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他交流(3)

尊重孩子的小隐私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这便是隐私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随便干涉孩子的隐私: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监听电话、暗中跟踪……凡此种种,都让孩子感到很难堪。

有一位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学生,经常喜欢写日记。她喜欢把日记本放在抽屉里,可是最近她发现母亲动过她的日记本,这让她感觉很生气。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她在抽屉最上边放了一张白纸,纸上放五根头发丝。第二天,她发现头发丝没有了,显然抽屉被动过。第二天,她放了一张纸条,上边写道:“请尊重我的隐私。”结果,还是有人动她的抽屉。第三天,她在上边写道:“不尊重别人隐私的人也不配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下可了不得了,母亲不再偷看,而是当着这个孩子的面打开抽屉去看她的日记,并说:“小毛孩子,还和我们谈什么隐私。”这位女学生怒气冲冲地顶撞母亲道:“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母亲听了淡淡一笑:“在家里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妈,我有权力看你的日记和信件。”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这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恶化。

赵凯是一名初中生,一回家就喜欢关上门。爸爸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孩子在里面干什么。他总喜欢没事推门进去看看,赵凯对爸爸的行为很反感。有一天,他对爸爸说:“以后进来能不能敲一下门啊?”

爸爸一听就生气,说:“我是你爸爸,你有什么要隐瞒的,进儿子的房间还要敲门,真是白养你了。”赵凯也很生气,说:“我就不能有一点儿自己的隐私吗?你太不尊重我了。”爸爸一听,就更生气了,说:“什么隐私,我是你爸爸,你以后别想跟我谈隐私。”

有些父母通常没有“孩子也有隐私”的观念,觉得孩子有秘密就是有“隐瞒”,是对父母不信任,是最不能容忍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隐私,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秘世界”,采取粗暴干涉的强制手段,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每个人都会有隐私,孩子有隐私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权。让孩子拥有隐私,尊重孩子的“隐私世界”,是对孩子人格的保护,父母也会因此而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隐私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王雅丽是一名初中生,平日里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一天,她正在房间里写日记,听到有人敲门,“是谁?”

“是妈妈,我可以进来吗?”“请进!”王雅丽一边答应,一边把日记本合起来。

原来妈妈是给她送牛奶来了。“又在写日记啊?”妈妈问道。

“是啊,你可不能偷看哦!”王雅丽娇嗔地“警告”妈妈。

“好,妈妈不看。其实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不光要写日记,还要拿个小锁把日记本锁住,生怕别人偷看了我的日记。”妈妈一边抚摸着王雅丽的头发,一边说道。

“那有人偷看过你的日记吗?”王雅丽好奇地问妈妈。

“没有,他们看我日记上有锁,就知道我不希望别人看我的日记,也就不看了。想想那时候挺好玩的,一把小锁,仿佛锁住了自己的快乐,呵呵。”妈妈笑着对王雅丽说。

“我的日记里也有好多快乐。”王雅丽对妈妈说。

“我知道,其实妈妈很希望能分享你的快乐,也包括忧愁。不过妈妈会尊重你的意愿,不会偷看你的日记的!”妈妈真诚地说。

“既然妈妈这么说,我倒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日记了。”

就这样,妈妈既尊重了女儿的意愿和隐私,又得到了女儿的信任和爱。

由此可见,尊重孩子的隐私,留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与孩子坦诚相待,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所以,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请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争取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隐私是可以转化的,前提条件是信任。对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当孩子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隐私。家长只有通过关怀、尊重等方式赢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分享他的成长,所以,家长要争取孩子的信任。

不用隐私要挟孩子就范

有些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隐私,会用它作为要挟,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行为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孩子最痛恨被人用隐私要挟自己就范。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隐私、秘密,并给予保护,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经常与孩子沟通

父母应经常与孩子沟通,试着了解他们的想法,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稚嫩想法和做法。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选择给他自由,不能多加干涉。努力创造条件,发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少神秘感,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诚恳地向孩子道歉

生活中,做错了事就要道歉,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例外。道歉,对于成年人之间而言,不是难事。但不少人却很少向自己的家人道歉,尤其是作为家长,更不愿向孩子道歉。有些家长认为“向孩子认错、道歉”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有损自己的威严。殊不知,家长学会并勇于向孩子道歉,是家庭教育中的明智之举!

一天,爸爸发现钱包里少了50元钱,就问儿子:“你是不是从我钱包里拿钱了?”儿子说:“我没有拿!”爸爸不相信,先是“启发”孩子“需要钱可以向我要,但不要自己拿!”后来就越说越生气,警告儿子:“不经允许拿爸爸的钱也算是偷!”儿子很不服气,父子俩就争吵了起来。这时,妈妈回来了,忙解释说:“钱是我拿的,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爸爸这时才停止了对儿子的逼问,自知理亏又放不下家长的架子道歉,于是又嘱咐了一句:“儿子,你可要记住,花钱要管爸爸要,可不能偷偷地自己拿啊!爸爸的钱可是有数的!”儿子觉得受到了不能容忍的侮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孩子的离家出走,爸爸是有责任的。试想,如果当爸爸知道了钱的下落之后,能马上向孩子道歉,安抚孩子的情绪,也不至于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的结果。

当父母误解甚至冤枉了孩子时,通常会让孩子感到非常委屈,如果父母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还强词夺理,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家长应该学会诚恳地给孩子道歉。道歉不但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

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一次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在外屋的次子立雕看见了,他就挺身出来批评父亲不应该打小妹,且上纲上线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闻一多先是一愣,静坐沉思一会儿后,走到立雕面前,神情十分严肃认真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灵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父母都或多或少会犯下一些错误,对此,我们没必要在孩子面前伪装我们的歉意,只要我们勇敢地对孩子道歉,孩子会觉得自己有尊严,并且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及其他人。同时,孩子也会对父母增加信任感,会更加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正在炒菜的妈妈听到“咣当”一声,便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到打碎了的大花瓶和满地跑的球,立刻向儿子喊:“又搞什么鬼,整天闹事,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安静点?”

孩子哭了:“球又不是我的,花瓶更不是我打破的。”母亲火更大了:“还敢撒谎!”这时敲门声响起,几个孩子来道歉了。妈妈这才知道原来球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妈妈错怪了儿子,怎么办呢?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愣在那儿下不来台。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也有诚实的时候,你为什么从来都不表扬我?”孩子的话使妈妈更惊讶了,“是啊,我几时表扬过儿子?”妈妈内疚地安慰了儿子,并向他郑重地道了歉。对母亲的道歉儿子感到很吃惊,可是,从那以后他却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很少说谎了。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用真心实意的道歉在不经意间改掉了儿子说谎的毛病,足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道歉的作用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能放下架子向孩子道歉,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容易沟通,两代人的关系自然也可以更融洽了。所以说,父母有错向孩子道歉是一种明智之举,是尊重孩子人格的一种表现,是家长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能够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继而使孩子形成优秀品质。真心诚意地向孩子道歉,会令孩子对我们更加的佩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