人,被送到波托西去开矿;自然滋生反感,过了一阵以后,这些无辜的人,被当作罪犯对待,一律受到惩处。英国商人的抱怨,在全国燃起暴怒火焰,不久即在下院爆发,又从下院传到内阁。英国颁发了海上报复敌国证,又燃起一场战争。结果,推翻所有盟约,而这种盟约,二十年前才建立起来,当时,双方都曾殷切期待,指望这些盟约能产生丰硕成果。
以上,综述了各国发生过的情况。它们所处情景,与我们极为类似。我们有何理由,沉浸在白日梦中:现存联盟成员,明明彼此分开,以为它们会和平亲密?那些优哉游哉之论,荒谬夸张之词,说不论情况如何,社会都会免除弊端、疲弱、罪恶,要我们高枕无忧。我们听得还少吗?目前,还不该从黄金时代的欺人美梦中幡然醒悟?采纳实用原则,指导我们的政治行动。我们和地球上的其他居民一样,离完美智慧和完美道德的幸福王国,还遥远得很呢!
我国的尊严和信用,已经沉入谷底,政府涣散、弊病丛生,人们处处感到不便。北卡罗来纳的一个部分出现暴乱,宾夕法尼亚近来又发生令人震慑的动乱,马萨诸塞出现了真刀真枪的暴动和造反。还是看看这些事实吧!
那些人的教义与人类常识相去甚远,他们努力要我们的意识沉睡,忘掉各邦之间的不和敌对。面临联邦瓦解的历史事实,通过对社会进程的长期观察,人们形成一个政治公理:彼此接近,使国家之间自然为敌。一位明智作家,谈到这个问题,这样说:“国家相互为邻,自然彼此为敌,除非它们的共同弱点,迫使它们结盟,结成一个联邦共和国,它们的宪法,防止邻国之间出现分歧,消除隐秘妒心,勿使各国牺牲他人、抬高自己。”[8]这一段话,点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帕伯琉斯
注释:
*《反联邦论》第6篇,题为“无政府主义的鬼怪和各邦之间的倾轧”,作者署名“森狄涅尔”(Centinel)。据美国宪法史家考证,是萨缪尔·布雷安的笔名。
1787年10月5日,到1788年11月24日,“森狄涅尔”在《费城独立报》(The Philadelphia Independent Gazetteer)发表文章24篇,在反联邦派的文集中,这是最大的系列之一。
[1]帕伯琉斯注:妓女指阿斯帕西亚(Aspacia),见普鲁塔克《伯里克利生平》。
[2]帕伯琉斯注:同上。
[3]帕伯琉斯注:见普鲁塔克《伯里克利生平》。有人指称,菲狄亚斯(Phidias)在伯里克利通融下,盗窃国库金子,去修复米涅瓦(Minerva)雕像。
[4]帕伯琉斯注:见普鲁塔克《伯里克利生平》。
[5]帕伯琉斯注:第一个女人指曼特农夫人(Mademe De Meintenon);第二个女人指马波罗公爵夫人(Duchess Marborough);第三个女人指庞皮杜夫人(Mademe Pompadoure)。
[6]帕伯琉斯注:可怕同盟,指康布雷同盟(The League of Cambray),参加的有教皇朱利斯二世,法国国王,阿拉贡国王,意大利王子和邦国。
[7]帕伯琉斯注:指马波罗公爵(The Duke of Marlborough)。
[8]帕伯琉斯注:引自马布里神父《谈判原则》。
【11】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代国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18岁登基。重用沃尔西(Wolsey),让他一身兼三要职:约克郡大主教,枢机主教,英格兰大法官。
【12】查理五世(Charles V,1500—155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1556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