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难点

(一)研究框架

通过对转型时期中国城市集聚经济准确的识别和测度,科学全面认知中国城市集聚经济存在的形式、大小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检验相关学科的集聚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注:第一层中企业和劳动力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相对应存在,本文分析的重点放在劳动力层面。

如图0.1所示,本文研究的集聚经济主体包括宏观层面的城市、中观层面的行业和微观层面的劳动力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三个层次行为主体的空间地理邻近;第二,相同行业的技术邻近;第三,劳动力嵌套于行业、行业嵌套于城市的嵌套结构体现了组织或文化邻近,这种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各个层面行为主体的异质性。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层面行为主体间的联系和各个层面行为主体异质性对集聚经济产生的各种效应。

图0.1 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案

如图0.2所示,本文从集聚经济实证分析方法论出发,基于现实中存在的内生性、异质性和空间效应等违背经典回归基本假设的事实,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并分别采用微观经济计量、多层次分析和空间分析等工具方法予以解决,以实现集聚经济识别与估计结果的合理性和稳健性。

图0.2 技术方案

(三)主要内容和难点

基于本文研究主题和研究框架,第一章明确界定集聚经济的内涵以及识别与测度的方法,并简要阐述集聚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以中国城乡所有制部门、城市行业和城市地理空间为载体介绍集聚的指标及其度量。第三、四、五、六章是本文的主体,分别利用微观劳动力个体数据和宏观城市数据,通过控制微观个体异质性、城市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采用微观计量经济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来有效处理集聚经济识别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基于经典的城市经济学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劳动力微观个体数据,通过控制微观个体效应和运用工具变量法有效处理集聚经济识别与估计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第五章利用1997-2010年全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新经济地理学实证分析框架进行分析,通过控制城市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并对于识别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采用了系统GMM法进行有效处理;第六章主要考察集聚经济中的组织邻近,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和集聚经济的间接估计策略,尝试重新验证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进而捕捉集聚经济行业维度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揭示集聚经济各个维度间内在的密切联系。

识别和解决内生性问题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决定本文实证结果稳健性的关键问题。本文模型所遇到的内生性问题主要来源于遗漏变量偏误和联立性偏误。前者主要表现为微观个体和城市层面的不可观测异质性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比如,城市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等城市层面的不可观测异质性与随机误差项相关会导致估计偏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微观个体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方法消除这一问题,但由于当前中国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本文将分别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后者主要表现为外生的随机冲击可能会同时影响模型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从而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将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