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视之不见,名曰夷[1];

听之不闻,名曰希[2];

搏之不得,名曰微[3]。

此三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5]。

其上不皦[6],其下不昧[7]。

绳绳[8]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9]。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1]夷:无色。

[2]希:无声。

[3]微:无形。

[4]诘:意为追问、究问、反问。

[5]一:指“道”。

[6]皦(jiǎo):清晰,明亮。

[7]昧:阴暗。

[8]绳绳(mǐn mǐn):纷纭不绝,没有始终,没有穷尽。

[9]有:指具体事物。

译文

看不见的,我们叫它“夷”。

听不到的,我们叫它“希”。

摸不到的,我们叫它“微”。

此三者不能追问究竟,难以区分,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它起始不明、末端不暗,

它延绵不绝,不停变化,不可名状,最终回到无形无名的虚无状态。

它无形无状,无具体物象,所以称之为“惚恍”。

迎着它不见其起始,尾随它不见其末端。

遵循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探知远古,这就是“道”所彰显的规律。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道”之体征,即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且不明起始,不知未来,绵延不绝,不停变化,不可名状,所以终归为虚无之态,于是叫它“惚恍”。

夷、希、微三个字,均形容“道”的幽而不显,若隐若现,不可捉摸。由此看来,“道”是我们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唯有用心体悟。

2.“道”虽然感知不到,但它时刻存在着,主宰着我们的生活。只有用心体悟道的人,方能在这种虚无缥缈和若隐若现中发现“道”,最终捉摸到“道”。

3.圣人善于体道,执守古道。他们循道而行,察古通今,潜居抱道,待时而动,所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一举取得成功。

4.所谓“道纪”,指道之规律。聪明人做事之所以容易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已经存在的“道”,抓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所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5.其实,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古代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外在的物象和形式。很多话,很多道理,老祖宗都已经说过了,甚至说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古道,传承大道,灵活地将先人的智慧运用到今天的生活。个人如沧海一粟,力量渺小,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自知之明。

前人校注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上古虽远,其道存焉。

——王弼

言一无开关,而能为万物作开关也,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

——河上公

于无非无,于有非有,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范应元

道本无见,不可色求;道本无闻,不可声求;道本无得,不可力求。其上皦瞻之莫知其高,其下昧俯之莫知其渊,言其难闻难见难得之道。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合于人。要体此理,究其奥通其玄,会其无中之有,才有真象出现,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本真一出,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古之道者,以身合天,以德合天,以心合天,三者既合,是为真道。今之人口虽言而身未体也,就虽体不过劳心劳意而苦其形。倘若能知古人,体元始之初以修身,乃见乃闻乃得,是谓修道之纲纪。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周幽王背道丧命

周幽王时,为了让各地诸侯来保卫他,专门修建了许多烽火台,如果在第一座烽火台上点起烟火,第二座上的人就能看到,然后立即也点燃烽火,以此类推。这样一座座地传下去,能传得很远。每当外敌入侵、情况紧急时,周幽王便下令点燃烽火。各地诸侯一见烽火,马上出兵来保卫他。这是那时的有效方法。

当时,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很得他的喜欢。周幽王常常是与这位宠妃厮混终日,荒废朝政。但褒姒虽生得艳若桃李,自进宫后却从来没有笑过一次。有人就为周幽王出主意说:“点燃烽火,她看见了一定会乐。”周王认为是个好主意。于是不顾叔父的反对,下令点燃烽火。各路诸侯见到烽火后,立即带兵马前来。

可到京城一看,并没有敌军的一兵一卒,只看见周幽王在和褒姒饮酒作乐。诸侯们面面相觑。然后,周幽王就大笑着告诉众诸侯:“我点燃烽火,只是为了逗褒姒一乐,现在看到了,请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听了,个个气得无话可说,恨恨而去。而褒姒一介女子,不知缘由,只见众诸侯匆匆来去,便问幽王:“大王,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幽王说:“这只为了逗你一笑。”褒姒听了,只是冷笑了一声。而周幽王看到她的笑容,以为是真笑,高兴地奖赏给了那个出主意的人一千两黄金。这就是“一笑千金”的故事。

不久,西戎大军入侵。周幽王慌作一团,忙下令点燃烽火。

但这次,各路诸侯以为他又是闹着玩呢,看到烽火,也没有一个前来保护他。结果,西戎兵攻进京城,杀死了周幽王。

“执古之道”,执古才可阅今。周幽王不守古道,不察今天,昏庸无道,致使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