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增进信心(2)

我们尽管可以逐字背诵讲辞,但是一旦你面对听众时,很可能会将之遗忘。即使没忘掉,将它们从口中吐出恐怕也十分机械,因为它不是发自我们内心,只是出于记忆而已。当我们私下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接将之说出来,我们也并不会去特别留心每一个词句。既然我们平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又为什么要改变呢?如果我们非要写讲稿、记讲辞,就很有可能重蹈范斯·布斯勒的覆辙。

范斯曾是巴黎波欧艺术学校的一名毕业生,以后成了世界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的副总裁。多年前,他曾在弗吉尼亚州对来自全美各地的2000多名人寿保险业务员发表演说。那时,他从事人寿保险行业其实才两年,尽管时间不长,却相当成功,所以主持人安排他做一个20分钟的讲演。得知这一安排,范斯欢喜异常,他觉得这是一次提高自己身价的难得机会。为了赢得这一机会,他可没少花工夫。他把讲辞写下来,然后拼命去背,还在镜子面前演练了40个回合。在上台之前,他连每个细节都准备得非常细致:每句台词、每个手势、每个面部表情都恰到好处。他认为自己真是准备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瑕了。

可是,当他站起身要讲演之时,忽然临阵害怕起来。他只说了一句:“我在本计划里的职能是”脑中便一片空白。慌乱之下,他后退了两步,想要重新开始。可是他的脑子里仍然白茫茫的一片,于是再退后两步,想重新再来。这番表演,他共重复了三次。讲台高有四英尺,后边没有栏杆,讲台和墙之间的间隔有五英尺宽。所以,当他第四次朝后退时,便仰后摔下了讲台,消失在隔缝里了。听众轰然大笑,有个人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跌出椅子,滚到走道上。一家保险公司的头头闹出这等滑稽表演,可谓空前绝后。更使人拍案称绝的是,到此为止,观众还真以为这只是一段为了助兴的有意安排。

可是演说者本人——范斯·布斯勒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他亲口对我说,那是他一生当中最有损颜面的一次。他觉得羞辱难当,因此还写了辞呈。

好在范斯的上司说服了他,把辞呈给撕掉了,他们帮他重建了自信。范斯在有过这次经历以后,竟神奇般地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说话高手。不过,他再也不背讲稿了。就让我们以他的经验作为借鉴吧。

我听过数不清的年轻男女讲过他们为准备讲演背诵讲稿的故事,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不是在把讲稿扔进纸篓之后,说得更生动、更见效果、更具个性化的。这样做也许会使你遗忘了某些要点,讲演时显得有些散漫,但这样起码显得更有人情味。

林肯曾说过:“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燥无味的讲演。当我听人布道时,我喜欢看他表现得像是在跟蜜蜂搏斗似的。”林肯说,他喜欢听一个演说者在演讲时自在、随意,而且激昂起伏。但是,如果你是在讲台上背诵、记忆字句时,是绝不会表现得像和蜜蜂搏斗似的。

预先将自己的意念汇集整理

准备讲演有没有一个恰当的方法呢?有的,而且并不复杂深奥。你只需在你的生活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曾经教导你有关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汇集由这些经验提炼出来的思想、概念、彻悟等等。你要做的真正准备就是要对你的题目加以深思。正如若干年前查尔斯·雷诺·布朗博士在耶鲁大学所做的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演讲中所说的:

深思你的题目,至其成熟,况味横溢再把所有这些思想写下,寥寥数语足够表达概念即可把它们写在纸片上——像这样将资料整理就绪时,这些松散的片断便易于安排和组织了。

听起来并不难吧?当然不难。你只需付出一点专注和思考便能达到目的。

在朋友面前预讲

当讲演准备得有点眉目后,是否该演习一下呢?是的。这里有个万无一失、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将你选来做讲演的主题用来和朋友及同事进行日常谈话。你不必搬出全套内容,只需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说些类似这样的话:“乔,你知不知道,有一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告诉你吧!”乔可能很愿意听听你的故事。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他的回响,他说不定会有什么有趣的主意,而那恰恰是颇有价值的。他不会知道你是在预演,待你“预演”完毕之后,他或许会说,谈的真痛快。

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也对作家做过类似的忠告:

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将你的心得倾诉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并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第三,下定必会成功的决心

你该记得,在这里我们曾提到,你在当众说话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条法则对于这里要阐述的另一项特殊工作——尽量利用机会说出一项成功的经验——依然适用。有三种方法可以奏效:

将自己融入到题材中

题材选好后,应按照计划进行整理,并在朋友面前“说出来”进行演习。这样的准备还不算完备。你还得让自己相信你的题材深具价值,而且还必须具备些曾在历史上激励过人们的态度,那就是——笃信自己的信念。如何使讲演的内容煽起令人信服之火呢?没有其他办法,除了详细探究题材,抓住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并自问,你的演说将会怎样帮助听众,使他们听过之后深受其益。

避免去想那些令你不安的负面刺激

举例来说,设想自己会犯文法错误,或讲至中途某处会突然停顿,这就是一种负面的假想,它很可能在你开始之前便会抹杀掉你的信心。开始讲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集中精神听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你登台时就不会造成过度的恐惧了。

给自己打气

除非怀抱某种远大的目标,并觉得自己在为此而奉献生命,否则任何一位演说者都会有怀疑自己题材的时刻。他会问自己,题目是否适合,听众是否会感兴趣等。他很可能一气之下便把题目改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当消极思想极有可能完全摧毁你的自信时,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激励。用简明、平直的言词跟自己说,你的讲演是很适合你的,因为它来自你的经验,来自你对生命的看法。跟自己说,你比听众中任何一位都更有资格来做这番特别的演说,并且,你将全力以赴,把这个问题述说清楚。这种老式的方法难道管用吗?可能。不过,现代实验心理学家都认为,由自我启发而产生动机,即使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快速学习最有力的刺激之一。

第四,表现得信心十足

美国本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写道:

行动似乎显得是紧随于感觉之后的,但事实上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行动受意念的直接控制。同样,通过制约行动,我们可以间接制约感觉,而它是不受意志直接控制的。

因此,假若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欢乐,那么通往欢乐的最佳方法便是快快乐乐地坐起、说话,表现得一如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

所以,如果你令人感觉很勇敢,那你就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去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很可能就会取代恐惧感。

接受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吧!为了培养勇气,当你面对观众时,不妨表现得就像真的很有勇气一般。当然,除非你早有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是无用的。如果你对自己所讲的东西了如指掌的话,那就轻松道出,并且在讲话之前作一次深呼吸效果会更好。事实上,面对听众之前,应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杰出的男高音佳恩·雷斯基常说,如果你气充胸臆,可以“席气而坐”,紧张感便自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身体站直,直入听众的眼里,然后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好似他们每个人都欠你钱似的。假想他们欠你的债,假想他们聚在那里要求你宽限还债的时间。这种心理作用对你将大有帮助。

如果你怀疑这种理论没有道理,你可以找一位参加过我训练班的学员问一问,他们早就接纳了本书的意见。只需几分钟,他们就能令你改变想法。不如就相信一个美国人的话吧!他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实际上他一度胆小异常,后来花了一段时间训练自己的自我信赖,最终居然成了勇者之最。他便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由于自己曾是一个病歪歪而又笨拙的孩子,年轻时,我曾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我不得不艰苦而辛劳地训练自己,这种训练不只是身体,而且还有灵魂和精神。

孩提时期,我在马利奥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印象极为深刻,并时时刻刻将之铭记在心。在这段话里,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主角解说如何保持无畏无惧。他说,起初临到有所行动时,人人都会害怕,不过他应依循一个法则——驾驭自己,使自己表现得好像无所畏惧。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设就会变成事实,而他只不过是通过练习一种无畏的精神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惧的勇士。

这便是我据以训练自己的理论。刚开始,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野马到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总是表现得好似不怕的样子,渐渐地我便停止了害怕。其实,每个人要是愿意,也能像我一样。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人品俱佳,会发现自己一旦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便使他们脱胎换骨,实现一种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

有个推销员如此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家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已经把样品都摊开在他的桌上了。结果,他给了我一份最大的订单。”

一位家庭主妇告诉我们的一位代表:“我不敢请邻居上家里来,害怕自己无法使得宾主谈笑尽欢。但是上过几次课,并站起来讲过话之后,我毅然开了第一次宴会,而且十分圆满成功。我往来于宾客之间,使他们欢谈说笑,气氛轻松愉快。”

在一个毕业班上,一名店员说:“我很害怕顾客,我给他们的印象是,我似乎总是战战兢兢的。在班上讲演过几次后,我觉得说起话来更有自信、也更从容了。我开始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意见。在我对班上讲演后的第一个月里,我的销售业绩便上升了45%。”

他们觉察到,自己能够轻易克服掉恐惧和焦虑,并且从前可能会失败的事情,现在却变得成功了。他们也能够从当众说话中找到信心,从而满怀把握地面对每一天的到来。你将能以面目一新的胜利感迎击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那些曾经让你连绵难解的困境,也可以变成使你在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