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回答:用思维的力量提升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有三个帮手可以替你回答

问与答,有问必答,人之常情,天经地义。

这没有错。问题在于,不是问谁就必须由谁来回答!

比如,提问者的目的是为了知晓什么,那么提问者就并不在意谁来回答,只要回答的内容是他想要的就好。也许提问者最初的提问对象并不是对答案最了解的那个当事人,不由他来回答,对提问者而言岂不是更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因此,面对提问时,回答者是有多种选择的,如图2-1所示多元化的思维。

首先,理所当然是被问者自己直接回答提问。

其次,就是必须注意到,还有至少三类看似无关的人可以帮助你来回答。

图2-1 回答的四种人

◆同事、朋友出面回答

对于工作问题,可以让身边的同事来回答;对于生活问题,可以让自己的朋友来作答。只要这里的同事、朋友与你的地位、能力大致相当,关系较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代表你。

为什么要请同事、朋友出来回答?典型的场景有四种。

同事、朋友对问题比你更清楚

小案例2-1

小奚正在忙,突然一个平常在班车上经常打招呼的一个同事来到面前,小奚便主动问道:“有什么事吗?”

对方赶紧说明来意,原来是他们部门请求一个工作上的协助,对方大致知道该找小奚的部门,但并不了解或不清楚小奚所在部门的人员分工情况,还好知道小奚在,并把这个任务落在小奚身上了:“我们那边的确着急,你看帮个忙没有问题吧?”

小奚听完,感到盛情难却,义气油然而生,满口答应:“好好好。”说完并转向身后的一位同事,“老李,这事拜托你给支持一下,都是好朋友。”

对方一看原来这事归后面座位的这位同事管,便也主动凑过来,满脸堆笑,等着老李发话。

没想到,老李突然拿着茶杯去冲茶水了,屋里的其他人似乎都在埋头做事,也没有人吱声,静悄悄的。

小奚陷入尴尬……

这里小奚就是犯了常见的错误:问谁就由谁来答。

来人不知道小奚部门内部的具体分工,逮住小奚问是对的,但对方说了事情缘由后,小奚应该知道哪位同事更熟悉这方面的工作,就应该请那位同事来回答对方的问题。小奚对人对事都热情,这是对的,但是把回答也包揽下来就事与愿违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

小案例2-2

亲朋好友一群人热热闹闹在某景区搞聚会,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引来路过游客们羡慕的眼光。

一名女游客觉得他们的活动组织得很好,便走过去讨取经验。

该游客带着赞美的神情问其中一个看起来像头目的小伙子:“大哥,你们这活动策划是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意思了!”

小伙子一听很高兴,不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玩笑道:“这个创意需要收费哦。”本想应付一下。

没想到该游客是认真的,“我在单位是做党群工作的,经常需要组织员工活动,久而久之都有些老生常谈了,很希望可以经常有所创新……”看小伙子听得肃然起敬,游客没有放弃问题,“这下你可以免费了吧?”

没想到,小伙子回头招呼一个看起来并不活跃的同伴,“快点儿过来,给美女说说你的创意过程。”

原来,这个木讷的小伙才是策划呀。

但是,现实中常常相反,很多人喜欢被追捧,喜欢站在聚光灯下,被人追问成绩、优秀之类的事情时,不由分说都是自己包揽回答了。其结果自然也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案例中这个小伙子这才是有大发展潜力的领导人,知道让同事来回答好事情。

同事、朋友对问题比你更不清楚

请不清楚工作或事情的人出来回答?

有没有搞错?

——没有!

比如,在类似小案例2-1中,假如由于某种原因,你的策略是要应付提问者,甚至教训提问者,你就可以请比你还不熟悉那个问题的同事回答来人。

如果你们部门同事之间在日常工作合作默契的话,他也会知道你的用意,“应付”并“教训”提问者,以便以后你们的外部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部门工作优势得到加强。

同样,在小案例2-2中,假如由于某种原因,那个小伙子的策略是要保密,但又不想让提问者难堪,或者让旁观者笑话,也可以请一个参与策划还不如他的朋友出面回答。

这种情况下,即使那个朋友面对美女提问,尽其所知地回答,也不会让他们的核心秘密或重要经验泄露太多。

你很忙,让别人回答减少你的负担

这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各自的重要性排序是不一样的。因此,问答双方对于同一问题,各自分配的权重其实大多是不一样的。

一个对于提问者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被问者而言却可能不重要。如果回答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或者中断手上的重要工作,被问者就可以将问题转交给时间精力相对富裕的同事、朋友来回答。

在销售业务中,对于问题不明确的顾客或要求不清晰的顾客,就可以如此安排。这种情况下,顾客最初的提问常常是不准确的,需要服务人员或厂商代表耐心听取后才能找到顾客真正要问的问题是什么,这显然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让时间充裕、工作清闲的同事去与消费者慢慢磨蹭,自己专注于关键工作,保证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更高。

你清楚,你也不忙,但想留有余地

当我们与提问者之间的工作关系不清楚时,比如,利益是一致的,或是有分歧的;工作是合作性的,或是竞争性的,贸然回答可能让部门或单位的利益受损。

这时候,尽管你清楚问题,尽管你有时间回答问题,但你仍然可以让别人来回答,自己多观察,保留回答权力,适时地补充、纠正。这样可以让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他需要留有余地的场合还有:

——当提问者提出的问题本身不清晰时;

——当被问者的回答内容还没有准备好时;

——当被问者与提问者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角色定位还不明确时,等等。

原则上,在对外工作中,留有余地都是一个稳妥的回答策略。

◆下级、晚辈出面回答

如果你有权力,可以安排下级代替或代表你回答工作问题。

如果你有地位,可以安排晚辈代替或代表你回答生活问题。

通常,下级和晚辈会感到荣耀,这是对其态度和能力的一种认可,谁会愿意让自己的下级、晚辈在回答中出丑呢?

对上级和长辈而言,这也是一种荣耀,是有实力、有资源、有人拥护自己的一种表现。一个领导或长辈,事必躬亲,多是自己没有带出一个队伍,或没有带好一个队伍的结果,当然不值得骄傲。

需要警惕的是,尽管上级、长辈有安排下级和晚辈回答这个权利,但这样的回答策略是否妥当还与具体的场景有关。

而且,让下级、晚辈出面回答问题,是代替或是代表,有时候需要清楚,有时候需要模糊。这与你的策略目的有关。

——策略是以回答要留有余地为主时,是代替作用的回答。比如说下级先回答,上级后补充。

——策略是以节省回答的时间精力成本为主时,是代表作用的回答。比如说上级即使在场也不说话或忙别的工作。

◆上级、长辈出面回答

请出上级、长辈来回答,这在提问者或旁观者眼里应该是更权威、更可信的回答方式,他们通常都乐于接受。

上级和长辈对于被请出来回答,只要其“被请”的语气和氛围足够,是会感到高兴的,这是下级和晚辈对其地位和能力信服的表现。谁会愿意让自己的上级、长辈在他人面前显得无德无能呢?

同样,这对下级和晚辈而言,也是一种荣耀,是有能力、有资源、有高人照顾自己的一种表现。一个员工或晚辈,在单位里如无领导可求助,在家里、在社会上如无长辈可依靠,日子该是多么困难和心酸。

当然,上级或长辈能否请动,要看你的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