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的活法:走出心灵牢笼,不做心念的囚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一念之转:如何正确面对错误

有一种东西,谁都不想要,但谁都甩不掉,它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那就是错误。原本,错误就像生病一样平常,算不上什么“大事”,可悲的是,很多人就是走不出错误的束缚,在里面挣扎。有时是不肯原谅别人的错误,有时是被自己的错误吓倒,有时是害怕别人谈论自己的错误,压抑的心变成了一个“奴隶”,所有的心思都围绕着那个错误转。想想,如此过活怎能不累?

其实,我们只要记得没有不犯错的人,对别人、对自己都大度点,就会好过很多。这不仅仅是一份宽容的心境,更是一把解放心灵的钥匙。

01.没有不犯错的人生

人活一世,孰能不犯错?上到伟人,下到无名小卒,谁都不可能一辈子“完美无瑕”。

新泽西州市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镇上一所学校的教学楼里,有一个特殊的班级,里面的26个学生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他们中间有人曾吸毒、进过管教所,还有一个女孩在一年里堕过三次胎。

家长们对这些叛逆的孩子毫无办法,老师和学校几乎对他们也都失去了信心。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一个叫菲娜的女老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

开学的第一天,菲娜没有像以前的那些老师一样,训斥班里的孩子,或是用命令式的语气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她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现在有三个候选人,分别是:

(1)迷信巫医,嗜酒如命,有多年的吸烟史,有两个情妇;(2)曾经两次被人从办公室里赶出来,每天要到吃午饭的时候才起床,每天晚上喝掉将近一公斤的白兰地,曾经吸食过鸦片;(3)获得过国家授予的“战斗英雄”的称号,有艺术天赋,平时喜欢吃素,偶尔喝一点酒,青年时代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位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你们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然后,猜想一下,这三个人未来的命运会如何?

对于谁会成为伟人这个问题,孩子们一致选择第三个人。至于第二个问题,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对于前两者而言,结局归纳起来无非是:成为令人唾弃的罪犯,或是无法自食其力的寄生虫。至于第三个人,他道德高尚,定能有一番作为。

菲娜耐心地听完孩子们的说法,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让所有孩子都感到意外的答案。

“你们的结论,符合一般的判断,可惜,你们都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不陌生。那个迷信巫医的人,他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那个喜欢睡懒觉、嗜酒如命的人,是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的著名首相。至于那个你们认为道德高尚会有一番作为的人,他的名字你们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

这个结果,听得孩子们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菲娜继续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代表过去,真正代表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以及将来的所作所为。这个世上没有完人,伟人也一样会犯错。昨天的阴影就留给昨天吧,从现在起,你们重新开始,努力做该做的事,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也会成为受人敬仰的人。”

菲娜的这番话,彻底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多年过去,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还有飞行员,而当年那个最不被人看好的、调皮捣蛋的罗伯森·哈里森,现在是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

提及那一堂课,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说:“本以为自己无药可救了,几乎所有人都这样看我们,可那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犯错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它只代表过去。”

话虽如此,可生活中还是有太多被错误束缚住的“心奴”,尽管道理都明白,可心里就是放不下,耿耿于怀,怎么也消融不了。就其根源来说,无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过于追求完美,容不得瑕疵,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各色”女孩,她的日常交际非常简单,朋友也是有数的几个,不是别人不愿意跟她接触,而是和她交往实在太累,多数人都说她不能容人。哪怕你是无心犯了错,她也会念叨你半天,得理不饶人的那种。不光对别人,她对自己也很严苛。她犯了点错,别人还没说什么,她自己就难受得不行了,无形之中把问题夸大许多,有时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其二,担心“一步错,步步错”,属于多虑型的人,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如,过去犯了一次什么样的错误,再遇到同类的事情时,就不敢尝试了。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年少无知在感情上受挫,不敢再爱、再付出了。殊不知,人生的每段成长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感情上也如此。

若是没犯过什么错,或是错过些什么,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也不懂得怎样爱才算得上理智,怎样做才能不辜负一颗真心。

其三,担心别人会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工作领域体现得更多一点,不是害怕犯错本身,而是害怕犯错之后别人怎么看,会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不会否定自己的人品。可实际上,别人对他犯错这件事的真实想法很简单: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哪儿有那么多复杂的事呢?

对于上面的这三种情况,后面还会详细地谈到。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对待错误这件事,要敞开心扉,想明白“是人就会犯错误”这个道理,就不会太纠结了。

02.何必斤斤计较

《圣经》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某个城市的一群人,出于道德愤激,非要用石头砸死一名妓女。耶稣说:“如果你们确信自己没有做过一件羞辱的事情,那就可以把她砸死。”结果,众人都沉默了,并放下了手里的石头。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任何环境下,那些怀揣着道德狂热的人,总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意念假想:自己有权利谴责他人的过错。换句话说,他们试图用对他人的攻击,获取自身道德的优越感。

一位男士在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计较先生”,倒不是说他为人吝啬,而是少了一种胸怀和气度,遇事寸步不让。熟悉他的人不会太介意,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知道他本性不坏,只是喜欢“得理不饶人”。

有一回,因为某下属做事草率,得罪了一位大客户,他揪着这个问题训斥了下属好长时间,事情都过去一个多礼拜了,他还是喋喋不休,要么就指责下属不懂说话技巧,要么就感叹下属不懂察言观色,后来干脆把下属的错误提升到了“修为”的层次。下属年轻气盛,他觉得自己认识到错误了,也正努力在改,可别人老拿自己的错误说事,他咽不下那口气了。终于有一次他直接顶撞了“计较先生”:“谁人不犯错,你干嘛一直耿耿于怀?难道就因为我不是你所希望的那种人,那你自己呢?我算不上有修为,而你也不算,至少在我看来,一个有修为的人不会一直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说完之后,下属便摔门而去。

“计较先生”顿时无语了,感觉自己像是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还从来没有人当面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他一直以为自己够有风度,够有修为,做事严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给人的印象竟然是斤斤计较。他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不能对别人大度一下,尤其是在他们犯了我认为不该犯的错误时?难道就因为,我认为自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不喜欢看到别人斤斤计较的样子,每次都心生厌恶,可今天的我还不是一样?

很庆幸,“计较先生”在这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尽管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唠叨一下别人的错误,可谁人不犯错呢?

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会有点小摩擦,相处共事也难免会出现摩擦,我们也肯定会看到别人的错误。不过,只要他们做的事没有违背原则,我们就没必要斤斤计较,甚至心存敌意。时而感慨已经发生的错误,毕竟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更何况别人也不愿意犯错。你把别人骂得狗血淋头,把别人的错误转过来自己承受,于事无补,反倒不利于彼此间的沟通和理解,也给自己的心戴了一把枷锁。

你自己犯错的时候,无疑渴望别人的宽容。将心比心,别人也一样。不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别人,是你的宽容大度;不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能让你减少愤怒,心生快乐。

说到宽容大度,不得不提胡亚雷思的一桩故事。

胡亚雷思就任墨西哥总统时,有一次,他到维拉克鲁斯视察,被迎进了卡利州长的官邸。第二天清晨,胡亚雷思发现浴室没有水,他拍了几下手掌,来了一名女仆。那个女仆是个中年的乡村妇女,而且脾气还有点大。女仆问他要什么?

胡亚雷思说请她打点水来。可那女仆不客气地说自己要先招待总统,如果胡亚雷思乐意等,那就任凭他等下去,还嘲笑他是个爱干净的印第安人。

胡亚雷思什么也没说,就在房间里等着。过了一刻钟,他又请那位女仆打点儿水过来。这一回,女仆对他的态度更差了,以自己要伺候总统为由,让胡亚雷思自己到庭院的盥洗处去打水。

要知道,那是总统啊!谁敢跟他这样说话?谁敢指使他去做这样的事?不过,胡亚雷思并不生气,他自己去打水洗漱了。

吃午饭的时候,那个女仆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期待着能够见到共和国总统,并有机会伺候他。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她早上一直嘲笑和斥责的“不识相的印第安人”竟然穿着一身黑色的大礼服,在主人卡利的陪同下,向大厅走过来。这时候她才知道,原来那个人是总统,她吓得面无血色,浑身哆嗦,还不由得惊叫了一声。

在那种场合里,她自然成了一个尴尬的焦点。她哭得悲悲切切。胡亚雷思走到她跟前,说:“别哭了,小姐。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如果您的工作是招待大家,那您就去做吧。这里的每个人都应当尽自己的本分。”

想想看,面对仆人的错误,无理地指责和嘲笑,总统都能不放在心上。我们身为普通人,又何必时刻记着别人的错,让它来折磨自己的心呢?或许,别人的无心之错在当时给你带来了一些委屈和伤害,可事后如果你还一直“念念不忘”,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03.别人眼中的“你的错误”

生活中有不少人,本身并不害怕犯错,但他们还是会沦为错误的“心奴”,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担忧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的“错误”。

乐儿给人的感觉,向来都是“乐天派”,凡事大大咧咧,不拘束,和什么人都能相处得来。可是和她相处已久的闺蜜却说,这些都是假象,实际上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奴”。

半年前,她和男友闹分手。乐儿每天在公司里,还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可她心里却十分纠结和痛苦。一次聊天时,乐儿向闺蜜坦言,她想和男友分开,还坦言自己爱上了别人。闺蜜觉得,既然心里的想法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问题是,乐儿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先爱上别人,背叛感情”这个事实。她潜意识里觉得在感情里,留下的那个人比先离开的人痛苦,而那种痛苦就是先离开的那个人造成的。况且,周围的朋友都知道,男友对她挺好,10个里面有9个人都劝她不要轻易分手。别人越是这么说,她越是觉得自己“犯了错”,虽然感情的事很难讲谁对谁错,但是人言可畏。

大大咧咧的乐儿,变成了一个“心奴”,害怕别人对自己评价,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话柄。为了这件事,她挣扎了很久,不过最后还是忍痛和男友分开了,和另一个人走到了一起。照理说,纠结也该告一段落了,毕竟已经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可谁知道,乐儿又开始纠结:前男友会不会原谅“我爱上别人”这个“错误”?他会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朋友会不会也觉得我对待感情太儿戏?

这个世界真是小,后来的某天,乐儿和前男友再次相遇了。这时的他,身边已经有了另外的她,他们看起来过得挺不错。乐儿顿时觉得心里舒服了一些,她觉得自己的“错误”终于可以放下了。

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得很清楚:感情没有对错之分,爱与不爱都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谁先离开谁的伤痛就少一些。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乐儿纠结的那个“错误”,不过是她自己胡思乱想。至于别人会不会觉得她对感情不认真,其实也是她一个人的胡思乱想,因为感情的事很难说,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局内人的感受。既然如此,外人又有什么权利去评头论足呢?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会一直关注你的事,除非他有特别的想法。

有时候,我们很在意的所谓的“错误”,在别人眼里根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或者根本就不打算对此发表什么感想。我们心里纠结,完全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当然,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会犯一些实际的错误,别人也会看到我们犯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我们就更不必害怕了,有错就改,善莫大焉。

一家法国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板,在对众多应聘者面试时,只问了同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多数应聘者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贯正确”,唯独有一个人承认自己犯过很多次错误,最后老板把这项工作交给了这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倒霉蛋”,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需要的人才,是他犯过无数次错误,但每次都能及时吸取教训,立即改正。”

安然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拟写投标书,这份工作对于刚毕业的她来说,确实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因为它需要跟不同的厂商打交道,需要用英文与外商沟通,还要学会为商品定价。为此,安然干得很卖力,加班也毫无怨言。尽管如此,她写的标书中标率还是不高,一连两次都败给了对手。老板提醒过她,可能是其他环节做得不够好,可安然没当回事。

看到老板失望的表情,安然心里很难受,她觉得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眼前的结果。有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泄气”了,沉浸在那两次错误中出不来,甚至老板一句无心的话,都让她觉得是针对自己的。老板看出她的状态不对,心里也猜得出大概的缘由,便提醒她问题不是出在标书本身,而是她没有找到物美价廉的厂商,对商品的定价太高。于是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开始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果然下一次投标就中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让更多的朋友明白一个道理。对于那些没有定论的事,比如感情的选择,不用因为自己的选择不同于多数人的看法,就认定自己“犯了错”,陷在里面出不来。更何况,你的“错误”没有直接影响到别人的生活,谁又会念念不忘呢?纵然到最后真的发现是自己错了,那也是一种经历,所谓成长的代价。

对于那些非常实际的错误,比如工作失误,也不用太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只要你不是故意而为的,你愿意去面对它、改正它,别人也一定给你一个机会。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当你迈过了这一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谁还会把你的错误当回事呢?

04.承认,又能如何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神医扁鹊几见蔡桓公都提醒他身患疾病,可蔡桓公听到扁鹊说自己有病,一点都不相信。最后病入膏肓了,又去求扁鹊医治,可惜神医也没法妙手回春了。

生病,本来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非要固执地不承认、不正视,最后酿成了苦果,怨谁呢?犯错这件事,其实就和生病差不多,是人就会犯错,承认自己身上的问题,又能怎么样?可惜很多人都有鸵鸟心理,遇到不想正视的问题,就会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子里去逃避,看着像是逃过去了,看不到眼前的错误了,可不代表那错误真就不存在了。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自欺欺人,沦为逃避的心奴,每次遇到类似的事,都会重蹈覆辙。直到错得离谱了,再也没有沙子可以埋头逃避了,事情往往也就无法挽回了。

林子在父亲的分公司里做执行董事,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觉得林子太年轻,没什么经验,在一些元老们的眼皮子底下,能少犯点错,多学点东西。

林子平日里心高气傲,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拿得了主意。他经常凭借自己跟朋友的关系,不经调查就私下和别人签订上百万的投资合同。最后得知自己被骗了,林子一肚子火。他一方面抱怨朋友不靠谱,一方面对元老们的指责心存芥蒂。他总不肯承认自己错了,虽然对很多事情他心里也没有底,但只要一想起来要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自己经验不足,要恳请别人帮忙,他就觉得不舒服,好像这是在告诉所有人:我能力不行,我需要你们帮忙。对于已经犯下的错误,他还抱着赌徒的心理,觉得自己还能“翻身”。

见他这个样子,公司元老们也不好说什么了。林子在下一次需要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全公司上下没有一个人肯帮他出谋划策。最终林子因为经验不足,致使公司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还是那句话:谁人不犯错?如果说第一次犯错是因为年轻气盛,太过于感情用事。那么错了之后呢?为什么连自己都开始产生质疑的时候,还是对他人心存芥蒂,执迷不悟呢?把承认错误当成一件很丢脸的事,抱着赌徒的心态,想以下一次的成功证明上一次的失败是意外?世上恐怕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理,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成功,都希望自己完美无瑕,不希望让人看到自己不完美、能力不足的一面。另外,许多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习惯,听到别人的批评指责就感觉对方在否定自己,反唇相讥。就像林子在第一次犯错后,心里也很矛盾,怀疑过自己,但最后还是选择赌徒的心理再试一把。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与那些元老们之间的芥蒂,是因为他无法从心理上接受他们对自己的批评,尽管这种批评是正确的,但养尊处优的他还是不愿承认。

其实,犯错这件小事,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即便一个人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也不能完全避免不犯任何错误,关键是我们从心理上怎么去认识犯错这件事,是把倒霉的经历、失败的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当成“过去式”,还是一味地逃避、推卸责任,若是前者,可以说犯的错让你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若是后者,只会越来越倒霉。

如果你肯试着放下心里对承认错误的那些“坏想法”,把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辩解掩饰,变成坦率地承认错误,你会发现自己过去所担心的“自己不够完美”“别人看不起自己”等问题根本不存在,别人不会因为你曾经犯过错而羞辱你,但他们一定会因为你不认错而瞧不起你。

从现在开始,别再让自己犯下的错误成为心里的绳索,捆绑着你的思想和行动。你只要给自己一点勇气,承认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05.“淡忘”是个好东西

每天,各种关于某人成功的报道都会扑面而来,稍微有点企图心的人,看着别人的欢呼喜悦都不免有点羡慕。谁不愿意做出点成就?谁不愿意有这样的日子?可放眼望去,羡慕别人的人,多数都停在原地,别说跟别人比如何,就连跟自己比,前进的脚步也有限。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是因为被错误拴住了心、束缚了手脚,把错误看成一件太严重的事,认为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不敢尝试,结果自然就只能原地踏步。就像一则寓言故事讲得那样:夜莺和乌鸦原本都是百灵鸟的学生,夜莺的基础没有乌鸦好,可它反复练习,不怕犯错,进步得很快。乌鸦自恃有点天赋,又担心犯错遭人嘲笑,一直不肯开口。最后,夜莺成了森林里的歌王,而乌鸦只会发出招人烦的哇哇叫。

有时候,我们应该大胆一点。王尔德说:“经验是每个人给自己所犯的错误取的名字。”约翰·慧勒更是直接:“我们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尽可能地快点犯完错误。”成功的人与平庸的人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犯了很多不同的错误而平庸的人则一个错误都不犯。

199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女子组半决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6岁的前南斯拉夫选手塞莱丝,对战美国女选手津娜·加里森。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不是加里森,而是她自己。比赛过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这场比赛,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我总是力求稳扎稳打,只敢打安全球,不敢轻易进攻,就在加里森第二次发球时,我还是不敢扣球求胜。”言外之意,害怕犯错,害怕一失足与胜利无缘。

不过,加里森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她不是只打安全球。她在赛后谈及自己的表现时,说:“我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决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即使真的失了球,我也知道自己是尽了力的。”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胜了第一局,后再接再励,赢得最终胜利。

当然,还有一种人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抹不去心里的阴影——曾犯过的错误和遭受的失败,他们怎么也忘不掉,哪怕后来又萌生了想尝试的念头,可又会想起从前,害怕自己再摔个跟头。尽管有人告诉他:“没事,你只要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可他心里还是有担忧:“如果又犯了别的错误,还不是一样失败?”于是,他便又从第二种情况转化成了第一种情况,害怕犯错,不敢尝试。

针对这一心理问题,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猎豹与山羊的实验。

他们把一只猎豹和一群山羊放到一个笼子里,中间用铁丝网隔开。起初猎豹不断地撞铁丝网,企图捕获对面的山羊,但那张结实的铁丝网,让猎豹一次次徒劳无功。

接着,科学家每天开始在猎豹的笼子里放几只活鸡,有了食物吃的猎豹,还是想突破铁丝网捕食山羊,每天吃饱以后就不停地撞铁丝网,希望凭着力气冲过去。结果猎豹折腾得遍体鳞伤,还是没成功,它沮丧不已。

与那道铁丝网相持一段时间后,猎豹确信自己逾越不了那道障碍,不再作徒劳地冲撞,每天安静地看着对面的山羊,猎物变成了风景。后来科学家试着把铁丝网撤掉,可这时的猎豹已经对失去保护屏障的山羊没有任何反应了,它每天还是在自己固定的区域转悠,从不逾越“雷池”半步。

想想,人和猎豹一样,多次的失败和错误局限了思维和视野,不敢再前进了。不过人和猎豹不一样的是,猎豹只是心甘情愿在原地转悠,而人会悲伤、会抱怨,甚至一蹶不振。更何况不吃山羊的猎豹还有活鸡吃,沉浸在错误中的人却吃不到免费的午餐。

或许从这个实验里我们该看透点什么。在生活中,不怕千难万难,就怕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你若愿意让心成为失败、过错的奴隶,谁也救不了你。与其如此,不如学会面对现实,接受已经发生的任何一种情况,使自己适应,然后就忘了它,继续向前走。

走出心的枷锁,不要害怕犯错,也不要让犯过的错误影响你的未来,既然太阳都有黑点,更何况人世间的事呢?只要知道自己在哪儿摔倒的,下次就不要再绊倒在那颗石头上。至于前面还有没有更大的石头,谁也不敢说。不过,你可以仔细琢磨绊倒你的那块石头,或许它会告诉你怎样能够绕过它或者摔得不那么疼。

06.压在心里的包袱

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候我们可以表现得很大度,前提是那个错误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损失或伤害,让人在心理上可以接受和原谅。可惜世事难料,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正的机会,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弥补,它可能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难以接受的创伤。往往这时很多人就会把对方的错误记在心里,渐渐演变成怨恨,甚至报复。就像下面的故事。

有个穷秀才在街上卖字画。有一天,他和一位大臣的儿子邂逅了。秀才知道那位大臣年轻时曾经诬陷自己的父亲,父亲后来忧郁而死。如今看到那个大臣之子被人前呼后拥着,他心底不由得涌起一股仇恨的情绪。当然,那个小少爷并不知道。

走到秀才的画摊前,小少爷被秀才的一幅画吸引了,很想买下来,可秀才却声称不卖。小少爷痴情任性,心里一直惦念着那幅画,终日不思茶饭,最后得了心病,日渐憔悴。

大臣看在眼里心疼得不得了,他替儿子出面找秀才去买画,可秀才还是不肯卖。看着大臣垂头丧气地走了,秀才自顾自地说:“哼,这就是我的报复,父债子偿。”

看到父亲也没买到画,那个小少爷更加抑郁,不久就病死了。秀才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得到报复后的快感,他一连几天晚上都梦见那小少爷在呵呵笑,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整天痛苦不已。

有一天,别人请求秀才画一幅佛像。可他画着画着,觉得佛像和过去自己画的佛像不一样了,他费尽心思地端详着那画,突然间惊住了,他发现自己刚刚画好的佛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连嘴巴和鼻子都是那么像。他一气之下把画撕碎了,喊道:“报复啊,我的报复又回到我自己头上了。”

把别人的错误牢记在心里,一心想着怎么报复,结果能改变什么呢?死去的父亲能复活吗?仇人之子离世,让自己变舒服了吗?放不下错误的时候,自己心里憋屈着,真的去报复对方了,又会遭受良心的谴责,因为自己也和对方一样犯了错。不管从哪个角度说,自己都是错误的心奴,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想让生活过得安静点,就不要尝试去报复谁,时间浪费在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上,只会让心被压抑得更难受。

很早以前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很令人感动,也很令人敬畏。

那是一个身患癫痫病的中年女人,没什么文化,而老伴又得了中风,一家人的生活全指望她给人洗衣服赚点钱。生活过得挺艰辛,可她也很欣慰,因为自己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不过,她唯一的儿子在19岁那年在参加一场营火晚会时,不幸被一个喝醉酒的少年拿玻璃瓶杀死了。可怜这位母亲,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丧子之痛让她万般悲痛,她希望时间的流逝能让自己淡忘痛苦,可是一想起儿子那张笑脸,她就不能平静,恨死了那个杀害儿子的人。三年过去了,她没有一天不想自己的儿子,痛苦一点都没有减少,仇恨也如影随形,折磨得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舒服点。

直到有一天,她在洗衣服的时候突然想起,那个杀害儿子的“仇人”今年也有19岁了,和自己儿子离去的年龄一样。如果儿子还活着,肯定有美好的前程等着他,而“仇人”现在还在看守所,等他回到社会后,不知道会如何?将心比心,“仇人”的母亲也一定不好受。

想到这,她突然很想去看看这位“仇人”。在朋友的安排下,她在少年看护所见到了那位“仇人”。当房间里只有她和“仇人”时,“仇人”突然紧紧抱着她失声痛哭起来,嘴里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刹那间,她感觉自己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也就在那一刻,她的“仇恨”消失了。

等“仇人”的情绪平稳下来后,他对她说,希望以后出去能够像照顾自己的妈妈一样照顾她。她感到很欣慰,说:“我希望你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好好经营自己的生命,连同我儿子的未来也延续下去,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就行了。”

朴实的她,就这样宽恕了“仇人”。

后来的她,还是靠给人洗衣服为生,可她心里安稳多了。

人这一辈子,难免遇到一些给自己带来刻骨伤痛的人,不管对方是真的无心伤害,还是有意为之,都不要让仇恨成为心的包袱,它会霸占你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你不肯打破仇恨的链锁,就是在报复自己,曾经的伤害不会从你生命中抹去,一切也无法重新再来。剔除心中的仇恨,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宽恕,更是对心灵的一种救赎。

07.选择原谅以后

都说“三年之痛,七年之痒”,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像任何结婚了的人,就逃不出这个定式。其实,有没有这个规律大家心里都清楚,它不过是说,结婚后的日子和恋爱不一样,没那么新鲜和浪漫了,至于那“痛”和“痒”,则是婚姻丧失新鲜感和浪漫的后遗症。

感情是最复杂的东西,变幻莫测。多少山盟海誓都抵不过流年偷换,婚姻终归是要归于平淡的,婚姻如溪水,涓涓流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的浪花,这些生活的小插曲可能是意外的惊喜,也可能是你想不到的打击。

几个月前的一天,苏夏在家里一边拖地一边跟姐姐抱怨“男人不靠谱”:“那次,他跟我说加班,其实我给他公司打电话了,他们说他下班就走了。后来我给他洗衣服的时候,看到一张项链的票据,就是公司附近那家商场的。他说是替别人买的,你说我能相信他吗?这东西有替别人买的吗?男人啊,有时候撒的谎都幼稚。”

姐姐劝了她几句。可女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劝她,她越是想唠叨唠叨,非要把心里这点委屈都说出来才算完,哪怕最后来一句“对不起,我又当了一回怨妇”。

她继续说:“男人真没良心啊,我跟他结婚以后付出了多少?我都觉着自己老了。”

“那你们后来有没有坦诚地谈过这件事?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吗?”

姐姐问。

“后来,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过这件事,他也承认了,确实是自己一时糊涂,对公司里的一位助理产生了好感。我当时特别失望,觉得感情走到尽头了,也想到离婚了。可他一脸懊悔的样子,说真的是一时糊涂,可能是我们结婚以后日子挺平淡的,他才会这样。我心里挺气的,可又放不下他,既然他是无心之过,况且他们两个人也没有再联系,我觉得闹离婚有点太过了。”苏夏说了整个事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想法。

姐姐安慰道:“就是,别轻易把离婚放嘴上。他是一时糊涂,思想上犯了点小错,可他醒悟得挺快,不至于罪大恶极。再说了,谁没犯过错呢?”

“可我每次一想起他给别人买项链的事,我还是生气,有时也会损他两句……”说着说着,苏夏又有点情绪激动了。

姐姐不禁感叹:“你不是原谅他了吗?既然原谅了,为什么还在他的过错里徘徊呢?”

其实,很多人在感情里都会遇到苏夏这样的问题,对方犯了一点错,彼此谈开了,也说好让这件事“过去”了,可没犯错的一方,心里却很长时间都“过不去”。要是这件事过后的一段时间相安无事还好,万一遇到点风吹草动的,又会把对方犯错的事抖落出来,旧错重提,非要弄出个“我是你非”的结果出来。

有必要吗?瑕疵和遗憾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婚姻中也要容得了沙子。谁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算此时你没错,可你敢保证这辈子都不会犯错吗?

既然还想在一起生活,既然还想继续这段婚姻,就不该嘴上说原谅对方了心里还不肯饶恕,这样既折磨自己,也让对方疲惫不堪。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假如犯错的那个人是你,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且承诺不再继续犯错并做到了,对方起初答应原谅你,可原谅之后每天还在提这件让你内疚的事,你是什么感受?逼急了的话,可能你会想——反正都这样了,你觉得能继续就继续,不能继续就散伙。真到了这份儿上,你心里会好受吗?

其实,面对爱人的错误,心里难过、气愤难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完全可以找一个发泄自己情绪的突破口,比如当场回击,发发脾气,甚至冷漠都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平息自己心里的委屈,也可以平衡对方的自责心理。当然,你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谅对方,让他自己去反省,但要记住一点,别把这件事反反复复地拿出来和他理论,或是折磨自己了。原谅以后,就让一切过去,别做一个放不下的心奴,既然都选择了与他一生一世,又为什么要拿婚姻里的沟沟坎坎惩罚对方、惩罚自己呢?平静点,才能活得坦然从容。保护爱情和婚姻,就得学会让错误随风。

08.说说“EX”那些事

电影《恋爱恐慌症》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有的人,认真爱过一次以后就不敢再随便爱了,因为怕重蹈覆辙,怕感情的伤害,怕心灵变得更累。所以我们都失去了深爱的能力。

要说感情这东西,又可爱又可恨,来的时候挺美好,走的时候也挺伤人。

特别是当你发现认认真真、彻彻底底爱过、付出过的那个人、那段感情,竟然是一个错误的时候,免不了会心如死灰。有的人愈合得快,有的人却一直陷在里面出不来。

陈默今年32岁了,参加的婚礼不下20场,当过5次伴娘,都说当伴娘不能超过三次,她也纳闷,难道你们不知道这个“规矩”吗?可每次对方的理由几乎都是如出一辙——周围的人基本上都嫁了,就剩下你了,帮帮忙吧!

其实,陈默的条件不算差,模样身材都不错,事业算不上有挺大成就,但起码吃喝玩乐都不愁。这样的姑娘,追求者自然不会少,可她自打25岁那年和“EX”(前任)分手后,就没再恋爱过,用一句歌词来概括,那就是“我真的怕了,真的怕了”,用现在人调侃的话来说,那就是“伤不起”。

陈默的父亲过世早,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大学毕业后,她不想再让母亲出去打工,便努力工作,想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母亲安心地过点平淡的日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陈默的母亲竟然查出了子宫瘤。那时陈默不过25岁,脆弱的心根本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医生说治病的费用大概要5万块,刚工作一年多的陈默,哪儿有这么多钱啊?看着生病的母亲,她有点绝望了。

母亲生病后,陈默一直请假照顾。一向拿全勤奖的她连续半个月没来上班,这让部门经理王辰觉得有点蹊跷,问了公司的同事之后,他才知道事情的缘由。

当天下午,王辰就去找陈默了,还带了5万块钱。陈默不想接受王辰的帮助,因为他多次对自己表示过爱慕之情。可王辰却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你现在正需要钱,这是我借给你的,以后你再还给我就是。先给阿姨看病要紧。”陈晨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接受了。

母亲的手术很顺利,陈默和母亲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可她与王辰之间的关系,却和以前大不相同了。陈默欠王辰的那笔钱,没办法一下子还清,每次面对王辰的时候,她都觉着自己欠了他一个人情。王辰没有催陈默还过,反倒一直安慰她说不用太着急,自己不急着用钱。当然,说这番话的时候,王辰的眼神里除了诚恳,还透出一点爱意。其间,面对王辰的“非礼”动作,她起初觉得不妥,可挣扎几次之后,也就默许了。回想起来,可能还是觉得欠着王辰什么,毕竟他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援手相助。

就这样,陈默和王辰开始正式交往。不过,这种“正式”只限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公司有规定内部人员不得谈恋爱,更何况是老板和下属。但此刻的陈默真的爱上了王辰。为了让自己的爱情光明正大,她提出离开公司,放弃已经争取到的升职机会。就在她准备离开的那天,一个陌生女人来到她跟前,狠狠给了她一耳光。那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王辰早就结婚了,自己从一开始就掉进了一个陷阱……

之后,陈默没有再恋爱。前几年是挣扎于自己的那个错误,埋怨自己傻。

而后的几年,她又开始纠结前任的错误,觉得男人太会演戏,是天生的说谎家和演员。有句话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哀莫大于心死。她不想再去爱了,甚至觉得自己都失去了爱的能力。

一个25岁涉世未深的女孩,在最困难的时候被人拉了一把,她心怀感激,以为是老天赐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而后又在自己满心欢喜要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被人狠狠踩了一脚,她万念俱灰。这件事成了她心里的一个结,怎么也解不开,她觉得男人太滑,而自己太傻,当初自己就不该那么轻易接受王辰的帮助,就算接受了他的帮助也不该以此为理由去跟他恋爱,更何况自己对他的一点都不了解,她觉得自己错得太离谱。

看到这儿,你大概也明白我们接下来要谈的话题了。对,就是关于EX——前任,而且是一段错爱。可能很少有人会与陈默经历的完全一样,但错爱的故事,多数人都听过、见过,甚至也亲身经历过。为爱犯了错,并不是什么难以原谅的罪过,网上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一辈子这么长,谁没爱上过几个“人渣”?重要的是,不能一棒子把自己打死在那场错误的爱里,剥夺自己再爱的机会,剥夺别人爱自己的机会。

我们都说,爱需要勇气。这种勇气,是你要敢于向爱的人去表白,还要在爱错、受伤之后,依然有重新去爱的魄力。至于前任的那段故事,不管是你错了,还是他错了,那都不重要,因为都过去了。面对明天,要像诗人说的那样: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