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现代流通
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农机流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五”以来,随着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特别是一大批种粮大户、农机使用大户和农机合作经营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以及跨区作业的拉动,农机市场购销两旺。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国有农机流通体制打破以后,国有农机公司纷纷改制重组,大批民营农机流通企业快速成长,加上生产企业自建的营销网络,以及物资、农资、农机推广、科研等部门也参与农机经营,形成了目前农机流通企业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局面。从企业数量来看,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流通企业近万家,大大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省、地、县国有农机公司2600多家;从销售规模来看,绝大部分属中小企业,超过亿元销售额的仅有几十家,5亿元以上的不足10家,2006年百强流通企业共计销售额180多亿元,仅占全国农机流通行业销售农业机械及相关涉农机电产品总额的10%左右;从经济效益来看,普遍较差,据对百强农机流通企业调查,在2004、2005、2006三年中,户均实现利润分别为29.7万、53.2万元、64.9万元,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主要是靠从事汽车、家电、房地产和物业经营或管理取得;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国有公司改制早,民营企业发展快,在欠发达地区形成一定经营规模并取得较好效益的企业更少,部分国有公司仍未完全改制,举步维艰;从流通业态来看,一些新型、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配送、代理店、品牌店、4S店开始出现,但总体上来说,还是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不高;从市场规范来看,诚信、品牌、服务理念滞后,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假冒伪劣和坑农现象仍然存在等等。
总的说来,农机流通业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生产贡献很大,部分国有、民营农机公司经过改制再创业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经营规模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使得农民选购农机产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农机流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受政策以及农民收入较低的影响,农机流通行业是微利行业,其生存和发展条件一直比较差,主要表现在:
1.整个农机流通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服务水平,还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上,普遍散、小、差、落后,经营设施简陋,无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匹配,无法与境外经销商相抗衡,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2.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意识淡薄。大部分农机流通企业仍维持传统的经营模式,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流通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规模效益,因而难以扩大再生产。
3.农机营销特别是整机经营准入制度难以推行,规范农机流通秩序举步维艰。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牵头制定并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开业条件、等级划分及市场行为要求》和行业标准《农业机械营销企业服务质量规定》,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执行的力度极其不够。因此,经销商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谁都可以开公司卖农机,部分企业忽视服务、忽视品牌、忽视质量、忽视零配件供应,导致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4.虽然农机有形市场已经成为农机流通领域的重要流通业态,但在政策支持以及区域布局、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现代流通和广大农民选购农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农机有形市场的改造、提升和规范管理尚未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取得真正实效。
5.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现代流通中,信息是企业开拓市场、决策市场、拓展服务的重要依据。虽然大家都需要信息,但一方面许多企业对信息重视不够,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不愿交换公共信息和数据,使得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工作难以开展,市场信息不畅,极大地影响了农机事业的发展。
6.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长期以来,国家把农机流通行业按竞争性行业对待,而忽视了农机流通行业面对“三农”所承担的培训、推广、服务、维修等功能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除了享受免增值税,没有得到其他政策扶持,因而绝大多数农机流通企业极其困难,部分效益较好的企业,其主业已不是农机经营。
总之,农机流通业在整个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落后于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等环节,甚至可以说,农机流通制约或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抓住机遇,提出措施,振业农机流通业,实现农机流通现代化。
二、农机现代流通是时代要求
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处于“中介”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流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无流通论”到“流通附属论”,再到“流通决定论”和“流通先导论”。对流通的认识过程实际上是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其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运行从生产决定流通,转向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控制和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流通在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流通已经从末端行业变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流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懂得现代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技兴农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机流通,是连接农机生产和农民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农机流通行业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各种农机产品,包括农田作业机械、水利排灌机械、农副加工机械、植保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保证了农业作物耕、种、收、加工的需要,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益,满足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农机流通在服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机工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看,没有农机流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要实现现代化的“大”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大”流通;同样,现代化的“大”工业,也离不开现代化的“大”流通。然而,农机流通的现实状况,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相称,也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农民以及农机生产企业对流通网络、服务格局的需要。因此,振兴农机流通,建设现代农机流通体系,推进农机流通现代化迫在眉睫,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农机行业、农机人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农机现代流通的发展目标
启动“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简称“农机流通工程”)。目标是:到2015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其中50个大型农机连锁总店、50个区域性农机中心市场)、2000个县级农机销售服务中心、30000个乡镇农机连锁店(含加盟店),覆盖90%以上的农村乡镇。通过“农机流通工程”的实施,在全国形成若干个集团化、集约化的区域性农机中心市场,通过开展总经销、总代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统一售后服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农机流通的规模化经营和强大的服务品牌,使“价格优惠,质量保证,服务到家”成为现实。以真正实现:农机流通领域没有假冒伪劣产品;农民购买配件不出乡,购买大型主机不出县;农机具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
1.50个大型农机连锁总店建设:以大型骨干农机流通企业为龙头,以“规范渠道、规范管理、规范品牌、规范标准”为重点,采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心店+加盟店”的建设模式,以大经济区域为核心建设成农机销售中心、农机物流中心、维修服务中心、农机信息交流中心。
2.50个区域性农机有形市场建设:要逐步建成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展示中心,品牌农机聚集交易中心,农机信息交流中心,农机物流配送中心和大中型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3.2000个县级农机销售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农机销售服务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辐射本县及周边的农机销售中心、配件供应中心、农机信息中心和维修服务中心。
4.30000个乡镇农机连锁点建设:主要采用以“自建+特许加盟+整体加盟(通过联合实现地方资源整体加盟)”的操作方式,以中心乡镇作为经营区域建设农机连锁点。
四、农机现代流通的主要措施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最近,中央领导人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所做的重要批示,都为农机流通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提出振兴现代农机流通,推进农机流通现代化,是非常适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办公室,宏观管理和指导农机流通业振兴和发展。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起,在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下,与农机市场体系建设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和协会紧密结合,吸收全国知名农机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参加共同成立“振兴现代农机流通”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农机流通发展战略,提出农机流通发展目标和思路,制定农机流通发展规划,规范农机流通市场秩序,引导农机流通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责任等。
2.争取政策扶持和政府支持。农机流通业的特殊发展历程以及所面对的群体,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从政府部门来看,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委已开始关注农机流通、重视农机流通,对农机流通工作及其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明确表示支持。特别是国家商务部的有关部领导和国家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以及鉴定总站、推广总站对农机流通的支持力度切实进一步加强。从政策层面来看,首先,要确立发展现代农机流通在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应有的地位,把农机流通发展纳入全国农业机械化总体发展目标和全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当中,特别是要把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和有形市场建设等新业态,列入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实施当中;其次,建立并执行农机流通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机流通秩序;第三,对农机流通企业在税费和信贷资金上予以支持;第四,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重点扶持农机流通“龙头企业”;第五,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7]36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各级流通协会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3.依靠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的联合、合作,大家共同努力,振兴农机流通业。合作是“金”、合作是“银”,合作出奇迹,合作出伟绩。振兴农机流通,离不开全国农机流通行业,包括农机流通企业、农机生产企业营销部门以及农机大市场等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特别是“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是中坚力量,应以他们为核心,通过必要的联合、配合、协作,整合现有流通网络,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农机流通企业,净化农机市场,真正销售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确实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从而达到重塑农机流通的形象和地位、发挥农机流通的功能和作用,振兴农机流通行业,最终目标是为“三农”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售后服务平台建设。农业机械使用季节性强,农民使用时间相对集中而且强度大,在此期间发生故障的概率也较大,单靠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立完备的售后服务平台尤为关键。建议以农机流通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具有较强服务能力、较大服务半径的售后服务中心,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机产品售后服务的需要;二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满足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用户的需要,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拟建立供求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价格信息等,指导流通企业开拓市场、拓展服务,帮助农机生产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农民用户能及时了解并选购所需的产品。
5.提升农机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打造具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二是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提高农机流通质量,促进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改善农机流通和生产的关系。当前的局面是:大生产、小流通。流通企业大多依赖于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缺少话语权,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这不利于流通体系建设、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倡议实现三“大”,即大农业、大生产、大流通,生产与流通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6.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市场经济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一支好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开展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的农机流通业务以及技能、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分析人才、售后服务人才、维修人才等等。要特别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基本素质、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壮大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三农”、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