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言古诗(4)
【赏析】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武装起义,曾占领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次年五月,元结奉命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陷了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诗人认为,这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西原蛮”对道州百姓的“伤怜”。而朝廷的官员不体恤百姓,残酷征敛。诗人因此而作此诗,谴责官吏残暴的行为。这首五言古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陈时弊、直抒胸臆,毫不遮掩。词意深沉,感情愤激。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发自肺腑,真挚感人。
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年间为玄宗近侍,后入太学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等职位,贞元七年(791)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今传有《韦江州集》十卷、《韦苏州诗集》二卷、《韦苏州集》十卷。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1]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2],燕寝凝清香[3]。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4],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5],未瞻斯民康[6]。理会是非遣[7],性达形迹忘[8]。鲜肥属时禁[9],蔬果幸见尝[10]。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11]。神欢体自轻[12],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13],群彦今汪洋[14]。方知大藩地[15],岂曰财赋强[16]。
【注释】
[1]郡斋:指官署中的斋舍。燕:通“宴”。
[2]森:密密地排列。画戟:饰有画彩的戟,常用为仪仗。
[3]燕寝:指休息安寝的地方。
[4]烦疴(kē):烦闷不适。
[5]居处崇:地位显贵。
[6]斯民康:百姓安居乐业。
[7]理会:领悟事物的道理。
[8]达:旷达。
[9]时禁:当时正禁止杀生。
[10]幸:希望。
[11]聆:听。金玉章: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12]神欢:精神愉悦。
[13]吴中:苏州的古称。
[14]群彦:群英。汪洋:水势浩大的样子。此处指人才济济。
[15]大藩:这里指大郡。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16]财赋强:物产赋税收入多。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本诗虽为应酬意味很浓的燕集诗,但又不类凡品。既有燕集诗的共同之处,又有作者淡远闲雅的创作特点。此诗不仅艺术水平较高,更表达了作者未雨绸缪的胸怀。
清代张文荪评价此诗道:“兴起大方,逐渐叙次,情词蔼然,可谓雅人深致。末以文士胜于财赋,成为深识至言,是通首缩处。”(唐贤清雅集》卷一)
前人以为此诗有汉魏之风。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1]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2],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3],残钟广陵树[4]。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释】
[1]扬子:指扬子津,在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南。校书:官职名。即唐代的校书郎,掌校书籍。
[2]亲爱:指好友。
[3]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洛阳人:指去洛阳的人,这里是韦应物自称。
[4]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5]沿洄:顺流和逆流,这里指人处境的顺逆。
【赏析】
韦应物离开广陵归洛阳,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元大的惜别之情,而此时诗人刚刚离开广陵不远,他就写诗准备寄给广陵的朋友元大,可见两人的情谊非常深厚。这首五言诗,写得波澜不惊,看似平淡,但内含情感深沉而又丰富,让人回味无穷。清代吴瑞荣评价此诗道:“数字内无数逗露,无数包含,了却情人多少公案,元明间才人为一‘情’字作传奇千百出,不敌这首。”(《唐诗笺要续编》卷一)
对这首诗给予极高的赞誉。
清·沈德潜:“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唐诗别裁集》卷三)
寄全椒山中道士[1]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2],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4]。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1]全椒:即今安徽省全椒县,唐朝时属滁州。山:指距全椒县西三十里的神山。
[2]郡斋:指官署房屋。
[3]煮白石:《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这里指道士生活的清苦。
[4]风雨夕:风雨交加的夜晚。
【赏析】
诗人在本诗中自然吐露出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本诗情景交融。于萧疏空阔之中透出深挚的感情。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自然,无丝毫烟火气,于空明之中,透出万象。
清·沈德潜:“化工笔,与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处不关语言意思。”(《唐诗别裁集》卷三)
长安遇冯著[1]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2]。问客何为来[3],采山因买斧[4]。冥冥花正开[5],飏飏燕新乳[6]。昨别今已春[7],鬓丝生几缕[8]?
【注释】
[1]冯著:韦应物友人。
[2]灞(bà)陵: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的灞陵在这里,因而得名。
[3]客:即指冯著。
[4]采山:砍柴。采山因买斧:意指归隐山林。
[5]冥冥:大自然默默无语的状态。
[6]飏(yáng)飏:鸟儿飞翔的样子。燕新乳:指燕子初生。
[7]昨别:上次分别。
[8]鬓(bìn)丝:两鬓白发如丝。
【赏析】
据本诗看来,冯著是一位德才兼备但怀才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后来到长安谋仕,虽颇有文名,但仕途上却不得意。冯著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到广州为幕府。但十年蹉跎,并没有获得一官半职,之后又回到长安。韦应物对冯著的遭遇深表同情,故而创作这首诗。诗人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对人生失意的冯著表达理解与慰勉。
夕次盱眙县[1]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2],停舫临孤驿[3]。浩浩风起波[4],冥冥日沉夕[5]。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6]。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7]。
【注释】
[1]次:停宿。盱眙(xūyí):今江苏省盱眙县。
[2]逗:停留。淮镇:淮河边的市镇,指盱眙。
[3]临:靠近。
[4]浩浩:盛大的样子。
[5]冥冥:昏昧不明。
[6]芦洲:芦苇丛生的小洲。
[7]客:诗人自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客旅之思。诗人于傍晚停泊孤驿,目睹一片萧索气象,夜闻钟声思念故乡,彻夜难眠。将一怀愁绪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此诗对旷野中苍茫冷清的夜景极力渲染,把天涯漂泊,客旅情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东郊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1],出郊旷清曙[2]。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3]。依丛适自憩[4],缘涧还复去[5]。微雨霭芳原[6],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7]。
【注释】
[1]跼(jú):拘束。
[2]旷清曙:在清新的曙色中精神得以舒畅。
[3]澹:澄净。虑:思虑。
[4]丛:丛林。憩(qì):休息。
[5]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不定。
[6]霭(ǎi):雾霭,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被雾霭笼罩的意思。
[7]慕陶:思慕陶渊明,指想归隐。庶:庶几,差不多。
【赏析】
韦应物晚年,对官场繁琐乏味的生活渐渐厌倦,渴望一种回归自然的清静生活。这一点,与晋代陶渊明产生共鸣。韦应物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非常向往,不但作诗“效陶体”,在生活上也“慕陶”。这首诗歌就是韦应物羡慕陶渊明生活和诗歌创作的证明。其中“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一句,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送杨氏女[1]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2],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3],大江溯轻舟[4]。尔辈苦无恃[5],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6],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7],义往难复留[8]。自小阙内训[9],事姑贻我忧[10]。赖兹托令门[11],仁恤庶无尤[12]。贫俭诚所尚[13],资从岂待周[14]。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15]。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16]。居闲始自遣[17],临感忽难收[18]。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19]。
【注释】
[1]杨氏女:指嫁给杨姓人家的女儿。
[2]永日:整天。戚戚:忧伤的样子。
[3]行:指出嫁。语出《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4]溯(sù):逆水而上。
[5]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
[6]幼为长所育:此句下原有诗人自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7]结中肠:心中惜别之情郁结。
[8]义往:指女大当嫁,理所当然。
[9]自小阙内训:此句下原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指母亲的教导。
[10]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11]令门:好的人家。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12]仁恤:疼爱、体恤。庶:希望。尤:过失、错误。
[13]尚:推崇。
[14]资从:指嫁妆。周:周全,完备。
[15]容止:仪容举止。猷:规矩礼节。
[16]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17]自遣:自我排遣。
[18]临感:临别时感伤。
[19]零泪:落泪。缘:沿着。缨:帽的带子。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为送女儿出嫁中所表现出的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诗句中刻画的一位情感深挚、对女儿既不舍又难留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宏词科,后入朝为官。因其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回京,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卒于柳州任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世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现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1]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2],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3],妄迹世所逐[4]。遗言冀可冥[5],缮性何由熟[6]。道人庭宇静[7],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8]。澹然离言说[9],悟悦心自足[10]。
【注释】
[1]诣:到。超师:法名为超的僧人。禅经:佛经。
[2]贝叶书:指佛经。因古印度僧人常在贝多罗树叶上写佛经,故有此称。
[3]真源:指佛的真谛。
[4]妄迹:指虚妄的事,即世俗琐事。
[5]遗言:指佛家先贤的遗言。这里指佛经中语。冀:希望。冥:暗合,心里悟到。
[6]缮性:修养本性。
[7]道人:有道之人,这里指超师。
[8]膏:油脂。
[9]澹(dàn)然:宁静。离言说:难以用语言表达。
[10]悟悦:悟道的快乐。
【赏析】
诗人被贬永州后,一次读禅经有感写下这首五古诗。表达了他身处逆境读经养性,寻求真理而又超脱尘世,清净自适的复杂心情。这首五言古诗,从晨起读经写到日出赏景,自然流畅。语言优美,有淡淡的禅味,又充满情趣。
宋代刘辰翁认为此诗“妙处言不可尽,然去渊明尚远。”(《唐诗品汇》卷十五)
溪居[1]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2],幸此南夷谪[3]。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4]。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5]。来往不逢人[6],长歌楚天碧。
【注释】
[1]溪居: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2]簪(zān)组:古代官吏的饰物。此以簪组指做官。累:束缚,牵累。
[3]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
[4]偶似:有时好像。山林客:指隐士。
[5]榜(bàng):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响溪石:触碰溪石而发出响声。
[6]人:这里指故人、知交。
【赏析】
此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边筑屋居住时的作品。诗歌字面虽表现的是溪居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颜欢悦,将贬官的郁闷心情隐晦其中。诗人被贬,牢骚满腹也是人之常情,但他却在诗的起首来一句“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实际是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诗人的不满。
清·沈德潜:“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澹泊之音,不怨而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