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氓当皇帝(3)
项梁派刘邦、项羽各领一路军队,去攻打城阳(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东、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等地,自己则带着主力,去进攻章邯。公元前208年七月,连降大雨,项梁率兵进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听说齐王田荣(田儋被章邯杀死后,田荣继位)被章邯围困于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的阿城镇),便率兵救齐,在东阿大破章邯所率秦军,章邯出关以来终于尝到了失败的味道。项梁乘胜追击秦军,并多次催促齐兵与楚军一同西进作战,存有私心的田荣却不肯发兵助楚。项梁派刘邦及项羽进攻城阳(山东鄄城县东南),攻克后屠城。刘邦及项羽又西进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东击破秦军,秦军退守濮阳。刘邦及项羽进攻定陶而未下,西进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县),大破秦军,斩秦三川郡郡守李由。项梁发兵于东阿西进,抵达定陶,再次击破秦军。
糖衣炮弹永远是最好吃的毒药。这一连串的胜利让项梁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当章邯吃了败仗在秦以倾国之兵补充兵员的时候,他在享受胜利的喜悦,于是章邯卷土重来于定陶大破楚军,立刻验证了那句“骄兵必败”的名言。正在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城)的刘邦、项羽闻知项梁战死,与陈胜的旧部吕臣一道率兵回了根据地。吕臣驻军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面,项羽驻军在彭城西面,刘邦驻军于砀山一带。
定陶一战后,章邯对楚地的起义军放松了警惕,便率军渡黄河北上攻击赵地的义军。
赵国的义军其实是“张楚”政权的分支。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部将张耳、陈馀向陈胜请兵攻夺赵地。陈胜就命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攻夺赵地。武臣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北上,沿途队伍不断壮大,连续攻下赵地十余城,并杀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于是赵地剩下的城池都据城坚守不降。武臣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阳人蒯通(本名蒯彻,汉避武帝讳改彻为通)先是游说范阳县令向武臣投降,然后又对武臣说:“你要是杀了范阳县令,其他的官员因为怕死,一定会更剧烈地反抗你,但如果你非但不杀范阳县令,反而封其为侯,你猜会怎么样?”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策,马上就有三十多城不战而降的官吏。
武臣的军队攻下原来赵国的首都邯郸后,张耳、陈馀怨恨陈胜采纳他们的计策,却不任命他们做将军而仅仅只授予校尉之职,劝说武臣自立为王。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并封陈馀为大将军,封张耳为右丞相。
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就开始对陈胜的命令阳奉阴违,拒绝响应陈胜西进击秦的号召,而是派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秦时本称恒山郡,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山)。韩广攻下燕地后,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也学武臣的样子,自立为燕王。李良平定了常山郡后,武臣又命他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秦兵扼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李良不得前进,就返回邯郸请求增兵。
李良回邯郸时于途中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她的随从有骑兵百余人。李良误以为赵王外出,拜伏于路边。武臣的姐姐酒醉,不知李良是大将,仅派骑士来答谢。李良平时自以为是显贵,这次觉得自己在随从面前丢了脸。此时,随从中又有一人在其中挑拨,于是李良杀了武臣之姐,率军袭击邯郸。邯郸方面毫无防备,于是武臣被杀,张耳、陈馀因耳目较多而逃出。
张耳、陈馀收集军队,得数万人,并立赵王后裔赵歇为王,率兵攻打李良,李良败走后投降了章邯。
恰好此时章邯也已经打败了项梁,就由李良领路,带着秦军直杀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王赵歇、丞相张耳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内。章邯命部将王离、涉间率军包围巨鹿,他自己则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今河北平乡县南)安营扎寨,筑起甬道(道路两旁设有防御工事),为秦军运送粮草;赵国将领陈馀则在河北常山招兵买马,就是所谓河北军。
秦将王离仗着自己兵多粮足,攻城战一波比一波凶猛,而巨鹿城中的赵军“食尽兵少”,有点扛不住了,再不搬来救兵恐怕要完蛋。丞相张耳心急如焚地催陈馀带兵出去跟城下的秦军开战,陈馀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自己兵少,跟秦军对打不出意外肯定会战败,因此一拖再拖,打算等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兵来了再说。
拖了一两个月,张耳大怒,他跟陈馀本是结拜兄弟,眼下正是患难见真情的时候,你不出去杀秦军个人仰马翻,而是躲在一边算怎么回事?于是派张襶、陈泽前往质问陈馀说:“当初我与你结为生死之交,今日赵王与我早晚将死,而你手下有数万兵,却不肯相救,这算哪门子同生共死!如果是言必有信,为什么不跟秦军一战,也许这样我们还有几分保命的可能。”
陈馀面对结拜兄弟的质问淡定地回答说:“就算我倾全军之力出击也不见得能救赵,只是白白地送死,这样还怎么为赵王、张君报秦军之仇?现在跟秦军打,就好比把肉丢给饿狗,有何益处?”张襶、陈泽也是奉命而来,答曰:“事情紧急,你说过要同生共死,就要说话算话,哪里管得以后的事!”陈馀也是没有办法,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是说:“我死不要紧,但这样只是白白牺牲士兵的性命。”于是陈馀派五千人让张襶、陈泽率领同秦军对抗,果然,一出兵就全军覆没。
赵国被章邯逼得焦头烂额,偏偏自己又没实力,只能向周边的楚、燕、齐等国求援,各国也陆续派出援兵。于是,以秦军主力为一方、以赵国及各路义军主力(主要是赵军与楚军)为一方的对峙局面终于形成,为巨鹿之战拉开了序幕。
破釜沉舟,项羽大败章邯
章邯率军包围巨鹿,赵王歇危在旦夕,多次派使者向邻国楚国求救。“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楚怀王知道章邯拿下巨鹿后,下一步肯定是南渡围攻楚军,到那时孤军与秦军作战,形势将更为不利,不如与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在巨鹿同秦军决一死战。因此,楚怀王安排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发兵救赵。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次将项羽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宋义是因为预言项梁会失败才受到楚怀王的赏识,项羽心里想:“你说我叔叔会吃败仗结果受到重视了,现在居然还当我的上司……”项羽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但是没办法,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于是憋着火一路行进,结果走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宋义不走了,史书上记载“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心里很着急,他很想为叔父项梁报仇,可宋义在安阳按兵不动,拒不救赵,于是便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兵围赵军于巨鹿,如急速领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围进攻,赵军从城内响应,必定能击溃秦军。”宋义回答说:“不对。牛虻只会咬牛而不会消灭虱子,我们可以坐等秦军攻赵,战胜,秦军疲惫,痛打落水狗;战败,我们可以率军大张旗鼓地西进,必定能一举灭亡秦朝。因此,不如让秦、赵先打起来。”并且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身披坚甲手持利兵,我不如你;可坐于帷帐之中运筹决策,你不如我。”与此同时,宋义向全军下达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而不听从命令者,一律斩首。”
宋义是个很滑头的人,他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也不想得罪,可越是这样最后越是没有好下场。当时的诸侯流行自立门户,而宋义则选择抱齐国的“大腿”,把亲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去辅佐齐王,为了表示诚意,亲自护送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大摆酒席宴会。宋义的种种行为让项羽很不爽,他找到宋义说:“现在正是合力攻打秦军的时候,你不但不出力,反而给你儿子摆出行酒,秦国跟赵国开打哪里有失败的道理,赵国一旦被灭秦军则会更加强大,哪里谈得上‘疲惫可以利用’!况且楚国军队新近被秦军战败,楚王坐立不安,把全国军队集中起来交给你指挥,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如今你不仅不体恤士兵,还想着为自己牟私利,你这样做实在不仗义。”
当时正好是十一月,因为九月是闰月,这会儿已经进入了冬季,这一年的收成也不太好,还发生了饥荒,楚军由于长期滞留,粮食已经开始短缺。第二天一早,项羽看到士兵们一个个都在啃地瓜或菽(豆子)充饥,顿时怒从心生,提着刀就找宋义去了。没一会儿,项羽手提宋义的人头走出军帐,对军中将士说:“宋义与齐王密谋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将他诛杀。”
众将领见上将军宋义已被斩首,无不畏惧而服从,无人敢于抵拒,都说:“最早拥立楚王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众将领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同时,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一直追到齐国,将宋襄杀死。派桓楚向楚王汇报此事,楚怀王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且将当阳君黥布、蒲将军所统率的军队,都归项羽指挥。
项羽终于当家做主了,立即派黥布、蒲将军首先率两万士卒渡过黄河,救援巨鹿赵军。与秦军交战后,战事稍有胜利,陈馀又向项羽请求援兵。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毁军营,只存三日粮,全员渡黄河救赵。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史书记载:“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楚军将士斗志昂扬,到达巨鹿首先包围秦将王离的攻城部队,断了秦军送粮的甬道,杀苏角,俘王离。秦将涉间拒不降楚,自己投火而死。巨鹿之围因秦军的溃败而宣告解除。项羽在与王离带领的秦军交战时,章邯带领的另一支主力部队没有出动,仍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项羽在巨鹿城下俘虏王离之后,率大军驻守在漳水南面,与其余诸侯军和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章邯是当时秦朝的顶梁柱,秦朝能够苟延残喘到今,全靠章邯在这里苦心维持。但为什么他这时候不赶紧跟项羽交战,反而让自己的二十五万精锐部队,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和各国的部队“相持未战”呢?况且章邯手底下的秦军,战斗力非常强,如果拼死一战,完全有赢的机会。原来,是章邯的后方不稳了。
在章邯与项羽两军相持的时候,秦帝国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阴谋家赵高陷害了晚节不忠的丞相李斯,攫取了帝国大权,昏庸的秦二世成了赵高手中的傀儡。正好这时秦军在巨鹿接连失败,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感觉不妙,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请示。结果司马欣到达咸阳后却吃了赵高的闭门羹,被晾在一边。司马欣感觉情况不妙,就逃跑回巨鹿,跟章邯商量说:“朝廷里情况不妙啊,现在是赵高在朝中当权,说一不二,咱们跟赵高的关系不好,也没有人敢给我们说好话。如果打赢了,赵高肯定嫉妒我们的功劳,给我们穿小鞋;如果输了,难免一死。还不如投降呢!”
正好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白起身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赵国马服君赵括的四十万降卒,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终于被赐死。蒙恬身为秦将,北逐匈奴,在榆中开地数千里,最终竟被斩于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是因为什么?还不因为他们功劳太高,秦无法封赏,所以找借口诛杀。如今将军你已经为秦国打了三年仗,死伤的士卒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而且现在各路诸侯都在闹分家,你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赵高素来阿谀奉承,眼下事情紧急,他也怕没法跟秦二世交代,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一定会想办法诛杀将军来推脱责任。如今有功是死,无功也是一死。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将军为何不倒戈,联合诸侯共同伐秦?”
章邯看完信动摇了,权衡了一番还是派出了使者打算与项羽订立和约。可和约还没订呢,项羽派蒲将军渡过三户津(河北临漳县漳河上的一个渡口),再次与秦军交战并取得了胜利。项羽率领全部大军在污水(在临漳县西的一条河流)攻击秦军,秦军大败。这下章邯也不端着架子了,直接找到项羽无条件投降,于是项羽接受了章邯的请求,并且封他为雍王,将他安置在楚军之中;让司马欣担任降军的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继续向西行进。项羽率领着各路诸侯的军队紧随其后,向关中进发。
于是巨鹿之战以项羽的取胜画上圆满的句号,这场历时将近一年的战争让项羽扬名天下,也宣告着他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巨鹿一战中,当时不只楚国的救兵到了,各路诸侯派出的救兵也都到了,但是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不敢对秦军下手,都在看到底是项羽赢还是秦军赢,好选择战队。巨鹿之战后,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诸侯军的统帅。
千里远征,刘邦攻下咸阳
刘邦在投奔景驹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义军领袖——张良。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