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眼睛:FBI告诉你眨眼之间的心理状态
1
怎样用质疑撕破表象
一般来讲,人与人面对面讲话时,双方的目光总会是时而望向对方又时而望向别处的。这样,谈话双方都会显得很自然。但FBI探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犯罪嫌疑人在接受FBI探员的询问时,会目光直直地望着探员的眼睛。
心理学家赫尔曼·陆宰认为,犯罪嫌疑人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有三种可能:第一,这是一个诚实的人,因为从来没做过什么坏事,所以面对询问时会显得十分理直气壮;第二,这个人经过特殊训练,可以做到说谎时不眨眼睛;第三,这个人极度不自信。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男人说谎时通常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尤其是在面对妻子的询问。这种情况发生时,妻子通常会说:“如果你没骗我,就看着我的眼睛把刚才讲的话再重复一遍。”这时候,如果这个男人说的是谎话,那么他在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时,无论是在肢体行为、面部表情上,还是在说话的语气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然。不过FBI高级特工凯利认为,这种情形也有一个例外。如果一个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人员,那么他在说谎时也能表现得很自然,比如那些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里接受过特殊训练的高级特工或间谍。
这一类说谎者,往往是女人居多。
心理学家赫尔曼·陆宰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女人做错了某些事的时候。她们会直视对方的眼睛,说一些婉转的话,以求自己得到对方的谅解。但她们说出的话通常不会是对自己做错的事的原因分析,发出紧盯对方眼睛的行为也完全是为了通过对方表情上的变化,及时了解到对方是气消了,还是火气很大,以便于自己适时地做出还要不要继续对对方实施道歉行为的决定。这是女人独有的本性使然,其实只不过是在男人面前做做样子而已。
对于那种内心不自信的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感觉往往和一般人有着很大的落差,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感觉到。他们之所以要直视对方的眼睛,一是为了从气势上吓退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二是让被盯着的人感受到威胁,以便对自己做出不同程度的让步。
类似的情形如果发生在FBI特工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过程中,那么,特工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暗示信号呢?
FBI特工马克·拉什表示:“这就等于对方在明确地告诉你,他是在说谎。无论他在你面前如何用语言或肢体行为配合着去解释自己与这件案子无关,作为一名合格的联邦特工,你都一定不能相信他们的表演。只要你看到这个人一直在看着你讲话,就足已能说明一切了。”对付这一类型的犯罪嫌疑人,其实并不难,马克·拉什说:“只要你不停地对他眨眼睛,一切谎言都会慢慢烟消云散的。”
2011年9月,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一家酒店的经理近来总经常会收到客人的投诉,说在酒店居住期间遭遇了小偷。因为被偷的都是现金,其它贵重的东西并没有丢失或损伤,所以很多客人也只是向酒店报怨几句。有时工作人员也总会反问一句:“先生,那您还丢了什么?”客人摇摇头。工作人员又说:“那您一定是记错了,您可能将现金放在包里了,或者是花了。”
很多客人听后想想,可能真的是花掉了,不然怎么不拿走其它贵重的东西呢?也就没再计较。但酒店的客人几乎天天都在轮换,走了旧的来了新的,客人可以误以为自己的记性出了问题,可酒店的经理却越来越坐不住了。客人出现记忆错误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住进酒店的每一个客人都会出现这种记忆的错觉。经理觉得一定是有小偷经常光顾自己的酒店了,于是他立即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刻展开了调查。酒店处于繁华区域,仔细观察过酒店周围以及酒店内部的监控录像,警方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形迹可疑的人出入酒店,于是派警员专程在酒店周围展开了秘密调查。警员发现,酒店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些基督教教徒往来或是入住,这一发现立即让警方警觉起来。因为田纳西州几乎是一个全民都有宗教信仰的地区,其中有85%的人都信仰基督教,而作为州首府的纳什维尔市更是众所云集之处,所以警方将情况通知了FBI,FBI即刻派出了高级特工科恩来协助警方调查此案。经过酒店经理的允许,科恩化装成了一位推销员进入了酒店,以期能与小偷有些正面接触。
可是没想到,科恩却在酒店内遇到一位同行——向入住客人推销保险的一位女人。这个女人是化装成教徒的身份混入酒店的,并且对科恩十分凶,像是科恩抢了她的地盘似的。
科恩即刻对这名女子展开了秘密调查。调查中科恩获悉该,女子名叫波特曼,的确是保险公司的一名推销员,但科恩发现波特曼在保险公司的业绩很是一般,不过从她的信用卡消费记录看,她花销很大,收支明显不平衡。种种迹象都表明,波特曼是对酒店住客实施偷盗的最大嫌疑者。于是,科恩决定和波特曼展开正面接触。
询问开始时,波特曼并未认出科恩。科恩发现,这是个十分健谈的女人——科恩问一句,她就有十句在那里等着他,尤其是认出科恩就是那位到酒店与自己争抢客户的推销员后,波特曼更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搞得科恩竟有些被动起来,反倒像是波特曼在询问科恩似的。但很快科恩就将情绪调整了过来,他发现,这个女人不仅十分健谈,而且讲话的时候总是将眼睛紧紧地盯住他,那样子像是在问:“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与之相反的是更加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而就在这一刻科恩明白过来:这个女人在撒谎。于是每当波特曼死死盯住自己做出一副诘问的表情时,科恩就耸耸肩,然后冲着波特曼眨眨眼睛,一副质疑的样子。经过了几次这样的对峙之后,波特曼的情绪渐渐变得激动起来,有时甚至想要吼起来。这时,科恩拿出了波特曼的银行卡消费记录和她的工资收入记录。见到这些,波特曼立刻停止说话低下了头,随后她就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她并不是小偷,只是负责到酒店去拿钱的。后来听到酒店客人被偷的事情后她心里很怕,但无奈自己已上了贼船了。
根据波特曼的指认,FBI抓获了酒店的一名服务生。服务生交待,自己负责从客人房间偷钱,由波特曼负责将赃款转移。
不可否认,如果科恩继续咬住推销保险的波特曼,同样能够找到破绽,但科恩却只通过一次询问,便从波特曼身上发现了她的异常。表面看来,她是在盯着别人的眼睛滔滔不绝地讲话,好像很真诚,其实是在运用这种方式掩盖自己内心的慌乱,所以科恩便采用了以质疑的姿态来回答对方每一次的表情的策略,而当对方情绪波动到几近忍无可忍时,科恩这才拿出了间接的证据,让对方再也无法隐藏谎言。如果一开始科恩便拿出了对方收支的单据,由于那时对方的情绪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那她轻而易举地便能将这些看似证据的证据推得一干二净。如此一来,即便科恩知道对方在说谎,也无法即刻将她绳之以法。
2
眼皮跳动频率的变化所折射出的心理特征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口”,但很多人都忽略了,眼皮正是打开这扇“窗口”的“大门”。FBI探员通过与嫌疑人眼神之间的接触,能够窥探到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是被人经常用到的交际方式。事实上,人本身就是视觉性动物。人的视觉能够影响人的心理现象,而反过来讲,心理状态也能够由眼睛外延到外界。正如人们在形容一个人的眼睛时经常会说“你的眼睛炯炯有神”,其中,这个“神”就是神韵,即人们心理特征的表露。但是,如果眼皮不打开到最大的程度,眼睛是无法到达炯炯有神的状态的。
眼皮的动作并不比其它部位少。比如,眨眼就是人们的眼部经常做的动作,仅仅这样一个常见的动作,就代表了很多含义。通常,眨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眨眼,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眨眼。有意识的眨眼非常明显,是受到大脑指示而做出的动作;而无意识的眨眼活动,则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FBI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时,眼皮每分钟会眨动6到8次,而眼皮张开闭合的时间却只有十分之一秒。这种间隔时间通常是比较正常的频率,而一旦这种频率被打破,就说明对方的心理出现了起伏,开始不正常了。所谓的非正常心理状态,就是指人们心情的变化,比如紧张、慌张、愉快等,这个时候眼皮跳动的频率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FBI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因掩饰某些秘密而让自己的内心无法平静。比如,嫌疑人说谎时担心警官把自己的谎言识破,在这种担忧和压力之下,人们或许能控制自己口头上的言辞,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眼皮的跳动。所以,因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说谎者总会做出不停眨眼的举动。很显然,眼皮不停地跳动并不是一种常态,而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解释就是:对方想要掩饰什么信息。因此,FBI探员在进行一些调查或审讯时,往往会通过被调查者眼皮跳动的频率来判断对方供词的可信度。而在处理一些棘手的案件时,FBI探员往往就是利用嫌疑人眼皮跳动的频率,才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
一天,波多黎各的一家旅馆发生了一起恶劣的纵火事件,在火灾中丧生过百人,引起了FBI警部的高度重视。很快,一名旅馆的保安人员成为了FBI探员的怀疑对象,因为最先烧起的地方,正是这名保安人员负责的范围。
于是,FBI探员对这名保安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以确定他当时是否在案发现场。
FBI探员问:“着火前的时间,你在哪里?”
保安说:“当时,我因为肚子不舒服去了洗手间。”
FBI探员接着问道:“有人能证明你当时在洗手间吗?”
保安想了想说:“抱歉,大概没有,因为我进去的时候,没有看到熟人。”
FBI探员直接发问:“你是否参与了纵火?”
保安瞬间睁大眼睛,说:“怎么可能,我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FBI探员再次提问:“那么,起火时你在何处?”
保安说:“我,我当时在洗手间洗手,听到外面的惊呼声,就立刻跑出来了。”
虽然保安在回答的过程中,表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细心的FBI探员还是发现他在回答“案发时在哪里”的问题时,眨眼的频率快了一些,而在被问到其它问题时则没有任何变化。这让负责审问的探员立刻明白,这名保安所说的话语中存有谎言。最终,在FBI强大的压力之下,保安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案发时,并不是如他所说用了一点时间去了洗手间,而是同旅馆中的女友在房间里呆了一个多小时。不幸的是,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两名纵火犯趁虚而入,才引发这一悲惨的结果。因为怕承担失职的责任,这名保安才对探员说了谎。
在审讯的过程中,FBI探员没有放过这名保安的任何动作,并且,在观察到保安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时,眼皮的特殊跳动信号,让探员明白应该乘胜追击。虽然保安的做法并没有造成直接的犯罪,但是却要承受擅离职守的惩罚。FBI经过研究发现,眼皮跳动的频繁动作,除了是因为说谎而产生之外,人们在受到威胁时眼皮也会频繁地眨动。比如,当FBI以恐吓的手段对待顽固的嫌疑人时,也能从他们的眼部看到此类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眼皮眨动的间隔会拉长,而这种动作也是人们下意识的肢体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跟随眼皮的变化,分析出别人的心理态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对方做出了频繁眨眼皮的动作,这说明他根本不想和你继续交谈下去,所以他的眼皮闭合的时间通常会持续三秒,甚至更久,仿佛是在说“赶紧从我的眼前消失”。如果对方的眼皮放低,后脑朝下,下颚轻微抬起,眼帘呈半打开的姿势凝视你,这表明对方对你持藐视的态度。
此外,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时,也是会做出眼皮半打开这一眼部动作的。总之,在看到对方做出此类姿势时,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对方眼皮跳动的频率变得拖沓,则说明你所说的内容不够精彩,无法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和引发对方的兴趣。如果你认为,别人这样是对你的不尊重,那么你可以给予相应的回应,或将谈话刻意地停顿一下,和对方的眼神做一个交汇。这时对方就会明白,你希望他打起精神来听你说话。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眼皮的眨动是和男性不同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场合,一个女性在男性身边擦肩而过的时候,微笑着对男性眨了眨眼睛,或抬了抬眼皮。这样的女性通常比较有自信,并且她们相信自身的魅力,而这种做法也是为了向异性展现自身的魅力。
与充满自信的女性相比,男性如果频繁向异性眨动眼皮,那么他在潜意识中已把自己当成了帅哥,对自己的容貌或身份背景非常自满,相信自己身上是带有魅力的,能打动女性。因此,即使男性没有“帅气”的外在形象,而他敢于在他人面前如此展现自己,再加上眼部的举动产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能让自己获得更多人缘,博得一些女性的青睐。此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喜欢向别人眨眼、挑眉的人,性格通常都比较前卫、自信、追逐潮流和时尚,喜欢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对待,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人物。
FBI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罪犯,也有一些花花公子或妓女,在审问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会频繁地做出眨眼皮的动作。
在FBI看来,频繁眨眼皮虽然是一条增强个人魅力的途径,但做出这种动作的人也会让人觉得过于自负。而FBI探员在与被调查者交流时,他们大多会根据对方眼皮跳动的频率,再结合其言谈举止,分析并判断此人的内在品质。
3
从瞳孔的扩张与收缩中感受心理变化的奥妙
瞳孔是眼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隐藏着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秘密。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开孔,光线由此进入,它还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光线暗时,瞳孔就会变大,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眼中。瞳孔的自动调节会让适量的光线进入眼中,以此来保持视网膜上物体的清晰度,而又不会致使过量的光线灼伤眼睛。
瞳孔除了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大或者变小外,还与心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关于瞳孔的心理学故事:狡猾的赌徒们先用少量的筹码押注,一旦押中,他们就发现坐庄人的瞳孔突然变大,于是便大胆地加大注码,结果坐庄人输得很惨也不知道原因何在。原来,当人们遇到兴奋或者惊讶的事情时,瞳孔就会变大。坐庄人之所以输得很惨,是因为这群狡猾的赌徒们早已从坐庄人放大的瞳孔中洞察了其背后的秘密。科学研究早就证实,瞳孔最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人还处于胚胎时期时,眼睛是大脑的延伸部位,后来随着胚胎的发育成长,才将眼睛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器官,这时瞳孔才得以形成,眼睛也从此才可以开始感知光线的刺激,接受各种信息。临床医学上,瞳孔会被作为诊断生命机能的敏感指示器。瞳孔对光的反应是由脑干控制的,当一个病人的脑干功能受到损伤时,其瞳孔对光线的反射就会变得迟钝甚至完全丧失,这意味着病人的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就是很多医生在检查一些病症严重的人,或者是处于昏迷状态的人时,通常会翻开眼皮观察其瞳孔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瞳孔的放大和缩小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改变自己的瞳孔大小。从前的一些风尘女子为了让自己的眼睛看上去更妩媚动人,会将一些特质的药水滴在眼睛里,从而人为地扩大瞳孔。瞳孔的大小还和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年龄的大小与瞳孔的大小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个人的瞳孔会逐渐缩小。婴幼儿时期的瞳孔最大,而老年时期则是人一生中瞳孔最小的阶段。
在一定的光线条件下,一个人的瞳孔大小会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当一个人激情四射的时候,或者是极度恐惧的时候,瞳孔可能就比平常扩大3倍左右;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甚至陷入绝望的时候,其瞳孔就会收缩为人们常说的那种“金鱼眼”或者“鸡眼”。另外,人的瞳孔还会随着兴趣的强烈程度而发生变化,比如当一些男女看到异性的裸照时,瞳孔就会比平常放大五分之一;当看到婴儿的照片时,几乎所有女性和有孩子的男性都会放大瞳孔;而在面对一些普通的风景照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反应,甚至有些人还出现了瞳孔缩小的趋势。
此外,瞳孔的变化还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当人们亲密交谈时,瞳孔会扩张;当人们走神时,瞳孔就会缩小。正是由于瞳孔的变化可以表露内心的秘密,所以FBI经常会利用这点来侦查案件。有一次,FBI特工捕捉到一名间谍。他很合作,但就是不肯供出自己的同谋。而FBI又必须找出这个人的同谋,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FBI尝试通过非语言行为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他们将几十张卡片摆在了这位间谍面前,每张卡片上都写着曾经与这名间谍一起工作的人们的名字,而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同谋。FBI要求他看到每张卡片时,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其实,FBI对他所讲述的内容并不关注,因为他们早已知道他不会说出真实的情况。FBI发现当这位间谍看到一个人的名字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又迅速收缩,并微微眯起了眼睛。很明显,他此时并不希望看到这个人的名字,于是这就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最后,这个同谋被抓到了,并在审讯中承认自己参与了此次犯罪活动。由此可以判断,当人们受到刺激或者遇到令自己惊异的事情时,眼睛就会突然变大,瞳孔迅速扩张。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吸收光线,向大脑传输足够的信息。然而,当人们对这些信息作出处理并产生消极的态度时,瞳孔就会马上缩小。
FBI指出,瞳孔变大表达了内心的满足感,或者是积极的心态。当人们看到某人或者某些事物而感到真心高兴时,他们的瞳孔就会扩大,眼睛也会瞪大,这种表情通常被称为“闪光灯眼”。在生活中,当男女双方在约会时,如果女方真心喜欢男方,那么她在望着男方时,瞳孔就会明显扩大,用自己圆圆的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对方。此时,男方在领会女方的眼神后,瞳孔也会扩大,这时双方在彼此的眼中都具有迷人的魅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恋爱中的男女在选择约会的场所时,都会选择那些光线幽暗的地方,因为昏暗的光线会使双方的瞳孔显得更大。另外在工作中,当领导睁大眼睛看着你时,你可以推断出他对你做事表示满意或者喜欢你的为人处世。总的来说,就是眼睛睁得越大,好感就越多;相反,当有人对你眯起眼睛或者瞳孔收缩时,你就应该想想是否该做出改变了。
很多人都知道,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尊重。而FBI告诉人们,注视对方的眼睛,观察对方的瞳孔,你就会得知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瞳孔变化都与情绪或心理变化有关,比如光线的调整、身体状况或者是一些药物都会引起瞳孔发生变化,所以大家应该细心做出推断,以免被误导,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
4
通过眼眉之间的“暗语”,
识破无坚不摧的谎言
被称为“现代福尔摩斯”的美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约翰·道格拉斯认为,眼睛和眉毛是FBI在实战中观察一个人是否诚实可靠的重要参考因素,更是俘获犯罪分子的“秘密武器”。一般而言,FBI不会依照泛泛的面相学来解释或者评价一个人的真实心理。在实战中,FBI特工人员一直希望为这个话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人们眉眼之间传达出来的信息,和四肢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约翰·道格拉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为一些年轻的情侣们设计出了几个不同的约会地点,同时观察这些人的眼眉变化。道格拉在观察中得出的结果是,大多数情侣都偏向于那些黑暗的角落——这里游人少,而且研究者发现,那些女孩子们在光线暗淡的地方,眼睛的瞳孔都比较大,这让她们看上去更加美丽,因此在选择约会地点的时候,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光线较暗的角落,而那些男孩子们,也就很自然地跟着自己的女伴走了。这就说明,人们对于自己眼睛的利用是多渠道的。通过实战中的不断研究和总结,约翰·道格拉斯总结出了以下这些“眼眉暗语”:
(1)“不配合”的眼睛
FBI在对一些案件进行调查审理时,会非常注重嫌疑人的眼神变化。很多时候,在负责调查一些间谍分子的时候,FBI特工都会面临着对方不配合的情况,因为这些人试图用下垂的眼神躲避FBI的问讯。对于普通人来说,眼神下垂更多指代的是“退让”“谦卑”,但是在被FBI抓获的犯罪分子身上,情形就不一样了。约翰·道格拉斯认为,眼神下垂在某些时候具有轻蔑的含义,而且低垂眼帘,可以有效掩盖自己的眼部信息。由此便可认定,这种眼神是顽固狡猾的犯罪分子最为喜爱的。因而只要他们神情淡定,目光直直地垂落在自己脚下的那一片土地上的情景一出现,FBI特工就会意识到,他们需要和这样的犯罪分子打一打持久的心理战了,而这就需要FBI先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双方成为“合作”关系,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
(2)表现出“弱势”的眼神
实战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强势逼问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这样一个动作:将自己的眉眼向上扬起,整个额头都缩成一团。在FBI看来,犯罪分子做出的这个动作是具有两层意思的。第一层意思是,他在告诉你,我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我是无辜的,不要把我当成是犯罪嫌疑人;另一层意思是,他试图通过这样一个抬眼的动作来观察提问者。很明显,这个动作的发起者是弱势的,他或者是心里有鬼,或者是胆小怯弱。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动作所传递出的是犯罪分子心理防线较弱的信息。
(3)瞳孔变化背后的真实含义
约翰·道格拉斯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瞳孔也会随着自己的情绪发生不同变化。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因为听到某一件事情或者受外界影响而感到兴奋或者高兴的时候,他的瞳孔就会胀大;而如果遇到一些不高兴的事情时,瞳孔就会相应地缩小;如果是一些他漠不关心的事,那么这个人的瞳孔就会“静止不变”。一般而言,没有专业的仪器是看不出来人们瞳孔的变化的,但对于那些能瞬间洞察一切的联邦特工来说,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在2000年的时候,联邦警察在美国加州的一条商业街上抓获了一名盗窃犯,但是盗窃犯却拒绝说出自己的同伙。由于联邦警察事先掌握了这个团伙的一部分资料,就将许多嫌疑分子的照片拿去给该盗窃犯看,并要这名盗窃犯对照片里的人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FBI一共拿出了数百人的照片,在盗窃犯描述照片里的人物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肢体语言专家就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他的眼部变化。当其中的10张照片进入到该盗窃犯眼帘的时候,他的瞳孔开始发生变化——他先是一惊,瞳孔扩散,随后又迅速缩小。而FBI就是根据这样的眼神变化,最终顺藤摸瓜,成功地端掉了这个盗窃团伙。
(4)会“撒谎”的眼睛
FBI结合长时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实战经验,找出了相对科学的“眉眼暗语”。 约翰·道格拉斯认为,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将眼睛向左上方看。这可不是什么“经验论”,他发现,人说谎的过程是,他们先要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假想一个画面,然后再将自己头脑当中的这个画面复述出来。也就是说,人们在说谎话的时候,需要不停地进行思考。在人体的两个大脑半球当中,右脑是偏向于想象的,而且人的大脑右侧主管人身体的左躯干,而左半边则主管右躯干。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挖空心思试图用谎言掩盖事情真相的时候,他的大脑右侧就开始“运转起来”,与此同时,他的眼睛就会朝着左上方看。有了这样的理论作为基础,联邦特工在实战中也就显得得心应手了,但FBI在这一方面运用更多的是测谎考试和对犯罪嫌疑人审讯。
20世纪90年代末,FBI抓获了一个制造三起恐怖爆炸而未遂的犯罪分子。犯罪分子起初对自己的犯罪经过不但根本不承认,还表现得非常平静。在这种情况下,FBI对他进行了测谎测试:FBI特工将一些连着线的感应芯片贴到犯罪嫌疑人的心口、腰、背上面,然后展开了提问。在“你制造过恐怖爆炸吗?”这个问题上面,双方产生了分歧。
犯罪分子这样表示道:“坦白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是谁实施了恐怖爆炸袭击。虽然我确实到过现场,但却不能因为此前我有过犯罪记录就判定我实施了恐怖爆炸吧?如果你们非要这样想,那我也没有办法。但我真的感觉很无辜,我只想告诉你们的是,我没有实施过恐怖爆炸。”这名犯罪嫌疑人非常轻松地接受了FBI的测谎测试,而测谎仪器的测试数据也表明这个人“没有问题”。当犯罪嫌疑人获悉这个测试结果,脸上洋溢着胜利般的喜悦,并且说道:“我早就说过,我没有说谎。这就可以证明我是清白的吧?”
“很抱歉地告诉你,目前仍然不能排除你和恐怖爆炸案之间的关联,虽然测谎仪器证明你无辜,但我们还是会对你继续调查。”参与调查犯罪嫌疑人的FBI探员平静地说道。
其实FBI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在提问的时候探员一直都仔细地凝视着犯罪嫌疑人的眼睛,而犯罪嫌疑人同样也注视着探员的眼睛,以此来证明自己“毫不心虚”。但是在回答说“没有”的时候,探员发现,犯罪嫌疑人抬起眼珠转动了一下,并向左上方瞟了一眼。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心率、脉搏、体热等都可以通过其心理素质来掌控,在这方面,可以说犯罪嫌疑人(在其说谎时,其心率、脉搏、体热均未出现异常)是一个心理素质超强的家伙。但是编造谎言,却和心理素质没有什么关系,这是由人的大脑系统控制的,因此他在这个上面栽了跟头——FBI根据他的眼睛变化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终在相关证据之下他只得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从约翰·道格拉斯的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眼眉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暗语”,而读懂其中的含义无疑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此可以说,眼眉之间的“暗语”是了解一个人内心世界变化以及俘获人心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