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要点详解】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
①价值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②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③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2)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些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①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②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③净出口,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居民消费支出;②固定投资支出;③政府购买;④净出口。
用字母C表示居民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例7.1 单选题】可用于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2015年真题]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综合法
【答案】A
【解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GDP。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上述四项收入的内容是:
①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
②固定资产折旧。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③生产税净额。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不包括所得税。
④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如果企业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也计入营业盈余项中。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
(2)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推导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即GDP=Y=C+S。
③从这两种角度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故有:GDP=C+I=Y=C+S,化简得I=S,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3)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含义
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含义是:消费者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那部分收入(即储蓄S)等于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值(即投资I)。
2.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1)支出角度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居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即GDP=Y=C+I+G;
(2)收入角度
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即Y=C+S+T。
(3)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即:GDP=C+I+G=C+S+T=Y。化简得:I=S+(T-G)
式中,(T-G)是政府部门的储蓄。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即私人储蓄。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总储蓄。因此公式I=S+(T-G),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国外部门的经济活动分为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
(1)支出角度
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
(2)总支出等于总收入
假定总收入不变,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C+S+T,简化得:
I=S+(T-G)+(M-X)
式中,(M-X)指外国在本国的储蓄,I=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1.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的前提假设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的增量△C和收入的增量△y之比率,公式为:或。0<MPC<1。
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是随着收入的变动而相应变动的。
c.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总量C在收入总量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C=C/Y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②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根据以上三个假设,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C=α+βY
消费函数曲线如图7-1所示。
图7-1 消费函数
式中,α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需要指出的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MPC<APC。
【例7.2 单选题】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前提的消费理论是( )。[2014年真题]
A.生命周期理论
B.持久收入理论
C.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D.从众消费理论
【答案】C
【解析】凯恩斯消费理论有3个假设: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例7.3 单选题】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 )。[2013年真题]
A.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总是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不稳定
【答案】A
【解析】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MPC<APC。这是因为,一般来讲,人们的消费可划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是指无论收入多少,即便没有收入,也是必须要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讲变动不大,可看作一个常数。反映在图形上就是函数在纵轴上有一个正的截距项,从而可推导出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地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那么,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就是:
C=α·WR+c·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理论,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这一理论将人们的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并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即:
Ct=c·YPt
式中:Ct为现期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YPt为现期持久收入。这一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2.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即储蓄函数。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的公式以及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储蓄函数的公式:
S=Y-C=Y-(α+βY)=-α+(1-β)Y
式中:1-β为边际储蓄倾向:。并且,0<MPS<1。平均储蓄倾向:。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因此,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
3.投资函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假设投资和利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则投资函数写成:I=I(r)=e-dr
式中,I表示投资,r表示利率,e表示自主投资,即使利率为零时也会存在。-dr表示引致投资,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4.投资乘数
对于投资,乘数原理就是增加一笔投资△I,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为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投资乘数写成:
式中:s为边际储蓄倾向。上式表明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5.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两部门经济中,根据收入恒等于支出的原理,把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后,可以得:。
【例7.4 单选题】关于投资乘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投资乘数是平均储蓄倾向的倒数
B.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C.投资乘数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投资乘数是平均消费倾向的倒数
【答案】B
【解析】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由此可知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1.总需求
(1)总需求的含义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2)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①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求减少。
②货币供给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③政府购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
④税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
⑤预期
包括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居民对收入的预期。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增加消费。这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⑥价格总水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上升。
(3)总需求曲线
①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曲线AD是为了说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的曲线,如图7-2所示。纵轴P为价格总水平,横轴y为总需求。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图7-2 总需求曲线
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总需求曲线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的影响来说明。
a.“财富效应”
从价格总水平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价格总水平下降,提高居民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反向变动的现象被称为“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并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不仅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减少投资,从而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由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变化,进而导致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利率效应”。
c.“出口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国内产品价格升高,进口产品变得便宜。消费者和企业就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购买而减少对国内产品的购买,导致进口增加,出口下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吸引国外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压力,从而使得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出口需求相应下降。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出口效应”。
2.总供给
(1)总供给的含义
总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2)影响总供给的因素
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就是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对未来利润的预期是下降的,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从而使总供给减少。
(3)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总供给曲线就可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形式。
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是一条与横轴Y相交的垂直线,如图7-3所示。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图7-3 长期总供给曲线
从短期来看,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7-4所示。
图7-4 短期总供给曲线
【例7.5 多选题】下列经济因素中,对长期总供给有决定性影响的有( )。[2013年真题]
A.政府购买
B.劳动
C.价格总水平
D.资本
E.技术
【答案】BDE
【解析】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3.总供求模型
(1)长期总供求模型
把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结合,可以分析在长期中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如图7-5所示。从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图7-5 长期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2)短期总供求模型
把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可以分析短期中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如图7-6所示。
图7-6 短期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如图7-7所示。由于总需求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平行移动为AD2,而总供给曲线SRAS不变。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相交点从E1移动到E2,价格总水平从P1上涨到P2。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图7-7 总需求变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B.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
【答案】A
【解析】BC两项,国民总收入(GNI)又称国民生产总值(GNP),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原则不一样;D项,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2.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 )和营业盈余。
A.最终消费
B.资本形成总额
C.净出口
D.生产税净额
【答案】D
【解析】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3.如果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I=S+(T-G)+(M-X)
B.I=S+T-G+M
C.I=S+(T-G)
D.I=S+(M-X)
【答案】A
【解析】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C+S+T,公式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G+(X-M)=S+T。该式可以化简为:I=S+(T-G)+(M-X),此即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C项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4.从( )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A.价值
B.收入
C.产品
D.支出
【答案】C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其中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5.( )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A.I=S
B.I=S+(M-X)
C.I=S+(T-G)+(M-X)
D.I=S+(T-G)
【答案】D
【解析】I=S+(T-G),其中(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因此,公式 I=S+(T-G),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6.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函数是稳定的,原因在于( )。
A.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人口构成是稳定的
B.人们的消费倾向呈稳定的变化
C.在长期中,人们的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
D.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
【答案】C
【解析】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即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决定的。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7.关于宏观投资,凯恩斯理论认为( )。
A.实际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B.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C.基准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D.基准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答案】B
【解析】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因为无论以何种方式投资,利率都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利率越低,任何一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越低。因此利率越低,投资就越有利可图,投资水平就会提高了。
8.总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
A.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D.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答案】B
【解析】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其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即减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即增加消费。
9.关于总供给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B.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C.企业的预期也是影响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D.总供给曲线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D
【解析】总供给曲线可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其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相交的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0.当消费大于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当消费大于收入时(C>Y),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在我国统计实践中,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消费支出
B.固定资产投资
C.净出口
D.折旧
E.政府购买
【答案】ABCE
【解析】D项,折旧是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包括的项目。
2.出口总额的计算包括( )。
A.本国生产并卖给外国(境外)消费者的物品的价值总和
B.本国购买外国(境外)生产的物品的价值
C.本国向外国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D.本国支付给外国(境外)提供的劳务的报酬
E.本国在国外投资和贷款获得的股息和利息收入
【答案】ACE
【解析】出口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并卖给外国(境外)消费者的物品的价值总和,加上本国向外国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再加上本国在国外投资和贷款获得的股息和利息收入;进口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购买外国(境外)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加上本国支付给外国(境外)提供的劳务报酬和外国在本国投资的股息和利息收入。
3.下列有关储蓄—投资恒等式正确的有( )。
A.I=S
B.I=S+(T-G)
C.I=S+(M-X)
D.I=S+(T-G)+(M-X)
E.I=S-(T-X)+(M-G)
【答案】ABD
【解析】ABD三项分别是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4.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 )。
A.为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其生活消费开支
B.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当前所能获得的收入和财产
C.理性的消费者会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使其等于一生的收入
D.在年青时期,家庭储蓄很小甚至是零储蓄和负储蓄
E.在老年时期,消费主要依靠退休收入
【答案】ACD
【解析】B项,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和财产,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地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E项,当进入老年时期后,由于基本没有劳动收入,此时的消费主要是过去积累的财产而非收入。
5.从宏观角度看,投资( )。
A.是购置各种物质、非物质资本的活动
B.是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投资
C.包括金融投资
D.主要受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影响
E.预期折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答案】BDE
【解析】在宏观经济中,投资是指购置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存货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投资,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因为金融投资(如购买有价证券、房产等)仅仅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全社会的资本并未增加。
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答案】CD
【解析】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7.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 )。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答案】BD
【解析】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时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上升。其原因是,由于价格和工资调整缓慢,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表现相对稳定,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利润上升,企业将会扩大生产,社会总产出就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