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识别关系定位,成为社交大赢家(2)
生活总是有不足之处的。人们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时,有的时候就会选择将已经实现的愿望的价值放大,通过这种放大,使得另外一种欲望相对缩小。这样,对于不能实现的愿望,就不那么遗憾了,就能把未实现的欲望压抑在心底,使心理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有人可能学习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强,那么他就会将这种动手能力强化、放大,通过炫耀自己的动手能力强来弱化学习不好的愿望。这样,心理才能平衡,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在中国,炫耀并不被肯定。爱炫耀自己会给别人带来一定的反感。因此,大多数人会对炫耀进行遮蔽,而且他们在炫耀时往往会紧张,这就使得单纯的炫耀很难出现。而且不能通过炫耀博得声誉、魅力、尊崇,只能招致反感、鄙视、嫉恨,有时如果有炫耀的欲望,应该适当的压抑,调整下心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人谈话时,不要总是把话题拉到自己的身上,大谈特谈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使自己处于谈话的中心,充当谈话的主角。
5.别让嫉妒拉你进坟墓
人们都有欲望,欲望是人们从事所有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欲望的层次有高有低,低层欲望是生理的、必需的,比如吃饱穿暖;高层欲望则是在低层欲望满足以后产生的一种更为精神化的需求,比如大众认可、自我实现、属灵需要。这是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学说阐述的问题。但是,即使在自然科学发达、人文科学昌盛的今天,人类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尤其是高层需求。而当需求无法满足时,把欲求不满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转移给境地与自己相同但却取得了与自己相同或类似的满足的人,这种心态就是嫉妒。由这种心态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就是嫉妒反应。嫉妒反应的基本表现是仇恨。
嫉妒是人的本性,在合理范围内可被视为正常反应。如果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嫉妒,可能使行动不顾后果,做事缺乏考虑。一对曾是夫妇的男女去心理诊所就诊,两人均有明显的精神失常的症状。他们的悲剧性冲突首先是由妻子挑起的:她为了试探一下丈夫的爱情而逗弄他,撩起他的嫉妒心,这就播下了一颗疑惧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口角都促使了这颗种子的萌发,夫妻双方渐失互敬,最终使二人的感情达到水火难容的地步。
嫉妒最典型表情是厌恶反应:撇嘴、皱眉、嘲笑。但是,嫉妒反应中的厌恶反应严格来说是一种伪反应,因为你只会看到当事人故作的轻蔑和厌恶,并且这些表情都停留在脸上,而不是身体上。也就是说,当事人的轻蔑和厌恶,是一种让其他人觉得轻蔑和厌恶而产生的轻蔑和厌恶,有时并不是真实表意。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但实际上,轻蔑反应的当事人必定是先在心里认同了嫉妒的对象,才会产生嫉妒。
人们的这种嫉妒之心,会通过怨恨、排挤、诋毁、中伤、诬陷、破坏、阴谋、暗害等方式爆发出来。嫉妒产生的仇恨和焦躁,一般都会发生攻击,有时是语言的,有时是直接的暴力攻击。
前一段时间报纸上有一个案例:女教师张某今年44岁,比他大2岁的丈夫在她眼中已经失去了魅力,她开始把“爱”转移到她的学生们身上。16岁的王强就是她的学生,王强学习成绩一般,但相貌出众。某日放学后,张某假意留王强留校进行课后辅导,在空旷的教室里,张某诱使王强与自己发生了性关系,这段关系维持了近3个月。3个月后,班上转来一位新学生陈生。陈生是体育特长生,虽然比王强还小一岁,但身高一米八四,小小的年纪身上就已经看得见肌肉块。张某很快开始迷恋陈生,不久,用同样的手段俘获了陈生。王强对此极为嫉妒,多次央求张某放弃陈生,只跟自己在一起,无果后转为威胁。女教师张某自然不会被小孩子的威胁吓倒,继续保持着与陈生的关系,并且偶尔也和王强暧昧一下。这令王强非常愤恨,终于,在某晚上他向张某求欢未果后,却发现她和陈生极为亲密,便冲进教室,用一根铁钳捅死了陈生,捅伤了张某。
嫉妒能够变相地满足情感上的反应,让心理达到暂时的平衡状态。但如果任由这种嫉妒心理蔓延,最后淹没的只能是自己。
6.自尊是交往的底线
富兰克林曾说过:“彼此的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人际交往要在维护自尊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在自尊的前提下,才能与其他人对等的发表言论,充分自主地发挥自己想要发挥的作用,保证独立自主;只有自我尊重,才能做到在人际交往中发乎情止乎礼,做到有节制地发言,有礼仪地与他人交往。
所谓自尊,在心理学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通俗地说,自尊即自我尊重。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其次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自己善待自己、看重自己。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站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而更好地达到人际的顺利交往。丧失自尊是人际交往的毒药,人际交往要在维护自尊的前提下进行,在自我尊重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来到了某出版社,对总编说:“请问你们这里需要编辑吗?”总编回答说:“不需要!”该学生又问:“那么你们需要校对吗?”总编回答:“不需要!”学生又说:“那么排版呢?”总编很不耐烦地说:“不需要,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学生不慌不忙地说:“那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边说边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牌子上写着“满额,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点头,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到我们的发行部工作。”
人际交往中最怕的就是丧失自尊。一般大学生刚毕业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求职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自尊心会受到损伤,怀疑自己的能力,悲观失望,越是这样,越会增加求职的困难。这个故事中的主人翁有高度的自尊,再三被拒绝之后还能如此淡定,这一点最终赢得了总编的赏识,获得了职位。可见,只有自我尊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际交往中的自尊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过分自尊,甚至以损伤他人的自尊来维护自我的自尊,这样不仅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而会招来他人的厌烦。
一位女大学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她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看轻自己。因此,凡是赞扬她的话,她就听得特别顺耳;可是若有人与她的看法不同,她就忍不住要挖苦对方。她一直认为自尊是最重要的,但近来却感觉同学们对她日渐疏远,过去几个知心的朋友也不搭理她了,为此她很是苦恼。
这位女大学生应该懂得,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尊重虽然重要,但在自我尊重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人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被挖苦和讽刺。维护他人的自尊,不仅是对他人的肯定与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与尊重。
有一次,林肯和一位年轻的助手一起外出办事。走到办公楼的出口时,看到一位年轻女士正在他们前面不远处走着。也许是走得太快,女士脚下突然一个趔趄,身体失去了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助手见状,刚要跑上前去扶她一下,却被林肯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原来林肯认识那位女士,她是一位公司职员,平时很注重外在形象,总是把自己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如果这个尴尬的场景被人看到了,女士一定会觉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