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考的艺术:为什么我们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失控的命运——为什么有人总是幸运,有人总是倒霉?

谁是聪明人,谁就会到处成为有用的人。

——克拉夫斯诺夫斯基

为什么美女和帅哥要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近成功

读者来信:我有件事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美女和帅哥在事业上更容易接近成功呢?

Leon解疑: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人们往往在无意识中夸大别人的优点,比如好的长相,一旦优点被夸大,其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就会把一切好的品质都赋予他们,让他们看起来更出色。所以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近成功。

生活中,有些人就有以貌取人的时候,这些人常常对于外表漂亮的人格外地照顾或者是赋予其理想的人格特征,并为他们设计美好的未来。不仅如此,如果一个人外表漂亮,人们还会觉得他聪明、自信、性格好、有能力……我们将这种倾向称之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它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其为光环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情人眼中出西施”、爱屋及乌,正是光环效应的真实写照。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成为光圈被夸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就会把一切好的品质都赋予他甚至是他的朋友和家人,可谓是一好百好。

李福民是一家儿童玩具生产厂家的老板。有一次,朋友介绍一位玩具经销商给李福民认识。朋友在电话里不断称赞这位经销商尽管是一位女士,但在经营方面,很有一套,其销售业绩也是数一数二的。李福民早就对这类称赞司空见惯了,所以对朋友的这些描述,他不以为然,答复朋友说等见面之后再说。

等到见面的时候,李福民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位女士完全符合朋友的描述。第一,这位女士长得很漂亮;第二,她的脸上一直带有微笑;第三,她的着装是柔和美丽的宝石蓝纯羊毛衫搭配一件黑色的小皮衣外套,下面搭配长过膝盖的直筒裙,整个着装尽显女人的成熟和自信。两个人谈得很愉快,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李福民之所以被女经销商征服,是因为他对女经销商的外表相当满意,给予了其很高的评价。因此,之前朋友的赞美之词就会不断扩散,让李福民感觉女经销商的其他品质都是优秀的,是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一个人背后闪耀的光环会让他看起来更出色。所以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近成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光环效应”的例子随处可见,数不胜数。这一效应也并不局限于人的外貌。

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箱底的稿件都会变成“宝贝”,其著作权或者影视版权总有人抢着销售。

当某位老师看好某个学生时,会觉得这个学生一切都好。学生善于表现则老师会认为是表演能力强,学生说大话老师会认为是其口才好。即使犯了错误,老师都会解释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提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家一般就会认为他们有学识,还会连带地认为其人格、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

……

然而,如果某人有一点缺点,我们通常会将他的缺点放大,就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由此可以看出,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这就势必会存在其固有的错误,比如,把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得出不科学的结论;存在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说别人好就全部肯定,说别人坏就全部否定;只抓事物的个别特征,以点带面等。

“光环效应”既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也必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往往对别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片面地给某人如何如何的评价。企业的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偏听偏信,轻易下结论。在这种作用下,很容易影响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人们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

“光环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在追求光环效应正面影响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它的负面作用。因为,笼罩在光环之下的人或事物,一旦有问题,引起的后果将有可能不堪设想。

温馨提示

光环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光环效应所影响,而陷入光环效应的误区,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光环效应的副作用。

为什么地铁车厢内靠边的座椅更受欢迎

读者来信:在地铁始发站上车的乘客,面对空空的长条座椅,排在前面的一两位乘客,大多会选择最靠边的座位,接下来的乘客会坐在座椅的中间位置,这是为什么呢?

Leon解疑:每个人都想“保卫”自己身体周围的一定空间,如果有人进入这个空间,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会感到浑身不自在,靠边的位置人相对要少些,不会感到特别拥挤。

在地铁始发站候车的乘客,等到车进站打开车门的一瞬间,很多人涌入空车厢,车厢座椅的两端先被人坐满,接下来的乘客坐在座椅正中间。后面上来的乘客才会一点点把座椅“填满”。如果座椅空间比较大的话,乘客都会选择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只在没有空间的时候,才会人挨着人挤着坐。

大家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坐呢?从这种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有一种想确保自己“领地”的心理。每个人都想“保卫”自己身体周围的一定空间,如果有人进入这个空间,我们就会产生压迫感,会感到浑身不自在,我们将这种“领地空间”称为私人空间。

研究表明,每个人私人空间的范围都不同。比如,性格比较外向、开放的人,私人空间比较小,别人在一定程度内接近自己,也不会觉得不自在。反之,性格中排他性比较强的人,私人空间的范围相对较大,如果有人进入他们的私人空间,他们就会很反感。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在空的地铁车厢里,坐在座椅的中间不也能确保私人空间吗?反正两边都是空的。不过,地铁中会不断有乘客上车,虽然开始时左右两边是空的,但不久后就会被人“占领”。靠边的座位就不同了,至少可以保证单侧不会有人。因此,靠边的座位相对让人安心。

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大家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彼此的私人空间,甚至发生身体接触。因此,处于始发站候车的人相对较少,大家自然会优先选择靠边的座位,以保证自己的私人空间最大限度地不被“侵入”。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同样需要彼此保留私人空间。实际上,这种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际学问,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际关系中的距离相当于“度”,也就是说只有保持好交往的频率、距离和尺度等,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周彩霞就很喜欢向同事倾吐心声。虽然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但她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同事非常亲热,大家每天一块儿上班,说着笑着就把工作干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就像大学里的密友一般。于是,周彩霞单方面认定同事间彼此是知己。既然是朋友,自然无话不谈,特别是发牢骚的时候。

周彩霞逾越了同事之间的安全距离,经常和大家聊一些公司的事,如某某做事非常专断、某某假谦虚、某某处事不公正……谁人背后不说人,周彩霞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然而,没多久,周彩霞的私密聊天内容从各个渠道有了反馈。那些她口中曾经谈论过的人,似乎都亲耳听到了周彩霞的那些评论,他们有的对她怒目而视,有的干脆把她当作透明人。

在惊诧、愤怒之后,周彩霞剩下的只有伤心,可她却发现自己连伤心的理由都找不到,同事是自己的,同事也是大家的。她发现自己彻底错了。

为什么周彩霞身边的同事会对她产生各种不满呢?关键在于她没有给自己和对方留下私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办公室并不是个单纯的地方。同事和你既是共存的,又是互相竞争的,你私生活方面的事情,最好不要跟同事分享;你工作上的情绪,更不能轻易在同事面前表露出来。由此可以得出,合理的距离是保持双方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

距离是人们维持关系的基本因素,但距离不是漠视、冷对他人,更不是时时刻刻怀有防备之心,而是在人际交往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所以,适度地保持距离相当于为人际关系增加保障。事实上,真正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是那些既能真诚对待他人,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人,懂得和他人保持人际距离是他们的一大法宝。只有将距离的“力道”恰当拿捏,才能够探寻到成功交际的奥秘,那么你自然能在人际交往中轻松获胜。

温馨提示

人会在无意识中以自己为中心确立一块领地,当有人随意闯入自己的私人空间时,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都会令自己感到强烈的不快,并提高警惕。所以,只有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心理上的吸引效应,如果空间距离过近或者过远的话,都会使人产生心理的排斥感。

为什么伤害一个人就等于伤害许多人

读者来信: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赢得了一个朋友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个朋友,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Leon解疑:人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张网一旦张开,就会势不可当。

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250,别误会,这个“250”不是在骂人,也不是把你当傻帽儿,它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群体,是我们所认识的朋友。

250定律是由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提出的。每位顾客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上帝般的优待,乔·吉拉德经过计算得出,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同事、邻居、亲戚、朋友等。如果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和信任;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顾客,就等于得罪了250名潜在顾客。由此,乔·吉拉德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

我们暂且不说这个有点二的数字是否准确,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每个人身后那些潜在的消费者是必然存在的。

李文和王刚是同事,平时二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李文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天不小心把王刚给得罪了。王刚跟他理论,李文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有你,我一样可以完成这个工作。”王刚被李文气得说不出话来,自己发誓以后不会跟李文有往来。

一周以后,李文联系到一个大客户,如果这个客户能够跟公司签合同,李文将顺利升为部门经理。因此,李文对这个客户特别热情和诚恳,这个客户也被李文的热情感染了,对李文的服务很满意。大家都认为这个合作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凑巧的是,这个客户是王刚的表哥,有一次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谈到工作上的事情,王刚的表哥才知道原来王刚和李文是一个单位的同事。王刚的表哥说:“你们公司有个叫李文的吧,我最近跟他谈生意上的事情。”

王刚一听表哥提到李文,不屑地说了一句:“他呀?”然后欲言又止。

“他怎么了,这个人是不是很不靠谱啊?”李文的表哥问道。

“也没有,就是这个人人品我个人认为有点问题……”

李文的生意就这样泡汤了,更不要提升职的事情了。王刚身边的“250军团”就这样让李文与成功失之交臂。

这样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李文在说话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王刚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感受。

也许你会说,我不是做销售的,所以根本没必要遵从“250定律”。你如果这样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即使你不卖东西,你所认识的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250团队”。如果你跟某个人产生矛盾,那你在对方的圈子里的口碑必定不怎么样。

事实上,因为人类过的是一种群体生活,我们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这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人际关系。

在交际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理性的、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所谓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当你认为自己只是伤害了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无形中已经伤害了一群人,尽管这些人你未必认识,未必看得到,也未必就是250个人,但是有这样一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你伤害一个人的同时,给一群人留下了坏印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遇到事情,还要学会心胸开阔一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更要多一些宽容,这样才会为自己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

在与人相处时,请不要轻易去伤害一个人,因为每个人身后那些潜在的朋友是必然存在的。当你认为自己只是伤害了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无形中已经伤害了一群人。

为什么要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读者来信:我第一次见到表弟家的小孩时,感觉这个小孩子长得一般,可是以后见的次数多了,就越来越觉得这个孩子长得好看了,这是为什么呢?

Leon解疑:某个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有可能喜欢它。也就是说,人们对某种事物越熟悉就越喜欢。

你大概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那个你接触多的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慢慢地,你的视线会被他所牵引,这时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个人比别人更有吸引力呢?

雷军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主要的工作是维系老客户,开发新客户。雷军有个与其他业务员不同的习惯,就是别的业务员到店里肯定是直接找到老板,然后谈业务内容,而雷军每次到一家客户那儿总是先和店里的营业人员热情打招呼,交谈几句,才去找老板谈生意。

有一天,雷军像往常一样走进店里,老板板着脸,严肃地告诉雷军以后不会用他们公司的产品了。雷军满脑子疑问,不明白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得罪了老板,但是老板都已经这么说了,那只有选择离开。但抑制不住内心的疑问,走在路上的雷军决定返回去,就算是不合作了,也总得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对方选择了放弃呢?

雷军返回去像往常一样,和店里的营业员热情地打招呼,而这时闻声出来的老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雷军,并且告诉雷军自己要订比平时多两倍的货。此时的雷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短短的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老板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老板笑着对雷军说:“你一定感到很奇怪吧,其实多亏了我们这儿的营业员小王,是他告诉我你是一个值得合作的人,你主动跟营业员打招呼,真诚、热情,别的业务员只会跟老板说好话、套近乎,可是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买与卖。小王说你踏实肯干,是个不错的合作人。小王是我这儿的老员工了,他的话我信。”

由于雷军与营业员小王不自觉的熟悉以致获得小王的好感,使自己获得一笔大生意。这具体该怎样解释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一则实验:

心理学家选取一系列测试者,把12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照片给这些测试者看。照片分为6组,每组两张照片。第一组两张照片只看1次,第二组两张照片看2次,第三组照片看4次,第四组照片看6次,第五组照片看8次,第六组两张照片不予观看。被测试者看完照片后,要求按照自己的欣赏程度对照片给予评价。结果发现,参与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上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曝光效应。简单地说,就是某个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有可能喜欢它。即对某种事物越熟悉就越喜欢。回到上面的故事,雷军之所以能够获得这单大生意,就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赢得了小王的好感,而小王又是老板最信任的员工,所以自然而然拿到订单。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时常会遇到这种现象。比如,亲朋好友之间多来往能进一步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渐渐疏远。我们新认识的朋友中,有时难免会有相貌不佳的人。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长得对不起观众,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慢慢就不觉得他像之前那样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这些都是曝光效应在起作用。

很多明星们不断地曝光,就是为了赢得更多人气,尤其是那些尚未出名的新人们,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曝光率。因为过高的曝光率会让更多人关注他们、喜欢他们。

对我们来说,也应该效仿明星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增加自己在陌生人面前出现的几率。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明星那样有媒体的宣传,但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扩大影响。

要想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要尽可能出席所有别人邀请你出席的重要场合。在这些场合中,你不能只是听别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也不能只顾着自己吃喝。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向对方敬酒,并且微笑着寒喧。而且在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你更要抓住机会表现自己,让更多人认识你、记住你。

除了出席重要的场合外,你也可以通过制造偶遇、巧遇这个办法。比如说你知道对方每天下午六点会出现在电梯里,你完全可以也在那个时候出现。在见到对方时,你可以微笑地打个招呼,顺便寒暄几句。

如果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还可以利用手机、邮件、微信、QQ等现代化工具去提醒别人你的存在。比如,你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或者微信号,就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发一条问候的信息;如果你知道他的邮箱地址,就可以在发现对对方有用的信息时,给对方发一封邮件告知;如果你知道对方的QQ,就可以利用他在线时,发去一条真诚的问候。

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你,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别人见到你的次数越多,你被别人关注的几率就会越大。

温馨提示

曝光效应的前提是首次接触的印象必须是不讨厌,如果第一次就让人特别讨厌的话,估计以后频繁接触只会使不良印象强化。

为什么越是满怀期望,越容易失望

读者来信:现在社会上为什么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呢?其中有不少不论是论相貌、论工作还是论家境都很不错的人,难道真的是他们整天忙于工作,交际范围狭窄吗?

Leon解疑:在众多的选择对象当中,有些人总觉得会有更好的人在等着自己。于是这些人就找来找去,结果却发现怎么一个不如一个。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社会上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相应的相亲节目也相当火爆,为什么那么多男男女女明明条件很好却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工作忙、交际范围小,所以把自己都耽误了。

没错,这些都是被剩下的原因。只不过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人当中,有些人的眼光越来越高了。高能力、高学历、高收入的单身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于是高眼光、高要求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都认为在这么多人当中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人,更好地还在后面,于是我们就找来找去,结果却发现怎么一个不如一个呢?因为在众多的选择对象当中,我们往往不知道究竟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

传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三位学生,他们都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对象。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并能与自己相守到老的伴侣,于是三个弟子跑去请教自己的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呢?”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把三个学生带到了一大片麦田边,指着这大片的麦田说:“现在你们进去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给我。规则是你们只能从麦田的这一边走到另外一边,不准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你们现在出发吧,我会在麦田的另一边等你们!”

三个学生都很相信自己的老师,认为老师是智者,他这么做肯定会有自己的道理,于是他们走进麦田去摘那个他们认为最大的麦穗。

然而同样是摘麦穗,这三个学生却有着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学生是个急性子,刚走几步就迫不及待地摘了自己认为最大的那个麦穗,结果越往前走越觉得后悔,因为他发现了前面有许多比手中更多更大更好的麦穗;第二个学生是个慢性子,一直在左顾右盼,东瞧瞧西看看,觉得这个很好那个也不错,但是又害怕自己错过最好的,所以一直也没有下手去摘,直到快走到终点的时候,才匆匆摘了一个自己其实并不满意的麦穗,因为他已经错过了之前几个更大的;第三个学生要比前两个学生稳重、成熟,只见他不慌不忙,他把麦田分为三份,在一开始的时候仔细观察身边的麦穗,走到中间的时候仔细对比,走到最后三分之一的时候摘下了经过反复比较后认为最大的那个麦穗。结果可想而知,第三个学生比前面两位弟子摘到的麦穗都更大更好。

很显然,第一个学生的盲目轻率和第二个学生的犹豫不决都是不可取的。第一个学生就好比早恋早婚的人,他们虽然没被剩下,可是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过于草率,有时难免会面临离婚的危险。第二个学生总以为前面会有更好的,于是挑三拣四犹豫不决,不停地错过,最后只能随便找一个来将就。剩男剩女们显然属于第二种心态。当然,最值得学习的是第三个学生,他很理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目标明确,分析准确,下手正确,所以他找到了最合适的那个。作为老师,这正是苏格拉底要传达给学生们的信息。

即便是感性的爱情,也得有理智地分析,如果你想要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就不能用之前的那种有更好的人在等着自己的错误思维来看待感情。要认真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找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寻找。世界上不乏好男人和好女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

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感情,明确自己的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在无成本投入的情况下赚到钱

读者来信:有人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也照样消费,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漂亮地完成,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Leon解疑: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应该善于思考,来实现思维的突破,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在我们的观念中,只有付出了金钱或者同等价值的物品才能买到或者交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成本,消费就无法进行,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看“酒店大王”希尔顿的故事。

一次,“酒店大王”希尔顿在盖一栋新酒店时,由于资金周转不开,盖了一半的酒店无法继续盖下去了,银行又贷不到款,希尔顿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当初卖地皮给他的商人帮助自己,要他给自己“免费”盖酒店。

世界上难道有人傻到卖地皮给你,然后还把楼给你盖好的吗?也许这真的让人不能理解,但是希尔顿却成功地做到了!

希尔顿找到那个地产商坦言地对他说自己资金周转不开,没钱继续盖酒店了!地产商漫不经心地说:“那就先停工,等有钱了再盖吧!”

希尔顿回答道:“这个我当然知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我的酒店一直拖下去,恐怕你的损失比我还要大呢。”

地产商感到很奇怪,你盖酒店与我有什么关系?希尔顿接着说:“你知道,自从我买你的地皮盖房子以来,周围的地价已经涨了好几倍。如果我的酒店突然不盖了,你的这些地皮的价格也就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有人再对外宣传,说我的酒店停工是因为这个地方风水不好,准备另迁新址,到时候大家又会怎么想呢?”

“那你想要我做些什么呢?”地产商有点紧张地说道。

“很简单,你将房子盖好再卖给我,钱我当然会付给你的,但不是现在,而是从我的利润里分期支付。”

地产商尽管心里很不乐意,但是考虑到整体利益,还是答应了希尔顿的要求,决定帮他盖好这栋新酒店。

希尔顿在缺乏资金、无法继续将酒店盖下去的情况下,运用全面联系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酒店不能完工对地产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终于克服困难,越过障碍,如愿地达到了目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联系就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应该从整体来思考,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在很多人眼里,希尔顿的打算简直是异想天开,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希尔顿却做得天衣无缝又合情合理。同样是危机,他思路一改,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我们应善于思考,来实现思路的突破,从而跨越人生中遇到的障碍。

温馨提示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变通思路就能找到出路,只要你肯思考,没有什么逾越不了的障碍。

趣味测试

1.你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如何?

一个假日的清晨,你和情人约了去晨跑,当你们在河边看到一位戴太阳镜、一身新潮打扮的美女站在树荫下,看见她打开手袋,东翻西找,你认为她在找什么?

A.面纸

B.化妆品

C.钱包

D.小镜子

答案:

A:你的反应能力不强,但是你十分注重礼仪,所以你的观察力不错,能根据对方的一些小动作,推断出他的企图及动机。

B:你有敏锐的观察力,猜测事情通常八九不离十,但你太爱探测他人隐私,却忽略了自己真正该关心的事物,这往往使你在做事时,会错失重点。

C:在人群中,最能发挥你的敏锐观察力了,大家一起吃饭时你很怕大家都不付账,所以你会一直注意别人是否有掏钱的行为,若没有,上厕所和去打个电话,就是你的借口。

D:因为你注重外表,所以你对他人的观察能力很差,对事物的反应力也同样很差,所以你最容易吃亏上当。

2.你会见机行事吗?

现在很多人都乘坐飞机去旅行,当你选择航空公司时,除了最重要的安全性之外,还有什么是你最在意的?

A.空服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

B.飞机餐饮的品质

C.各种语言都可通晓

D.座位舒适,视听娱乐设备先进

答案:

A:你有着广泛的小道消息来源,所以能掌控所有的信息。当别人慌乱时,你表现得很沉稳,因为你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了。就算遇到突发状况,你也能从容应对,可以顺利逃过劫难。

B:你对事情的敏感度不高,所以一旦发生事故时,你可能会呆立在原地。因为你周边的环境给你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很少受到磨练,对你来说,多经历几次考验,就会慢慢培养出危机意识。

C:你的生活平静而单纯,似乎没遇到过很麻烦的事情,但你只是在生活上享受这种安逸,一旦碰到问题,会很聪明地把事情处理好。

D:在危急事件面前,你不会太着急,因为你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不愁找不到人帮忙,另外你也懂得维护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平时早已做好了这些事情,遇事自然不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