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全文四字一句,句句押韵,像一首四言诗一样,读来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关于本书的作者,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由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位读书人编著的。《百家姓》的次序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问世以后,广受欢迎,家喻户晓,代代流传。中国人是十分重视祖先、家族的。姓氏不仅代表一个人,还承载着浓重的家族、地域内涵和历史文化内容。
赵zhào
【姓氏来源】
赵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嬴姓,其始祖为以擅于驾车著名的造父。
造父驾车。
西周时期,传说颛顼帝的子孙,有一个名叫造父的,他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喜爱。周穆王西巡去见西王母时,乘坐的就是造父在桃林一带挑选的八匹骏马拉的车。正当周穆王在西王母那儿游玩乐而忘返的时候,徐偃王叛乱了。造父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都城,因为造父护送周穆王回都有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作为封地。造父的后代们就以封地为姓,世世代代都姓赵。到了春秋时期,造父的第五世孙赵夙到晋国做将军,赵家的势力在晋国日益壮大。到了春秋末期,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成立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后来,赵国越来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其二:出自他族改姓。由匈奴、南蛮等少数民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书》所载,赵安稽,本匈奴人。《旧唐书》中记载,赵曳天,南蛮人。五代时期的赵国珍,原是牂牁酋长的后裔等。
【郡望堂号】
赵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郡、颍川郡等。
天水郡:西汉时期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代王赵嘉。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赵氏堂号有“天水”、“孝思”、“半部”等。
【繁衍变迁】
赵姓发源于山西。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初,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推进到两广。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姓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
赵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八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
【历史名人】
赵雍:就是赵武灵王,他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同时积极倡导国家制度和文化风俗的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时期仅次于秦国和齐国的军事强国。
赵胜:平原君赵胜,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著称,曾任赵国宰相,著名的成语“毛遂自荐”就是源自毛遂向赵胜自荐的典故。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有胆有识武艺高强,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士们都称他为“威武将军”。
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为加强中央集权,策划了“杯酒释兵权”的事件,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赵孟 :元代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精于正、行书和小楷,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在绘画方面,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普:字则平,北宋名相。足智多谋,后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五世孙赵期,为云塘赵氏始祖。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姓氏名人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下,替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帮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来,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被宋太祖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赵普读书不多,学问也不大,宋太祖赵匡胤曾劝他说:“不读书是不行的,一定要多读书,才能有学问。”于是赵普便记在心里,无论朝政多么繁忙,也要钻研《论语》。
后来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过的书仅仅是一部《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虽然读书不多,这我一直都知道的。但是若说他只读过一部《论语》,我可不相信。”
赵普向宋太祖承认自己读书不多。
于是,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想起这件事,随意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读的书不多,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但是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建立王朝,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发现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