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艾灸妙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各显神通,知常规艾灸法

温和灸:温通经脉,散寒祛邪

温和灸是艾条熏灸的一种,就是将已点燃之艾条,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夹住,对准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固定于应灸之处,不要移动,一般每穴5分钟左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呈红润为度。

此灸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作用,适用于一切虚寒证,如风寒湿痹及相关慢性病。

注意事项

施灸时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者和小儿,术者可将食指、中指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便于及时调节施灸距离及时间,防止烫伤。

雀啄灸:温阳起陷,促进兴奋

雀啄灸就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悬置于施灸部位之上,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一般可灸5~15分钟,以局部皮肤呈红润为度。

此灸法具有温阳起陷和兴奋作用,适用于灸治昏厥、胎位不正、各种儿科疾病、内脏疾病等。

注意事项

施灸时艾火不得接触皮肤,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回施灸:祛除寒湿,舒通经络

回旋灸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左右的距离,往复回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此灸法具有消散作用,还对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适用于较严重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病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对于体质强壮者,灸量建议大些;对于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些。

瘢痕灸: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直接灸的一种。具体操作:先摆正体位,选好穴位,并涂敷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到穴位上施灸,一般每穴每次灸3~6壮。

注意事项

施灸时,当燃艾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术者可轻轻拍打施灸部位四周,以减轻疼痛。待灸至预定壮数后,可在施灸部位敷贴灸疮膏或一般膏药,用消毒纱布盖好,然后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

此灸法具有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作用,适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虚弱、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无瘢痕灸:主治哮喘、晕眩等虚寒病症

无瘢痕灸又称无化脓灸,也是直接灸的一种,就是在选好穴位的皮肤上涂些凡士林或石蜡、甘油,使艾炷易于黏附固定,然后先用中号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粘固,再从上端点燃施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无烧伤、患者自觉舒适为度。

此灸法适用于哮喘、晕眩、慢性泄泻等一般性虚寒病轻症和疥癣、湿疹及皮肤久溃不愈等疾病。

注意事项

施灸时,以不烧伤皮肤为度,多选用中、小艾炷。灸治完毕后,可用油剂涂抹,以保护皮肤。

隔姜灸:解表散寒,温中止嗳

隔姜灸,即将鲜姜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用针在中间扎些小孔,放在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耐受时,可将姜片稍稍向上提起,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

此灸法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痛经、阳痿、遗精、胃脘冷痛、风寒湿痹、肾虚腰痛等疾病。

注意事项

施灸时,艾炷不宜太大,如有排列,不宜过近,不要施灸太过,以局部红润为度,以免烫伤。

隔盐灸:温中散寒,扶阳固脱

隔盐灸就是用食盐填脐作隔物灸,故又称神阙灸。具体操作:用细盐填平肚脐眼,将艾炷放在盐上点燃施灸,连续灸3~9壮,换炷不换盐,以患者感到温热合适为度。

此灸法具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脱、产后血晕、四肢厥冷等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如果病人脐部较平或凸出,可用湿面条围在肚脐周围施灸,此外因盐加热易爆,要注意防止烫伤。

温针灸:温通经脉,宣畅气血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病方法。具体操作:先取长度在4.5厘米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保留一定深度,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厘米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厘米,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直到艾绒燃尽,使热力通过辐射和针身的传导经穴位穿透人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待艾绒烧尽,除去残灰,再换上新艾料灸,一般可更换1~3次,使针下有温热感即可。

注意事项

施灸时,捻裹温针的艾团宜小、宜紧,表面要光洁,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在中心剪一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建议使用银针,因其导热性能强,尽量避免艾团在燃烧过程中散落或火星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此灸法具有温通经脉、宣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寒凝气滞、经脉闭阻、寒湿痹痛、关节酸痛冷麻等为主的一类疾病,以及形体虚寒、便溏腹胀等症。

温灸器灸:温行气血,祛除百病

温灸器灸是在艾熏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用专门器具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以较长时间地连续给患者以舒适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局部红润发热而起到温行气血的作用。

艾灸器的样式很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灸筒

温灸筒是一种特制的金属灸具。温灸器底部有数十个小孔,内有一个小筒,可以装置艾绒和药物。具体操作:先将艾绒和药物放入筒内燃着,然后对准施灸穴位或部位上来回熨烫,以局部发热红润、患者自觉舒适为度。

此灸法适应于风寒湿痹、腹痛、腹泻、腹胀、痿证等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注意平面式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圆锥式作为小面积的点灸用。

2.温灸管

温灸管,也是一种金属灸具,内装艾绒或艾绒中掺入适量药末。具体操作:取大艾炷放在温灸管半个鸭嘴形处,点燃后用胶布封闭温灸管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灸法适用于面瘫、糖尿病、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应注意温灸管与皮肤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灸盒

温灸盒,是用一种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条后将温灸盒固定在患者身体上而施灸的方法。按其规格分大、中、小三种。具体操作:把温灸盒置于所选部位,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放好,盖好盖即可(温灸盒盖用于调节温度)。每次灸20~30分钟,并可1次灸多穴。

此灸法适应于风寒湿痹、腹痛、腹泻、腹胀、痿证等症。

注意事项

施灸时,灸温可以用盒盖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