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高校学生学情研究概况
第一节 国外高校学生学情研究的历史变迁
一、美国高校学生学情研究
(一)大学生就读经历调查
19世纪70年代,美国关于大学生学情的研究和调查逐渐受到重视,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佩斯(Pace)教授研发的“大学生就读经历调查”(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简称CSEQ)问卷。该问卷的调查对象为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及学习收获等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学生对阅读及写作经验的掌握情况、学校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及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情况等。
部分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就读经历调查”是美国具有代表性且使用最广泛的学生调查工具之一,自1997年以来,问卷历经四次修订。该调查得到了美国众多本科高校的认可,已有50万本科生参与问卷测试,成为美国本科生就读经历研究的重要数据库,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周作宇等认为,“大学生就读经历调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及其在校期间与其他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感受和认知为调查内容,比较学生就读前后在知识、认知方面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或发展的增量,对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质量作出了贡献。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
20世纪末,美国便实施了较为广泛的学生满意度调查,斯科特·莱文(Levin)在其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院校有自己的问卷工具,其余的三分之一院校使用商业性调查工具。在各种问卷中,诺埃尔-列维茨(Noel-Levitz)公司承办的“学生满意度调查”是美国调查范围最广的问卷,它分为四种版本:四年制学院版,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版,两年制的职业院校版,加拿大院校版。以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版为例,该问卷分为A和B两个版本,A版本指标比B版本多37条。两个版本的共同点是维度相同、调查结尾的三个总结性问题一致。调查共有11个维度,即教学效果、学术咨询和指导、对个体的关注、教学服务、招生和经济援助、安全与保卫、以学生为中心、校园氛围、优质服务、校园支持服务、对学生多元化的反应总结性问题为学校经历达到期望的程度、对教育经历的总体满意度。
(三)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
20世纪末,加州大学系统开始开发“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简称SERU)问卷,调查是评估研究型大学生受教育质量的新方式,其目的是评估本科生就读经验的增长情况,收集本科生就读经验信息和数据以便学校管理者开展有效的管理,并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问卷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时间分配、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情况、校园氛围、个人规划、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及个人发展情况、总体满意度等维度;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生生活和发展模块、学术活动参与模块、社会活动参与模块和校园热点问题模块信息。
加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指出,与此前的学情评价方式不同,“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专门针对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制定,调查信息广泛,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在参与教育活动中的产出,这种评价主体的转变有助于学校、公众及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同时,各个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辟专门模块进行差异化调查,从而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四)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
为了深入调查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因素,1998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在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资助下,共同研发了“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NSSE)问卷,并于2000年在全美正式施测,调查运用了增值评价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结果和满意度三方面内容,个人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城乡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等,与院校相联系的个人特征,如专业、年级、参加联谊会或运动队情况、住校情况等。主体部分为学习参与、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主要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历的丰富度、校园环境的支持度五个方面调查。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调查,对本科生参与有效教育活动和学校对学生更好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促进程度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美国学者认为,认证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主要形式。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有多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以“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应用最为广泛。此项调查活动自正式推行以来,其影响力逐渐增加,参与调查的学校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已成为同类研究项目中设计最严密、资讯最丰富的一项调查,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测量能这样迅速地获得如此权威性并能提供如此丰富的信息,它对提高美国本科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了极大贡献。
如何评估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美国开展的“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已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它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将质量评估的重点从外部影响因素及教育结果转变为教育过程,并以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目标,直接面向高校本科生,调查其在校期间的教育经历体验及学习投入情况,以便帮助和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教育质量测量和保障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
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质量,积极应对来自各利益相关者的问责,2001年,休斯敦、皮尤慈善信托等基金会资助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设立了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中心,引入“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模式,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CCSSE)问卷,指标体系也包括五项基准和三类基本信息。基本框架和“全国本科生学情调查”问卷相似,但由于评价对象不同,评价内容差异明显,该体系主要调查社区学院等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同时,他们还开发了面向高职院校教师的“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教师版)(Community College Faculty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CCFSSE)。
美国学者研究表明,2010年,美国47个州、加拿大部分省、马里亚纳群岛及马绍尔群岛地区的共计658所高职院校、15多万名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美国高职院校中参与过此项调查的比例达到66%。参与“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的学院众多,类型多样,规模各异,样本量较大;同时,所有被调查院校都按照调查要求进行随机、分层分类抽样,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及分析报告的科学性,因此,各种类型的学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到目前为止,除了“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调查”外,美国仍没有有效的、恰当的数据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进行调查分析。
二、澳大利亚高校学生学情研究
(一)教学与学习成效标准框架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政府对如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并一直致力于构建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1年,澳大利亚通过《2011年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法案》(The 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Act 2011),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简称TEQSA)正式成立,相关评估标准开始起草、修订。“教学与学习成效标准”(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dards)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中五个方面内容之一,教学标准属于“过程”标准,它规定了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及对学生学习支持度等内容;学习标准是“结果”标准,它规定了学生在各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达到的程度等。标准阐明了TEQSA应如何应用这些标准及将采用的评估方法。标准实施后,每隔七年,当高等教育机构提出再注册时,TEQSA就会将根据这些标准对其进行再评估,以便审查高等教育机构当前的教育质量,确保其达到最低标准。但评估结果仅作为能否注册的依据,因此不会公布其最终评估分数。这样,联邦政府通过上述标准,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确保达到最低门槛标准,达成政府对高等教育整体教学品质规范提升的诉求;高等教育机构能展现教学水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家长、雇主等相关利益群体能通过公开的评估结果信息作出更准确、明智的选择;TEQSA则能更准确地了解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更好地履行监管、保障职能,以优异的教学品质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同时,评估框架依据《2011年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法案》提出了高等教育机构风险管理的三大原则,其中必要性原则强调,评估指标以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原则,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不能过度干预,避免影响高等教育机构教学和学术自由。
部分研究者认为,澳大利亚2011年高教改革,政府根据国内外学生对高等教育机构的需求与爱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借此建立一项更加强大的公共问责制度。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和公开透明地评估各高等教育机构,改革新增了教学与学习成效标准、信息标准及学术研究标准等内容。在开展评估过程中,TEQSA不仅评估参评单位自身制订的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考察其在全国一致的最低标准指标上的达成情况,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参评单位的工作绩效,并提供评估结果,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课程体验问卷
20世纪末,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委员会开始将英国“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简称CEQ)引入使用中。该调查最初包含六个维度,即优质的教学、明确的目标和水平、适当的评价、适当的学习量、一般技能和整体满意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援助、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毕业生质量和学习动机五项指标。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搜集该问卷的数据并以此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指标,该问卷的统计数据每年公布一次,以便各高校相互间进行比较并为学生比较大学课程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调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学者和管理界对此非常关注,而政府和高校借此以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研究人员认为,澳大利亚学生评教工具——学生课程体验调查的指标体系大大打破了教室这一传统的教学场域界限,从一个全面综合的视角去把握学生在教室内外所经历的各种学习经验。
(三)学生学业成效调查
1995年,澳大利亚启动“毕业生去向调查”(Graduate Destination Survey)工作,之后演变成澳大利亚“学生学业成效调查”(Student Outcomes Survey),并从1997年以后由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简称NCVER)负责管理,调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随后,调查经费由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简称DEEWR)支出,并由第三方研究公司——社会研究中心代表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运营。在学生学业成效调查开展时期,调查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和州培训管理部门提供调查需要的学生基本信息。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根据基本信息从3月份开始抽选学生样本;5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开始全面的调查;完成全部调查后,10月份进行问卷核查和数据分析;12月初公布调查结果。2004年后的调查量表核心指标有22个,涉及五个维度,即好的教学、评价、一般技能、学习经历、整体满意度。其中教学维度分为教师的知识丰富、学生有提问的机会、教师要求严格、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能够有效传授学科内容等六个方面;评价维度包括学生了解被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公正、评价时间合理、评价反馈意见能够帮助对学生等五项指标;一般技能维度包括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工作能力、书面交流的技能、制订工作计划的技能,以及自信地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六项指标;学习经历维度有对学习能力更加自信、获得自己想要学会的技能、更加确信达成自己的目标、使自己了解到一生中的更多机会四项指标;整体满意度即对培训质量的总体评价,被调查者根据对题项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价。学生调查的数据由社会研究中心采集,政策与规划小组分析,国家职业教育中心负责整理成报告提交给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信息采集方式以邮寄为主。收到邮件的学生可以在答题后免费寄回问卷,或者选择根据信中提供的链接方式登录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网站接受调查。
(四)毕业生技能评估
毕业生技能评估(Graduate Skill Assessment,简称GSA)由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发起,并于2000年开始实施。该评估主要对高校学生在入学和毕业时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评估考察的主要能力涉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理解能力、写作交流能力四个方面。高校可通过该评估对不同专业学生总体能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特别关注学生在入学和毕业时各项能力的变化趋势。
三、英国高校学生学情研究
(一)课程体验问卷
20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质量与学生对教学感知的紧密联系。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对学生的学习范式进行研究,开发了“课程体验问卷”(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简称CEQ),随后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对总体技能(generic skills)的调查。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担忧程度不断增加,调查指标逐步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从学术环境、课堂教学、技能发展、评价、作业量、目标与标准等方面来收集教学方面的信息,并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来评价所学的课程,提出课程改进的意见;另一方面,主要衡量学生利用学校、院系提供的各项教学服务的情况,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二)学生晴雨表调查
20世纪90年代,为了了解学生对学习、学校支持与生活的看法,使内部保障体系更趋正式与透明,除了参加全国学生调查之外,牛津大学还使用“学生晴雨表调查”(Student Barometer Survey),对学生学习参与质量进行评价。该调查主要面向牛津大学非毕业生,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的完整经历,包括学校申请、教学的支持及学院和部门的一些特定问题,一般在每学期第6周至第9周开始将问卷发至每位学生的邮箱。该调查是学校及学院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对学校的优势及不足反馈的重要工具,调查结果都会在牛津大学的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全国学生学情调查
英国大学较早就开始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调查,1999年,利莫瑞克大学在英国首次开展了校内全面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随后,英国的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启动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涉及院校逐渐增多,日渐受到英国各高校、教育界甚至政府的重视。2005年,英国政府开始组织“全国学生学情调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简称NSS)。调查受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简称HEFCE)委托,由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就业和学习部等其他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并受英国全国学生会的协助,调查的管理工作由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莫里(Ipsos-MORI)调查公司负责。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大学各方面的看法及对各种预期的满意程度,并以此作为改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发展、指导新生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手段。该调查主要包括七个维度,即课程教学维度、评估与反馈维度、学业支持维度、组织与管理维度、学习资源维度、个人发展维度以及总体满意度维度等。为方便学生评价,全国学生调查以网站问卷系统调查和邮寄调查(信函调查)为主,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督促学生参与调查,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节约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