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三书彩图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魏wèi

【姓氏来源】

魏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名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朝建立后,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地,后毕国被西戎攻灭,毕公高的后裔毕万投奔晋国,做晋国大夫。后来,毕万因在晋国攻灭他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晋献公便将魏地赐给他为邑,毕万的子孙后代便以邑为氏,称魏氏。后来,晋国发生内乱,晋公子重耳被迫出逃,毕万的孙子魏犨在重耳流亡的过程中始终陪伴。后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封魏犨为大夫,世袭魏氏封邑。后来,毕万的后代魏斯联合韩、赵两家瓜分晋国,成立了魏国。战国末期,魏国被秦国攻灭,亡国后,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称魏氏。

晋献公将魏地赐给毕万为邑。

其二:出自他姓改姓。据史料记载,战国时秦国有魏冉,本姓芈,后改姓魏。又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本姓高,后改姓魏。另明朝有昆山人魏校,本姓李,后改姓魏。

【郡望堂号】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巨鹿郡和任城郡等,以巨鹿郡最有名望。

巨鹿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任城郡:夏商周时置国,秦后置县,东汉时分东平国置国,三国魏时置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一带。西晋复任城国。北魏时,置任成郡。

魏姓的堂号主要有“巨鹿”、“敬爱”、“治礼”、“十思”等。

【繁衍变迁】

魏姓发源于陕西、山西,成姓早期,大部分魏姓人繁衍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少部分魏姓人居住在湖北、湖南等两湖地区。西汉时,河北巨鹿地区形成了魏姓史上最为著名的郡望。同一时期,魏姓人开始迁徙至江浙、甘肃、宁夏等地。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因为连年战火,魏姓氏族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魏姓人徙居福建、广东等地是始于唐朝。宋朝末年,魏姓人就已遍布江南大部分地区。经历元、明、清三朝,魏姓人远徙海外。

【历史名人】

魏无忌:号信陵君,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蜀汉名将。

魏徵:字玄成,唐代著名大臣、政治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姓氏名人故事】

直谏敢言的魏徵

魏徵是我国唐朝时著名的政治家,他以直谏敢言著称,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徵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窘迫的他仍然奋力读书,拥有远大的志向。后来隋末农民大起义,魏徵也参加过瓦岗寨起义。唐朝建立后,魏徵在李建成手下为官,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即位,太宗看中魏徵的才华,便命魏徵担任谏议大夫的职位。魏徵性格刚毅直率,而且才华横溢,常常犯颜进谏皇帝,即便惹怒了皇帝,魏徵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魏徵纠正了唐太宗很多的错误行为,是太宗重要的辅佐之臣。

贞观之治中期,唐太宗日益怠惰,懒于政事,追求玩乐享受,魏徵便上奏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直接列举了太宗从执政当初一直到现在的十个变化,并像太宗提出了十条劝谏。在这篇文章中,魏徵向唐太宗论述了君和民的关系,就如同舟与水的关系,他认为民心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直谏敢言的魏徵。

魏徵生活简朴,为官清廉。后来魏徵病重在床,太宗亲自去看望他,发现魏徵家无正寝,十分节俭。魏徵死后,唐太宗去吊唁他时,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道理;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