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美妙的东西,它是五彩斑斓生活的依托,是人类一切幸福的载体。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拥有它,你才能真正拥有快乐的生命和完美的人生。阴阳是生命的基础,人的一呼一吸,一仰一俯都和阴阳运行密切相关。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体内阴阳规律不同,换言之,不同年龄的人,养生重点不同。懂得阴阳,才能了解生命的含义,抓住阴阳,才能感知生命的节律。
一阴一阳,为万物的根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世上万事万物生存的总规则,是各种变化产生的根本,是出现生死的基本条件,是蕴藏精神思想的府库。治病要从阴阳入手。
养生阐释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状态受自然界影响很大,尤其在靠天吃饭的古代,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古人经过千年的观察和摸索发现,地球和太阳等天体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的往来和昼夜明暗的更替,造成了阴、晴、明、暗、风、云、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造成了风、热、暑、湿、燥、寒的气候变化,而正是在这种作用下,大自然孕育了山川草木和芸芸众生,形成了万紫千红的精彩世界。生与死、天与地、日与月、寒与暑、昼与夜、阴与晴、水与火、男与女等,这些存在于同一层面,却又性质完全相反的事物,正如山坡的阳面和阴面,于是古人用阴阳来界定这两种性质。人们把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事物和现象都定义为阳,把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定义为阴,阴阳相对。
大千世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息变化,无时无刻不与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相适应。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阴阳相招,世间万物也随之朝朝暮暮,春荣冬枯。春夏秋冬,天气从温煦、炎热、凉爽到寒冷,经年岁月,草木从萌芽到枯萎,生命从鲜活到衰竭,经过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季节的阴阳更替,变化的是太阳照射到地面的能量,生命的阴阳轮替,改变的是万物的生命力。《黄帝内经》认为,天人合一,人体的阴阳改变和大自然阴阳改变相合,认识人体的内在活动必须以阴阳为根本进行考量。
如自然界中天是由清轻之阳气积聚而成,地之有形万物为阴气凝聚下降而成。人体之中亦如此。居上为阳,居下为阴,体外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而人们因所处环境不同,四时所感及饮食偏嗜各异,所以体质阴阳偏性有别,大体来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相同地域人群体质有趋同性。我国的地理条件,南方多湿热,北方多寒燥,东部沿海为海洋性气候,西部内地为大陆性气候。因此西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偏致密;东南方人,形体多瘦弱,腠理偏疏松。就个体而言,偏阳质者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偏阴质者畏寒、多静,邪气易感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阴阳盛衰偏颇各异,体质表现也不同。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饮食应忌寒凉温热,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儿生长之气,辛热之属则易损真阴。老年人大多肾气已衰,脾胃功能虚弱,易受邪致病,故应加强平时防护,未病先防。妇女在生理特点上有别于男子,以肝的功能为主导,所以女子易抑郁,而血常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从这些方面进行调理。
人体经脉系统,也以阴阳而分。一般来讲,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以其所含阴阳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三阴三阳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十二经脉首尾相连,如环无端,联系人体内外、四肢百骸,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重要屏障。
“饮食为生人之本”。人体所生在于父母,所养在于饮食。饮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正如人体有阴阳五行一样,饮食五味因所生季节不同,所产地域不同,则所属阴阳也各异。如西瓜生于夏季,性凉,属阴。夏月阳气偏亢,人多燥热,食之则消暑生津,开胃养阴,如若冬月阳弱时节食之,则会伤害脾阳,引起腹中冷痛,体弱之人甚而泄泻不止。所以人们要正确认识饮食,了解其所包含的不同信息,根据不同目的,择其有益而食,增益阴阳不足一方的能量或削弱太过强盛一方的势力,调节人体阴阳,从而使人体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养生秘籍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太阳的运行和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而这种变化,皆因四时阴阳之气状态不同,人体阴阳状态也随之不同。“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日则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日暮如秋,入夜如冬,阳气也随之升、长、收、藏,完成一个周期演变。阳之多寡不同,人之生活方式及饮食也应不尽相同,这样才能保证不戕害阳气,使阳气旺盛、阴气充足,从而百病不侵,延年益寿。
阴阳为人体的根本,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是营养均衡,阴阳平衡的精神状态是心理平衡。所以凡事不能太执著,不能透支健康而刻意追求成功,必须控制过激情绪,遵循养生规律,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平衡,正气存内,安度百年。
明代张景岳所著《类经》就认为,“人之疾病,或在表,或在里,或为寒,或为热,或感到五运六气,或伤于脏腑经络,皆不外阴阳二气”。平调阴阳,应以大自然为师。天为阳,地为阴,东、南方为阳,西、北方为阴,一方之地,势高、干燥之地为阳,势低、低洼之处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之中,上午为阳,下午为阴。
阳虚之人,可于早上日出之时,面东而立,使阳气从鼻孔、肌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灌溉全身,正午之时,打开面南之窗,使居处阳光充足,同时日照头顶百会穴,采阳之精髓。此外,饮食以养阳之物为主,如多食牛肉、羊肉、黄鳝、韭菜等,药补则以红参、鹿茸等温阳之品为佳。
地为阴,尤以被阳之处为甚,如山脚、河畔、林中等。阴虚之人,在注意卫生和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赤足而行,多采地气。同时也可选择向北的卧室和办公室,月夜之时,披月光华,或坐或卧,体验中医静而养阴的精髓所在。除了采吸阴气之外,我们还可常吃一些养阴的饮食。如长在地下、水中、生在向北背阴的食物:水稻、地瓜、藕、竹笋、荸荠、木耳、蘑菇等。药补以滋阴生津者为佳,如枸杞子、桑椹等。
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阳消阴长,顺势而为,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万物生发,阳气初生,要晚睡晚起,着衣宽松,在庭院中缓步而行,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同时注意保护肝脏,食物选择以辛甘发散之品为主。
夏季阳气充盛,适应其升腾需要,人体宜晚睡早起,在适当时段多接触阳光,进行户外运动,适度出汗,保护心脏,饮食宜清淡,清热消暑生津之品最佳。
秋季阳气回敛,阴气渐生,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宜早睡早起,收敛精气,减少户外运动,使神志安宁,不过度消耗,注意肺脏的保护,饮食少辛多酸,滋润防燥。
冬季阴盛阳弱,万物蛰伏,人体相应阳气潜藏,宜早睡晚起,养精蓄锐,多晒阳光,注意阳气的闭敛收藏,养生以肾脏的补养为主,饮食宜温补暖下者为佳。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适应春天的能力)。
一日之中,阴阳盛衰不同,“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因此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可以调节阴阳,对人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养生知识问答
广东李先生: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尤其喜欢在秋天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攀岩等。因为秋天天气凉爽,运动过后不会汗流浃背,但是我发现自己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容易感冒,请问这是否和我的运动量过大有关呢?
专家答:秋季阳收阴长,气温不断下降,秋天运动量过大,不宜阳气敛降,易耗伤元气,从而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人体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这样运动出汗后,容易引起感冒。所以秋天应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同时注意水分的补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益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顺阴阳,享天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时候,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遵循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及数理常规,选择合乎生命规律的生活方式。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古人能够形神俱旺,阴阳平衡,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养生阐释
古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一切生产资料及生活智慧都来自大自然,“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
古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远远超越现代人。古人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一样,有着自然中所有的一切生理系统,顺从其规律而行,大自然会给你丰厚的回报,比如生活所需物质资料及生命的智慧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疏于耕作,也不过度劳累,饮食有节制,定时定量,不因好奇或寻求刺激而食用对身体无用的东西,节制房事,注意先天精元的顾护。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不盲目攀比,满足于自己目前所有的物质条件,不涉猎淫乱邪僻的事物,不因事情的变化而过度焦虑,只有这样才能不过度损耗气血和精神,达到天赋的自然年岁。
现在社会发达,物质条件极度丰富,人们寻求各种刺激,尽情地玩乐享受,不遵循正常的生理规律,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作息无常,饮食无度,把酒当水一样饮用,醉酒后行房,恣情纵欲。物质生活奢求无度,名利地位更是人们蝇营以求之物,人们为了这些殚精竭虑、喜怒无常,从而使阴精竭绝、真气耗散,违逆人体的自然规律,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人们反而五十多岁就衰老了。
养生秘籍
人来自大自然,只有充分亲近自然,才能获得充足的生命力和生存能量。春夏阳光充足,应多进行“日光浴”,与万物之母亲密接触。科学研究证明,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新陈代谢,紫外线能使皮肤里的麦角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另外,紫外线亦有很强的杀菌能力,适当接触阳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时间选择上,选择阳光不强烈的时段。春秋季节的时候是上午9至10点,下午3至4点;夏季的时候是上午8至9点,下午5至6点;冬季的时候有太阳就可以晒,一天晒两到三个小时。
作息规律,以调养五脏六腑。长时间的规律作息可以为人体调整好一个生物钟,在这个生物钟的影响下,睡眠质量和白天的工作状态都是非常高的;规律作息还能让人不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至于容易疲劳。
7:30起床。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21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21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起床后喝一杯清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牙齿专家认为,早饭前刷牙,可以在牙上留下一层含氟的保护层,阻隔食物对牙齿的腐蚀。另一个较好的刷牙时间是饭后半小时,因为刚吃完就刷牙,食物中的酸质软化了牙齿上的珐琅质,此时刷牙会毁坏牙齿保护层。
8:00―8:30吃早饭。营养师指出,早饭提供的热量占人一天所需热量的70%。养成吃早饭的习惯,还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8:30―9:00避免运动。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而温和的运动,如步行上班,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概率低25%。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睡眠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长期注视电脑屏幕,容易使眼睛干涩,从而导致各种眼疾产生。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因工作导致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午餐。你需要一些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以保证下午的工作和活动的热量消耗。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某大学研究员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概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或果汁。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防止血糖波动对血管的损害,同时也有益于保护心脏。
17:00―19:00锻炼身体。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此时身体各个器官准备充分,适合进行体育锻炼。
19:30晚餐少吃点。晚饭吃太多,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同时晚餐营养丰富,容易导致高血糖的发生,所以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
21:45放松休闲。这个时间可以洗个热水澡,看会儿电视或阅读一些休闲杂志,放松一下疲累的身心,这样有助于睡眠。但要同时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样反而会影响睡眠质量。
22:30上床睡觉。研究人员发现,22点左右是最佳入睡时间,可以使第二天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另外,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调和心境,不计较利益得失,使情志波动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养生知识问答
山东苏小姐:我身体素质一直很差,于是我辞职在家做全职主妇,每天保证12小时睡眠,但是还是总感觉全身无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答:睡眠对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并非睡得越多越好。中医认为,白天阳出于阴,支配各种生理活动,夜晚阳入于阴,所以人感到疲倦,有睡觉的欲望。如果睡眠时间过长,该醒不醒,阳气不得出,生发不及时,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气的损伤。
人的睡眠分为两种,一种为浅睡眠,另一种为深睡眠。浅睡眠是人最易做梦的时候,而且叫醒后能回忆起梦境,此时人的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深睡眠也做梦,但此时做梦不易被叫醒,所做的梦醒后基本回忆不起,这种睡眠下人的大脑得以充分休息。正常的睡眠,人的大脑得到休息,机能恢复了,就会自然转醒,如果浅睡眠较多,大脑很疲惫,虽然看似睡的时间很长,但质量并没有改善。所以睡眠关键要讲究质量,不是睡的时间越长越好。
不同年龄段的保健要点
人们在生、长、壮、老、已的生命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体功能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如果用统一不变的保健标准来衡量人们的保健需求,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不仅不利于增进健康,可能反而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女七男八的生命节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到了7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14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21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28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35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42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49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8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16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24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32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40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48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56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64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外泻精气。现在年老,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衰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养生阐释
《中医大辞典》“天癸”:所谓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实”。所以“天癸”是男女达到青春发育期体内自然形成的一种与性和生殖功能相关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女子则促进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按期来潮;在男子则促使产生精虫,从而产生排精。“天癸”至后的男女都开始有了生殖能力,这时如有阴阳(男女)的交合就可以繁衍后代。“天癸”这种物质源于先天,受于后天,藏之于肾。它的盛衰和人体的盛衰有很大的关系。
人体的盛衰因性别不同而各异。女子以七年为节律,女子生理七年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男子以八年为节律,男子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从这个生命周期可以看出,与女性相比,男性要“晚熟”。女性在28岁时生理上达到最佳状态,身体最健康,28岁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35岁,衰老就在面部明显表现出来。男性32岁是生理的巅峰期,40岁走下坡路。
从天癸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来看,古人重视天癸,认为其对后代的繁衍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选择生育年龄至关重要。女子21岁时生命开始出现一个小的高潮,此时身体条件为生育做的准备基本充足,所以古代传统,女子们“20而嫁”,至28岁,精力最好、气血最充足的时段,完成生育的重大使命。而男子身体走下坡路的年龄比女子晚,32~40岁为男子生育的最佳年龄,故男女婚配,以男大女小为佳。
养生秘籍
第一,生育年龄的最佳选择
生育时间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研究表明,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30岁出头的孕妇大约有15%的人会遭遇流产;对于40岁的孕妇来说,就有25%的人会遇到这种情况;而45岁以后,有一半的孕妇存在流产的危险。高龄产妇(35~40岁以上的产妇)生育的子女畸形率明显上升,如先天性痴呆,由30岁前的0.07%上升到0.4%~2 %;婴儿的死亡率也比30岁前增加30%~50%;由于高龄产妇的宫颈一般比较坚韧,开宫口慢,自然生产困难,所以剖宫产在高龄产妇中更加普遍。
因此从兼顾国家政策和优生两方面考虑,提倡妇女在24~30岁之间生育孩子比较合适,再晚也不要超过35岁。但同时也要考虑男子的年龄,据统计丈夫年满55岁,即使妻子的年龄在35岁以下,因精子畸变率增加也容易生先天性痴呆的小孩。
第二,天癸的保养
天癸藏于肾中,与人的形体强盛、精神盛衰、生殖能力、容貌的美丑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天癸的养护至关重要,而呵护天癸,又在于对肾的保养。
肾的日常保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肾开窍于耳。双手缓缓搓动双耳,或以两手掌紧贴两耳,然后以中指和食指交替弹击后脑,耳中听见如打鼓之声。每日2次,每次30下以上。久行此法能健肾益耳。
按摩涌泉穴。足心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为水之源头,临睡前选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强健肾经,保证肾精的充足。
按摩腰眼。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眼,可以强健肾脏,促进肾中水火的潜藏。方法: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按住腰眼(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处),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爬山壮腿即锻炼下肢法。肾主下肢,中老年人多活动下肢,可延缓肾气之衰老,使“筋骨懈堕”速度减缓,下肢锻炼方法有慢跑、步行等,爬山效果尤甚。
养生知识问答
广西廖女士:我今年35岁,怀孕6个月,我是否是高龄产妇,这样是否很危险?
专家答:女子35岁之后,阳气开始逐渐衰弱,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用于养胞胎的太冲脉气血渐少,所以,35岁之后不是最佳怀孕年龄。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衰老速度也在减缓,加之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只要怀孕期间积极配合孕检,主动学习各种孕产知识,科学调理生活起居,35岁之后的产妇也能顺利诞下健康宝宝。
(二)婴幼儿保健要点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 《灵枢·逆顺肥瘦》
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不足,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阶段,五脏六腑的形和气与成人相比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的不足更为明显。
养生阐释
有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历代医家有较多的论述,《育婴家秘》讲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清代医家吴鞠通把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生理现象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些古代医家思想都说明了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具有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血少气弱的等特点。
但同时“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3岁以下的小孩,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所以婴幼儿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对外界的细菌、病毒没有抵抗力,且神经系统不完善,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也不能自控,加之父母常常希望孩子多食多饮,所以常易出现外感及脾胃不适等情况,此时父母应改正错误的喂养观念,及时就医,如照护良好,婴幼儿的恢复也很迅速。
养生秘籍
第一,孕前准备
(1)怀孕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从一开始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至少要在半年前进行准备,男女双方应向有经验的老中医进行咨询,根据个人体质,设置一个调理方案,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将夫妻的体质都调节到一个阴阳之气比较平和的状态。同时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戒除烟酒,保证居室清洁安静、阳光充足,保持心情的愉悦。
(2)古人认为,怀孕时的天气选择也十分重要,风、雨、雷、电、雾、霾及一些灾害天气要避免,因为古人相信,在这种天气下受孕,会对受精卵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使人血脉紊乱,孩子容易得癫狂、痈肿等疾病。
受孕时期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认为,初春之时,万物生发,天地自然孕育着一种蓬勃的生机,其萌发之力对受精卵产生影响,使其顺利着床,健康成长。再者春天风和日丽、景色宜人,使人心情舒畅。夏季孕妇最需要营养之时万物生长繁茂,五谷充盛,满足各种营养所需。而且据统计,近代很多伟人大多是在冬季出生的,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他们的受孕时间刚好是初春。另外一些特殊的节气最好避免受孕,以免胎元不足,如:冬至时阳气微弱,夏至则阴气最虚。此时怀孕,易造成婴幼儿先天不足的情况。
第二,产后的常见问题
(1)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幼儿初到人世,母乳是其最佳营养品。《育婴家秘》指出:“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乳汁为母体气血所化,其所含营养与胎儿最为相合,母乳喂养,易于婴幼儿阴阳的平衡,对身体健康最为有益。现代研究也证明,母乳营养最适合婴幼儿所需,对其脾胃不造成负担,此外母乳中含有各种天然抗体,对婴幼儿形成自然免疫保护,这是配方奶粉所不能相比的重要方面。
(2)《古今医统》:“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相干。”中医的理论认为,婴幼儿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肾、肺三脏常虚不足。所以婴幼儿常见脾胃消化不良及因卫阳不足所致的外感。婴幼儿喂养到七分饱即可。母乳喂养的孩子,一般单侧乳房喂10~20分钟比较合理,如果不再用力吸吮,只是在吮玩乳头,或者婴儿自己吐掉奶头,表明孩子已经吃够,不再需要,就不用再强迫孩子继续吸吮。吃配方奶粉的婴儿,不同月龄,要严格按照该品牌奶粉提示的量来喂养。添加辅食或已能正常吃饭的小儿,大人更是要注意孩子的需求量,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因为过度喂养,会造成孩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肚子胀、肚子痛、大便次数过多等症状。小儿元阳充足,同气相感,常常会感到燥热,如果衣服过暖,孩子会出现各种上火症状,如眼垢较多、咳嗽、哮喘等,穿衣过多,也容易出汗,不及时清洗,小儿常出现皮疹疾患,出汗过多也易受凉,导致伤风感冒。所以让孩子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就不容易患病。
第三,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护理,除了要“忍三分饥和寒”,古人还认为,背暖、肚暖、足暖,是婴幼儿保健的关键。
1.背部保暖
中医理论,背为阳位,卫外之膀胱经及诸阳之汇的督脉都循行于背部,因膀胱经为太阳寒水所主,易受外邪而感冒。且“背者胸中之腑”,背部还有各脏腑的背俞穴,五脏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后背上有所反映。其中,肺俞最为关键。足月的胎儿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已发育完备,只有肺功能需要在出生后才能完善。所以新生儿,尤其是剖宫产的小孩,肺气最弱,需要好好地养护。因此我们可以让婴幼儿穿个小背心,夏天不穿裸背兜肚或裙装,这样既不过暖,又有暖背的效果。
2.肚暖
脾胃为后天之本,而食物所化,全赖脾阳腐熟,婴幼儿脾胃功能不完善,如若进一步受到损伤,就不能有效地把营养物质输布全身,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后天积极保养。保暖肚腹部关键在于孩子睡觉时要保暖,注意孩子不要蹬被,平时可以围上兜肚或护脐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肚子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3.足暖
中医理论认为“寒从足下生,温足保太平”。人的脚上分布的经脉分别为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胆经和膀胱经,且循行在脚底和脚面的都是较重要的经脉,如脾肾经的原穴等,如脚心之处的涌泉穴就是肾经的井穴,为整条经脉的源头,此处受寒,对肾脏就有很大影响。同时脚也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对外界的寒邪最为敏感,如若受寒,会导致人体阴阳的不平衡。
婴幼儿脏腑脆弱,抵抗力差,尤其需要注意脚的保暖。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喜动好动,脚易出汗,所以更容易受凉。尤其是女孩子,脚底受寒,容易影响生殖系统,长大后常会出现痛经等病证,甚者会有生育疾患。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婴幼儿穿上合适的小布袜和小鞋子,以吸汗防湿,保护经脉和内脏。
养生知识问答
河南黄女士:我的儿子出生后一直坚持母乳喂养,但反而消化不好,经常腹泻,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答:母乳的腹泻是生理性的,一般来讲只要小孩精神状态很好,活泼嬉闹,没有其他生病的迹象,属于生理性腹泻,家长不用恐慌。喂母乳的孩子四个月以后这个问题会自行缓解,当然有时也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来讲,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排便一到四次,有时甚至达到十来次,只要他各方面状态好,也没有问题。
(三)青少年保健要点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
——《素问·五脏生成》
肝又称“血海”,主藏血,能贮藏一定血液于肝内及冲脉之中,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所需。肝同时具有根据身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生理等因素需要来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作用。肝也主凝血,肝气充足,阴阳协调,能固摄血液使之不溢出脉外,防止出血。
养生阐释
青少年时期,天癸已至,人体和脏腑都处于极速成长期,需要大量的气血供给。气为血之产生和流动的动力,血液充盈于四肢百骸,为人体活动提供养分,同时带走代谢产物。“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婴幼儿脏腑脆弱,四肢娇嫩,不能负荷大量气血的运行。而青少年时期,天癸刚至,脏腑功能基本完善,体格日渐强壮,日常生理活动增强,对血液的需求量大增。肝作为血液储存和调配的中心,在这种大需求的情况下,尽己所能,自发地优先满足重要脏腑的需求,因此预存血液减少,肝经所循行的次要部位的用血量就相对减少。肝主筋,系木,所以青少年时期,常见远视模糊、脚腿疼痛情况出现,此时多为成长较快,气血相对不继所致,等到年龄稍长,发育速度减慢,这种情况也会得到相对改善。尤其是远视模糊,即青少年假性近视,常会得到很多人的忽视,直接给孩子佩戴眼睛,久而久之,眼部经络肌肉定性,成了真性近视。
中医古籍中对近视这种眼部病证也早有记载。最早见于隋朝的《诸病源候论》“目不能远视候”,明代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本病为“近觑”。中医认为此病病机为目失所养致使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能视近,不能及远。中医中讲求“望而知之谓之神”,眼能得神,则目光炯炯,明视万物,其神即人之精彩,它是由眼睛所传达的,其基础是先天之精,并需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充养。因此,近视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医学认为近视眼是由遗传或后天发育不良使眼轴延长;或者由于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曲率改变等因素导致物像成焦于视网膜之前而形成。《黄帝内经》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眼睛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养,五脏六腑的精气常藏于肾,补养肾之元阴元阳。所以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眼内晶珠(晶状体)发光之根。阴阳平衡、气血和谐之体,则眼之前后直径(轴径)不长不短,饱满丰圆,黄晶珠发光,所视远近。若阴阳偏失,则眼之前后直径不长即短,其长者,晶珠较正常而后移(晶状体曲率改变),光华则远射困难,所以产生近视。
历代中医眼科专家多认为“远视不明是无火”,认为近视是阳气虚衰、经脉不畅、血脉不通的结果。《黄帝内经》也认为:“气脱者,目不明。”阳气在人体起气化推动作用,阳气不足,鼓动发散不力,阴气因而侵占阳气之位,拘紧凝敛血脉,所以导致血滞经脉,不能濡养目之经络,故目之“光华不能及远矣”。而阳气虚衰常以心、脾、肾三脏为主。
目赖五脏六腑精气充养,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且心主血脉,精微物质在心中赤化成血,再通过经脉输于脏腑。“诸脉者皆属于目”,心之血脉充盛,养目之血充盛;心气充足,是血脉上行养目的有力推动,所以导致近视的阳虚,首先责之于心。《眼科百问》曰:“目能近而不能及远者,因谋虑不遂,以致真血耗散,心神大虚,故光华不能及远也,故近视也。”
《兰室秘藏》曰:“脾虚则五脏六腑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目能视物之神光,源于先天父母精气化生,亦赖于后天气血充养,而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精微物质。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摄取之物才能化为身体所需的精微物质,补给血脉。如果平素嗜食生冷,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血化无源,不得上充于目,则也限制目之神光远射。
肝肾阴阳互根,近视日久,阳损及阴。中医理论认为,在轻度、中度近视眼中,以阳虚阴盛为主。随着视力的进一步损害和近视度数的加深,发展为高度近视,其病机即为肝肾阴精的虚损。现代医学病理解剖也发现,高度近视者眼轴进一步延长,眼底变性逐渐加重,常出现出血、渗出等病理改变,严重损伤视功能。
《黄帝内经》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眼睛周围经络密布,十二经络皆直接或间接通于此,为眼睛输送气血,调节着眼睛的运动,所以,近视的发生和眼周经络的异常也有关系。经络瘀阻,血流不通,日久经络失用,眼睛运动失调,故而神光不能远射。
养生秘籍
第一,起居适宜
阳气是人体的根本,阳气的损伤、虚衰会导致各种疾病产生。青少年气血方刚,易恃强而恣意发泄消耗,而且现代青少年学业压力较大,用眼过度,且作息不规律,时有熬夜。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青少年为早晨的太阳,生命力处于上升期,所以一时的阳气消耗,没有明显的不适表现,而这也是青少年吸烟喝酒、通宵工作、学习,恣意挥霍阳气的主要原因所在。中医认为,熬夜血不归肝、阳不入阴,阳气不得修养,相火逆上,煎灼阴液,会导致阳气亏虚,血脉失养。所以青少年在阳气最充盈的时期,不加以陪护,到中年生活压力增大,阳气调动增多之时,相对其他青少年期阳气很少受损的人,其阳气虚衰比较明显。
阴阳要上下相交,才能和谐与共。现代社会,穿衣较少、过紧是一种时尚潮流。穿衣过少,不能有效抵御风寒,则外邪易入,客于关节、筋骨、血脉之间,阻塞气机,损伤阳气,年老之时,苦不堪言。穿过紧的衣物,同样可以造成血脉不行,加之衣料不透气,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泄,对皮肤、外阴等都可造成一定损伤。
因此青少年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要按时休息,不通宵玩乐或工作学习,少沾或不近烟酒,少食寒凉之物,如夏天的冰冻饮料和雪糕等。注意穿衣的宽松舒适。女孩子更是要注意,尤其在生理期,注意保暖,保证睡眠质量。
第二,合理饮食
《黄帝内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事实也是如此,摄入过多的营养,超过脾胃的负荷,机体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利用,这样反而滞留人体,造成各种病变。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合理日常饮食即能供给身体所需,如若盲目进补,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同样不利。
饮食中应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海藻、绿色蔬菜、鱼肝油、动物肝脏等,因维生素A缺乏时易引起视觉障碍、眼睛疲劳、眼垢多、角膜红肿等症。中药方面,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有效改善视力衰退、眼睛疲劳等症。
第三,健目小妙招
熨目法: 晋名医葛洪说明目之法,“洗之以明石,熨之以阳光。”可以通过闭眼享受夕阳等温和阳光的抚熨,或于黎明起床,先将双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热后以手掌熨帖双眼,反复三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按压眼球四周。
运目法:两脚分开与肩宽,挺胸站立于窗前2~3米外,头稍仰。瞪大双眼,双眼依次注视窗外四周风景,可以使眼球自左到右不停转动,也可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转动,反复7次,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
浴目法: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熏浴双眼,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还可用菊花、大清叶、枸杞子等明目中药煎煮,趁热先以蒸气熏眼,待水温后,再以药水洗浴双眼。久之,可清热、消炎、明目。
摩目法:闭目,以双手的中、拇二指适当地有节奏地按压眼周,可略带旋转动作,不可用力过猛,这样可以疏通眼周经络,使气血通畅,故可养目明目。
极目法:选择位置较高处进行,身体自然直立,两目先平视远处一个目标,如远处楼群、数目等,尽量放松眼睛,坚持1~2分钟后,逐渐将视线移近,直到眼前1尺左右,注视约1分钟,然后重复远观,如此反复10次左右,有利于眼周肌肉和神经的调节。
养生知识问答
湖南辛女士:我的儿子刚上高三喜欢听音乐,经常戴着耳机,有时甚至睡觉也不摘掉,请问,这样对他的健康有没有损害?
专家答:经常戴耳机听音乐、长时间打电话、K歌、熬夜工作学习等,这是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的惯有生活方式。
近年来,中青年突发性耳聋呈上升趋势,患者耳内常有阻塞感或胀满感,有70%的患者伴有耳鸣,多与耳聋同时发生,还有大约25%的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不少患者发病是在睡眠当中,一觉醒来突然自感耳鸣、耳聋。
这与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以及饮食、睡眠、情绪等生活因素的影响有关,肾开窍于耳,胆经相火过耳而下,休息不好,相火不降,热灼经络,可以造成耳聋;不良生活习惯时间较长,且饮食不当,营养搭配不合理,多摄取垃圾食品,会造成肾阳虚弱,也会出现耳聋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发现突发性耳聋1~7天内及时治疗,80%以上的患者可获听力提高或恢复,否则可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伤。
(四)中年男女保健要点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20岁时阳气刚刚充盛;30岁时阳气达到顶峰;40岁之时,阳气见衰,阴气自盛,阴阳各半,这是衰老的前兆;到50岁以上,升清之气较浊降之气为少,阳气虚衰,阳主通达,阴主闭塞,所以人们自觉身体沉重,眼睛干涩模糊,耳朵听不清声音。
养生阐释
《黄帝内经》云:“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露,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人在30岁阳气充足、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喜欢活动。而到了40岁走下坡路的时候,肌肤腠理开始疏松,颜面的荣华逐渐消退,鬓发开始变白,精气不足,所以常喜欢坐着。
中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现代社会中年人常有乏力、疲劳、失眠、消瘦、食欲不振、肌肉酸痛、胸闷心慌、易激动、易烦躁、没精神或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等表现,这是因为人到中年,家庭、社会负担沉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易使思想情绪陷入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加之中年时期,事业处于稳步上升期,在工作中被委以种种重任,所以中年人易于长期“超负荷运转”,过度劳累,耗伤精气,损害心神,积劳成疾。中医认为肾是掌管生命受精到生长发育以及气血、骨髓等一切功能的盛衰,人体的衰老主要表现为肾中元阴元阳的虚少,现代医学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等均包括在中医肾的功能范围内。
研究证明,30岁以后,人体的多种机能便开始减退,大体上每增长一岁,减退1%。如骨骼和肌肉逐渐减弱,骨密度降低,关节软骨再生能力缺乏,脊椎骨骼有压缩,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强度减弱,从30岁到60岁之间约减弱10%。由于骨骼中的矿物成分增多,软骨发生纤维性变化或钙化,骨头的脆性增加,物理强度下降,关节转动幅度缩小,同时易于骨质增生,容易发生骨折和骨关节病,如颈椎病等。
心血管的机能在青春发育期之后就渐渐减退。心输出量从30岁到80岁,约减少30%,血压的高压在中年以后,每增加10岁约升高10毫米汞柱,容易出现高血压病。血液胆固醇含量,从30岁以前的180毫克,每10年平均递增38.3毫克。消化功能和代谢率均明显下降。50岁后消化能力可下降三分之二多,30岁之后,基础代谢率平均每年以0.5%的速度下降。人的排泄功能和生殖功能也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40岁以上的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
养生秘籍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只要调养适当,中年人同样可以拥有青年人一样的活力,推迟和减缓各种老年性疾病的产生。
(1)勿过劳。中医讲究“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所以人到中年,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避免长期体力和脑力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导致积劳成疾。
(2)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情绪。不强求名利、患得患失,不党同伐异,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营造舒适的工作和社会环境。在压力较大和焦虑时应学会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来缓解和消除。自我排解的方法有宣泄、转移、诉说等。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得体,保持心态年轻化,与时俱进,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我修养。加强精神陶冶与人生境界的提高。
(3)注意精血的顾护。唐代药王孙思邈穷其一生研究中医治病养生,他指出“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这是因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延年益寿。如若劳倦内伤,五脏虚衰,损伤肾气,肾精匮乏,会造成精血两亏,则易多病早夭。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医圣张仲景则认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优生优育的必要保证。
(4)合理饮食。中年时期脾胃运化功能降低,饮食应特别注意。现代医学证明,脂肪肝与饮酒关系极大,经常豪饮的人多罹患此病。如不加以重视,日久将酿成难以治愈的肝硬化。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肥胖症、心脏病和高脂血症。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但是也不要少于15%。不暴饮暴食,否则脾气损伤,有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速身体老化;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每天至少应该食用400克左右的水果和蔬菜,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而食物纤维有助于消化吸收,保护胃肠道;要注意给骨头补钙,奶制品当中含有丰富的钙;适量进食动物蛋白,多吃鱼,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清除血管壁上的油脂;每天的食谱上必须要有淀粉类食物,淀粉能保护我们不受病菌感染,能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另外油炸、腌制、熏烤的食物及动物内脏、罐头、香肠等均被营养学家列为致癌和导致血管硬化的危险食品,应尽量少食。
(5)不讳疾忌医。中年人工作事务繁忙,时间安排紧凑,身体的小痛小病常常不注意,常不愿意花时间去看医生,掩耳盗铃地过日子。中年时期,正是疾病的多发时期,小病容易拖成大病,如肝炎、心肌炎,甚至癌症,在初期及时就医施治,注意休息和饮食调节,往往可以痊愈。有时候悲剧发生的原因,正是因为错过了疾病初发的最佳治疗期。近年来在白领和知识分子中间出现的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这对社会和家庭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因此,中年人的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因此,每年进行一次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心电图等的全面体检,是明智之举。
养生知识问答
河北李先生:我今年48岁,时常有心慌心跳、胸口疼痛的感觉,劳累和熬夜后感觉明显,请问这是不是表明我心脏出现了问题?
专家答:心脏病患者常有胸痛表现,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你的这些症状在中医中称为胸痹,即胸阳虚衰,浊阴侵犯阳位所致,劳累和熬夜后阳损明显,所以症状表现更突出。你的这种情况需进一步鉴别,建议去正规医院就医确诊。
中年人压力较大,而劳累是心脏健康的最大杀手,过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会明显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使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短暂的缺血缺氧继发引起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氧,心脏重负日久,导致心脏病的发生。防治心脏病应从减轻和释放压力,劳逸结合,坚持中午小憩,合理搭配饮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等方面入手,长期坚持,保证心脏的健康活力。
(五)老年男女保健要点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化悲,血气懈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 《灵枢·天年》
人从50岁开始,肝气开始衰弱,肝脏变小,胆汁输出量也减少,眼睛看东西开始模糊。心所主的情志为喜,60岁心气衰,气虚不足,喜不易生,则苦忧悲,气血虚散,所以60岁之后人喜欢躺着。脾主肌肉,人七十岁脾气虚,所以肌肉萎缩,皮肤看起来干枯无泽。肺藏气,气舍魄,凡人之语言、声音、动作,皆与气、魄相关。80岁肺气虚,魄离,所以常常说话不合逻辑。肾为一身阴阳之根,90岁肾气枯竭,则其余心、肝、脾、肺四脏经脉失充,所以虚衰。100岁时,五脏精血俱虚,人的精气神都不再有,生命走到了尽头,空余形骸而终老。
养生阐释
现代人认为,人从60岁开始进入老年阶段,中国人把人到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很多年逾60岁的人都习惯说自己老了,其实人真正的生活,60岁才开始。孔圣人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60岁以后,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责任,父母已上天安息,子女俱成家立业,而自己经过大半辈子的风雨,已看尽世事,人情练达,在某个行业中做事又是得心应手,却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此时唯有尽情尽兴,保养身心,体悟人生的真谛。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体内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生命体,产生并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之精元,受胎后即存在;后天之精,源于肺、脾、胃对饮食的化生,是人出生到世上之后所接触的一切可以为己所用的物质,包括饮食和空气。精储藏于肾,供养人之五脏。气是人体的动力来源,运动不息,有质而无形。五脏六腑皆有其气,受饮食精微和血的充养。神是生命的表现,可以通过视听言动、形色舌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人的外在表现出来。精能化气、生神,是气与神的物质基础;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气能生精、化神,气足则精盈,精盈则神明;神能驭气、统精,神明则气畅,气畅则精固。
人体五脏衰老,其顺序是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春、夏、长夏、秋、冬,是阳气生发到潜藏的顺序。从精气神的衰弱来讲肝藏血,血为精化,人体的衰老从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的虚少开始。心、脾、肺其用主要在气,精衰气不充,气不充则神不旺,所以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变差,逻辑思维不清。精虚气弱,肾无余精,五脏无以为继,久之俱衰,神微息弱,生命终结。从形体的衰弱来看,肝主筋,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感觉腿脚无力,活动不灵便,这就是精血虚弱,筋失养所致;精血虚少,不充脉道,心脏无所主,气无从生,故心虚无喜;年老体弱,加之脾胃化生不力,故大肉渐脱,皮肤褶皱;精气虚衰,内养尚不足用,更无外达之顾,所以皮肤毛发日渐槁枯,最后,骨头——人体大厦之椽也无以充养修复,摇摇欲坠。
养生秘籍
人的寿命长短,主要受遗传基础、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三方面的影响。人之胎元受之于父母,父母身体健康信息通过生育传递给了下一代。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制约健康和长寿的诸多因素中,约有15%取决于遗传基础。人们生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对其健康状况影响也很大。调查显示非洲贫困国家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经济发达的日本,人均寿命达79.7岁,而这种影响因素占到所有影响因素的25%。如我国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冬,高强度的地磁场形成的磁化水对人的血液净化十分有益,空气负离子含量也相对较高。
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最大,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占到了疾病成因的60%。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无度导致的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美国科学家调查表明,同正常体重者相比,肥胖人患糖尿病的死亡率要高4倍,肝硬化的死亡率要高3倍,脑卒中的死亡率要高2倍。所以老年人养生保健、颐养天年,要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
第一,养成良好的动脑习惯
人体的器官都是根据人体的需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变而来。大脑同样如此,用则进废则退。为了防止脑萎缩,老年人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一些有益兴趣,这样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尤其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参加群体活动,满足了自身社会性的需求,同时也得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这些活动有听音乐、习书画、收藏、交友、垂钓、弹琴、养鱼种花、下棋打牌等,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健康长寿者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及关节的柔韧度,运动还可以改善血流情况,增加心输出量,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还可以改善脑细胞的含氧量,有助于保持脑年轻。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因此要选择比较和缓,心肺功能可以耐受的运动。如太极拳、十段锦、交谊舞等。
老年人做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天气的选择,风和日丽为最佳,晨起不宜过早,7点以后再起床,正式运动前要有数分钟的伸展运动,充分活动身体关节,运动强度和频率也不宜过大过繁,根据个人情况,以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为宜,运动强度可以通过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来衡量,以170减去你的年龄数,如果你是50岁,运动量应该是心率每分钟120次为宜。另外运动中如有头晕、心悸、胸闷、脸色苍白、大汗情况出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坐下休息,并预备就近送医。
不适宜户外活动的天气里,老人可以在家中做一些小小的运动,对保持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手部穴位很丰富,三焦经和心经的主要穴位都在手上,前者是人体的气血运行通路,后者则为心脏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把血液输送到其他的脏腑。所以长期坚持拍手,可调畅气机,促进气血循环,强健心脏,从而增强体质,预防多种慢性病。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天清晨拍5分钟,就可激发全天活力。可以将两手隆起,成拱形,用空掌心拍,老人体弱,最好一边走路、踏步,一边拍手,否则,气血会过多灌注于两手,双脚会感到无力。拍手一般早晚各一次,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此外,刚用完餐或吃得过饱时不拍手,以免肠胃气血供应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人体经脉有九条上达头部,有42个常用穴位。通过按摩或者刮拭头部,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头部微循环,疏经活血,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从而有效防止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痴呆等各种疾病。正确的抓头方法是爬搔,手心向内,手指张开如持物,抓时闭眼凝神,身体放松。自前额抓起,由前向后,经头顶至后发际,再从后向前,循环往复。抓头时用两手大拇指和小指头的指腹进行按摩,其他手指随着两指的按摩轻抓头皮。动作要匀缓轻柔,注意不能损伤头皮。最好配合呼吸,呼气时抓,吸气时停,效果更佳。每天晨起、午休及晚睡前各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
第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肚子要空,不是指要饿肚子,而是科学进餐,每餐不要吃得太饱,这样可以减轻细胞的负担,使维持细胞的活力,细胞迅速得到更新,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也日渐增强。科学进餐也包括饮食的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主要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70%、脂肪占20%、蛋白质占10%。食物选择易咀嚼好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消化吸收,充足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使各种代谢酶的功能加强。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多的食物,有抗氧化作用,能消除有害的自由基,防止和减少细胞受损,推迟衰老的作用。
花生、芝麻、核桃一直以来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健品。以前民间常把这三种东西和冰糖粉一起熬制来食用,被称为“民间三宝”。其中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花生又名“长生果”,所含的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有“动脉清道夫”的美誉,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花生中钙含量极高,含十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有的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抗老化的作用;核桃又名“长寿果”、“万岁子”,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仁可镇咳平喘,与芝麻、花生、冰糖配伍能补心健脑、治疗盗汗、改善心脏功能。
第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对卫生状况就不是很讲究,其实这样不仅对皮肤、身体健康没有好处,也容易使老年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经常洗澡,老年人可以经常泡泡脚。人体三阴三阳经的起始穴位都在脚上,常泡脚可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用热水和中药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把经脉中的寒湿逼出体外。
第五,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
“知足常乐”、“难得糊涂”——这些人生箴言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不二法门。老年人要保持心境的平和,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因为老年人肝肾阴虚,恼怒则伤肝,肝经不降,胆经虚火上逆,影响耳目和头,轻者导致视物模糊、眼疼眼胀、耳聋、耳鸣等,重者血压上升,出现卒中。因此,情绪不稳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时候可以多出去旅游或参加社团,在祖国美景中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在与人交往、为他人服务中开阔心胸、忘却烦恼。
养生知识问答
云南赵女士:邻居张师傅高血压,中医嘱咐他可以泡决明子、山楂当茶饮来降低血压。我高血压多年,也学张师傅那样泡茶喝,但是我的血压没有下降,反而大便稀烂、次数增多,浑身无力,这是为什么?
专家答:高血压的成因很多,中医治疗高血压要辨证论治,不是所有高血压都可以用某一类药物来治疗。决明子苦寒,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山楂消食化积,活血通瘀,若胃中无食积,体内无瘀血,会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这两者常用于肝火较旺的高血压患者,其表现常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黄便秘、舌红苔黄等,如阴阳两虚所致的高血压,服之,不仅无效,且常有副作用。所以治病、养生,都要辨别体质而为,最好去正规中医院咨询医生后,再对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