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论善与人性之善

我是如此理解善的:愿为人类谋取福祉。古希腊人称为“仁爱”,大家常用“人道”一词来表达善,却略有不足。我把善称为人的习性,而人性之善则是人的天然倾向。善是人类最伟大的德行和最高尚的品德,因为善是神的属性,没有了善,人类便只不过是蝇营狗苟、招惹是非的可悲之物,比害虫好不到哪里去。善对应着神学三德中的博爱,因此只会错施于人,却绝不会过度。权力欲过度曾导致天使们的堕落,求知欲过度也曾导致人类的堕落,然而,博爱没有过度一说,天使和人类都不会因博爱而陷入险境。

善的倾向深深烙印在人的本性之中,如果善没有施与人类同胞,也会施与其他的动物。在土耳其人中就能看到,虽然某些人极其残忍,却对野兽心存善念,会施舍小狗和鸟类。甚至就像比斯贝克所描绘的那样,一名基督教少年为了逗趣塞住了长喙鸟的嘴,因此险些被乱石砸死。

诚然,善或博爱的确可能错施于人,意大利人有这样一句失礼的谚语:“人对谁都好,就对谁都好不了。”意大利的博学之士马基亚维利甚至自信满满地将这种看法诉诸笔端,几乎毫不掩饰地说,基督教信仰放弃了善良之人,令他们变成暴君和专制君主的猎物。他敢如此定论,正是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教派或主张像基督教这样强调善的重要性。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诋毁和危险,最好去了解如此崇高的品性是如何会错施于人的。努力为他人实现福祉,但切不可被他们的厚颜或梦想绑架,因为那只不过是徇私或软弱,会令诚实的心灵身陷囹圄。不要将宝石给伊索的公鸡,大概一把谷子更能讨得它欢心。上帝言传身教,真正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但他绝不会将财富、尊荣和德行平等地施与众人。普通的恩惠应该遍施众生,但特殊的恩惠则应有所选择。小心,千万不要在临摹时毁坏了原作:神让我们爱人如爱己。“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这也就是说,除非你投身的事业中,财富多寡并不会对你所做善事的多寡产生影响,否则,你就是为了引水入溪却使喷泉干涸。

世间也不仅仅只有受正确道理引导的善的习性,有些人天性中就有从善的倾向,当然也有天生心怀恶意的,他们生来就不愿造福人类。恶意较轻的不过就是固执、鲁莽、蛮横、霸道之类,但恶意很重的人常会心怀嫉妒,以伤害他人为乐。这样的人看到他人遭受灾祸时才觉得正逢其时,还要火上浇油——他们甚至都比不上舔拉撒路脓疮的狗,最多像那些一见伤口就围上去嗡嗡叫的苍蝇。憎恨人类者把引人自缢当成职业,但他们甚至连泰门那样在花园里提供一棵给人上吊的树都做不到。此等性情实乃人类天性中最大谬误,然而,他们却最能成为伟大的政治之才,就像弯折的木材适宜造船——因船需适应巨浪颠簸,但却不适宜制造岿然不倒的房屋。

善的要素和迹象很多,一个人要是能对陌生人宽容恭谦,那么,他就是心怀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不是一座孤岛,而是能将孤岛连接起来的大陆。如果他对他人的不幸充满同情,那就说明他的心灵正如高贵的树木,宁愿自己受伤也要献出香膏。如果他能轻易原谅赦免别人的冒犯,那就说明他的心远在伤害所及的范围之上,再没有人能伤害他。如果他对滴水之恩愿涌泉相报,那就说明他在乎的是人的心灵而非他们的财富。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他跟圣保罗一样完美,为了兄弟的救赎甘愿被基督驱逐,那就说明他真的拥有神的本性,已经与基督本人有了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