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预防与指针急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猝死指针急救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概述

现代医学对猝死的认识从心脏病发作“论救”,院前急救是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其抢救围绕心跳复率进行。在晕厥先兆发生和“围心跳骤停期”基本没有什么阻截措施,要做的就是胸外按压。指针反射法院前急救,不仅在患者猝死瞬间进行“逆水挽舟”地抢救,还要善于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即晕厥先兆的抢救处理。为什么指针急救能阻截猝死呢?这还得从发病机制到抢救原理进行系统阐述。

为适应本书的阐述,笔者把猝死分为三期讨论:晕厥先兆期、频死挣扎期、极度衰微期。

本章第一节是对青壮年猝死的特点分析,第二节和第三节进行猝死指针急救的中医知识和原理研究地阐述,第四节是辨别晕厥先兆期发展走向的经验总结,以及判断“围心脏骤停期”的中医学基础。

第一节 青壮年猝死的特点分析

一、“青壮年猝死源于心脏病”的观点难定论

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猝死的认识几乎形成定向思维:猝死的都是心脏病发作导致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要用电击除颤、心内注射、开胸按压、动用呼吸机、高压氧的肯定是大病、危重病;加上医学惯用也擅长于这种“救火式”急救,使得人们习惯于以动用何种先进设备和抢救的时间长短、恢复的快慢来衡量病的轻重缓急。而将危急症状阻截在萌芽状态,免去了后面“焦头烂额”的情况,反而会觉得这是小病或轻症或者根本没病。

由于猝死者生前没有可提供的有价值意义的研究资料,只能从数量有限的尸体解剖分析死因。但是单靠解剖来界定先天疾病与后天因素,器质性与功能问题并不是那么可靠。功能性突变难以从解剖中发现问题,而解剖中发现疑点的脏器也不一定就是致死的病因所在。因无任何先兆突然倒下猝死多发于冠心病、尤其是有心衰的患者,在人们还没有搞清猝死具体病因前,习惯于以心脏病来推断死因:把冠心病看成猝死的第一病因,先天性或隐性心脏病看成第二病因。

笔者却认为,青壮年晕厥倒地的瞬间没有了呼吸,不一定就意味着心脏骤停了。本节要探讨的是:青壮年猝死,除“心源性”以外的可能存在的其他病因。

对发生在院外青壮年猝死的发病机制,医学认为原因未明。部分专家多偏向于心脏病或隐性心脏病,认为所占比例在75%~90%。因此分析发病机制都是按院内抢救心脏病资料推断,就是说,以院内抢救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前后心电图及生命体征变化来推断院外猝死发病机制。如室颤多为室速、室扑进展的结果,或缓慢性心率失常进展所致阿-斯综合征。猝死以心脏病论断由来已久,以致一些青壮年猝死者在既无生前诊断预警,又无死后尸检作证的情况下,都以突发心梗死亡向社会发布。这样的结论有些武断,很难以让社会信服,故每有猝死发生事件总会就死因争论不休。比如,某高校女生练瑜伽时突然晕倒猝死,专家说:瑜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练的,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禁止练瑜伽。可是,该女生拥有健美的身材和靓丽的外表,不像患有先天性疾病,同学证实死者平时身体很棒。其家长说,女儿平时没有什么病,跑两千米也不在话下。一个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猝死,生前既无丁点心衰迹象,也没有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信号,连心绞痛的痛苦过程都没有,有的还不久做过体检。说他(她)死于心脏疾病,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青壮年猝死过程存在三多一少现象:晕厥倒地无先兆的多;意识丧失后伴有抽搐的多;即刻指针抢救迅速逆转的多;生前有心脏病预警的少。

器质性心脏病发作先兆过程,其临床表现多数是明显的,或心慌、心悸、烦躁不安,或心绞痛发作、肢体发凉,或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先天性疾病者多数耐受力弱,平时总会有一些症状表现,或不耐刺激,或不耐烦劳,容易发生晕厥之类。资料显示:那些猝死者在意识丧失前虽有心慌或“心不舒服”的表述,进展快的即时或数秒钟后意识丧失伴抽搐。这样一晃而过的心慌表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据有关专家研究,某些诱因引起“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时,也可以出现一过性的心慌心悸,随后出现心脏抑制使血压急剧下降,并即时因脑血流缺氧而晕厥。笔者凭院外抢救经历来分析这种现象:有些疑似猝死先兆者晕倒时脉搏难以摸到,血压难以测出,面色青紫或苍白,意识模糊或丧失,以指针抢救逆转或指针抢救复苏后对患者脉搏记数,发现以脉搏变慢的为多,增快者也在120~140次/分之间,并没有达到室速的极限程度。从先兆症状和缓解后记录分析,这种情况似与心脏病关系不大。

笔者几十年来遇到过不少晕倒病例,虽然多数情况下当时难以确定是否有猝死风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掐筋掐穴抢救,患者可以迅速逆转,而且大部分不需要药物抢救就可以恢复。不过抢救的时机和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随着现代医疗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增强了,如果见有这种情况发生,缓解后肯定要进行检测或采取其他医疗措施才放心。可是,在医疗不够发达的年代,通过指针抢救好转后,让患者自然调节恢复是常有的事。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病,简单的指针抢救是难以恢复的。折射出青壮年猝死“多数源于心脏病”结论并不是那么可靠。

青壮年猝死的特点是进展迅速变化快,如抢救及时得法,恢复活力也快。笔者临证抢救留意到,患者在晕倒瞬间有头晕窒闷呼吸不畅感,这时患者仍有浅速而无效的呼吸,随着脑血流缺氧迅速加重,情况进一步变糟直至意识丧失,连浅速而无效的呼吸都没有了,这就是呼吸骤停的过程。此时血压严重下降,脉搏难以触摸到。但有经验仍可在桡动脉处摸到沉伏于内的脉搏,或散乱,或若隐若现,或拙急但模糊难辨。说明此时心脏并没有完全停止跳动,体循环仍然在缓慢进行,由于肺呼吸停止,循环灌注的血不含有氧分,组织严重缺氧,血中代谢产物堆积,故死后尸斑出现早而浓。也有还处于“濒死期”即见瞳孔散大,全身出现类似早期尸斑样的乌紫色缺氧斑。因为意识丧失伴有时间长短不一的抽搐,抽搐时闭气用力做奋力挣扎,故死后颈部静脉怒张,双眼圆睁。

因此笔者认为,青壮年猝死的发生,多数是在一定的诱因下致急性脑血流缺氧。其发病原因不一定都是心源性的,可能存在多种原因,那些未能诊断检出心脏问题的青壮年猝死也许就属于这一类。

二、从中医的“痧证”看呼吸骤停

据东方网《文汇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10日下午,湖北经济学院新生开始军训,3小时后休息就餐,晚6时30分晚间军训,新生站了15分钟军姿后唱军歌。徐迅被点中,唱完回到队伍后刚摘下眼镜,便突然向前倒下,不省人事。军训教官和同学赶紧呼叫120和校医,现场人员展开施救,但发现徐迅已没有了呼吸,尚有心跳。校医赶到现场后,急救车随后也赶到,将徐迅送到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当晚8点25分,徐迅仍不幸身亡。警方认定徐迅属于猝死。

笔者分析导致徐迅猝死病因有几种可能:一是存在隐性疾病,在一定的诱因下突发恶化;二是体质虚弱不耐久立,发生体位性晕厥。三是中暑(暑热发痧)引起暑痧凶候。而后两者的发生都有血管迷走抑制现象出现,严重的与心源性晕厥难以辨别。但从“发现徐迅已没有了呼吸,尚有心跳。”的表述来看,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生心脏停搏。是因急性脑缺氧导致晕倒,虽然呼吸停止,心跳没有停止,心脏停搏是继发于缺氧。由于没有恢复呼吸和意识,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故即使后来入院抢救,虽有高科技设备都无力回天。可见抢救及时和方法正确何等重要。

青壮年清醒状态下突然晕倒的呼吸骤停,少见有任何一种呼吸衰竭过程,也与心脏骤停即刻出现的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不完全相同。几秒钟或即刻意识丧失伴抽搐,呼吸停止,同时摸不到脉搏,测不出血压。研究这一现象对于猝死院前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为引起注意,笔者在此特别提出以示区别。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呼吸骤停呢?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从医学角度认识,绕来绕去也难以跳出“心源性”思维,不妨从中医的“痧证凶候”发病机制分析,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痧证是未被医学认识的一种临床急症。其中“痧证凶候”发则异常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临床特征有:突然头昏、头痛、脘腹胀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则昏厥。热痧可有身热不宁,或见拘急;寒痧可肢冷麻木,唇青舌紫;绞肠痧可见腹中绞痛;中暑引起的称暑痧,饮酒后发生者称酒痧。另外,尚有一种急症,猝然昏倒抽搐,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因死后全身乌紫,俗称“乌痧症”。“痧证凶侯”引发诱因多为骤感役毒,其人不知,加以劳累、情绪方面的原因都可突发。其他如经络或中焦有寒失于表散,误食温补或饮酒也是常见诱因。

龙年正月初六,湖南电视频道曾报道“喝两杯白酒倒地身亡”事件。事发湖南湘乡市双枣镇,一名大四男生为结婚的堂兄当伴郎,席间喝了两杯白酒后突然晕倒。目击者说,当时患者感到不舒服,即伏于桌边,接着即见患者双手握拳抽搐,牙关紧咬,舌头都咬出了血。在场亲友赶快打120,等20多分钟医生赶到,患者已经不行了。而同桌及其他桌的客人都喝的同一种酒,无一人出现不适反应。其父说,儿子平时身体很棒,喝半斤白酒都没事的。记者采访了主诊医生和有关专家,没有谁能说清确切死因。

这种急性脑血流缺氧所致晕厥,可能症状发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不具复发和常发特点。难以用心源性晕厥、神经源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等理论解释其发病因素。为方便说明,笔者将之称为“特发性脑血流缺氧”。下面是笔者早年用指针抢救异常凶险的“乌痧证”猝死的病例。

约于1987年某天下午,天气闷热,一位16岁女生大扫除后坐在座位上感到不舒服,一会儿昏倒,不省人事,学生急唤救人,待我赶来即见昏迷,噤齿握拳、强直性抽搐、眼球直视、瞳孔散大、触不到颈动脉搏动、呼吸停止、面部及四肢暴露处可见皮肤乌紫,全身组织缺氧明显。症候十分凶险,如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可在极短时间内死亡。即掐醒神开噤组合及掐寒筋,无反应,就近撕练习本纸两张包其足跟,作饿虎咬食。渐紧齿用力,旋见患者胸廓起伏,长吐一口气,眼动,手松,一会儿面色恢复。后来未作其他处理,只感有些乏力,让其好好休息,放学后将单车寄存,和同学一同回家。第二天照常读书。是什么原因让患者突然晕倒呢?民间所谓的“乌痧证”到底与心脏病有无关系呢?也许没有人能说清楚。我赶到时大约在患者晕倒3分钟后,然后患者被我用指针反射醒脑法救醒,避免了死亡。笔者后来曾回访其父母,家人说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过类似症状发作,也没有遗传性疾病,20多年过去了,患者现今结婚生子,未见有大病,更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

下面以中医“痧证”为例分析呼吸骤停的发病机制。

1.中枢功能紊乱致脑血流缺氧

脊髓是神经中枢的一部分,既司传入又司传出,交感神经传入冲动及传出通路在肩胛上缘的脊水平以上传导突然受阻,可使脑功能产生抑制。由于中枢对自主神经调控失常,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故心慌心悸只呈一过性,即发生晕厥。笔者对一些患者施行抢救,在进行“颈脊组合按摩”后,原来摸不到的脉搏可触摸到明显脉率搏动,患者感受身体发热出汗,同时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按压时患者多见脊柱有疼痛反应点,此反应点多在T3~T5。脊柱正当中医的督脉经,督脉总督诸阳经,称为“阳经之海”。中医所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气运行上达于脑濡养脑髓,“脑为元神”,若经气受阻,元神失养,则昏仆不知人,大气将绝矣。这种阻隔经气运行的多为“虚风贼邪”以及“疫毒恶气”。外邪直中经络,阻遏气机,其人不知,像健康人一样活动如常,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突然发生让人晕倒。

2.横膈升降受限使肺呼吸抑制。

在人体胸和腹腔之间,有一块薄薄的、形状像一顶帽子的肌肉组织,医学上称为膈肌,因其横置于胸与腹之间,因此,人们又叫它“横膈”。它的顶部突向胸腔,与肺的底部紧贴;底部盖在上腹部脏器肝、胃、脾的上面。它大约五毫米厚。吸气时横膈位置降低,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运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静呼吸时横膈的运动范围为1~3厘米,深呼吸可达3~6厘米。当吸气时,膈肌的隆起部分下降,使胸腔的上下径扩大,膈肌下降时压迫腹腔脏器,使腹壁膨出。呼气时,膈肌的位置回升,腹壁弹回,腹腔脏器上推,膈肌渐渐回升到吸气前的位置,使得胸腔变小。正常呼吸情况下,吸气时横隔下降,呼气时横隔上升。

2010年6月,一位21岁的小姑娘中暑求救。当时患者头晕、气闷,乏力短气,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急用指针掐穴抢救,即时可见面色转红,脉搏转有力,其后再加吸氧,并建立输液通道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虽经2个多小时抢救,患者仍感头晕短气,不能坐立,听诊呼吸不均,近似于双呼吸,约12次/分钟,通过患者自己找感觉表述:是吸气费力,胸中如有物撑。看来还是暑湿之气导致中焦气机阻滞。便取4厘米口径火罐于剑突下拔之,连续2次,起罐后找感觉,呼吸已顺畅,以前的头晕短气不适感很快消失。

同来者介绍:患者值班当迎宾的岗位,当日正值停电,里面闷热,站了一阵感觉头晕呼吸不畅,汗出不止,有人拿来冰西瓜消暑降温,只吃了两口,不适加重而晕倒,在场者掐人中救醒,因此众人抬来求救。现在来探求其发病机理。

中医学认为,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阳交泰,化生万物,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概括。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观察到人体亦有清浊升降的运动规律:清阳发腠理、实四肢、出上窍,浊阴走五脏、归六腑、出下窍。浊降清升,各安其位。由于升降运动的相互协调,促进了人体气机升降有一定规律。正常情况下,清气主上升,把精微水谷之气上呈,濡养于脑,故能主宰“神明”的一切活动。故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摄,足能步。浊气主下降,自下窍排出,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如人体出现气机功能逆乱时,就会打破这个规律。胃处中焦,扼气机升降的要冲,受乘水谷,并将腐熟的水谷顺次传送至小肠分清别浊。若在某种诱因下发生气机逆乱,浊阴上泛,就会影响横膈的规律性收缩,出现呼吸不畅而缺氧。一些猝死患者晕倒前曾有恶心呕吐或晕倒后口吐白沫,是因浊阴上逆,邪蔽清阳,阻塞清气上升的通路,清气不能濡养脑髓,故而晕倒昏不知人。患者出现“心里不舒服”或头晕窒闷,恶心闷乱等证,如能呕吐或矢气则气通,症状可能得到暂时缓解,若抢救措施不力或错误可使症状加重。如气滞中焦,上下不通为“气闭”,邪浊之气闭于里则乱,症状严重者可即时晕倒而发生猝死。

三、青壮年猝死与“神经电能风暴”

医学上有“心室电风暴”一说,形容突然发生的快速性心率失常引发的危象。所谓风暴,顾名思义像台风席卷大地,来势凶猛,来速去也速。

笔者所述的“神经电能风暴”特指神经冲动、传导、调控过程出现的危机。包括:冲动撤离、冲动传入通路受阻、中枢疲劳,三者发展均可导致中枢功能紊乱。中医的寒痧、中暑、情绪过激,以及医学上的迷走反射、神经性晕厥、药物过敏的速发性变态反应等都可发生神经电能风暴。

神经电能风暴发则症状凶险,严重的即刻意识丧失伴抽搐,同时摸不到脉搏,心跳难以听到,酷似心脏停搏。下面是指针抢救医疗过程中的突发病例。

患者男性,27岁,聋哑人,劳动时不慎被不锈钢将足背指近端关节处肌肉挫伤呈一深约0.8厘米,长约2.2厘米开放性伤口。独自一人来本站要求消毒处理。清创后通过文字交流同意伤口缝针。护士先替其注射利多卡因。

我在诊室忙着接诊患者,忽然听到外科处置室传出急促的呼唤声,叫我快速抢救。赶到视之,见患者坐在围椅上,靠墙仰着脖子,眼球发直,两手强直颤抖式抽动,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显然意识丧失,情势危急,未及听心跳、测脉搏,急用指针抢救,一边掐按,边叫旁人快拿血压表测血压,先掐按强心组合,内关20遍、足三里10遍、涌泉5~6遍,此时见患者意识已清醒,面唇已开始好转。护士此时已测血压,说血压很难测清,估计在60/40毫米汞柱。再将升压组合按压1遍,立即测出血压约70/45毫米汞柱。动脉搏动较前明显,又掐按醒神开噤组合一遍,再测血压85/45毫米汞柱,此时口唇已现血色,触脉已明显搏动,但较平时为慢,又掐按四阴组合穴一遍。由我自己亲测血压,血压已上升至90/50毫米汞柱,动脉搏动声已较响,说明心收缩已强有力了。一连串的指针按压,血压短期内连续上升。危象已解除,整个过程6分钟左右。喂温水,让其休息片刻即能从外科处置室走到大厅休息,其后未用任何药物。

事后医务人员对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痛刺激引起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抑或神经源性休克,或者麻醉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也有疑为是癫痫发作者,但从无先兆和当时症状(无猪羊叫声和口吐白沫)来看,可以排除癫痫。第二天换药通过文字交流得知,患者无癫痫病史,也未发生过类似症状。根据护士提供的情况,当在伤口两侧注利多卡因时患者有痛苦表情。这是疼痛的反映,常人都会有的,注射完后,患者还面现轻松笑容,可是,半分钟后脸色突然变化,因此,血管迷走性晕厥或神经源性休克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药品的过敏反应。正因为抢救及时和方法正确,在意识改善的同时持续指针按压使血压在短期内上升。故很快恢复。

神经电风暴的策源地

神经电风暴的四个主要策源地:心脏、胃部、脊髓和大脑本身。

当机体受到紧张、恐惧等情绪刺激或难以承受的疼痛刺激时,患者首先的反应是心跳加快或仅感心里不舒服就意识丧失。可以用“心脏机械感受器敏感性增加”来解释,故患者心率加快而有心慌感,反射性地激活自主调节系统进行调控,迷走神经兴奋,周围血管床扩张使血压下降。这场风暴中,最后以迷走神经优势“胜出”,故晕厥即刻患者瘫软无力。严重者血压持续不升呈“休克”状态,脑缺氧加剧可造成严重后果。这种神经冲动撤离风暴的“策源地”在心脏或大脑中枢。

如前所述,背脊受寒冷刺激,引起脊柱周围组织皮肤血管痉挛,影响了脊髓的血流供应和神经传导,导致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信号;同样道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当胃部神经元受到某些异常刺激时,信息会传递至中枢,导致中枢发出错误指令,使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或代谢变化,分泌抑制性递质,使呼吸或心脏抑制,导致脑血流急性缺氧。这种神经电能风暴策源地在脊椎或胃部。

青壮年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家庭的顶梁柱,所背负的压力大,常因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体质变差,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或超负荷工作,又会导致精力严重耗损,适应力和耐受力降低,严重的在一般活动情况下也会出现晕倒虚脱现象。夜间休息时需要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维持身体机能的动态平衡。由于疲劳使睡眠加深,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致动态平衡被打破,脑部缺氧而导致脑死亡。中枢疲劳导致神经电能危机,其策源地在大脑本身。

医学上把一些难以确定病名的急症进行命名,突然晕倒伴循环障碍和短阵抽搐的叫做“阿-斯综合征”。对于引起的病因有多种说法。多数认为,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阿-斯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的症状为:伴随心律失常而突发,轻者黑朦迷浑,重者知觉完全丧失,有的伴有抽搐。特征为当排血量骤降时,先表现为面色苍白,继而失去知觉、抽搐,抽搐症状很像癫痫。如脑循环及时恢复,此时常因反射性充血而脸色潮红,清醒后患者马上恢复以前活力,往往不知道晕厥是如何发生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一代已不像他们的祖辈或父辈那样。坐得多、吃得好、活动少,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让这一代人心肺功能和体能储备大打折扣,考验着医学有关晕厥、猝死的原有定义。因此,专家们近年来不止对晕厥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还对其发生发展及导致的后果提出不同看法。

对于阿-斯综合征,1961年Johansson提出他认为的最佳定义:阿-斯综合征是指“非麻醉患者由于心率突然变化而产生的急性脑缺血发作”。这一定义大大扩展了阿-斯综合征的范围。可以称之为“广义的阿-斯综合征”。神经电能风暴特征符合广义的阿-斯综合征。

因此认为,无论患者有无心脏病或其他隐性疾病,青壮年猝死与神经电能风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电能风暴”是对中医的“猝死外邪论”的诠释,对照医学的“心源性疾病论”,猝死就前因后果关系可分三种情况。

(1)诱因——脑功能紊乱——呼吸骤停——心肌和脑部缺氧——心脏停搏死亡。这一类青壮年多发,多数可以救活。

(2)诱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呼吸骤停——脑血流中断——死亡。这一类主要发生于心脏病患者及一些意外事故,只要早期除颤可救。

(3)无明显诱因或稍有感触——心跳呼吸骤停——死亡。发病对象为心衰患者和年事较高的老人,难救。

下面再看看两个相同年龄,诱因近似的病例,一个从心源性论救,一个从神经功能方面论救,采取不同救法出现了两个不同结果。

(1)某年盛夏的一天下午,太阳将要落山,几个男女抬着一个40来岁的男子进来笔者诊室,急呼快快救人。该男子在沙发上躺着,昏迷、不省人事。黏膜、皮肤苍白,全身冰凉,气息微弱,形如死人,肢体胸腹无明显动静,触其脉如“虾游”很难触及,血压难测清,说明微循环尚在。急掐人中、素髎、合谷、腋内外肌腱、足跟腱。听到患者“哎呀”一声,吐了一口长气,胸廓开始有起伏,脉搏可触,又按升压组合,素髎、人中、涌泉、足三里一遍,脉搏开始加强,听诊可闻及心音了,即建立输液通道,补以能量,林格氏液、氨基酸等,通过近4小时抢救,患者方转危为安。能在人的搀扶下走回家,因经济问题,患者未再接受治疗,休息一天,第三天又抱着疲惫的身子开始做生意。

同来者介绍,患者为市场小菜贩,外地人,刚进城不久。正遇市场扩建,暂转到地下层做生意。地下层通风条件差,湿度大,天热加劳累,极易中暑。患者下午菜还没卖完,就在潮湿的地上睡觉,身体与地面仅隔几根搁着的扁担,有人问其故,答曰不舒服,当时见面色苍白,汗出如油,过了好久,有人将其移到出口通气处,替其揪痧,未见好转,复睡于地。其中一人说,患者感觉不舒服时有人给他一支冰棒,吃了后症状加重。来往买菜的顾客见其睡在那里一动不动,呼之不应,推之无反应,知情况不妙,恐发生不测,急报市场管理人员快救人,欲送医院,都面面相觑,无人回应,便招在场者抬至就近门诊求救。若再迟缓一步,也许难起死回生了。

(2)据《潇湘晨报》2003年7月8日报道:湘潭市某牙科诊所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患者为市郊村民,男性,40岁,中午吃饭时其儿子说他牙齿太黄,当日骑着摩托车找牙科医生洗牙齿。患者来到诊所10分钟即发生症状:两眼上翻,牙关紧闭,抽搐。就近呼叫120急救系统,几分钟后医生赶到,打“强心针”急救,4分钟后死亡。

事故发生后为责任问题发生纠纷,惊动公安和卫生两个系统专家,对死因始终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怀疑与心脏病发作有关。而患者家属及其亲友质疑这一结论,说死者平时身体健康,没得过什么病。

几个月后笔者偶然遇到当事医生,该医生与笔者熟识,被问及那次事故很是茫然。原来患者进诊室后并没有立即洗牙,患者手中拿着一支冰棒在吃,等到吃完冰棒再进行检查后谈价钱,在说话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上述症状。

四、极度衰微期仍有生存希望

法医学认为,濒死期的长短和表观,与死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濒死期持续的时间,有的只有几秒钟,有的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在同等条件下,青壮年和体质健壮者,有较长的濒死期,而且较明显;老年人和体质瘦弱者,濒死期较短,其表现征象亦不明显。

处于濒死状态的人,若未及时救治或者挽救无效,就会发展到临床死亡期。这是生物学上死亡前的一个短暂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心搏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完全消失。一般情况下,我国医生就是根据这三大体征来诊断死亡的,所以称为临床死亡。处于临床死亡的人,从外表看,机体的生命活动已经停止,但是,机体组织内微弱的代谢活动仍在进行。这是因为“濒死挣扎期”过后,患者“正气”消耗殆尽,此期昏迷加深,机体的微弱活动难以让人感觉到,常被误断为死亡。笔者特称为“极度衰弱期”,分析这一期对于生命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此期时间持续的长短根据个体生命力来决定,生命力强又加上抢救得法仍然有生存希望,古代医家用针灸抢救将要死的人积累了许多经验,最著名的当数扁鹊救活虢国太子尸厥症和孙思邈一针救活孕妇母子二命的故事。据说扁鹊过洛阳时遇到虢国太子得暴病死亡,已经死了半日尚未入殓,扁鹊探知他是因气血相互错乱的原因而死,诊断为尸厥症,用针刺百会的方法使气血畅通将其救活。孙思邈用针刺救活了刚死不久的孕妇,一出手救活两条命。

2013年曾经热播的电影《怪医文三块》,笔者有幸观看了其中部分情节,对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很欣赏。其中有一个镜头让人难以忘怀:镇上一老头突然晕倒,在当地找几位医生都不敢下药,说这是急症,我们没有办法。幸亏老头有个当官的干儿子,听说文三块治病有怪招,遂请来去看看干爹还有没有救。当他们到达出事地点,其家人已经准备为老人办丧事了。死者已入殓,但尚未封盖,因怕打搅亡灵,也不相信能救活,家人不想让文三块再开棺施术。文三块认为,猝死的人不能入殓太早,坚持要开棺看看有没有救。家人执拗不过,只得打开棺材盖让其查验,看死者面色红润,手足尚温,极有信心地说,这人我救定了。即时针刺合谷、百会、天突、廉泉等穴,移时即醒,调以汤药而愈。这个故事说明这些绝活曾代代相传,体现了针灸急救技术的精华所在。

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听说过一些人死了又复活的怪事。

(1)前年某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一妇女突发疾病猝死,医生确认死亡。入殓时,其娘家亲弟弟要看姐姐最后一面,一边哭,一边摸姐姐的手,竟然感觉手还有温度,一摸还有脉搏跳动便大声喊“姐姐”,看到姐姐喉部动了一下,发出微弱的声音。喜出望外,大喊姐姐还活着,接着将其抬出来送医院抢救。

(2)据网络报道:2012年6月15日下午2时30分左右,位于岐山县蔡家坡的宝鸡万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里突然发生爆炸,飞起的砂轮击中了在清理车间干活的魏玉香,其头部被撞开一个长达十几厘米的大口子,当即倒地不省人事。事故发生后,厂里立即拨打120求救,附近某医院院长带着一名外科大夫赶到事发现场,经过检查发现伤者已没有了生命迹象,遂宣布魏某死亡。由于该医院没有太平间,他们将人送到宝鸡的另一家医院后离开。

“在给姐姐穿寿衣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她的身体怎么还是热的?再一摸手腕,还有脉搏?我当时真不敢相信,还摸了摸自己的脉搏,和我的一样。我就赶紧不停地叫我姐,叫过几声,就听见她‘啊——’地长长喘了一口气!人还活着,咋就放太平间了?我赶紧扔下寿衣,跑出太平间叫人去找大夫来抢救。”这已是患者“死亡”4小时后的事了。

(3)据正北方网:2013年11月28日,广东清远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小皓,因头部跌伤致脑损伤,被家人送去殡仪馆等候火葬前一刻竟突然苏醒,小手更一把紧紧捉住家人的手,家人赶紧将他送院,经救治后情况好转。

小皓的母亲谢红说,其子去年11月28日从家中三楼楼梯跌下,医生说生存机会渺茫,家人签了放弃治疗同意书。小皓在被移至殡仪馆准备火化前一刻突然苏醒,紧紧抓住婶婶的手。小皓再次被送院抢救,目前能简单进食。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事或奇迹呢?“休克持续超过6小时,重要器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呼吸心跳停止8分钟后没有有效的急救措施,生存率为0”,应该说,这个结论具有广泛适应性。这些怪事或奇迹只是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身上。这类人群应急调节机制可能具有特殊性,即休克昏迷情况下出现假死状态,体内应急机制把全身体温降低,重要器官耗氧量也降低到极限——冬眠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顽强生命力”,其支撑的时间由平时的体质而定,超过一定时限没有得到救助还是会死亡的。因此,法医学认为,猝死者以出现尸僵状态判断死亡最为可靠(尸僵出现最早的是下颌关节,一般死后1~3小时出现,也有死后10~30分钟即出现的,迟的需要7~8小时)。过早的送太平间、殡仪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是不宜的。

我们再看看国外医学家的最新研究。

来源:新浪科技

近日美国医生山姆·帕尼亚语出惊人,他宣称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生很快就可以实现让一名已停止呼吸24小时以内的病患重新复活。

帕尼亚表示,大部分患者在被放弃时,其机体本身其实并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目前广泛存在的一项误解,即认为人脑在心脏停止跳动后3~5分钟内便会由于缺氧而导致大面积损伤。甚至很多医师也是这么认为的。“我想传达的一个简单信息就是:在2013年,我们通常定义下的死亡是可以逆转的。”

帕尼亚在他最近出版的有关病危救护的一本名为《起死回生》的书中指出,很多患者实际上在死后仍有希望被救活。帕尼亚表示,患者的复苏率数据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在美国的医院,心脏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大约是18%,在英国则是大约16%。但在帕尼亚医生就职的医院,这一复苏率却高达33%,在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

当然医生们不可能救活每一个患者,但帕尼亚认为,如果有人死于心脏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马上将身边找得到的冰冻蔬菜之类的低温物品放到死者身上并等待救护车抵达,这将帮助保护死者的大脑细胞不至于损坏。帕尼亚说:“借助今天的医学技术,我们将可以在人的心跳停止后从死神手里夺回来1小时、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用于抢救。而在20年内,我们将有希望能在人们死后12小时甚至24小时之后挽回他们的生命。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将这叫做起死回生,但对我来说,这就是病危复苏科学。”

以上的一些分析阐述了猝死必经的三个阶段:晕厥先兆期、濒死挣扎期、极度衰微期(临床死亡),最后进入生物死亡。晕厥先兆期是阻截猝死的最佳时期。一些医学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抢救机制来看,发生在院外的呼吸心跳骤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意味着死亡。但笔者认为,晕倒后患者发生抽搐(濒死挣扎期)以指针反射急救及时醒脑、除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濒死挣扎期(抽搐阶段)使用胸外按压是否是最佳选择有待商榷。比如患者抽搐时全身肌肉收缩,对按压具有抵抗性,此时胸外按压是否能达到要求的胸廓下陷度,让心脏形成泵血压力难以确定。如果把猝死者看成是一个落水的孩子,晕厥先兆期好比孩子已意识到自己不行了,高喊“救命呀”,这时有人援救自然不至于陷入险境;濒死挣扎期好比孩子已经下沉,但还有力气在水里挣扎,有经验的只要钻到孩子后下方,在其屁股下顶一下,让其露出水面呼吸一口气也许就可以得救,并不一定要夹着孩子拖上岸,说明努力挣扎的自身力量不可忽视。也说明救人靠的是一个“巧”字,而使蛮力有时会适得其反。极度衰微期好比落水者已失去挣扎力量下沉水底,进入昏迷期,虽然其生存希望已非常渺茫了,但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晕厥或昏迷后即使进入极度衰微期,还可能存在一线复活的生机(但不是所有人)。指针反射法在这一阶段抢救还管用吗?指针反射法可以与心肺复苏术结合使用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看你对指针反射法抢救的信心。如果属于上述特殊人群,此时心脑重要器官没有损害,肯定是可以的。指针反射法与心肺复苏结合使用,笔者认为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