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编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经济学

1.1 复习笔记

1.经济学的含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各个成员的一门社会科学,因而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解决资源稀缺性时所做出的选择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行。


2.经济学的两个重大问题

(1)选择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经济学家将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性资源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可以分成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要素投入要获得相应的收益,一般而言,土地挣得地租,劳动挣得工资,资本挣得利息,企业家才能挣得利润。

(2)在什么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选择也能增进社会利益

一般来说,个人按照自身利益所做出的选择是符合社会利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领域。


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选择是一种权衡,权衡是一种交换——为了得到一个而必须放弃另一个。但是所有的选择都有成本,一件事或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人们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其他事情。

(2)选择是根据边际量做出的,并受激励的影响。好的选择就是把资源用到最好的用途上去,所谓把资源用到最好的用途上去,就是要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并且去选择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那些行为。

(3)经济学家把人性视为给定的:所有的人都是追求个人的利益。但是个人利益主导的个人行为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在实现这个目标时,经济学家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表述: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关于是什么的表述称为实证表述,它说明了现在关于经济世界运行方式的看法,它可以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它可以被检验。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称为规范表述,它取决于价值观,而且不能被检验。

经济学的任务是发现并列出与观察相一致的实证表述,用它帮助理解整个经济世界。这一任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观察与测量;②建立模型;③验证模型。

(2)经济研究中常犯的两类错误

①合成谬误是这样一种陈述,对局部正确的就推论来说对整体也正确,或者对整体正确的就推论来说对局部也正确。一般而言,局部正确的事情不等于整体也正确。很多经济状况产生合成谬误,其原因在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才能产生整体的结果,而这个整体的结果与局部却不同。

②事后谬误。事后谬误是指“在此之后,因此,由于这一点”。事后谬误是由于第一个事件发生在第二个事件之前,所以第一个事件引起第二个事件的推理失误。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稀缺

答: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等)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的需要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激励

答: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方法和措施。激励可能是鼓励一个行动的奖励,也可能是抑制一个行动的惩罚。激励利用外部诱因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调动与激发。这时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使人完成目标的行为处于高度的受鼓舞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智力和体力)。当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或紧张状态,从而造成一种内在驱动力,驱使人的行动指向目标。当目标达到后,需要即得到满足,激励状态解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激励过程。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激励的手段包括物质利益激励、精神激励、环境激励、目标激励、任务激励、组织激励等。


3.经济学

答: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物品或劳务,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各个成员的一门社会科学,因而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解决资源稀缺性时所做出的选择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行。


4.微观经济学

答: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总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做出这些选择的影响。


5.宏观经济学

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被称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6.产品和服务

答:产品和服务是人们认为有价值并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产品是有形的物品,如高尔夫球。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如理发。


7.生产要素

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性资源。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8.土地

答: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狭义的土地,仅指陆地部分。广义的土地,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还包括光、热、空气、海洋等。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即土地包括日常意义上的土地、铁矿、煤炭、水及空气等自然资源。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土地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特点。在现行制度下,土地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后者又包括商业用地和非商业用地。


9.劳动

答:劳动是人类为有益的目的而从事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劳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与划分。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来看,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从劳动的复杂程度来看,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从劳动的存在形式和其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来看,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从劳动的社会性质来看,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从是否创造物质资料来看,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从劳动所能满足的需要来看,有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从劳动的耗费方式来看,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等。在现代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劳动被视为由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所产生的服务流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服务效果是由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以及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天资禀赋、文化观念、受教育和培训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劳动是人们生产商品和服务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劳动的质量取决于人力资本的水平。


10.人力资本

答: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从教育、在岗培训和工作经历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属于无形资本,它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11.资本

答:资本指能够增值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例如,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工具、设备、机器和建筑物等都属于资本。

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资本是现在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木工用一部车床制造桌子腿,车床本身是制造车床的企业的产出,车床制造者又用其他设备来制造车床。因此,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劳务,包括更多资本的生产要素。


12.企业家才能

答:企业家才能是指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组织起来的人力资源。企业家才能具体包括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微观经济学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但是,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三种要素必须予以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因此,为了进行高效生产,还要有企业家将这三种生产要素合理组织起来,企业家才能和前三种要素的关系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13.地租

答: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土地私有制下,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产品被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一种剥削形式。在土地公有制下,地租既是国家从经济上管理土地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的形式不同,与此相联系的地租的性质、内容、形式及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也不尽相同。


14.工资

答: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国际劳工组织将工资定义为:“由雇主对受雇者,为其已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工资的形式可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等。


15.利息

答:利息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因使用货币而支付的代价。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有可能购买货币使用权。个人之所以为使用货币而付出利息,是因为他们想购买现时收入所不能负担的货物和劳务。企业之所以为用货币购买资本货物而付出利息,是因为它们能通过引进新工厂和新机器来增加生产和产能。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16.利润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7.个人利益

答:个人利益是指单个企业(或消费者)通过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带来的收益。经济个体做出选择时,往往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而不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此时可能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往往会造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选择也能增进社会利益”。


18.社会利益

答: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亦称“社会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是指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如社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人们公共生活的福利事业,发展精神文明的条件,等等。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具有不同的内容。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利益包含剥削者的共同利益,但又是以私有者的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选择也能增进社会利益”。


19.权衡

答:权衡是指一种交换,即人们为了做出一种选择,必须放弃另外一个选择。人们在面对稀缺性问题时,必须做出选择,从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个,此时就面临着权衡问题。对整个经济学而言,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权衡的思想。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20.艰难的权衡

答:艰难的权衡在本章中是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中的一对概念。公平是指收入分配应该均等化,效率是指收入分配应该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是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只有权衡利弊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强调公平必然会降低效率,追求效率必然会导致不公平。


21.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该种资源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以避免浪费,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2.边际

答:边际是指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边际分析就是分析因变量变动与自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量称为边际量。在考虑一个决策时,重要的是考虑边际量,因此,要运用边际分析法。


23.边际收益

答: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对于企业而言,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4.边际成本

答: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成本。例如,对企业而言,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设CQ)为生产Q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则Q与(Q-1)单位产量之间的成本CQ)-CQ-1)就是边际成本。在产量水平较低的阶段上,边际成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这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5.经济模型

答:经济模型是指经济或企业与家庭这类经济组成部分进行的简化描述,是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包括用方程式或图形中的曲线表示的经济行为的命题,即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事物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由于经济模型常用数学形式来表述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

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同时据此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做出极其简单的描述。经济学家利用经济模型来揭示不同政策或其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26.经济理论

答:经济理论是用于解释和预测人们的经济选择行为的一般规律或原理。经济理论是经济模型与真实经济世界的一个桥梁,在建立和检验经济模型的过程中产生了经济理论。


27.其他条件相同

答:“其他条件相同”是经济学分析问题时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指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只考虑一种变量与决定这种变量的某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假定其他影响该变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其他条件相同”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人们通过在某一个时点上改变一种因素同时使其他相关因素不变,从而分离出所关注的因素,重点考察该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二、复习测验题

(一)第1部分

1.举出今天美国经济面临的一些稀缺性的例子。

答:当今美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稀缺性,从普通百姓到亿万富翁或美国总统,从小企业到跨国公司,都面临着稀缺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其拥有的收入是有限的,稀缺的;对于亿万富翁而言,其拥有的时间一天最多只能是24小时,也是稀缺的;对于企业而言,其拥有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2.用当今新闻上的一些标题,列举世界面临稀缺性的例子。

答:世界面临的稀缺性的例子主要有: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原本相对丰富的资源都变得日益稀缺,水资源、矿物能源、宜居的环境等日益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3.使用当今的新闻来说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有: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最优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和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动调节经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核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理论等。


(二)第2部分

1.给出一些有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实际例子。

答:(1)人们用稀缺的资源生产能够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人们生产什么是随时间改变的,例如,今天美国生产的大部分产品显然与过去截然不同,今天美国经济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如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娱乐休闲,当然美国经济也生产比萨饼、可口可乐、电脑、汽车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2)生产产品和服务需要利用生产要素。如何生产,决定了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用于生产产品的组合方式。例如,人们生产一辆汽车,需要一定的厂房、汽车零部件、熟练的技工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等,同时这些要素投入都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

(3)为谁生产主要取决于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一般是不平等的,在美国20%的低收入者的总收入仅占国民总收入的5%,而20%的高收入者的总收入却占了国民总收入的50%。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收入高,白人比非白人收入高,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收入高。


2.用近来新闻上的一些标题来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原因。

答: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个人主要从自己的喜好或利益角度出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个人做出最优选择时往往不会顾及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的出发点则是整个社会。

外部性是导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其他人的福利有影响,其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因此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者导致外部不经济,由于自行解决污染的成本远大于直接将污染排入环境的成本,企业一般都没有积极性去治理污染问题,而是将污水直接排入环境,这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对社会利益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三)第3部分

1.找三个关于权衡的日常事例并描述一下每个事例涉及的机会成本。

答:(1)大清早,对于某个大学生而言,面临着是早起去上经济学课还是逃课多睡一会儿的权衡,逃课睡觉涉及到的机会成本是较低的考试成绩,早起上课涉及的机会成本是多睡一会儿觉的舒坦。

(2)对于一名急匆匆开车赶往学校上课的美国大学生而言,为了避免迟到,他决定违规停车,此时他面临着如下权衡问题:违规停车,避免迟到;遵守交通法规,但可能会迟到。违章停车的机会成本是交警开出的罚单一张,迟到的机会成本是被老师惩罚。

(3)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如下的权衡问题:课余时间是用来兼职打工,还是学习和休息。兼职打工的机会成本是知识和休息,学习和休息的机会成本是兼职所能赚到的薪水和获得的工作经历。


2.找三个日常事例来说明在边际上选择是什么意思。

答:(1)当一个学生在同一天要参加社会学和经济学考试时,该学生就必须决定将其最后一个小时用于复习社会学,还是用于复习经济学,从而使其GPA更高。因此,该学生就要分别分析用最后一小时复习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2)当一位大学生购买电脑时,他必须考虑额外增添一条1G内存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从而决定是否增添一条1G的内存。

(3)一名学生球迷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购买一张便宜的学生票,还是高价购买一张位置更靠前的成人票。此时,他就必须考虑从一个较好位置观看比赛的边际收益是否抵得上其边际成本。


3.经济学家是怎么预测选择的改变的?

答:当人们选择行为的激励(即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发生变化时,人们的选择行为也将改变。因而,经济学家通过考察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变化,预测人们将做出导致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成本减少的选择,即经济学家从考查激励的变化来预测选择的变化。


4.在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在促进社会利益上有什么作用?

答:经济学家强调制度(例如受法律体系保护的私人产权)会影响人们的激励。制度的目标是引导人们的选择行为,从而使人们做出的选择能够促进社会利益。


(四)第4部分

1.实证陈述和规范陈述的区别是什么?请为两种类型的表述各举出一个例子(不同于文章中的)。

答:(1)实证陈述和规范陈述的含义

实证陈述是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它试图如实地描绘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实证陈述的结论常常被用作规范陈述命题的依据。实证分析的本质是要证实或证伪那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这个假说,不仅是“是什么”,还必须包含着“将是什么”的命题,是一个把“是”与“将是”联结起来的判断。

规范陈述是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它在实证陈述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规定经济活动应该如何展开,提出“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价值判断对规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不同于实证陈述的是,规范陈述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设本身,并通过对假设的检验,再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

(2)实证陈述与规范陈述之间的差别

实证陈述和规范陈述的主要差别在于如何来判断其有效性。原则上,实证陈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而规范陈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含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它是无法检验的。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作为依据,还需要受价值判断的限制。

(3)实证陈述和规范陈述的例子

例如,关于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争论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引起什么后果,二是应不应该这样做。“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是一种实证陈述。“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是一种规范陈述。


2.什么是模型?你能想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经常使用的模型吗(也许不认为它是模型)?

答:(1)经济模型是指经济或企业与家庭这类经济组成部分进行的简化描述,是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包括用方程式或图形中的曲线表示的经济行为的命题,即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事物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由于经济模型常用数学形式来表述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

(2)模型描述了真实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它反映了模型使用者所关注的方面而忽略了无关方面。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模型是地图,地图仅仅反映了有助于人们达到其目的地的相关要素和信息,而省略了许多与出行无关的信息,如目的地的空气质量怎么样。


3.什么是理论?为什么“在理论上也许可行,但在实践中不可行”是一个浅薄的表述?

答:理论揭示了模型的含义,常被用于描述某些发生在真实世界中的可观测的活动。“在理论上也许可行,但在实践中不可行”是一个浅薄的描述,其原因是:

理论几乎和在其基础上建立的模型一样。如果理论无法预测结果,则要么是在其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关于各种不同要素如何相互作用的假设条件出现了错误,要么就是模型设计时漏掉了一些相关变量。如果模型构建完美,则它将产生好的理论,而好的理论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因此“在理论上也许可行,但在实践中不可行”是一个浅薄的表述。


4.什么是其他条件相同假设?如何运用它?

答:(1)“其他条件相同”是经济学分析问题时的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指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只考虑一种变量与决定这种变量的某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假定其他影响该变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其他条件相同”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人们通过在某一个时点上改变一种因素同时使其他相关因素不变,从而分离出所关注的因素,重点考察该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2)该假设被用于个体、企业和政府选择行为的经济模型之中。在该假设下,只考虑一种变量与决定这种变量的某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假定其他相关变量保持不变,可以使人们在模型中考察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5.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合成谬误与事后谬误的例子。

答:合成谬误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它是一种谬误,把对局部来说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来说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来说也必然是对的。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对于个人来说是对的东西,对整个社会来说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对大家来说是对的东西,对任何个人来说可能是十分错误的。例如,每个人都踮着脚来看庆祝游行并不能使每个人得到什么好处,虽然少数这样做的人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事后谬误的一个实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一些人观察到,在商业周期扩张之前或扩张期之中,会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由此,他们便得出结论说,物价上涨是经济复苏的原因这种因果关系,治疗大萧条的良方是提高工资和价格。然而这些举措不能够推动经济复苏。尽管它们可能会有利于复苏早日起步,但事实情况却是,只有在政府为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扩大军事开支、从而导致总支出迅速回升的时候,经济才得到了真正的复苏,而价格上升则是由于这波政府开支增加(总需求增加)推动的经济复苏导致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因果关系是:经济的复苏是价格上涨的原因。


三、计算与分析题

1.苹果电脑公司决定让iTune免费下载音乐。

(1)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是否意味着音乐不再是稀缺的?

(2)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人们面临的激励吗?

(3)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属于微观经济问题还是宏观经济问题?

(4)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音乐的机会成本吗?

答:(1)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并不意味着音乐不再是稀缺资源,因为许多人没有苹果的音乐播放器iPod,从而无法从iTune上免费下载并聆听美妙的音乐。此外,甚至对于拥有iPod的人而言,音乐也是稀缺的,因为他们可能想听音乐,但是时常又不能听,比如学生要上课,员工要上班。

(2)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会改变人们面临的激励。例如,它会增加人们购买苹果音乐播放器从而免费下载聆听音乐的激励。

(3)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属于微观经济问题,因为它仅仅反映了一个公司和一个市场的状况。

(4)苹果电脑公司的决定取消了先前每首歌曲下载的货币成本,从而降低了音乐的机会成本。


2.下面的哪一组合不是对应的?

(1)劳动与工资

(2)土地与地租

(3)企业家才能与利润

(4)资本与利润

答:(1)劳动赚得工资,劳动与工资是对应的。

(2)土地赚得地租,土地与地租是对应的。

(3)企业家才能赚得利润,企业家才能与利润是对应的。

(4)资本赚得利息,资本与利润不是对应的。


3.解释一下下列这些新闻标题是如何关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

(1)沃尔玛在欧洲扩大了业务

(2)塔可钟(Taco Bell)在加拿大开张了

(3)麦当劳进军沙拉市场

(4)食品必须有标明营养信息的标签

答:(1)沃尔玛在欧洲的业务扩张是为了促进沃尔玛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2)塔可钟的开张决定也是为了其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3)麦当劳的决定也是为了其自身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决定是否会促进社会利益还有待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4)食品必须有标明营养信息的标签,这一决定要求食品生产商为了社会利益,必须在标签中表明食品的营养含量。这显然不是由任何单个企业做出的决定,因而不反映任何单个企业的个人利益。


4.在经济学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你决定去看电影而不是在家复习功课。通常情况下你可以考70分,但这次你只能考50分。

(1)你面临权衡吗?

(2)你晚上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1)我面临权衡。这个权衡是:更高的考试成绩,还是看一晚上的电影。

(2)晚上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考试不及格,即考试成绩降低的20分。


5.下面的陈述哪些是实证的,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可以被检验的?

(1)美国政府应该削减其进口。

(2)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3)假如抗病毒药的价格提高,艾滋病患者就会减少用药。

答:(1)该陈述是规范的,但不可被检验。

(2)该陈述是实证的,可以被检验。

(3)该陈述是实证的,可以被检验。


6.下面的陈述哪些说明了合成谬误,哪些说明了事后谬误?

(1)你踮起脚跟,你就看得更清楚。

(2)为了避开高峰拥挤,每个人都应该提前1小时离开家。

(3)抽烟的人患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高。

答:(1)该陈述反映了合成谬误。

(2)该陈述反映了合成谬误。

(3)该陈述反映了事后谬误。


四、思考题

1.随着伦敦在积极筹备201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对筹办成本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里就有一个例子: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本大增——东伦敦城的旧城改造要让纳税人再掏15亿英镑。(伦敦《泰晤士报》,2006年7月6日)

东伦敦城的旧城改造成本就是伦敦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成本吗?解释为什么。

答:如果除了开奥运会的原因之外,东伦敦旧城将不会改造,则东伦敦的旧城改造成本是伦敦举办2012年奥运会的机会成本。

但是,如果先前已经有了东伦敦旧城的改造方案,则改造成本将不是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成本,因为即使伦敦不举办奥运会,人们也要支付东伦敦旧城改造的成本。

1.3 考研真题详解

1.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你觉得边际分析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予以说明。[北京工商大学2007研]

答:经济学中的边际是指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2)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3)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举例如下:一个消费者连续吃冰糕,吃第一根冰糕好吃,吃到第五根时便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他想再多消费10元钱,他一定不会再选择冰糕,因为冰糕对他来说几乎没有边际效用,而是会去选择能让那10元钱产生更多边际效用的其他物品。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浙江财经学院2009研]

答: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因此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既定的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说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社会分配到用于生产该商品的资源就越多,市场上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2)“如何生产”取决于厂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可采用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有效率高低之分。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采用效率高的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厂商将选择要素的最优组合,以实现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

(3)“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厂商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构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所以,决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也就决定了社会产品的归属。

以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中心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


3.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兰州大学2009研]

答:西方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阶段。现对各个阶段简单介绍如下: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盛行的时间段为15~17世纪中期。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黄金白银是财富的象征,认为财富的积累必须借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应该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上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该学派专注于流通领域的研究。

(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主导的时间段大致为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穆勒和萨伊等,代表著作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该学派专注于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积累,是对重商主义的革命,突破了重商主义局限于流通领域的狭小研究视野,将经济学研究领域扩展到对生产领域的研究上来。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辉煌的时期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人被称为边际三杰)。将古典经济学推向成熟的则是希克斯的代表作《价值与资本》以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分析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为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学派起源于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等发起的经济学边际革命,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单位满足程度。和古典经济学一样,新古典经济学也是在完全竞争这一框架里分析经济学问题,但使用的工具则不一样,同时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到了消费和需求方面。

(4)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盛行于20世纪3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凯恩斯、罗宾逊·琼和美国的萨缪尔森。与新古典及其先前的经济学流派借助完全竞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剖析经济学运行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作用的“看得见的手”。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神话,证明市场也是有缺陷的,不可能让经济活动自动出清,需要借助外界力量进行调控,那么调控者则是掌握一定话语权和资源调配能力的政府,从而凯恩斯主义崭露头角,成为经济学的新宠,受到政府的青睐。凯恩斯主义从需求角度来研究国民收入增长问题,认为失业和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应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革命宣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其代表作为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5)后凯恩斯主义

后凯恩斯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货币数量论集大成者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创始人卢卡斯等人。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停止增长、失业加剧的滞胀局面,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神话,自由主义死灰复燃重新抬头,他们认为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但不会将市场调控到健康的道路上,反而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市场问题。

附录 经济学中的图形

附录 复习笔记

1.经济数据的三种图形

(1)时间序列图

时间序列图是用x轴衡量时间(例如月或年),并用y轴衡量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或几个变量的一种图形。时间序列图可以用于揭示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可以显示变量是如何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的。所谓趋势是指变量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总体倾向。时间序列图还可以用于直观地比较不同时期一个或多个经济变量的变化情况。

(2)截面图

截面图显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同一个经济变量在不同的组别或者类别上的值。在截面图中,通常用条而不是线。但用线、用点还是用条并没有固定的规则。

(3)散点图

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其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现出影响因素和预测对象之间的总体关系趋势。其优点是能通过直观醒目的图形方式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变化形态,以便决定用何种数学表达方式来模拟变量之间的关系。散点图不仅可以传递变量间关系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反映变量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图1-1(a)所示,该散点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同,因而成正相关关系;如图1-1(b)所示,该散点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因而成负相关关系;如图1-1(c)所示,该散点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两个变量无关。

图1-1 散点图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尽管从散点图中可以发现相关关系,而且当表现出高度相关性时,可以从一个变量的值来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值。但是,相关关系不意味着因果关系。有时高度相关性仅仅是一致性,但有时高度相关性产生于因果关系。


2.经济模型中的图形

(1)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对经济或企业与家庭这类经济组成部分进行的简化描述。它包括可以用方程式或图形中曲线表示的经济行为的命题。经济学家利用模型来揭示不同政策或其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2)经济模型中的图形

为了直观地表示经济模型中变量之间变化的关系以及某些重要参数对经济模型的影响,经济学家常常借助于各种图形。这些图形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分为四种:①变量同方向变动;②变量反方向变动;③变量有最大或最小值;④变量是无关的。

经济学常常利用斜率来精确地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斜率是用y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除以用x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如果Δy指用y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Δx指用x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这样斜率是:Δyx。斜率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变化的相对方向,斜率的大小表明了变化的幅度。

附录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时间序列图

答:时间序列图是用x轴衡量时间(例如月或年),并用y轴衡量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或几个变量的一种图形。时间序列图可以用于揭示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可以显示变量是如何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的。所谓趋势是指变量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总体倾向。时间序列图还可以用于直观地比较不同时期一个或多个经济变量的变化情况。


2.趋势

答:趋势是指变量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的总体倾向。趋势可以是向上的或向下的,一般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图来分析经济变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3.截面图

答:截面图显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同一个经济变量在不同的组别或者类别上的值。在截面图中,通常用条而不是线。但用线、用点还是用条并没有固定的规则。


4.散点图

答: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其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现出影响因素和预测对象之间的总体关系趋势。其优点是能通过直观醒目的图形方式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变化形态,以便决定用何种数学表达方式来模拟变量之间的关系。散点图不仅可以传递变量间关系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反映变量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5.正相关

答:正相关是指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变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情况。例如,收入和消费是呈正相关的,一般而言,人们的收入越多,消费支出也越多。


6.同方向相关

答:同方向相关,又称正相关,是指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的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7.线性相关

答:线性相关是指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动时,另一变量随之发生大致均匀的变动,在坐标图上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的情况。


8.负相关

答:负相关是指在回归与相关分析中,因变量值随自变量值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9.反方向相关

答:反方向相关,又称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10.斜率

答:经济学常常利用斜率来精确地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斜率是用y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除以用x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如果Δy指用y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Δx指用x轴衡量的变量值的变动量,这样斜率是:Δyx。斜率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变化的相对方向,斜率的大小表明了变化的幅度。


二、复习测验题

1.用来表示经济数据的三种图形是什么?

答:经济数据常用三种图形来描述:时间序列图、截面图和散点图。其具体含义和作用参见本附录“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举出一个时间序列图的例子。

答:经济当中存在着许多时间序列图的例子,例如:咖啡、石油、股票等的价格走势图,失业率、利率、政府预算赤字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3.列出时间序列图能迅速而容易地表示的三件事。

答:时间序列可以迅速而容易地表示:

(1)变量水平的高低;

(2)变量如何变化(它是上升,还是下降);

(3)变量变化的速度(它上升或下降得快与慢)。


4.举出不同于书上有关表示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的离散图的三个例子。

答:日常生活中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的离散散点图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表征汽车行驶里程数与汽油消耗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是正相关的;表征个人电脑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是负相关的;表征CBA门票价格与大学录取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是无关的。


5.画出图形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以下关系:

(1)同方向变动。

(2)反方向变动。

(3)有最大点。

(4)有最小点。

答:(1)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动的散点图如图1-2所示。

图1-2 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动

(2)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动的散点图如图1-3所示。

图1-3 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动

(3)两个变量变动有最大值点的散点图如图1-4所示。

图1-4 两变量变动有最大值点的散点图

(4)两个变量变动有最小值点的散点图如图1-5所示。

图1-5 两变量变动有最小值点的散点图

6.上一题的关系中哪一个是正相关?哪一个是负相关?

答:在第5题中,(1)是正相关的;(2)是负相关的;(3)起初是正相关的,但是在达到最大值之后就呈负相关了;(4)起初是负相关的,但是在达到最小值后就呈正相关了。


7.计算一条曲线斜率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答:计算一条曲线斜率的两种方法是:

(1)曲线上某点处的斜率常用经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

(2)利用经过曲线弧上某两点直线的斜率来表示该曲线的斜率。


8.我们如何画出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答:当画出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时,可以通过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而画出所要考察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计算与分析题

表1-1提供了有关美国经济的数据:A列是年份,B列是通货膨胀率,C列是利率,D列是增长率,而E列是失业率。用这个表回答1、2、3、4题。

表1-1 美国经济数据

1.(1)画出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

(2)在哪一年①通货膨胀最高;②通货膨胀最低;③通货膨胀上升;④通货膨胀下降;⑤通货膨胀上升最大;⑥通货膨胀下降最大?

(3)通货膨胀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1)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6所示。

图1-6 美国1995~2005年通货膨胀率的时间序列图

(2)在2000年和2005年通货膨胀率最高;在1998年和2002年通货膨胀率最低;1996、1999、2000、2003、2004、2005年通货膨胀率在上升;1997、1998、2001、2002年通货膨胀率在下降;2000年通货膨胀上升最大;2002年通货膨胀下降最大。

(3)这些年通货膨胀具有平稳的趋势,趋势线接近于水平。


2.(1)画出利率的时间序列图。

(2)在哪一年①利率最高;②利率最低;③利率上升;④利率下降;⑤利率上升最大;⑥利率下降最大?

(3)利率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1)利率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7所示。

图1-7 利率的时间序列图

(2)在1995和2000年利率最高;在2005年利率最低;在1999和2000年利率上升;在1996、1997、1998、2001、2002、2003、2004、2005年利率下降;2000年利率上升最大;1998年和2003年利率下降最大。

(3)利率的主要变化趋势是下降。趋势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画出一个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

答: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如图1-8所示。该散点图表明:通货膨胀率增加,利率一般会增加,但是在本题中,这种关系十分微弱。

图1-8 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散点图

4.画出一个说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

答: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如图1-9所示。该散点图表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失业率通常会下降,但是在本题中,这种关系较为微弱。

图1-9 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散点图

5.画出一个说明xy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1)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2)随着x值的增加,这种关系的斜率是增加还是减少?

(3)考虑一些与这种关系相似的经济关系。

答:xy之间的关系如图1-10所示。

图1-10 xy之间的散点图

(1)由表示xy关系的散点图1-10可知,xy是正相关的,随着x的增加,y也增加。

(2)随着x的增加,斜率也是增加的。斜率为Δyx,当x从1增至2时,y从1增至4,故斜率为3;当x从3增至4时,y从9增至16,故斜率为7。

(3)与这种关系类似的经济关系有:房子建得越高,建造成本也越大;失业率越高,犯罪率也越高;飞机飞行时间越长,则耗油量也越大。

6.画出一个说明xy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1)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2)随着x值的增加,这种关系的斜率是增加还是减少?

(3)考虑一些与这种关系相似的经济关系。

答:xy之间的关系如图1-11所示。

图1-11 xy之间的散点图

(1)由表征xy关系的散点图可知,xy是负相关的,随着x的增加,y减少。

(2)随着x的增加,斜率也是减小的。斜率为Δyx,当x从1增至2时,y从24减至22,故斜率为-2;当x从4增至5时,y从8减至0,故斜率为-8。

(3)与这种关系类似的经济关系有:商品价格越低,购买者越多;利率越高,抵押贷款买房的人越少。


7.在第5题中,计算当x等于4时,xy之间关系的斜率。

答:在第5题中,y和x的关系近似服从:y=x2。因而当x=4时,经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为:。所以,当x=4时,斜率为8。


8.在第6题中,计算当x等于3时,xy之间关系的斜率。

答:在x=3处的斜率等于该点处切线的斜率。在第6题图1-11中的点(3,16)处画一条与曲线相切的直线,可以发现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5,从而可以计算出该直线的斜率为(0-16)÷(5-3)=-8。


9.在第5题中,计算当x从3增加到4时,这段弧之间关系的斜率。

答:x从3增加到4时,这段弧之间的斜率为:Δyx=(16-9)/1=7。


10.在第6题中,计算当x从4增加到5时,这段弧之间关系的斜率。

答:当x从4增加到5时,这段弧之间的斜率为:Δyx=(0-8)/1=-8。


11.计算图1-12中A点上所表示的关系的斜率。

图1-12 直线上某点处的斜率

答:由于A位于一条直线上,所以A点的斜率等于该直线的斜率,即:Δyx=-10÷8=-1.25。


12.计算图1-13中A点上所表示的关系的斜率。

图1-13 直线上某点处的斜率

答:由于A位于一条直线上,所以A点的斜率等于该直线的斜率,即:Δyx=-18÷9=-2。


13.用图1-14计算以下关系的斜率:

(1)在A点和B点。

(2)AB弧之间。

图1-14 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答:(1)如图1-15所示,过A点和B点分别作曲线的切线,则经过A点的切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10,经过B点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8。因此,过A点的切线的斜率为:(10-6)/(0-2)=-2,即A点的斜率为-2。过B点的切线的斜率为:(0-1.5)/(8-6)=-0.75,即B点的斜率为-0.75。

图1-15 AB的切线

(2)AB弧之间的斜率为:Δyx=(1.5-6)÷(6-2)=-1.125。


14.用图1-16计算以下关系的斜率:

图1-16 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1)在A点与B点。

(2)AB弧之间。

答:(1)如图1-17所示,过A点和B点分别做曲线的切线,则经过A点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2.5,经过B点的切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5。因此,过A点的切线的斜率为:(0-6)/(2.5-1)=-4,即A点的斜率为-4。过B点的切线的斜率为:(2-5)/(3-0)=-1,即B点的斜率为-1。

图1-17 AB的切线

(2)AB弧之间的斜率为:Δyx=(2-6)÷(3-1)=-2。


15.表1-2给出了乘气球价格、气温和一天乘气球的次数。

表1-2 乘气球价格、气温和次数

画出说明以下关系的图形:

(1)在气温不变时,价格与乘坐次数。

(2)在价格不变时,乘坐次数与气温。

(3)在乘坐次数不变时,价格与气温

答:(1)在气温不变时,价格与乘坐次数之间关系如图1-18所示。在同一气温下,价格与乘坐次数负相关,气温升高将导致价格和乘坐次数关系的曲线向上移动。

图1-18 不同气温下,价格和乘坐次数之间的关系

(2)在价格不变时,乘坐次数与气温的关系如图1-19所示。在同一价格下,随着气温的升高,乘坐次数也将增加,价格升高将导致气温和乘坐次数关系的曲线向上移动。

图1-19 不同价格下,气温和乘坐次数之间的关系

(3)在乘坐次数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气温的关系如图1-20所示。在同一乘坐次数下,价格与气温正相关,随着乘坐次数的升高,气温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向左移动。

图1-20 不同次数下,气温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6.表1-3给出了伞的价格、降雨量和所购买的伞的数量。

表1-3 伞的价格、降雨量与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

画出说明以下关系的图形:

(1)在降雨量不变时,价格和伞的购买量。

(2)在价格不变时,伞的购买量和降雨量。

(3)在伞的购买量不变时,降雨量和价格。

答:(1)在降雨量不变时,价格与伞的购买量之间关系如图1-21所示。在同一降雨量下,价格与伞的购买量负相关,降水量提高将导致表示价格和伞的购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上移动。

图1-21 不同降雨量下,价格和伞的购买量之间的关系

(2)在价格不变时,伞的购买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22所示。在同一价格下,随着降雨量的升高,伞的购买量也将增加,价格升高将导致表示降雨量和伞的购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下移动。

图1-22 不同价格下,降雨量和伞的购买量之间的关系

(3)在伞的购买量不变的情况下,降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如图1-23所示。在同一伞的购买量下,价格与降雨量正相关。随着伞的购买量的升高,表示价格与降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左移动。

图1-23 不同购买量下,降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