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新月异的大时代
第一节 新经济动了谁的奶酪
2012年以来,中国传统制造业困难重重,破产、倒闭、跑路时有发生,虽然说“倒闭潮”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和面对的是,以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为主的传统行业最先受到了新经济的冲击,尤其是传统制造加工业。缺人、缺技术、缺钱、没市场,旧的、落后的产业式微,必然伴随着新的经济业态的诞生,新经济应运而生。
那么,新经济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又会带来什么机遇?
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第一产业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以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新经济可以看作是经济运行方式中的创新因素。新经济“新”就新在同时强调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的“新”,而不只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也就是说,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可以借助新技术、新人才,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新经济为传统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激发传统行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企业生产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兴的行业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传统行业的弊病,看似对传统行业进行“剿杀”,实则是传统行业转型的良机。
当然,新事物要想被大众接受,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有的企业觉得生存更难了,钱更难赚了,认为是新经济抢了它们的“前途”和“钱途”。但是,另外一大批创业者却认为最坏的时代便是最好的时代,他们利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在新经济时代玩得风生水起。
所以,新经济并没有抢走谁的“奶酪”,传统行业“举步维艰”只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和经济转型共同助推的结果。这种更新换代是伴随着阵痛的,对企业而言,转型就有希望;对人而言,学习新技能、改变陈旧观念才能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新时代 新坐标
第二节 从有限到无限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摆脱传统的增长模式,急需寻找新的动力源泉。世界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提出了iGDP的概念,即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到了2013年,中国的iGDP指数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来自三胜产业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或将达到10.45万亿美元。2015~2020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预测见图1-1。
图1-1 2015~2020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另一组更具体的数字也可以说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据统计,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迅速扩大,互联网相关上市企业328家,市值规模达7.85万亿元,相当于中国股市总市值的25.6%。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华为、蚂蚁金服、小米等非上市公司进入全球前20强。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上市两周年,便登顶亚洲所有上市公司市值首位,从核心电商,到支付与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大文娱、智能物流网络,阿里巴巴在十年间造就了一个“商业帝国”。
阿里巴巴为中国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驱动力,马云受联合国邀请出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这也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自1964年成立以来,第一次聘请此类顾问。有媒体将此次任命视为“中国新经济的荣耀”。
传统产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大多是依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人口红利”一旦消失,这些产业必然最先遭受重创。相反,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经济产业,有着无限的发展潜能和机遇,不仅发展迅速,还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经济时代验证了什么叫“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所以,不管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新经济所带来的机会,都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