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考查重点】

1.意识、无意识、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概念;

2.梦的特点;

3.注意的品质及其各自的含义。

【内容详解】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1.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自从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家就把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希望能够找到组成人的心理的元素,以及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的规则。

什么是人的意识呢?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2.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1.对刺激的无意识

并不是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我们都能意识到,也不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在意识控制之下。由于感觉通道容量的限制,我们在一瞬间能够觉察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处在意识范围之内但又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是存在的。

例如,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的人,有人喊他的名字他没有听到;旁边有人说话,他也没有听到别人在说什么。因为喊名字、说话这些声音虽然进入了他的耳朵,但它们都在意识的范围之外,所以就没听到。这是对刺激的无意识。

2.无意识的行为

一些非常熟练的动作技能,往往会自动地进行而不在我们的意识控制之下。例如,骑自行车是一种熟练的动作,天天骑,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地步。我们完全不必注意自己怎么踩脚蹬,怎么扶车把,这些动作都在顺利地完成着,车子会正常地行驶,也就是骑自行车的动作是在意识的控制之外的。当然,不在意识控制之下,只是说不需要意识的控制就能正常地进行下去,而不是说意识就不能控制。因为当路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会及时地把注意转移到对车子的控制上,以适应路况的变化。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种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以下说的是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

(一)睡眠

1.人的一生大约有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对睡眠的研究。近几十年来,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脑的活动的客观指标,获得了重要的成果。

脑电波的变化有如下的规律:

(1)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

(2)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

(3)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波。

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见图6.1):

图6.1 睡眠过程中脑电波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

(4)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波时,睡眠就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这一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且前半夜长、后半夜短。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

3.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

4.此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个小时。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至醒来,不过,随着黎明的渐渐到来,第四和第三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5.睡眠的功能:①睡眠可以使机体恢复机能,因为身体和大脑在睡眠中可以得到休息,从而恢复其功能。但是,实验证明,睡眠的时间可以通过训练而缩短,关键是睡眠的质量。②从进化的角度来说,睡眠对机体也起着保护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动物在黑夜都要睡眠,人在黑夜也不必觅食、预防凶猛野兽的伤害或从事其他活动,因而易于保存能量。

(二)梦

1.通过仪器能够监测人的睡眠过程,例如,用脑电仪提供的脑电波的变化,或以眼动仪测定的眼球运动作指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人在睡眠中是否正在做梦,并对做梦进行研究。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眼动仪会监测出眼球出现了快速的运动,如果在眼动活跃的时候叫醒睡眠者,他通常都会报告说正在做梦。研究发现,睡眠中人人都做梦,只是醒来以后有人记得起,有人记不起自己做过梦了。

2.梦的内容可以包括做梦时外界的刺激物,如夏天有凉风吹来,引起做梦跳降落伞了;蚊子叮了一口,引起被刺伤的梦境等等;

也可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也可以是机体的状态,饿了或冷了,引起吃饭、掉进水里了的梦等等。

3.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的思想、行为或情景。

4.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防碍人的休息,梦的内容也不是别人给你带来的某种信息,更不是吉凶祸福的预兆,不应该对梦抱有担心的心理。

(1)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进行梦剥夺,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开始被试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好像没睡好觉,心里觉得不塌实;几天后被试者就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影响到健康的现象。在几天梦剥夺之后让被试者好好睡一觉,让他随便去做梦,醒来一切症状就都消失了。可见,不让做梦反而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2)弗洛伊德(Freud, S.)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人的一些冲动或愿望不符合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不能得到实现,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是,在睡眠状态下,由于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这些冲动和愿望便会以改变的形态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弗洛伊德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外间世界纷繁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但是,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而人就要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使人能对这些刺激进行精细的加工。人的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性是指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2)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2.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这说明注意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3.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平常我们只说“注意”,实际上是省略了看、听、想等这些心理过程,说完整了应该是“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离开了心理过程也就不存在注意的现象了。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含义: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正在听讲,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哐当一声门响,不由得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

2.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特点: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

(2)机体自身: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1.含义: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专心读书,目不斜视,心不二用,是意志努力的结果,是有意注意。

2.特点: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

3.培养有意注意: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并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门“哐当”响了一声,你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发现进来的人是你的朋友,你马上站起来和他打招呼,这就转化成了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开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会全神贯注,甚至到了全身紧张的地步。当学会骑自行车后,天天骑,慢慢熟练了,骑自行车就成了自动化的动作,不再去想骑车的动作,也能自如地骑着走了。这时,原来的有意注意就转化成了无意注意,有时把这种注意叫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称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大约是4~6个。

在三个记忆系统的叙述中说到,瞬时记忆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的话,就能转入短时记忆,注意的范围是7±2,因此短时记忆的容量自然也就是7±2。

二、注意稳定性

1.含义: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称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2.注意的起伏: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称做注意的起伏或称注意的动摇。

例如,把手表放在耳朵边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地听,你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强一会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就是注意的起伏。注意起伏是由于生理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来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由于平常听到的声音比较强,觉不出来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罢了。所以注意的起伏并不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做事不能集中注意,总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做事的效率会大大地受到影响,这是一种不良的注意品质,应当努力加以克服。

三、注意转移

1.含义: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称注意转移。

2.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也受个性特点的影响。

3.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1.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称注意分配。边听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都是注意分配的例子。

2.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人才能把更多的注意指向不太熟悉的活动上,否则注意的分配将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刚学写字的小学生,让他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他听讲会忘记记笔记;他要写字就会忘记听讲。只有到了写字能够得心应手的时候,才能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

(2)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例如,自拉自唱只能是同一的曲凋,如果拉的和唱的不是同一首曲子,一个人既拉又唱是办不到的。

(3)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例如,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画出来的一般是既不圆也不方的。

【本节小结】

1.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

2.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以及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