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名将(2)
乐毅
燕昭王时期燕国名将,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曾在赵国出仕,后因赵武灵王沙丘之乱而离赵,适逢燕昭王黄金台求贤,故而来到燕国,并被任命为亚卿,一方面辅佐其振兴燕国,一方面游说列国,积极组织合纵伐齐。在与赵、楚、韩、魏四国达成协议之后,乐毅被燕昭王任命为上将军、被赵惠文王任命为赵相国,亲自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并在济西之战中大破齐军。此后其余各国军队各自撤兵,惟有乐毅率领燕军继续灭齐,先后攻克齐国七十余城,最终攻克齐国都城临淄,以弱胜强。乐毅因此而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
其时齐国只余莒城、即墨两城未下,已是名存实亡,然而乐毅此时却停止了对两城的强攻硬战,采取种种手段意图收买人心,以期兵不血刃拿下两城。然守城齐人在名将田单的率领下始终坚守顽抗,未能使乐毅如愿,其间又恰逢燕昭王病故,其子燕惠王继位。对手田单针对燕惠王一向与乐毅不和的情况,施以反间计,使燕惠王罢了乐毅兵权。乐毅因而离燕投赵,继任燕军统帅的骑劫则很快在齐军反击之下大败,灭齐大业功亏一篑。
此后乐毅长居于赵,被封为望诸君,并终老于赵。
战国名将之中,乐毅是继吴起、商鞅之后又一权兼将相的通才,政治、军事、外交,甚至文学领域均有建树。五国联军伐齐堪称战国之世最成功的合纵,灭齐之战更是以弱胜强的知名战例。
田单
乐毅伐齐时的齐国名将,系齐国王室远支,本为商旅出身。齐国濒临灭亡、商旅纷纷逃亡之际,独创以铁笼罩车轴之法,使车驾免于被挤坏,从而保全了自己财货,一路逃至即墨。此时燕军已围困即墨,田单在即墨大夫出战牺牲之际被公推为守将抵御燕军,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即墨保卫战,六年之中始终力保孤城不失。
六年之后,燕昭王去世,与乐毅一向不和的燕惠王即位,田单看准战机,开始了艰难的复国之路。
他先施展反间计,散布乐毅意图自任齐王的传闻,使燕惠王夺去了乐毅军权,改派骑劫为将;又宣称即墨有鬼神之力相助;再派人向燕军散布谣言,诱使骑劫割俘虏之鼻、在城外挖掘齐人祖坟,从而激怒守城齐人,并遣人以诈降之法麻痹燕军;此后还将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资财,使守城将士饱食痛饮;最后集中全城耕牛千余头,束兵刃于角,灌脂束苇于尾,点燃之后趁夜纵牛出城,并精心遴选五千死士紧随其后。燕军以为齐人不日便降,全无戒备,骤遇偷袭顿时大乱。即墨守军趁势杀出,一举击破围城燕军,杀燕军统帅骑劫。
此后齐地各城邑纷纷起兵响应,田单很快便收复齐国全境,并立逃亡的齐国太子田法章为齐王,自己因此受封安平君。
此役是战国时代又一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田单也因此被太史公赞为“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
李牧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也是四大名将之一,六国中为数不多击败过秦军的名将之一。其生平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驻守雁门抗击匈奴,力保国门不失;后期则抵御强秦,秦国灭赵之际还曾领兵与王翦长久相持。
驻守雁门期间,李牧一方面注重后勤保障,将辖区内赋税尽皆充入幕府,每日宰牛犒赏士卒,教习士卒射箭骑马、看守烽火台,并派遣诸多侦察敌情的斥候。另一方面,他也改变了赵军战法,下令一旦匈奴入侵,便当收拢人马固守营垒,严禁出战。如是数年下来,赵军损失微乎其微。
经历数年筹备之后,边军府库充裕,士气高涨。李牧于是选拔战车一千三百、骑兵一万三千、百金死士五万、弓弩手十万,又大纵牲畜诱使匈奴南下,以精兵为左右两翼,将匈奴尽数包围并全歼,一战便歼灭十万匈奴人,继赵武灵王之后,再次取得了对匈奴的辉煌大胜。
此后,李牧由边地调回,主要负责对秦战事,先后在肥下、番吾两战中大破秦军,自己也受封武安君,与白起封号等同。不久之后,秦将王翦领大军分三路灭赵,李牧亲自领军与王翦相持近一年。秦军于是以反间计陷害李牧,酿成战国末期最大悲剧,也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李牧为将,强调后勤保障与敌情侦察,善以示弱麻痹对手,注重多兵种协同作战,尤其善用弓弩,破匈奴一战便靠大规模弓弩狙击取得了决定性胜果,成为步卒兵团击败骑兵兵团的经典战例。
王翦
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主要功绩在于同其子王贲合力灭亡山东六国,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
王翦前期主要负责对赵战事,第一次领兵的灭国大战也是灭赵。此后王翦又挥师北上,在易水西岸大破燕代联军,趁势灭亡燕国。其子王贲则领军南下,先行袭楚,连下楚国十城,后又以水攻之法淹没魏都大梁,俘虏魏王假,就此灭魏。
灭楚前夕,王翦因伐楚兵力与大将李信和秦王政产生分歧。李信认为二十万大军足可灭楚,王翦则认为灭楚非举国大军六十万不可。秦王政最终采纳李信意见,任命其为伐楚统帅。王翦心知自己无法改变秦王政的意见,于是主动辞去将位,回到故乡频阳。后李信在楚将项燕的示弱引诱下孤军深入,果因兵力不足而大败,被攻占两处营垒,七都尉战死,连续三昼夜溃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败战。秦王政急忙赶赴频阳当面向王翦认错,请其重新出山。王翦领六十万大军开赴淮北之后,经过精密部署,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又攻占郢都,俘获楚王,就此灭亡楚国。
灭楚之后,王翦又领兵南征百越,为日后秦军平定岭南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后,其子王贲先后灭亡燕代残部、逼降齐国,六国遂告灭亡,天下由此统一。而王翦父子也因此被封为武成侯、通武侯,王翦之孙王离后又继承武成侯爵位,频阳王氏也由此成为天下绝无仅有的一门三侯。
蒙恬
秦始皇时期的秦国名将,以北击匈奴的巨大胜果闻名后世。
蒙恬祖上本为齐人,祖父蒙骜入秦后担任白起部将,父亲蒙武也做过王翦灭楚时的副将,蒙氏因此与王氏共同成为秦帝国两大军旅世家。蒙恬早年修习律法,与其弟蒙毅深得秦王政器重。灭国大战后期,蒙恬与王贲彼此协同,共同逼迫齐国不战而降,蒙恬也因此灭国战功而担任内史郡守,此后又领军驻守北疆,长期抵御匈奴。
此时北方的匈奴已夺去了秦国北疆的河南地,并借助当地丰饶的水草而逐渐壮大,不断南下进行骚扰,渐渐成为秦帝国的腹心之患。历经多年筹备,蒙恬终于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开始了两次北击匈奴之战。战事是以大型弩车为轴心,辅以步、车、骑等多兵种协同作战。首役秦军大获全胜,一举重创匈奴,拓地七百里。不久之后蒙恬再度领兵出击,夺取高阙塞、阳山北假一带,全数占领了河南地。此后秦帝国在河南地设立九原郡、新秦中郡,并征发民众开发此地,蒙恬则在戍边期间主持修建了秦直道、长城两大工程,为日后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以及华夏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篡改诏书,拥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并阴谋除去皇长子扶苏与蒙氏兄弟。蒙恬虽识破此间阴谋,却无心反抗,最终继扶苏之后自裁,酿成秦国历史上的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