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斯帝国的崛起
居鲁士大帝的离奇身世
波斯帝国的历史颇有异域风情的浪漫,神秘的葡萄藤传说,隐晦的骡子神谕,还有那马鸣得天下的心计,究竟是胜者狡黠,还是败者天真?
波斯帝国,跨越欧亚非,席卷四方城,西达欧洲的色雷斯、非洲的利比亚,东至印度河流域,北抵高加索山脉和咸海,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沙漠,辽阔的疆域写就一首征服的史诗。
依靠两位伟大的君主,波斯帝国傲然于世,波斯文明散布亚细亚。然而,征服的怪圈一旦开始便难以结束,今天的胜利者,明天便成了失败者,辉煌不再。
如果说埃及第十八王朝打造的古埃及帝国是历史上横跨亚非的第一个洲际帝国的话,那么居鲁士二世缔造的波斯帝国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
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
公元前7世纪的伊朗地区,一南一北分布着两个部落,波斯在南,米底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伦一起摧毁了亚述帝国,米底从此称雄,成为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波斯人则沦为臣属。
当初米底人是和波斯人共同生活在伊朗高原的,那还是公元前10世纪的时候。不过公元前7世纪,随着亚述王国的逐渐衰弱,受它统治的米底人也独立了,米底人有了自己的国家,首都是埃克巴坦那。
米底人有了自由,国家也日益强大,自信心蓬勃发展,于是把波斯也给干掉了。趁着气势正旺的时候,米底人又灭掉了曾经的老大哥亚述王国,伊朗高原从此有了新的领导者。
居鲁士二世就是波斯人与米底人通婚的后代,他出身波斯阿契美尼德族,该族以其公元前7世纪初的先祖阿契美尼德而得名,世代称臣于西亚的米底帝国。其祖父居鲁士一世和父亲冈比西斯一世,都是安善地区波斯人部落的首领,称安善王。
阿斯提亚格斯是米底王国的第四代领导人,他当国王的日子一向安好,然而一天夜里的一个噩梦却给他的日子带来了不安。阿斯提亚格斯梦到女儿曼丹妮的小便汹涌得像洪水一般,居然把自己的国家给淹没了。国王醒来后担心得要死,就找了个算卦的占卜,结果算卦的告诉他说,曼丹妮是个扫把星。这以后阿斯提亚格斯就对曼丹妮另眼相看了,心里十分鄙视这个女儿,为了尽早把这个扫把星赶走,他把曼丹妮嫁给了波斯贵族冈比西斯。
冈比西斯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不过他跟曼丹妮小日子过得还挺红火,不久,曼丹妮就怀上了他的孩子。可是这个时候,阿斯提亚格斯又做梦了,他梦到曼丹妮肚子里面冒出一根葡萄藤条,甚至把亚洲都给遮挡住了。国王又烦恼了,他又把算卦的找来问怎么回事,算卦的说都是曼丹妮肚子里的孩子在搞鬼,所以一定要除掉这个孩子,以绝后患,保证自己的安全。过了些日子,曼丹妮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居鲁士,阿斯提亚格斯听说以后赶紧派了一个叫哈尔帕格斯的人去把那孩子给收拾干净。哈尔帕格斯是个办事不利的人,他自己不想动手,于是就把小居鲁士交给了一个奴隶。
这奴隶是个放牧的,他先是把居鲁士抱回去给老婆瞧,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也是刚刚出生,而且还死了,所以老婆舍不得杀了居鲁士。于是奴隶的老婆就和这个奴隶商量道,要不然他们自己偷偷地把这个可爱的孩子抚养起来,把自己已经死掉的孩子拿去交差,这样又能交了差,自己还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
这个主意,奴隶觉得不错,便同意了。果然,王宫里的人都认为哈尔帕格斯抱回去下葬的孩子就是居鲁士。小居鲁士就这样在奴隶夫妇的照料下活了下来。虽然他童年的日子是比不上在王宫里过的锦衣玉食的舒服,但是好歹是快快乐乐地生活了下来。
也幸亏是这样,不然,后面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居鲁士与波斯帝国的建立
或许和血缘、基因有关,作为王室的后代,居鲁士就是和其他普通的孩子表现出的气质不一样。他从小表现出的就是个不一般的人,小时候他就在村里当起了“小国王”,周边的孩子都是他的手下。
有一次,小居鲁士和村子里的孩子们一起游戏,气势十足的他被孩子们推举为国王,小居鲁士也俨然一副国王的派头,发号施令,下达任务。孩子们中有一位是米底没落贵族的孩子,他十分不服气,说:“奴隶的儿子又怎么能做国王呢?”小居鲁士听到他说的话后,命令自己的“侍卫官”狠狠鞭笞了这个违抗自己命令的家伙。
贵族虽然没落,但阶级之间的等级是无法逾越的。这件事让那个孩子的父亲十分气愤,事情越闹越大,竟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
阿斯提亚格斯把居鲁士叫过来问话,他一见居鲁士就起了疑心,因为眼前这孩子居然跟他本人长得是那么像。
后来阿斯提亚格斯又打听了这孩子的一些情况,果然不出他所料,原来居鲁士并没有被弄死,他还活得好好的!国王怒了,他觉得哈尔帕格斯是个蠢货,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好,一气之下就把他儿子给杀了,哈尔帕格斯为这事恨死了国王,可就是没地方出气。
面对与自己有着浓浓血缘的外孙,冷酷无情的阿斯提阿格斯竟也有了些许不忍,他再次叫来当年为他占梦的僧侣,询问意见。
或许是听到风声的公主曼丹妮买通了僧侣,或许是僧侣看透了国王内心些许的犹豫,总之,僧侣的一句话救了小居鲁士一命。
这个僧侣的解释倒也是逻辑十分通顺,按照之前的说法,居鲁士会当国王,可是他已经在和村子里的小朋友玩儿游戏的时候,当过一次国王了,那么,他就不会再当国王了。因为说的就是他只能当一次国王。
阿斯提阿格斯听了十分安心,他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小居鲁士是他的亲生外孙,既然没有了杀他的理由,他也就虎毒不食子了。他就将小居鲁士送回了曼丹妮身边,小居鲁士也恢复了自己波斯王子的身份。
渐渐地,小居鲁士长大了,他能说会道,又会做事,再加上自己是波斯贵族,于是就召集了一些贵族青年。居鲁士通过一系列方式鼓动着手下的人,让他们跟着自己造反,手下的人也都十分拥护。
与软弱的父亲不同,他强势而坚定,才能卓越,公元前559年,他一举统一波斯各部,被十个部落的青壮年贵族推为波斯人的首领。
此时,当初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格斯也开始与他联络,承诺如果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将作为内应全力支持。
因为当初国王阿斯提阿格斯迁怒他不听自己的命令处死居鲁士,便处死了他年仅13岁的独子,并将其烹为菜肴,命哈尔帕格斯当面吃下。哈尔帕格斯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铭心的仇恨让他镇定地等待着报仇的时机。
公元前553年的一天,居鲁士命令全体波斯人带着镰刀,一天之内在一大片荆棘密布的荒原上开垦出一方超过3公里的土地。在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之后,众人疲惫不堪,居鲁士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让他们在次日沐浴更衣后在草地上聚集。居鲁士宰杀了父亲冈比西斯所有的牛羊,准备了美酒和各种美食,众人尽情饮宴狂欢。
此时,居鲁士问众人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毫无疑问,大家都选择了后者。居鲁士慷慨陈词:“如果你们遵从我的命令,就能够享受无数今日这样的幸福;如果你们不肯遵从,那就要永远遭受昨天那样的苦役。波斯人在任何方面都不逊于米底人,凭什么要受到他们的压迫?”居鲁士的豪言壮语正好契合了波斯青年们的野心,反叛之火瞬时燃起。居鲁士就将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对准了他的外祖父之国。
经过三年的战争,并在米底大臣哈尔帕格斯的策应下,波斯人于公元前550年攻下了米底的都城,波斯帝国正式建立。
居鲁士当了波斯国王以后并没有对老国王痛下杀手,依旧让他活着,毕竟他是自己的亲姥爷。
波斯帝国征服西亚三强国
这也许就是天意,居鲁士还是当上了国王,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后来在居鲁士的领导下,波斯王国又打败了吕底亚王国,以及周围的一些小国家,最后又把巴比伦给灭了,居鲁士还把自己的都城迁到了巴比伦。
居鲁士从小就玩儿当国王的游戏,他长大了,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确是个野心家,他不断地想要拓展自己的疆土,还自称是“宇宙四方之王”。于是,他的眼睛朝着埃及那儿望了过去。很快,行动开始了。
“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强大的王,巴比伦王,苏美尔阿卡德王,天下四方之王!”这是居鲁士二世自我感觉良好的真情流露,还叫人刻在了圆柱子上,让后人五体投地去膜拜他,很是自恋。不过,这位伟大的四方之王究竟与骡子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一个古老的神谕说起。
当居鲁士领导波斯人干掉了米底帝国之后,西方强邻吕底亚也感受到了无形的威胁,国王克洛伊索斯想趁波斯立国未稳,先发制人。克洛伊索斯在出征之前,就派人前往著名的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祈求神谕。
第一次得到的神谕是,如果他出兵进攻波斯,一个大帝国就会被消灭;第二次求得的神谕是,如果米底国王变成一匹健壮的骡子,那么吕底亚人就必须沿着多石的海尔谟斯河逃亡。得到了神谕的解答,克洛伊索斯的自信心极度膨胀,他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因为米底国王永远不可能是一匹骡子,于是他悍然出兵。
吕底亚大军焚毁了途中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亚(在今土耳其中部),居鲁士听说以后急了,赶紧前来应战。配备长矛的吕底亚骑兵在技术上占了上风,人多势众的波斯军队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双方互有伤亡,胜负难分,克洛伊索斯决定暂时退兵。
可居鲁士不喜欢这样的打仗方式,想要赶紧把这事解决了,于是他主动出击,攻入吕底亚本土,防止吕底亚援军的集结。吕底亚首都萨迪斯(在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成了双方血战的战场,吕底亚人仍旧想依靠长矛骑兵取胜,但居鲁士却想出了克敌妙计。
他派出了一队特殊的先锋军,即配备了骑手的随军骆驼,步兵和骑兵紧随其后。吕底亚的骑兵与驼兵相遇后,马儿们立刻转身逃窜。有学者解释:马害怕骆驼,当看到骆驼或闻到骆驼气味时就会恐惧。最终吕底亚人只好跳下马来与波斯军队肉搏,但他们怎么可能敌得过极为擅长陆地战的波斯军队。最终,吕底亚人纷纷溃败,逃回萨迪斯城。
居鲁士的奇兵打得吕底亚人一败涂地,波斯军队攀爬绝壁,攻入萨迪斯,吕底亚王国灭亡。直到亡国厄运到来的那一刻,克洛伊索斯才明白德尔斐神谕的真正含义:他出兵攻打波斯后被摧毁的正是自己的帝国,而骡子则隐喻居鲁士,因为他是波斯人与米底人的混血儿。
至此,西亚三大强国已去其二,只剩下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王国。当时的巴比伦,由一个名叫尼托克里斯的女王统治。女王漂亮能干,又挺聪明,懂得深谋远虑,她决心把巴比伦城修筑成“铁堡”以防波斯的强大军队。
城墙被一圈圈加厚了,城外还有一个作为壕沟的巨大人工湖。可以说,当时的巴比伦城是中东最坚固的城市。这座城中有大量黄金、白银、青铜雕像,数不清的手工艺品和工匠,当地一个金像就有上吨重,城中储备了数年的粮食。像如此美妙的城池,居鲁士怎么可能放过!而女王也确实低估了居鲁士的能耐。
施行宽容政策
居鲁士虽然野心勃勃,可他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不到合适的时机是不会着急进攻的,他用了6年多的时间征服了东伊朗和中亚地区。
居鲁士不同于亚述和巴比伦诸王,他没有实行大规模的破坏、杀戮或强制迁移,这位古代君主总是以宽容的姿态对待被自己征服的领土和宗教。他严令军队烧杀抢掠,明令维护社会安定,维持生产、生活秩序。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他为“慈祥的父亲”。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趁着巴比伦内部的分歧,利用宗教的力量,采用了巨大的人工工程方法,挖掘运河迫使幼发拉底河改道。当运河挖好,一个夜晚河水突然分流变浅时,居鲁士的精兵顺河道偷袭入城,兵不血刃地征服了巴比伦的祭司集团,占领了这座以坚固闻名的城池,3000年之久的美索不达米亚自治就这样结束了。
巴比伦成了居鲁士帝国最大的财源,光亚述地区就占帝国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巴比伦一城缴纳的税金就占整个帝国税金的四分之一。不过,居鲁士并没有把巴比伦作为纯正的掠夺对象,反而对它格外地宽容。他向来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传统,并借由宗教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允许被征服者供奉自己本族的神。
此前,迦勒底人曾经两次进攻耶路撒冷,焚毁了犹太教的圣殿,将犹太权贵和工匠掳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当犹太人哀叹何时才能结束流亡生活的时候,却得到居鲁士的诏令,允许他们返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犹太人欣喜若狂,回到了那块“流着奶和蜜的宝地”——迦南。在《圣经》中,他们将居鲁士称做“上帝的工具”,上帝应许他“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 “使城门在他面前敞开”。
如果没有居鲁士,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恐怕在公元前5世纪就灭绝了。居鲁士的宽容决策或许是以政治目的为出发点,但毕竟拯救了千万无辜的生命与古老的文明。居鲁士政治上的远见和开明的宗教政策,果然效果显著,原来臣服于巴比伦的腓尼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城邦,都纷纷纳贡称降。希腊人一直认为波斯帝国是对自己独立的主要威胁,即便如此,他们也觉得居鲁士是一位令人佩服的君主。
历史舞台之所以热闹非凡,就是因为有人唱歌跳舞的时候,有人却在哭天喊地,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然而,居鲁士二世征服了那么多的国家,却保存了多元化的文明,使得诸多本已销声匿迹的文明得以重生。
曾经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征服者害惨了的叙利亚各民族,因为居鲁士和他的后人对宗教和政府的宽容异常而主动与波斯帝国亲近。甚至在腓尼基人、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眼中,波斯人简直就是大救星。特别是居鲁士释放了被巴比伦囚禁的犹太人,帮助他们重建耶路撒冷。后来的大流士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都曾为在他们授权下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准过预算和建材。
叙利亚的几个主要民族因此而满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的米底人却感到并不幸福。他们只知道波斯曾经是自己的臣民,而现在身份却调过来了。不过,尽管米底人很厉害的,波斯人还是再次允许他们做了米底—波斯帝国的伙伴。
居鲁士二世骑着大马在战场上辉煌了一辈子,最后也战死疆场。两百年后,摧毁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希腊东征到达居鲁士的陵墓,非但没有毁坏陵墓的一草一木,反而下令修理修理,可见这位四方之王在历史上的声望之高。
居鲁士之死与波斯帝国的壮大
勤劳的居鲁士东征西讨,终于建成了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也许是野心大过头了,居鲁士最终也在战场上死掉了。
公元前529年,在攻打埃及的时候,意气风发的居鲁士被马萨格特人干掉了。
至于原因,这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活着的居鲁士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让自己的帝国毁灭的居然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也并非普通人,她是草原民族马萨格特部落联盟的首领托米丽斯女王。
波斯的东边和西边都不消停,这让波斯帝国也过不好安稳日子,最糟糕的是,自己也没能力在两边同时打仗。在西线稳定之后,居鲁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对付来自东北方的游牧民族。公元前530年,居鲁士率军远征里海东岸广阔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马萨格特人,他先派人送给马萨格特女王托米丽斯一封特别的战书——求婚。
醉翁之意不在酒,居鲁士想“娶”的不过是女王统领的土地和子民。在女王一口回绝居鲁士之后,战火燃起。居鲁士二世的确是个军事天才,他率军进入马萨格特地区后,发现女王的军队正在主动后撤,企图用持久战拖垮长途跋涉的波斯大军。于是,他布下疑兵阵,令军队节节后退,只留少数兵士在前线,借此诱敌深入。
马萨格特军队果然中计,前锋部队刚杀过去,居鲁士主力突然杀回,使他们措手不及,伤亡惨重,多半士兵被俘,托米丽斯女王的儿子也在其中。马萨格特王子被俘后怎么也不愿意屈服,为了避免成为居鲁士手中要挟老母亲的筹码,他趁波斯士兵不备,自杀了。
女王听说这个不幸消息后,气得眼泪不停地流,并派使者告诉居鲁士:“我向马萨格特人的主人太阳神发誓,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喝够。”一个是为了弄土地,一个是为了给儿子报仇,当欲望与鲜血交战时,便落了下风。托米丽斯女王火速召集部众,筹划迎击居鲁士军队的大计。她布置了吊丧假象,令军队假意撤退,居鲁士不知是计,仅率少数亲兵追击,结果在锡尔河畔被女王军队包围,这场血战是居鲁士一生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斗。
在双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后,两军展开肉搏厮杀,最终的胜利属于一心想报仇雪恨的马萨格特人,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惨死沙场。托米丽斯找到居鲁士的尸体,割下他的头颅,放进盛满血的革囊中,以此实践自己的誓言,让居鲁士“饱饮鲜血”。
托米丽斯女王这一战可是出名了,在史册上也留下了大名,马萨格特成为历史上的传奇民族。然而,帝国雏形已备的波斯没有那么容易土崩瓦解,波斯帝国在居鲁士二世死后还在继续扩张。以中国传统的观点,居鲁士算是“不得善终”,但对于一个一生不知疲倦的战士来说,马革裹尸是对他一生的最高奖赏。
波斯帝国的壮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帝国版图在居鲁士的接班人手中继续扩大并达到顶峰。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心,从巴比伦到波斯,从地区性的城邦王国,再到洲际大帝国,波斯帝国无疑是上古中东诸文明的集大成者。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史上一个篇章的总结。
在居鲁士出生前30年中,大概没有人会预料到整个古代世界将处于一个来自伊朗西南地区、此前默默无闻的部落统治之下百年有余。居鲁士二世的统治生涯是世界史上的主要转折点之一。
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文明最初发源于苏美尔,此后的2500多年间,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沙米特各族人,如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和亚述人等就一直生活在文明的中心,那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上最富饶、文化最先进的地区,或许能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尼罗河畔的埃及了。
然而,居鲁士却恰巧在有史记录的中间点上将世界史的那一页掀过,自那时以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和埃及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文化上,都失去了文明世界的中心地位。居鲁士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他赢得了许多次战争的胜利,占领了广袤的领土,更重要的是他所建立的帝国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体系。
居鲁士是个文化人,他不是文明的毁灭者,而是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