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实养学,以技促教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之我见

湖北省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 吴志涛

摘要 当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高中专业教师的现实情况及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迫使专业课教师必须组织起来开展教学研究,规范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探索专业课学科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专业课学科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组织好专业课的学科教学,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为提高职业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作贡献呢?

关键词 改革 实践 教学 技能

技能训练不同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形式学生也很熟悉,而对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学生却略显生疏。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能学会操作的技能和技巧,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熟练程度都无疑是一次全面的考察和考核。多年来,我校一直对技能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孜孜以求。中等专业学校到底如何强化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职业学校要想创建特色,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求新,而不可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学校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强调实训教学改革必“深入实践,注重实效”等教改思路。为此,我们在我校机电专业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倡导“以实养学,以技促教”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分段教学、理论实践相统一、综合实训周、卡制教学法、技能选修制等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完善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规律

我们不论何人,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和目的,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也绝无例外,尤其是教育,方法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怎样的方法才是做教育的最好方法呢?要搞好一个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首先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要求,做到学为所用,用有所养,而切忌为了追求一时之时髦,而胡乱开设专业;其次就是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全面认真的考察,亦不可为求知识之全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的效果;然后,解决如何开设实践性教学项目、设立何种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的控制、如何检验学生所学技能等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机电类专业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分段教学体系、“教学三字诀”的教学模式、以卡导教的教学模式、“以考评技”的考核方式等等。

1.分段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在学习上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更深更广,其技能操作的环节更是浩如烟海,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训的过程中不善于化繁为简,去粗取精,不但教师的教学会陷入茫茫无边的僵局,学生学习自然也是晕头转向,不知所学。理清各个环节的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对机电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一一分解,逐项落实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明确每一环节应达到的目标。经过反复调研,我们对各个环节进行正确定位,确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分段教学。如图1所示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段教学体系:

图1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分段教学体系中,基础训练以基本功训练、增加感性认识、验证基本理论、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目的,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主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选修提高阶段,学生根据个人特点与兴趣和选定的发展方向进行选修,达到技能强化和新技术学习目的。

2.教学“三字诀”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生来到学校要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即“五步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用书本和黑板来传道授技,用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无法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转化。传统体系和“五步教学法”是“先学理论,再学实操”的教学方式,是从纯理论到纯实践的过程。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过程似乎很合乎条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实践证明,先理论后实践,其本质已经脱离了“学以至用,以实养学”的基本原则。这种懂犹如空中楼阁,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是脱离实践的死记硬背、脱离实践的假性知识。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力,不能发挥教学的根本实效,学生踏入岗位后,往往觉得教师所讲无非是一大堆的文字和符号而已,很难体现学习的价值,工作适应性差。只有经过了一定的实践,在行动中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转变观念,倡导“以实养学,以技促教”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理论以“够用”为原则,不是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技能实操课。

在机电专业,采用了“会(实习)——懂(学理论)——精(提高)”的“三字诀”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安排上,先安排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再安排理论学习,做到学而有的。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先让学生动手去做,然后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再开展理论教学。如车工操作学习,采用教学模式如下:①安排金工实习,对本专业将要学习的技能与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②进行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③进行车工实习,对车工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④学习《车工工艺》等专业知识;⑤进行车工强化与考证,使知识融会贯通。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前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为下一实践环节作准备。整个教学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贯通的过程,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老师反映课容易上了,考证的成绩提高了。

3.以卡导教,有的放矢

传统的技能训练教学是一种师傅带徒弟型的教学,这种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过程较难控制,为此,我们编制了《实习工艺卡》,并采用了《实习工艺卡》控制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效果。

实习工艺卡是把实训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将每天的实习内容制成工艺卡片。实习工艺卡中包含了实习项目、工件图纸、技术要求、工量具清单、操作步骤、操作技术要领、实习目的、技能训练要求、实习注意点、相关理论知识提示等内容。学生采用《实习工艺卡》进行实习的好处有:(一)实习有目标,每项实习与要求一目了然;(二)实习有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实习与训练;(三)技术有标准,有利于学生自查和考核;(四)知识有要求,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实习工艺卡》有效地控制了实习过程,使学生实习有序化,标准化。

4.以考严技,完善教学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对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效果十分必要。实践教学的考核不仅起着监督作用,而且有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实习的重要管理手段。

我校机电专业实习考核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日考核: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这是与《实习工艺卡》紧密相连的一种考核方法,它包括自查与教师考核两种形式。

(2)分项目考核:每一实习环节,由若干个训练分项目构成,每一个训练分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及时进行补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项目的实习。

(3)环节考核:当一个实习环节完成后,进行环节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后继的相关实习,如钳工实习合格者,才能进入机床检修实习;成绩优秀者,推荐参加考证,考取工种等级证书。

(4)技能鉴定:完成了相关的各环节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如当学生完了金工实习、设备操作实习、车工操作强化等环节的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者,组织学生参加车工中级的技能鉴定。

实习考核的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这一体系构成了实践性教学分段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强化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创建实践教学特色打造职业教育奇葩

1.理论实践相统一

理论实践相统一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理论实践相统一和教学的理论实践相统一。教师的理论实践相统一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但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有明显的分工,在教学安排中往往人为地分成理论课教师与实习课教师。一般实习教师有较好的实践经验,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而理论教师的实践经验较为匮乏。由于这种分工,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双方交流少,各自为政,造成了理论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现象,同时,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分工,不利于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模式的推广。为此,我们在教师工作安排上,不再对理论教师与带实习教师做明显的分工,每位老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习教师。具体做法是:

一是理论教师带实习。如机电专业的金工实习与机床构造实习,改单纯由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方法,变由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理论教师提前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并达到一定水平后,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在实习教学第一线边学边教,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的操作与训练。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增加了双方的交流。实习教师在理论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实习指导的专业用语,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强化了实习指导能力;理论教师通过指导实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明确了技能训练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为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提供了可能,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实在。经过带实习,理论教师提高很快,上课时案例、实例增多,内容更为生动,与生产实践联合得更密切,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类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激发了教师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二是实习老师参与理论教学。学校一方面要求实习老师提高实习老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综合实训周、理论实践相统一的课堂教学中,让实习教师参与进来,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实习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广泛性的理论实践相统一,消除了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分工造成的某些脱节现象,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师操作技能和专业业务水平。理论教师带实习,给实习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实习教研力量。

2.综合实训周轮制

传统教学授课的安排是采用多门课轮换制:根据教学计划的教学课时,将几门课按顺序制成周课表,以一定的时间(如1~2节课)为单位,各门学课交替进行授课。在专业课教学中,对于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内容,在采用多门课轮换制授课时,由于单次授课学时短,每次深入的课题过少。在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加上实习场所调换、教学方式改变等辅助时间较长等原因,使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教学不容易落到实处,也较难进行研究型教学与学习。

为了探索一种比传统的几门课轮上更好的教学安排方式,我校在机电专业进行综合实训周教学模式开发与试点。所谓综合实训周,就是选取与实践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一部分课时集中起来,在连续的时间内进行授课与训练。综合实训周按一周授课内容分为单一周与混合周:在单一周教学时,用一周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混合周教学是在一周内同时学二至三门相关性较强的课程。综合实训周一般放在专业教室或实习场所进行。一周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某课程中的几个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连贯性强。学习时学生对着实物边动手边学习,学习兴趣大,教师的授课也可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统一。

综合实训周既不是纯粹的理论学习周,也不同于实习。在综合实训周中,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进行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边学边练,是一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如在《金属切削机床》的《车床》专业课程周,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计34节),进行了教学大纲规定的40学时所应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验证课程周的教学效果,我们对采用综合实训周教学与常规教学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验,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

可见,采用综合实训周教学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班级,同时在综合实训周中,学生还学会了车床的拆装、精度检验、简单故障排除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展了书本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技能选修制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实习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地进行训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机电专业的金工实习,在四周的时间内,学生轮流进行车床、铣床、刨床、磨床操作,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熟悉各工种加工方法的目的。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加上精力的不集中,学生各工种均学得较肤浅,技能提高不明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我校机电专业在学生在实习期间,采用了工种选修制。

技能选修是在总的实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轮流的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选修强化其中的一种工种,以达到技能强化的目的。采用技能选修制,四周的金工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工种轮回实习,用时一周。在这一阶段,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通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各工种的加工方法,掌握其工艺特点,为今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好基础。第二阶段为工种选修实习,用时三周。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个人在前阶段的实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技能选修,即在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工种中选择一个工种,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技能选修制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既可达到大纲规定的熟悉各工种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要求,又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点训练强化其中一种工种的技能,做到了一专多能,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较大。

三、深化教学内容完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机电专业结合人才市场信息和国家对紧缺人才需求的调查,模具专业已被确定为钟祥职高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方向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输送模具设计和制造、模具维修、冲压加工及数控加工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构成。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我校教务处程自清主任结合现今学生的现状对基础理论课提出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雅之气,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养护学生的悲悯之心”的育人之根本,该教学理念强调老师执教必以尚德为根基,书本只为育人之象形而已,老师切不可本末倒置,重现象而轻宗源!现在我校各基础科,特别是我机电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已经深深体现了她的效力与收益。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可统称为专门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制造技术、塑料成形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模具CAD/CAM、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它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在构建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紧紧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他们的瞻前意识,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归类为专业入门。专业强化训练和专业综合应用三大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随着模具制造技术向宜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本专业学生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CAD/CAM、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古今中外的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新的教学方法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及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各类仿真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因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由于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内容的特定性又有对象的特定性,因此教师能否有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所具备的条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各种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及机械零件工作部分的有关设计计算内容采用的是借助实物教具,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机械制图的三视图部分内容采用的是多媒体动画课件教学;而对模具装配、安装调整、使用这部分内容采用的是让步学生观看企业现场录像的教学方式。并增加了PRO/E模具装配的设计与演示、利用CAD进行测绘的部分内容。最后还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泡沫板制作一些典型模具,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和自信心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天道酬勤硕果累累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几年的教改与实践,我校机电专业已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优化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加快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步伐,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收到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学生中级工合格率和多证率不断提高

机电专业的教改,切实加强了实践教学分量,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中级工合格率和多证率在不断提高。表2是机电04级与05级考证情况汇总:

表2 考证情况汇点

2.增强设施建设提升实训效力

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学校不断加强机电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两年中,一方面学校加大专业设备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专业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机电专业现已建成小具规模的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其中包含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线切割机床和数控机床等,本专业实习设备总值达100多万元,为强化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近两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同时也向地方职教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使职业教育的鲜花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国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自身学习和提高,积极组织全国骨干教师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学校最终培养了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的提升。机电专业的13位老师,拥有了中级工等级证书8人,高级工证书5人,双师型教师10人。

五、励精图治展望未来

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现学校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