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零”艾滋迈进: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五个一”为切入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

一、背景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经济基础薄弱,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特困县。辖17个乡镇、254个村(居委会),2009年总人口约46.7万人,现有中学27所,在校学生约29768人。

中学生不仅是一个易感人群,也是防治艾滋病的资源和力量,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艾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将艾滋病知识传播到家庭和社会,进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和水平,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于2006年开始坚持在全县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做法

1.每学校培训一名师资。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支持下,选派4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并先后举办两期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班,共63人。每所中学至少有1名教师接受过培训。

2.每组至少聘用1名学生为同伴教育员,开展同伴教育。选择10%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和向心力的学生为同伴教育员并培训,一般选择班干部、团员或活动积极分子,利用其在同伴之间的影响力、亲和力,对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产生同化作用,从而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

3.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或活动。可以班级、小组或全校学生为单位,形式多样,如演讲、游戏或案例讨论。号召学生参与或互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4.每月一节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专题教育大纲》要求,以《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生活技能教育指南》为蓝本,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要求每月至少1学时,初中要达到6学时,高中要达到4学时。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课表、有作业、有测试。

5.每月办一期艾滋病防治宣传专栏。各中学在校园醒目位设置防艾宣传专栏,并每月更新一次,专栏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危害性和防控措施,张贴防艾宣传墙报等。通过宣传对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效果

借助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对教育部门提供支持,培训师资,举办试点,并借助试点经验在全县实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共支持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7所,培训师资63人,累计受教育学生20084人。通过教育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表1),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表2),对艾滋病的态度正向回答率(表3),均明显升高。

表1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表2 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并摒弃传播主要错误观点的比例

表3 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回答情况率

四、经验

1.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是搞好本项活动的组织保证。教育系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系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自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启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严格履行防艾职责,并借助项目支持,积极参与防艾活动,将本项工作纳入各中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统一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搞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规范工作模式是搞好本项活动的基础。为保证工作取得实效,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支持,于2005年4月至6月在4所中学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试点,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师资培训,并赴湖北省大冶市第十二中学考察学习。借助大冶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台了竹山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工作模式,并下文在全县推广实施,使各中学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为搞好本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3.搞好师资培训是本项活动成功的关键。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讲座、举办专栏、张贴宣传海报、召开主题班会和同伴教育等形式,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同伴间及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增进学习效果。

五、挑战

虽然我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解决教师流动性大所产生的影响,如何扩大或更好地发挥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的辐射作用,应是今后一定时期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撰稿人:孙长喜

单位: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