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目标与计划管理——掌握成功的先机
目标和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没有目标,人类将失去方向
制定目标的意义:
目标可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
目标使我们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目标有助于分清轻重缓急、把握重点。
目标使人产生信心和勇气。
目标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
目标产生行动力。
目标有助于我们评估进展。
目标使人集中精力、把握现在。
(1)越早树立目标,越早成功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其余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那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那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当然,也抱怨自己。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这个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目标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目标是服务于未来的。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未来的方向。目标一定要有其长远性,并且切合自己的实际。
你有明确的目标吗?
是□ 否□
你是没有目标的人吗?
是□ 否□
你拥有目标但不具体和明确吗?
是□ 否□
你拥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吗?
是□ 否□
你拥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吗?
是□ 否□
(2)目标带你走出人生的沙漠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处有一片美丽的绿洲,里面居住的土著老百姓几千年来就没有走出过这片沙漠。他们尝试过无数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国的冒险家来到了这片绿洲,很奇怪这儿的老百姓为什么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绿洲。因为,他用了三天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为了了解原因,他让土著人牵上骆驼,带上粮食,寻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后面进行观察。结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没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点。这位冒险家终于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跟着太阳走,一进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转。他告诉土著人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进,永远不要偏离那颗星星。结果三天以后,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大多数同学,每天早晨上学,中午吃饭,下午上课,晚上回家写作业、睡觉,就这样周而复始。为什么学习?有没有设定今天、本周、本月、本学期的目标?是否有分解目标?是否懂得管理时间?是否做事情能抓住重点?心态是否积极?有没有找借口?有没有在行动中反省改进,不断超越?
(3)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三组,三组学生要到10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第一组学生不知道要走多远,只告诉了他们方向,结果走了还不到一半的时候,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哀怨、痛苦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些人都要放弃了。
第二组学生知道目标在哪里,却不知道自己要走多远。当参与实验的老师告诉他们已经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他们没有了怨言,开始兴奋起来。因为一半的路程已经过去,终点就在不远处。
第三组同学一开始就被告知了目的地、距离,并在路上设有路标。于是,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过了1/10路标、3/10路标、5/10路标……竟然就这样一路愉快地到达了目的地。
34岁的美国人菲罗伦斯·查德威克,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在完成这一壮举之后,她决定向卡塔林纳海峡发起冲击。如果这一挑战成功的话,她就创造了更加伟大的纪录。
1952年7月4日,菲罗伦斯·查德威克冒着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雾下海了。海水冻得她浑身僵硬,大雾让她辨别不了目标,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就在她距离目的地只有半英里的时候,她绝望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她放弃了。
两个月后,她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天气再次挑战卡塔林纳海峡。这次她不但征服了这个目标,而且她的速度比男子纪录还快了两个小时。
由此可见,菲罗伦斯·查德威克第一次挑战失败,并不是因为寒冷和疲惫,并不是因为实力不济,而是因为她看不到目标。
分解大目标
(4)目标可以让我们坚定信念,开启智慧的大门
1968年,美国加州的罗伯特·舒乐博士梦想用玻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漂亮的水晶大教堂。教堂的建设费用初步预算是700万美元。虽然700万美元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他却很自信。他写出了10个募捐方案:有人愿意一次性捐助700万美元;找到7个人,每人捐助100万美元;找到14个人,每个人捐助50万美元;找到28个人,每人捐助25万美元;每人捐助10万美元,找到70笔捐款;每人7万美元捐款,有100个募捐者也能达到目的……
这样算着,他感到这个策划切实可行。于是,他满怀信心地和别人分享他的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60天后,舒乐博士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他慷慨地拿出了第一笔捐款100万美元;第65天,又有一对农民夫妇捐出1000美元;第90天,一位陌生人,在他生日的当天寄来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第8个月,一名捐献者要承担最后的100万美元。
次年,舒乐博士又号召美国人民以每扇窗户500美元为单位募捐,可以分10个月付清,每月50美元。就这样,在半年之内,1万扇窗户全部认捐完毕。
最后的募集总金额竟然达到了2000万美元。1980年9月,先后历时12年,造价2000万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
正是有梦想的目标,有要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为实现目标而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方案的毅力,才有了这个可以容纳1万多人,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经典的大教堂,才有了这个世界各地游客前往加州必然光顾的游览景点。博士的梦实现了!
不设定目标的理由
从小到大,老师或者家长都教育我们怎样设定目标,也许自己也希望为未来设定目标,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呢?
(1)害怕失败
因为有了目标,就有人来比较、来检验。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人来衡量你的失败和挫折,也就不必害怕失败。
(2)害怕被人耻笑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没有目标。所以,当你有了这个目标,很多人就会耻笑你,说你痴人说梦。在这个世界上,毕竟有许多人是没有目标的。
(3)不知道目标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生的重点,不知道人生价值的关键来自于实现目标,不知道目标是生命的转折点。
(4)不知道设定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人们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即便有了目标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实现,更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去实现。不知道实现这个目标会碰到哪些障碍,目标有变化时怎么办。
(5)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设定的目标与自己的特点、能力是否契合。是否切实可行,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如何设定目标
(1)酝酿远大的目标
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是任何天才均无法相比的魔术师,无论多么不利的状况,只要你运用积极的语言,那么,同样的事,你就会用肯定的眼光去看待。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到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试验。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又对另外一些孩子说,你们的智力水平一般。15年后,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成就很一般。后来,这位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成果时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那些被认为拥有高智商的孩子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就是因为受到了暗示——我是天才,因而,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让自己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那些“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在听到科学家对自己的评价之后,认为自己智力水平不高,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因而也就甘心当一个平凡的人,最终,他们真的成了一个平凡的人。
酝酿远大的目标
心理学家随机对孩子们做出了评价:
(2)酝酿从现在开始的目标
有的人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够好,就觉得自己以后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只能碌碌无为。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一个年轻的乞丐,终日懒洋洋地躺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破碗。每天都有很多人从他面前经过,有的人见他很可怜,就往破碗里丢几个硬币。
一位律师找到乞丐,对他说:“先生,您好,您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万美元的遗产。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是这笔遗产的唯一继承人,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个字,这笔遗产就属于您了。” 一瞬间,这个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富翁。
一位记者采访他:“得到这笔3000万的遗产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这个人回答:“我首先要去买一个像样一点的碗,这样我就可以像模像样地乞讨了。”
故事很可笑,但在我们身边像乞丐那样的人数不胜数。
人们所能想到的,今天都在一一实现。成也咒语,败也咒语,咒语不是魔法世界才有的!人生也是一个魔法世界,而你就是自己人生的魔法师。
(3)酝酿有责任的目标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往往显得异常自私。因为缺少使命感,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个丧失责任心的人,其内心在没有良知监督与鞭策的状态下,很难把事情做好,当然也不会创造出任何卓越的成就。
一个具备责任感的人,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未来负责。
我在训练时会问同学:“你的目标是什么?”
有个同学回答说:“我长大了可以帮父亲记账。”
这个答案惹得全场哄堂大笑。
目标太小、太自我将无法激起学习的斗志。这会让自己变得没有价值、懒惰、自私。
拉罗什富科曾说:“懒惰尽管柔情似水,却常常把我们征服。它渗透进生活、学习中的一切目标和行为,蚕食和毁灭着激情和美德。”
里兹做了一辈子木匠,并且其敬业和勤奋深得老板的信任。年纪大了,里兹想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虽然老板再三挽留,但是里兹去意已决。老板只好接受了他的请求,但希望他能再帮自己盖一座房子,里兹答应了。
盖房子的时候,里兹的心思完全不在工作上。他只想着如何和家人一起度过晚年的生活。在用料上,他没有原来那么严格,做出的木工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什么话也没有说。等到房子盖好以后。老板将钥匙交给里兹:“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里兹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里兹一生盖了无数精美的房子,最后却为自己盖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4)酝酿伟大的目标
目标越伟大,越能使你百折不挠,对实现目标越渴望、越坚定,遇到困难时才不会轻易放弃。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孙中山:向世界人民宣布他推翻清政府腐败统治的决心,而成为了国父。
诸葛亮:“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我们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幸福,为了生活而读书都没有错。但心中应该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这样的目标会让你摆脱困扰,坚定向前。
(5)酝酿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可执行的目标
很多同学说:“我给自己定过目标,但对每次充满豪情壮志定的新目标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反正都达不到了,现在也懒得定新目标来打击自己了。”也许还有些同学会说:“我制定的目标就是三年后考上高中。不过,后来我发现自己离这目标越来越远了,就越来越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努力。”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可能相当普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百多年前,有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他的两个孩子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往哪里?”牧羊人说:“他们要去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那样飞起来该多好呀……”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儿子说:“只要你想,你也能飞起来。”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向目标努力着、奋斗着。后来,他们果然飞了起来,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著名的莱特兄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目标不行,光说不做也不行。只有经过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成就理想。我们的目标不是凭空想象,比如觉得某学校不错,我的目标就是考上这所学校;不是豪言壮语,比如这次没考好,从今天开始我要天天通宵补习;也不是盲目指定赶超对象,比如,某某同学成绩比我好一大截,我的目标就是下次超越他。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一个你怎么跳也摘不到的果子,你终究会放弃它。
设定目标的具体训练方法
训练一 制订目标
假如不考虑失败,我愿意:
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达到什么样的成绩?
考到哪一个城市?
去哪一所大学?
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带父母在哪个城市生活?
去哪里旅游?
展开这些梦想时,尽量放松,闭上眼睛。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有些人想都不敢想,梦想能实现吗?只有当这些目标给你带来美好的感觉,你才会自动自发地开始行动。
训练二 对每一个目标,扪心自问
这真的是我的目标吗?
是□ 否□
我真的热切希望实现吗?
是□ 否□
这个目标违背我的意愿吗?
是□ 否□
与其他目标有冲突吗?
是□ 否□
我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
是□ 否□
想象达成目标的情形,使我们愉快吗?
是□ 否□
既然这是我的目标,那就一定要实现。前提就是要为目标制订一个期限,用期限来衡量目标的进展,激发向目标前进的动力。
训练三 正视实现目标的障碍
我们有了良好的目标、愿景和积极的心态,必须还要正视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障碍,否则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看不到自身和环境对于实现目标的障碍,诱惑和借口就会毁掉你的行动。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说: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一定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也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我们自身,我们能否做成一件事,往往不是看有多少条件可以利用,而是在于我们能否克服成功路上的劣势部分。
你的缺点是什么?
这些缺点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劣势?
环境会影响你达成目标吗?
排除这些障碍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不排除这些障碍会影响你实现目标吗?
如果不实现目标你会痛苦吗?
你需要外界给你什么样的支持?
训练四 将目标视觉化
将以上内容分解制订成表格就是目标计划了,这个计划要分解到每年、每月、每周,并且每天执行。
总表制作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将来就会制订工作计划、事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