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fénɡ
【姓氏来源】
冯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因随其兄周武王伐商有功,周朝建立后被封于毕。其后裔毕万,于晋国做大夫,随献公四处征战,战功无数,被封于魏。春秋时期,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后为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并封其子孙中的一支于冯城,其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冯氏。
其二: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为冯简子,因受封在冯地而得氏。后来冯邑被晋国所吞,成为魏氏子孙长卿的冯邑,因此,长卿的后裔也称冯姓。
毕万像
【郡望堂号】
冯姓的郡望主要有始平郡、杜陵县、颍川郡、上党郡等,其中以始平郡和杜陵县为最望。
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杜陵县:西汉时置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此支冯氏,其开基始祖为冯唐之弟冯骞。
上党郡 :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此支冯氏,其开基始祖为战国时韩国上党太守冯亭。
冯氏的堂号有“同舆”、“始平”、“杜陵”等。
【繁衍变迁】
冯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战国时,韩国冯亭的后人散居在山西和河北境内,家族兴旺,在三国以前,冯姓人已经遍布山西、山东、陕西、四川以及河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冯姓人大量南迁至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地区,并形成了一些颇有名望的大族。到唐宋时,冯姓人继续向南迁徙,并散布在江南各个地区。元明清时,冯姓人进入东南沿海、台湾,及海外地区。
冯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三十一。
【历史名人】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是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是一位高瞻远瞩战略家。有“狡兔三窟”的典故。
冯延巳:字正中,南唐时期著名词人,其词风恬淡优雅,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有《谒金门·风乍起》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冯梦龙: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著有“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玉祥:字焕章,民国时期著名军阀、爱国将领。
【姓氏名人故事】
冯谖市义
冯谖,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国君孟尝君的门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
冯谖烧券市义。
冯谖曾受孟尝君之命到薛地收债,可他到了薛地后,就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当场就把债券烧掉。还不上钱的百姓都高呼着“万岁”。然后冯谖就马不停蹄地回到齐都,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见冯谖回来得如此之快,感到非常奇怪,便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答道:“都收了。”“那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又问。冯谖回答说:“我走之前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想了想,您宫中积满珍珠财宝,外面马房也有很多猎狗和骏马,也不缺少美女。我看您家里缺的是‘仁义’,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不解,问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说:“现在您只是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关爱当地的百姓,却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么行呢?所以我假冒了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还顺便烧掉了契据,百姓们都欢呼‘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嗯,先生,算了吧。”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湣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湣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于是就罢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只得落寞地返回自己的领地。当离薛地还有百里之远时,只见薛地的人民纷纷扶老携幼,等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见此情景,极为感慨,信服地望着冯谖道:“先生为我买的‘义’,我今天见到了。”
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