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年俗文化丛书·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宗教和地方喜神喜物传说

道家的喜神有哪些

道教神衹名录中所记载的喜神就是之前我们提到的最早的喜神——一个蓄着长须的女神。虽然我们看不到她的具体形象,但她确实专司喜庆。

除此之外,对于渴望爱情、向往婚姻的男男女女们来说,和合二仙、月下老人、天喜星神、红鸾星神,也都是婚姻喜神。

和合二仙、月下老人,我们之前都介绍过。天喜星神其实就是商纣王,因为他自焚于摘星楼后,被姜子牙封为“天喜星”,负责主持人间婚嫁等事宜。而且,根据轮值当日喜神表情的不同,喜神分成五种类型——笑喜神、愁喜神、睡喜神、醉喜神和坐喜神。相传,喜神种类的不同,与商纣王爱美色的性格有关。东南巽方代表长女,纣王心喜,满面笑容,是为笑喜神;西南坤位代表老母、上了年纪的妇女,年龄太大,纣王不喜,故紧皱双眉,是为愁喜神。当然,最为大家喜爱的必定是笑喜神。

现在我们来重点说说红鸾星神。

上古传说里,红鸾本是女娲娘娘的弟子。因为红鸾没有修炼得道,所以女娲飞升时,便把红鸾托付给人王伏羲,所以后来她就成了人王伏羲的大弟子。

而根据封神榜所记载,红鸾星神是凤凰山青鸾斗阙的龙吉公主。她本是蕊宫仙子,乃昊天大帝和西王母之女,因为思恋凡尘,被贬下凡,于凤凰山青鸾斗阙修道。人们常见其头戴鱼尾冠,穿大红色的绢衣,并乘青鸾代步。

姜子牙讨伐纣王时,龙吉公主下山相助,曾施雨救灭西歧大火焰,并生擒纣营大将洪锦。正巧,月下老人来说情,道出龙吉公主与洪锦有俗世姻缘,曾有绾红丝之约,该有一世夫妻情分。龙吉公主被贬下凡,恰好可了却这段俗缘,最终可返本归元。天命不可违,于是龙吉公主与洪锦成亲,共同效力于周营。龙吉公主死后被封为红鸾星。

不管传说如何,红鸾星最终成了喜气的象征。据说大小仙遇红鸾必有喜庆之事。十二主星宿中记载,红鸾星发动则“男逢财神女逢官,不现婚嫁也添丁”。而且,古人十分相信“红鸾星动,姻缘将至”的说法,认为红鸾星神一降临,就会为未婚或离异中的单身男女催来宿命中的姻缘,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道家有姻缘符,据说注入了沟通天地姻缘喜神的信息,可催动天喜星神、红鸾星神、和合二仙、催情祖师等神仙助益,从而增进宿命论中的姻缘,可帮助那些感情低落,姻缘淡薄,找不到合适对象,或迟迟未恋爱的单身男女使用。而且,对于已经结婚的男女来说,它能让夫妻走得更长久,和和美美,甜蜜一生。

八仙报喜的由来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道家八位仙人,缘起于唐宋时期,民间当时已经有八仙图。不过,“八仙”的成员有多种说法,并不固定,最终明朝人吴元泰在《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一书中,正式将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定为“八仙”。

《历代神仙通鉴》称铁拐李本是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他行“元神出壳”法术去探望师父,回归后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徒弟误焚,只好附在一个饿殍身上,变成了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而钟离权是东汉咸阳人,得道成仙。张果老,本名张果,《唐书》中其自称年龄有数百岁,因而被尊称“张果老”。吕洞宾的故事流传最多,传他是唐末修道人,后来被人们神化成仙。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身世说法不一,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她为人占卜的事情。蓝采和是个玩世不恭的行乞道仙,个性癫狂,又好周济穷人,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韩湘子据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能在七日内使牡丹花改变颜色开放。曹国舅排在“八仙”之末,《宋史》说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一生一帆风顺。

其实,这八位仙人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再加上他们是凡人得道,与百姓较接近,所以是人们心中相当重要的神仙。因此,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八仙宫。

“八仙报喜”之说,与八仙献寿的传说和八仙过海的故事有关。传说,八仙曾经共赴瑶池,为西王母祝寿。另一传说,说八仙游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时,不坐船,而是借助自己的法器宝物来渡海。根据这些传说,民间就把八仙与喜事联系在一起,有了“八仙报喜”之说。

闽人在剧院演出时,往往安排一场开场戏——群仙贺喜,又叫“拜八仙”。背景是说,王母娘娘寿诞,各路神仙去拜寿。于是,戏团的演员就装扮成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然后大家拜了王母,就有一司仪把捐戏的人家的家庭成员念全,然后是神灵保佑和祝福的好话:“八仙八仙发财发丁,钱个钱个谁拾着了谁发财……”拜八仙之后,演员就向台下抛稻谷、柚叶、硬币等,台下观众争抢,都认为这是吉利辟邪的好物件。“拜八仙”的寓意是天上人间、花好月圆,八仙庆贺、平安吉祥。

泰国人在农历八月十五要“祈月”,祈月时,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此外,今天婚礼的喜宴上,八个冷碟往往被称为“八仙贺喜”,这也与八仙的故事有关。据传,八仙曾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道菜,做了八个拼盘。拼盘是用各自的宝物拼成的图案,造型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所以,今天的人们为了讨好彩头、谋好意头,就把喜宴上的八道冷碟取名为“八仙贺喜”。

佛家的喜神有哪些

翻阅西山灵山的仙佛表,我们发现,佛家的喜神代表是八菩萨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之二的喜庆罗汉和布袋罗汉。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送喜的传说由来,我们已经在前文讲过,现在着重说一说喜庆罗汉和布袋罗汉。

喜庆罗汉,原本是古印度的一个富家公子。他对佛陀说法很倾心,一心修行,且对“喜庆”很有见解。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

布袋罗汉,原本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死,且捉了蛇之后,他并不杀生,而是拔去蛇的毒牙,放生深山。所以,他最终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更关键的是,布袋罗汉总是一副欢喜如意、其乐陶陶的样子,非常受人喜欢。

不过,人们一般并不单独供奉上述二位罗汉求喜,而是在庙宇里一起供奉十八罗汉,求取保佑,祈求平安。

为什么说布袋和尚就是欢喜佛

几乎所有的寺院里都有一座笑眯眯、胖乎乎的弥勒佛雕像。他看上去无忧无虑,惹人欢喜,使人的烦恼不翼而飞。这就是人们根据布袋和尚的形象所塑造的笑口弥勒佛的塑像。

布袋和尚,明州奉化人,号长汀子,世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他随身带一布袋,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此处略说一二。

有人问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以偈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曾有一位居士恭请布袋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和尚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云:“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梁贞明三年(916年),布袋和尚于奉化岳林寺东庑下石凳上,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由此世人认定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从此之后,人们才把弥勒菩萨的塑像雕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象。久而久之,弥勒佛也成了笑佛、欢喜佛。

弥勒佛与喜事有什么关系

首先,弥勒佛代表的是欢喜法门。世间苦多乐少,愁多喜少,但是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若是日日能喜乐其心,就能养生,则也恰合了民谚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其次,弥勒佛有大肚,所谓量大的人福大。有此度量就能恬淡虚无,无所住滞,难容能容。所以,弥勒佛有诗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最重要的是,弥勒佛常年面带笑容,给人亲切、和蔼和宽容的感觉,且他“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更接近于喜神,会让人们心情舒畅、吉祥如意。

试想,有了弥勒佛这样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谁不能化解烦恼,获得转机,招来好运和喜事呢?

苗族人的喜神传说

苗族的族称很古老,最早可见于甲骨文,而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经过历史上的多次迁徙,苗族人最终在今天的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聚居。

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奉祀祖先,所以,苗族的喜神与其信仰有重大关联。

苗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仍时时刻刻庇佑和影响着后人,而子孙后代的吉凶祸福同祖先的“关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苗族人把祖先当成至高无上的“善神”,对其的崇拜尤为虔诚。

苗族人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祖先,据说若设神龛以供奉,可以造福家人。苗族祖先神位一般安放在堂屋正壁,用几张钱纸贴在堂屋正壁中部,离地1.8米左右,再钉上竹钉,安放一块小木板,木板上放香炉,即视为供奉的“家神”。

不论逢年过节,迎亲嫁女,或是修房造屋、乔迁新居,甚至每年的新粮成熟等,苗族人都会先以饭食先祭献祖先,之后自己方可食用,否则就视为对祖先的无礼,将招致不幸。

除夕或正月初一的早晨,苗族人会把糍粑或饭菜放在堂屋上方桌几上,祭司坐在桌前,手掐糍粑或持汤勺,神情肃穆地念诵传祭词。祭词的大致意思是,春节到了,我们打好了糍粑,做好了饭菜,要祭献给列祖列宗。请祖宗吃了,然后保佑一切流言蜚语、一切病苦抛到云天外,保佑子孙安康如岩石,福贵延绵如流水;保佑你们的儿孙后辈人,五谷丰登,牛羊满厩,有吃有穿,事事如意。然后,祭司就会依次呼请历代祖人及亡故者同来飨尝。

男女成婚时,必须要祭祀祖先。新娘离家时,要祭请列祖列宗亡灵前来吃肉喝酒,并请祖先护送新娘一路平安到男家。到男家后,苗人还要祭祀祖先,意思是某女已经出嫁,感谢祖宗庇佑,现在请祖先尽情享用美食,然后回到住处,并保佑一对新人幸福美满、家业兴旺、白头偕老。

苗族信仰的鬼神,分为善神和恶神两大类,其中“善神”算喜神,是正直、仁慈、聪慧、善良、法力无边、乐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神灵,如祖宗神、门神、天神、土地神等,须定期祭祀,求其保佑。春节期间,各种善神、喜神都会登台露面,如水神、火神、灶神、瓢儿神、泥巴神、背篼神、扁担神、猴儿神、麻娘神等。人们将这些神请回家中,祭祀或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

苗族崇拜自然,认为古树、大山、巨石等都能保佑人的和顺安康,故而有许多将自己儿女“寄拜”与古树、大山、巨石等作干儿干女的。这样,自己的子女就能像古树一样长寿、枝繁叶茂,也能像大山、巨石一样坚固、安稳。这也算是求喜的一种形式。

此外,苗族人对狗和牛都有特殊的感情,尤其传说中狗最先为人类带来谷物,而没有牛就没有庄稼丰收。所以,每年玉米、稻谷成熟后,要举行“吃新”仪式,除祭天外,须先将新粮食蒸熟,敬与狗吃,然后人才能食用。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人们会把打好的糍粑先敬与牛吃,并在牛两只角上分别粘上一砣,以此来求取丰收和喜庆。

满族人的喜神传说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满族的先民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代便见诸史籍。《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肃慎来朝,贡弓矢。”今天,满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辽宁地区的满族人算是最多的。

满族崇拜喜神,每逢新春佳节,都要贴春联,内容多是吉祥、喜庆、富贵、发财、平安,彰示着人们的美好宿愿。比如,在迎门或抬头易见的地方贴上竖批“出门见喜”或“抬头见喜”。可以说,于“五福临门”“福星高照”“高官厚禄”“金榜题名”“松鹤延年”“喜气盈门”以及“财神到家”等字里行间中,寄寓着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神明赐福的祈盼。

而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满族人心目中的喜神——喜鹊和乌鸦。

喜神喜鹊:

满族人崇拜喜鹊,是因为喜鹊的外形美观靓丽,体态轻盈敏捷,声音响亮悦耳,于人畜无害,更重要的是喜鹊的警觉性给满族人以灵感。满族人认为喜鹊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能预测出人类要找的东西在哪里。

满族民间故事《多龙格格》,讲的就是多龙格格欲找个能制服妖鹏的人,正巧飞来一只黑白靓丽的喜鹊,它口吐人言,为多龙格格指点迷津,使其得偿夙愿。《定水宝珠》故事里,完达、真女夫妇在喜鹊的引领下,历经千难万险找到了孽龙,英勇奋战夺回被孽龙盗窃的定水宝珠,消除了水患。可见,喜鹊的灵性深入满族人的心中。

满族人对喜鹊的崇拜,还因为喜鹊有促进两性结合的民俗功能,黑龙江流域流传着一个《喜鹊窝里找媳妇》的满族故事。有个父亲要给女儿选个好丈夫,对来提亲的人几番面试和考验。一天,一个长相英俊、身体结实的小伙子来见女方的父亲。这位父亲就说:“后山坡上老榆树和老柳树上有三个喜鹊窝,你若能在喜鹊窝里找到我的女儿,那你就成了我的女婿。”小伙子来到后山坡,拾起土块抛到三个喜鹊窝,细心观察着哪个窝飞出了喜鹊,哪个窝里没喜鹊。最终他发现第三窝里没有喜鹊飞出来,就兴冲冲地爬上树,找到了女孩子。

众所周知,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认为神灵在天上。那谁来传递神灵的信息呢?自然是喜鹊。喜鹊是萨满教的助手,它自由地于天人之间飞来飞去,把吉祥带给人间。黑龙江一带流传着《沙克沙》的神话,说天神派沙克沙下界报一切吉凶祸福。沙克沙投胎到一个猎户家,成了半人半鹊的形象,并终日与喜鹊为伴,能及时预报洪水、瘟疫,使部落里的人幸免于难。于是,喜鹊就成了满族人的喜神。

满族人崇拜祖先,并根据神话,认为神鹊衔来的朱果使满族有了祖先,以至于现在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长白山东北部有一美丽的布尔瑚里湖。某日,三位仙女在此沐浴。将要上岸时,三仙女佛古伦发现一只神鹊把嘴里衔的一颗朱果吐在了自己的衣裳上。朱果色彩鲜艳,气味芳香,佛古伦爱不释手,于是把朱果含在口中,不料朱果被咽入腹中。佛古伦即刻感觉自己已怀了身孕,无法随两位姐姐飞回天上。不久,佛古伦生下个儿子。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相貌异常,据说就是清朝皇帝最早的祖先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喜鹊也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传说努尔哈赤被明兵追赶,眼看就要被追上,此时飞来一群喜鹊落在他的头上、肩上,以及周围的树杈上。明兵只见喜鹊不见努尔哈赤,于是,改变了追赶的方向。在满族人心里,喜鹊救了皇帝也是救了后人的祖先,后人自然敬奉喜鹊为喜神。

喜神乌鸦:

一般,大家都把乌鸦当作不祥之物,但满族人却把乌鸦尊崇为“神鸟”。为什么乌鸦会得到满族人的敬重呢?这与满族人与乌鸦的传说有一定关系。

一说,爱新觉罗的祖先布库里雍顺辞世多年后,他的子孙变得暴虐,被部众推翻,全族中有一个小男孩逃了出来,被乌鸦和喜鹊救了性命。于是,爱新觉罗家族就有了在自己的院里立杆子,供碎肉,请喜鹊享用的习俗。沈阳故宫清宁宫前庭院里的木杆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索伦杆,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满族习俗,祭杆时,在锡斗里要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下水、肠子等,供给乌鸦和喜鹊享用。

另一说,讲的是“乌鸦救驾”的故事,主人公是努尔哈赤,不过这次救人的变成了乌鸦。据说,努尔哈赤在建国称“汗”之后,为了感谢乌鸦救命之恩,奉乌鸦为“神”,并设专门的鸦粮喂养。民国遗书《东北名胜古迹遗闻》载:在清代,每年的二月、八月,盛京内务府要派人,在沈阳故宫西院轿马场,撒放粮谷,当时称作“鸦粮”。那个时候,数以千计的乌鸦从四处飞来,饱食后翩然飞走。

其实,满族人把乌鸦奉为“神”,也可从满族先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鸦鹊的生物特性等方面来分析。

满族人生活在牡丹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为中心的地区,那里森林茂密,鸟类繁多,尤其是大嘴乌鸦生性机警,只要一只惊鸣,就一哄而散远走高飞”。这为过着渔猎生活的满族先民传递了信息。也正因此,鸦鹊便被赋予守卫地域的神圣职能,成为萨满教地域的保护神,成为“林海女神”,保佑进山打猎的猎人平安,被奉为喜神。

总而言之,喜鹊和乌鸦都是满族人的喜神。满族人相信,喜鹊和乌鸦能守护满族人的平安,使他们避开灾祸,获得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