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1]可道[2],非常道[3];

名可名,非常名。

无[4],名天地之始;

有[5],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6];

常有,欲以观其徼[7]。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8]。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

[2]道:动词,说出。

[3]道:名词,万物遵循的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

[4]无:天地万物没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5]有:天地万物形成并产生名物之状态。

[6]妙:微妙、奥妙。

[7]徼(jiào):边际、边界,这里引申为端倪。

[8]玄:深奥的、不可预知的。

译文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始。

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原状态,乃孕育万物之源。

所以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

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

“无”和“有”本原相同名称相异,但都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

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宇宙天地万物之一切奥妙的总门。

解读心得

1.开篇第一章,老子即提出了“道”之存在,以及它的无形、无名、玄妙。老子认为,是“道”使宇宙万物“无”中生“有”,化生有名之万物。所以,“道”为“众妙之门”。他的这种思想,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2.“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

3.“道”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有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是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

4.“名”,是概念,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多带有主观色彩,自然,它是有局限性的。而“道”是无影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道”也不是概念和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所谓“言不尽意”。

前人校注

常道无道,常名无名。

——王夫之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王弼

老氏悯夫世人逐末忘本,浸失真源,不得已而应机垂训,又恐人溺于言辞,弗能内观,故复示人以深意,必使反求诸己,欲其自得之,而入众妙之门以复其初,又能体是而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同归于一也。宜深味之。

——范应元

经典故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而得道

老聃,就是老子。老子的大智慧,孔子早有耳闻,心向往之。孔子当时虽然也是名闻天下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但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和学问远不及老子,于是始终想着有朝一日能向老子求学问道。

一天,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发待干。老子凝神伫立,形直身僵,像个木偶人。

孔子见老子在静思练功,就知趣地退到门外等候。

过了一会儿,待老子练完功,孔子进去,说:“我刚才看见先生形体直立不动,犹如枯木,又好像超然物外而遗世独立的样子。”

老子说:“我心回归到生命的最初状态,游于万物的初原了。”

孔子说:“怎么讲?”

老子说:“心困而不能明理,闭嘴而不能说话,给你说个大略吧。至阴寒冷,至阳炎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阴阳相交,万物化生,这是万物产生发展的规律,但你看不到。生死兴衰,时隐时现,日迁月移,道无时不在此中起着作用,但你却不见它的形迹。生有所始,死有所归,生死循环,无有穷尽。这就是万物生死之根本。”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此的情境是怎样的?”

老子说:“这种境界,是至美至乐的境界,能够达到的,可称为圣人了。”

老子所说的,正是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子由此得知,大道无形无迹、玄奥无穷,为天地之母之根,更领悟到老子静心功夫的关键,在于让内心回归淳朴真我的状态,而这,正是一个人超凡入圣的修养功夫之所在。

又有一次,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但凭此谒见72个君主,讲解先生您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可是没有一个君主采纳。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还是道理难以发扬呢?”

老子说:“幸好你没遇到治世的君主啊!所谓六经只是先王之时的陈旧知识,怎么是真正的道呢?你所谓的知识和道理,就像是足迹,是先人的足迹,足迹又不是鞋呀,怎么有用?百鸟雌雄相视但可生育;而虫类则是雄在上,雌在下,上下相交应和才生育。有种叫‘类’的动物,身兼雌雄两性,能自生自育。本性不可改,运命不可变,时间不可留,道不可闭塞。得到道就能成功,失道必定失败。”

孔子听得云里雾里,此后,他三个月没出门,在家静坐自修,然后,他再去见老子。

孔子说:“我懂了。乌鸦喜鹊孵化而生,鱼儿濡沫而生,蜂类则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失爱而啼哭。我离开自然造化已经很久了,自己尚未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怎能去教化人呢?”

老子说:“很好。孔丘得道了!”

老子告诫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旧的知识,远远不是道。道需要法天效地,与自然天地合一,观察天地万物,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道;得到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教化天下。孔子最终认识到此,所以老子说他得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