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南次二经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1],西临流黄[2],北望[3][4],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5],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6]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7]而人手,其音如痺[8],其名曰[9],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10]

【注释】

[1]柜(jǔ)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柜山,拉撒诏东北之央噶拉岭也。柜同巨,准器,盛水者也。岭东之噶尔招木伦江形方,似之。”[2]流黄,《五藏山经传》卷一:“流黄,泽名,即腾格里海。东西长二百八十里,南北广百四十五里,在拉撒西北三百二十里,所谓流黄辛氏之国者也。”[3]望,《山海经》中经常用这词,常用于介绍与某山相毗邻的山,非常形象,但是现代汉语不是很常用,所以都译作某面是某山。[4]诸(pí),古代山名,也是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凡群水潴泽曰诸……此之诸谓喀拉诸池黑水上源也。”[5]距,雄鸡、野鸡等的腿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足。[6]县:地方行政区的一级。这里泛指某一片地方。[7]鸱(chī),也就是鹞鹰,一种异常凶猛的飞禽。[8]痺(bì),类似鹌鹑的一种鸟。[9],古代神话传说是帝尧的儿子丹朱所变成的鸟。帝尧把天下传给舜,丹朱不服气,于是与三苗国的人联合起兵造反,被帝尧打败。丹朱非常羞愧,就投海自尽,死后变成鸟。[10]放士,被放逐的人。

【译文】

《南次二经》所记述的是南部山系的第二组山脉,排在首位的山叫柜山,柜山西临流黄辛氏国,向北可以看到诸山,向东可以看到长右山。英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还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砂。柜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小猪,却长着一双鸡爪子,叫声如同狗叫,它的名字叫狸力,它出现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要加强治水工程。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啼叫的声音如同痺鸣,它的名字叫,它的叫声就好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出现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有很多的文士被放逐。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1]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2],见则郡县大水。

【注释】

[1]禺,长尾猴。[2]吟,人呻吟时发出的声音。

【译文】

从柜山往东南四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长右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溪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字叫长右,它的叫声像人在呻吟,这种野兽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将发生水灾。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1],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2],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3],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4]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5],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注释】

[1]尧光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尧光之山在今池州建德县西南,香口河所出也,东北有尧城镇,盖取山为名。”[2]彘鬣(zhì liè),猪身上又长又硬的毛。彘,野猪。古代称野猪为彘,家猪为豕,不过时常也有混称。鬣,兽类颈毛。[3]猾褢(huái),传说中一种身形像人的怪兽。[4]繇,通“徭”,劳役。[5]羽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羽山在闽福宁府寿宁县北,俗呼岭头,三水南下合流注海如羽。”

【译文】

从长右山再往东三百四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尧光山。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人却长着猪一样的鬣毛,居住在洞穴中,冬季还要冬眠,它的名字叫猾褢。它的叫声与砍木头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哪个地方出现这种怪兽,哪里就将有繁重的徭役。

从尧光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羽山,山下有很多水流,山上雨水很多,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却有很多蝮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1],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2],北望具区[3],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4]

【注释】

[1]句余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句余之山,闽海两矶岸也,在福州罗源县东,其北似句,其南似余。余,食已而噍也。”句同勾,即钩;噍同嚼。[2]浮玉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浮玉,中天目山也。”[3]具区,现江苏省境内的太湖。[4](cǐ)鱼,即鲚鱼,这种鱼头长而狭薄,大的能长一尺多。

【译文】

从羽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瞿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却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从瞿父山再往东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却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从句余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浮玉山。从这座山顶向北可以看见太湖,向东可以看见诸水。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叫声如同狗叫,它的名字叫彘,这种野兽会吃人。苕水是从浮玉山的北坡流出,向北流向太湖。苕水中有许多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1],四方而三坛[2],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3]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4],其中多黄金。

【注释】

[1]成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成山,今衢州开化县北之马金岭。”[2]坛,土台,用于祭祀的坛称祭坛。郭璞注:“形如人筑坛相累也。成亦重耳。”意谓此山外形层次分明,犹如人工堆叠而成,“成山”的命名取“重山”或“层山”的意思。[3](shǐ)水,古水名。吕调阳校作“闲水”。《五藏山经传》卷一:“闲水,金溪水也。闲,厩门也,防马外逸,每启辄阖之义。金溪水南流而东,虖勺自西南反曲流来会之,象闲门,故曰闲。”[4]虖勺(hū shuò),水名,古人认为南虖沱水。

【译文】

从浮玉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成山。这座山四面山坡,像是三层土坛堆砌起来的。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青雘。水是从这座山流出,向南流入虖勺河,水底蕴藏丰富的金属矿物。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1],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2]。勺水[3]出焉,而南流注于湨[4]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5],无草木,多沙石。湨水[6]出焉,而南注于列涂[7]

【注释】

[1]会稽之山,古山名。郭璞注:“今在会稽郡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五藏山经传》卷一:“会稽,今大盆山,在金华府东阳县东,与今绍兴山阴之会稽相去百数十里。荆浦诸水西流,象会计者舒掌屈指之形。会,算也;稽,屈也。”[2]砆(fū)石,即武夫石,类似玉石,还有一说是蜡石。[3]勺水,吕调阳校作“句水”。《五藏山经传》卷一:“南有千丈岭,西北发为荆浦溪,又西流会东阳江为婺港,注滂水。岭少西南亦曰大盆山,东北发为大溪,即句水,经天台县城南而南折,注于湨水。”[4]湨(jú),古水名。[5]夷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句源之北,当荆浦溪之南岸,是为夷山。有马岭溪水,实湨北源,南流会西源之永安溪而东,象人裸仰,故曰夷。”[6]湨水,《五藏山经传》卷一:“又东南会南源之永宁江,总名为湨。”[7]列涂,《五藏山经传》卷一:“又东注海梅嶴,是为列涂,诸小水比次多涂也。今海口东北有桥,名涂下也。”

【译文】

从成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会稽山,这座山呈四方形,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晶莹透亮的砆石。勺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湨水。

从会稽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夷山。夷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沙石,湨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2],无草木,无水。

【注释】

[1]仆勾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山在今将则城年楚河,象勾背而后有丛枝也。”[2]咸阴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即嵊县西北龙华山,在咸水之阴也。咸水,今双桥溪,西流入浦阳江而北注滂水也。”

【译文】

从夷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仆勾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草木繁茂,山中没有飞鸟野兽,也没有水流。

从仆勾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咸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流。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1],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2]也,其名曰[3]。洵水[4]出焉,而南流注于阏[5]之泽,其中多芘蠃[6]

【注释】

[1]洵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洵山,处州宣平县东北俞源山也。”[2]不可杀,不会死,或者是不容易死的意思。郝懿行注:“不可杀,言不能死也。”[3] (huàn),形状像羊的怪兽。[4]洵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洵水,瓯江水也,自源西南流至宣平县南合两水,又东南至府治南合两水,又至青田县西北合两水,合处皆成十字,故谓之洵,从旬,十日也。汉阳之洵亦以源处成十字。”[5]阏(è)泽,湖泊名。[6]芘蠃(zǐ luó),紫色的螺类。

【译文】

从咸阴山再往东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洵山。山的南面盛产金属矿物,山的北面盛产玉石。山中有一种怪兽,它的身形与普通的羊一样,但是没有嘴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这种怪兽的名字叫。洵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阏泽,洵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1],其上多梓、楠[2],其下多荆、杞[3]。滂水[4]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注释】

[1]虖勺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虖勺之山,今仙霞岭。虖,虎食兽作声也;勺,爪之也。虖勺之水象之,故山受其名,即今文溪水矣。又名滂水。”[2]梓,梓树,又名花揪、水桐,落叶乔木。楠,楠树,常绿乔木,常见于我国南方,是珍贵的建筑材料。[3]荆、杞,荆:牡荆,落叶灌木,果实黄荆子可作药用。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枸杞子,可作药用。都属野生灌木,带钩刺,所以常被人们认为是噩木。[4]滂水,古水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滂者,大风吹雨旁溅也。”

【译文】

从洵山再往东四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虖勺山,山上有许多的梓树和楠树,山下有许多牡荆和苟杞。滂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从虖勺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区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遍地都是沙石。鹿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1],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2]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注释】

[1]鹿吴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西天目山以西南,北与大江分水,西与区吴分水,皆鹿吴也。山在杭州于潜县北,其水曰桐溪,水凡合十一源南注滂水,其形肖鹿。”[2]泽更之水,《五藏山经传》卷一:“泽更水即徽港。更,木燧也;泽,摩也。水东南至严州淳安县西折向东流六十余里,至县城南而南折,有武强溪水出其东折处之西南,东流少南,左受二水,环曲而北注之,象执燧仰其掌,故曰泽更。其水又东至府治南,东注滂水也。”

【译文】

从区吴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鹿吴山。这座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水是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里有一种水兽,名叫蛊雕,它的身形与普通的雕一样,但是它头上有角。它的叫声与婴儿的啼哭声一样,这种水兽是会吃人的。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1],无草木,多博石[2],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3],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4]

【注释】

[1]漆吴之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漆吴,尾卷如漆,今镇海东金塘也。”[2]博石,一种色彩斑斓的石头,可用作工艺品。[3]丘山,古山名。《五藏山经传》卷一:“丘山,舟山也。”[4]日次,太阳落下。次,停留、休息的意思。

【译文】

从鹿吴山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漆吴山,山上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山里有很多可以用做围棋子的博石,山上不产玉石。漆吴山地处东海之滨,向东望去可以看见一片起伏的丘陵,远处有若明若暗的光芒,这里是日月升起和降落的地方。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1]瘗,糈[2]用稌[3]

【注释】

[1]璧,这里是指一种圆形的玉器,正中有孔,是古代举行朝聘、祭祀等礼仪时常用的器物之一。[2]糈(xǔ),祭祀用的精米。[3]稌(tú),米,稻米,粳米。

【译文】

纵观《南次二经》这一山系,从柜山到漆吴山,共有十七座山,沿途七千二百里。这里的山神都是龙身鸟头。人们祭祀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玉璧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的米用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