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竞聘演讲的内容艺术
如何让演讲主题脱颖而出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竞聘演讲的主题,是竞聘者通过现场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它贯穿于整个演讲过程,是组织全篇演讲的主线,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竞聘演讲的主题是否新颖,对演讲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标新立异的主题才能让人为之倾心。在演讲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追求。创新主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钩沉发微法
竞聘演讲中常会用到贴近日常生活的事物作为材料,钩沉发微法就是指针对某一事物现象,发现其向来不被人注意的本质意义,从而确定更新颖的主题。某些常见的事情,并不符合实际,却往往被当做正确的东西长期相传,浮在面前,人们也并不认真加以追究,而对那些事理的正确认识,却沉到了生活的最底层。如果把它们钩出来,确定为主题,自然能够突破习见或传统看法,使听众耳目一新。
2.角度变换法
艺术摄影不仅可以从正面平视的角度拍摄,镜头可侧、可背、可仰、可俯;可以逆光,亦可以顺光。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不同特点的照片。从同一则材料中发现不同的主题,也需要这种艺术,这就是角度变换法。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任何事物的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外部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同一事物除了具有正面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许多旁引乃至反面的意义。因此,在构思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引出众多主题进行充分选择,避开俗题。
3.知识杂交法
所谓知识杂交,就是把自己熟练掌握的不同学科中相对独立的知识或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新的题目进行研究,从而引出全新的观点。这也是学术研究选题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竞聘演讲中,针对那些比较客观的材料和标题,构思时应将这些感情的东西渗入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经验以及自己的文化知识中。如此一来,竞聘者便赋予了这个题材新的内涵。于是,这个主题便在无形中产生了新意。
光是主题新颖还远远不够,还要给新选出的主题冠以一个响亮而又能准确概括它的名字,也就是题目。题目的拟定务必要做到简洁、新奇、意远,让听众“一听便知,过耳不忘”。
此外,确立竞聘演讲的主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要具有时代性。竞聘演讲本身就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变革的产物,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要想在职场生涯中略胜一筹,就必须具有一种时代精神,同时将之付于竞聘演讲的实践当中。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演讲中反映出“体制革新”、“市场经济”、“人才优势”、“资源规划”等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
2.主题要科学、合理。演讲的主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最基本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要求,更要充分考虑到竞聘岗位的特殊性和自身条件的局限性,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演讲主题。
3.主题要唯一。主题唯一能够增强表现力,更能聚焦听众的目光于一点,使竞聘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其深刻的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现竞聘者的个人能力。过多的主题则容易出现主体内容混乱以及中心思想不明确等问题,在增加演讲难度和竞聘者自身压力的同时,更有可能使听众将多个主题混淆。
总之,竞聘者要学会借助于丰富的材料、环环相扣的严密逻辑和由表及里的解剖功夫,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犹如剥笋一般,始露其表,逐层及里;初剔外围,渐触内核,及至最后豁然显示出主题的光辉。
如何选择竞聘演讲的材料
竞聘演讲虽是演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公开性演讲的特殊性。在内容上,竞聘演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竞聘者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上岗之后的施政纲领或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内容,选择竞聘演讲的材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必须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材料是指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的材料。只有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才能在立论说理的过程中站稳脚跟,言之凿凿,使演讲观点更具说服力。同时,这也是竞聘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和工作作风的表现,对树立竞聘者的诚信形象有很大帮助。
2.必须围绕演讲的主题选材。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的辅助,是为了让听众更好地理解竞聘者的演讲内容。脱离主题的材料,即使再炫目、再振奋人心,也不过是白费力气。
3.扬长避短。竞聘演讲是帮助竞聘者在岗位竞争中取胜的手段,必须充分展现竞聘者的优势方能达到目的。因此,选择竞聘演讲的材料,务必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还要学会藏拙。
4.选择有表现力的材料。要使演讲内容更吸引人,就必须选择并熟练地运用形象化材料。形象化材料主要包括比喻性材料和比拟性材料。一般来说,形象离不开比喻,比喻是为了形象。而比拟的修辞手法,则更利于增强语言的力度。
5.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新颖的材料能够满足听众的审美活动和求异思维的需要,使听众视野开阔,更乐意给予竞聘者充分的时间,听竞聘者把话说完。
6.选择亲近听众的材料。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就是演讲能使听众感到亲近,否则就难以跨越和消除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为听众所认可。这一方面取决于演讲技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演讲内容本身。选用名人、伟人的材料是种好方法,但是必须用得适度,如果通篇都如此,必然缺乏亲近感,使听众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也就不能唤起听众仿效靠近的心理效应。所以,明智的竞聘者总是很注重材料与听众的“接近性”。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掌握选材的具体方法:
1.寻找材料的来源。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来源,才能从中筛选出适合某次演讲之用的材料。这就要通过广泛的调查,扩大选题范围,充实选材的内容。比如,从有关的书刊、资料中搜集材料,到有关现场去调查材料,访问有关人士去征集材料,与有关听众作广泛的接触等等。当然,自身的阅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成长、生活过程中的点滴精彩,同样不可错过。
2.对材料进行分析。丰富的材料之中蕴涵着深刻的内容,能够满足演讲的立论需要,但很多情况下需要竞聘演讲者去发掘,去分析材料的多样性,并且在客观性的前提下,分析材料的主观含义,为材料的甄别作好准备。
3.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甄别。根据以上原则,以及不同情境的需要,竞聘演讲者对材料进行最后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设置演讲过程的悬念
所谓悬念,是人们急切期待明白某种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心理状态。演讲时巧设悬念,可以勾起听众的迫切期望和悬念意识,使听众产生浓厚的探究心理和倾听兴趣。
设置悬念的位置,可以在开头,在转折处,也可以多层设置,一悬到底。开头设置悬念,为的是引起听众最初的倾听兴趣。在演讲转折处设置悬念,能够吸引听众产生新的倾听兴趣。而多层次地设置悬念,则能吸引听众一猜再猜,甚至一猜到底,使听众保持对全篇演讲的倾听兴趣。
竞聘演讲中,一般在开篇设置悬念。如此能够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的心情犹如悬在半空中一样,并能激发听众的兴趣。很少有人能不被好奇心所影响,如果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能引起听众的好奇,竞聘者就已经掌握住了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在篇幅较长的竞聘演讲中,偶尔设置悬念,能够为平铺直叙的演讲增添亮点,从而舒缓严肃紧张的气氛,调整听众的情绪,使听众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同样保持愿意倾听的心态和乐意接受的心理。
构成悬念的因素有很多:
1.突兀的提问构成悬念。问题,总是听众所关注的,特别是那些与听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问题仅仅是个“? ”号,还需要有下文。所以,问题本身就是悬念。问题提出得越突兀,悬念的吸引力就越强。
2.以新鲜、奇异的事物构成悬念。新鲜、奇异的事物后面,隐藏着新事为什么新、奇事为什么奇的悬念。精心选择、运用新奇的事实材料,可使悬念高高吊起听众的倾听“胃口”。
3.以鲜明的对比差异构成悬念。对比差异就是矛盾。越是鲜明的对比,越是悬殊的差异,就越引人注目,就越能强烈地吸引听众去探究原因,推动听众去了解矛盾的发生、发展和最后的结局。
4.以越轨、反常行为构成悬念。正常的事人们不足为奇,超越常规,一反常理、常态的行为,人们就倍感好奇。巧妙借助越轨、反常的事实材料,可收到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
5.以惊人的结论构成悬念。以倒叙方式布局的演讲,常采用这种思路设置悬念。听众被惊人的结论所吸引,就会进一步去研究这个结论是凭什么得出来的。所谓惊人的结论,不外乎言别人所不能言、不敢言,说别人欲说但尚未说,讲别人心中所有而言中所无的肯定或判断之语。
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与内容相联系的实物;可以运用突然发出、与主题反差较大的情感;可以运用听众一时难以回答上来的串词;可以运用带有夸张色彩的动作;可以运用录音、幻灯、录像设备;等等。此外,悬念的设置还要注意新奇,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形象,在听众的情理之中;到位,表达圆满自然。
悬念的产生,得益于一些事实存在的不合理性。突然将一些令人莫名其妙、迷惑不解的事情推到人的眼前,悬念随即产生了。但是,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如何选择演讲内容的事例
演讲中涉及具体的事例是不可避免的,而选择事例则最好考虑发生在自己身边和听众身边的事。尤其在目的明确的竞聘演讲中,竞聘者更需要以身边发生的事来充实演讲内容,引起听众的关注与重视,才能更好地实现竞聘上岗的目标。
对于竞聘演讲者而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由此而引发的思考也最具说服力。尤其是亲身经历的事,首先在细节描述上就足以做到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更能够准确把握立论说理的尺度,远比历史的传说、伟人的事迹来得真实,来得生动。一旦运用在竞聘演讲中,则更能显示一种真诚的力量,更容易取得听众的信任。
竞聘演讲的听众的反应决定着竞聘者事业的前途。要想前程一片坦途,除了在演讲中展示个人踏实的作风和过人的才干外,还需要在听众身上多下工夫。而选择发生在听众身边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来充实演讲的内容,则不失为上上之策。
讲述发生在听众身边的事,能够使听众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演讲之中。听演讲虽然不同于听故事,但二者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自己熟悉的、可能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最能引起倾听的兴趣。因为发生在身边,所以它更生动、更直观,也更值得关注。而最关键的是,一旦竞聘者所讲的内容引起了听众的关注,那么作为讲述的主体,竞聘者自然也就成为了关注的对象。对于竞聘者而言,得到的关注越多,就意味着你胜出的几率就越大。
反观众多人人皆知的名人轶事,不可否认,的确有一定的力度,可以发挥“名人效应”的作用。但千篇一律,听来令人索然无味。并且,名人的知名度虽高,其事虽然充斥在听众耳畔,其人却不在听众身边,时间悠久、地域遥远,在实际的工作中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局外人,令听众产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竞聘演讲中,最好列举发生在听众身边的事例,它们具体、生动、实在,让人感到亲切可信,说服力强,能够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引起听众的关注,牢牢抓住听众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下里巴人”更易走入“寻常百姓家”。倘若所讲的内容与听众离得太远甚至毫无关联,那演讲对于听众来说,就犹如空中楼阁、雾里看花。而竞聘者在事业上的成就,恐怕也就难以更进一步了。
如何不断制造演讲的高潮
众所周知,演讲高潮既是演讲者思想最深刻、感情最激昂的时刻,又是听者情绪最激动、精神最振奋的瞬间。有了高潮,演讲方可最充分地表现其审美价值,进而产生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尤其在竞聘演讲中,更需要制造高潮,以激情感染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面向群众的竞聘演讲,更需要在演讲中高潮迭起。制造高潮首先靠思想,有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甚至说出来的是至理名言,听众自然信服。其次,制造高潮更需要技巧,比如铺垫蓄势、衬托对比、强调突出、设网解扣、当头棒喝等,都可以酝酿和制造出高潮。而高潮的语言应当如警语般,含义深远、言辞新奇、语句简练。
在竞聘演讲中,制造高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运用排比
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形式相同的句子,多角度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排比修辞。使用排比句的地方,未必一定是演讲高潮的地方,但演讲高潮的地方却往往离不开排比句。排比句或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或由此及彼、由次及主,好似管弦齐奏,能够将演讲推向高潮。
2.运用设问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它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演讲之中,是因为它能够调节演讲时的气氛,唤起听众倾听的兴趣和热情,达到提醒和强调的目的,引导听众共同思考问题,从而使竞聘演讲者牢牢掌握住演讲的主动权。设问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步步上升和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演讲者的思想表达得以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深刻,其感情也随之越来越强烈。若在结尾部分巧妙地运用设问,则能全盘托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从而可以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情绪,使演讲达到最大的高潮。
3.运用反问
与设问不同,反问是问而不答,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内容。这种句式感情色彩浓重,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同样有助于制造演讲的高潮,特别是在说理性、论辩性和鼓动性很强的演讲中,其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如何使演讲观点自然过渡
竞聘演讲虽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具体的表述则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尤其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表现与能力、决心与期望等不同层面的内容之间,需要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所谓过渡,是指把演讲中不同层面的内容联结起来,从而使演讲内容流畅、连贯。同时,过渡也是对演讲结构松紧疏密的弥补,能够使内容之间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并且具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有助于演讲主题深入人心。
要使不同层面的内容衔接自然,就需要用到一些连接词或过渡句,篇幅较长时可加入过渡段。无论采用哪种过渡形式,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演讲者完整而流畅地表述,也能够使听众更好地把握演讲的要点,从而对竞聘演讲者的表现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连接词是使不同层面的内容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关键,能够指明连接在一起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利用连接词,能够使演讲内容更统一,更连贯。较常用的连接词有“由于……因此……”、“除了……也……”、“此外……”等等。这些连接词能够让听众注意到,上一层内容已经结束,并引出了下一层内容。
除了连接词之外,也可以使用总结性的句子或段落来进行内容的过渡。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将之前所讲的内容作一个概括,并说明接下来的内容与之有什么关系,或“因此而认为”、“由此而得知”,或“不敢苟同”、“另当别论”。如此一来,能够使演讲的思路更清晰,有助于听众跟上竞聘演讲者的思维进度。需要注意的是,用于过渡的句子和段落,篇幅不宜过长,概括必须是高度凝练的,点明后者与前者的连接关系才是关键,而重点则是过渡之后的演讲内容。
流畅的过渡使竞聘演讲一气呵成,不仅体现出竞聘演讲者的精心安排,更是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连贯的表达能力的体现,给听众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
如何实现演讲的巧妙结尾
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同样关系到演讲的成败。有了好的开头,却没有响亮的结尾,往往收效甚微。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总结,它承担着收拢全篇的任务。好的结尾如晨钟暮鼓,让人感到清音有余,引起思索和回味。既有文采又坚定有力,既概括全篇又耐人寻味的结尾,更能够使全篇演讲得以升华,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竞聘演讲的结尾主要包括演讲者看待成败的态度、竞聘上岗的信心以及对评委的感谢三部分内容。然而,光是将内容完整地表述出来,还远远不够。要想使演讲的结尾无懈可击,从而在竞聘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还需要在技巧上多下工夫。
1.进行高度概括
精彩的演讲固然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内容之丰富,论证之充分,也容易使听众忘记原来的主题。一些演讲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自以为精妙绝伦,殊不知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出来的经典论述,一时间纷至沓来,广大听众无暇理清头绪。因此,在演讲结束时,要把自己论述的要点进行高度概括、总结,让听众对你的演讲要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果断地结束演讲
竞聘演讲切忌冗长赘述,当听众对竞聘者的个人情况、业务能力、处世作风以及对相关事件的分析评述基本掌握之后,就必须果断地“收口”。“收口”是从视觉上、听觉上给听众留下最后印象,其好坏直接决定了听众对整个演讲的印象。果断地结束演讲,能使精彩的瞬间定格,弥补之前的不足,强化听众的总体印象。要做到果断,就必须在言语措辞上做到言简意赅,切忌松散、拖沓,避免人云亦云的客套话。如此才能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3.达到与听众感情上的交融
竞聘演讲的结尾往往是全篇演讲的高潮部分,也是听众决定演讲者去留的最后依据。在听众作出决定之前,演讲者必须尽可能达到与听众感情上的交融,在把握好分寸的前提下,满怀激情地提出希望和建议,干净利索、凝练有力地结束演讲。
总而言之,竞聘演讲的结尾,贵在巧妙。既要精练简洁、掷地有声,又要激情迸发,给听众留下最深刻、最完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