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粉丝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你的粉丝为你驻足

野蛮生长后的粉丝经济学

建构一个良性的粉丝经济生态链

如何成功地建设粉丝生态圈

如何搭建多维立体的粉丝经济模式

教你如何挖掘粉丝经济的潜能

爱屋及乌是粉丝的特点,粉丝更是最忠诚的消费者。而那些铁杆粉丝,他们不仅仅只是追逐偶像,他们还会购买偶像的周边产品。因此,他们指向性的消费,随时都有可能为我们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

现在,人们的消费欲望不像以前那样,它将被移动支付或者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地满足。因此,现在的互联网不单单使人依赖于它,而且随时可能让人们的钱包变得干瘪。

其实,“粉丝经济”自古有之,就好像“豆腐西施”,我们先不评论她的豆腐到底有多好吃,但是,有一点是不可置疑的,那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豆腐西施”的美貌而去的,不管是出于欣赏还是出于喜爱,西施就这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豆腐西施”,而大家买豆腐也买得舒坦、愉悦。

就像现在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没有粉丝,应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商业的。比如,为自己代言吸粉的陈欧,聚集众多创业者粉丝的《创业家》,以及粉丝电影《小时代》因粉丝创下票房奇迹。现在有很多玩家,在自己的领域里因此成为搅局者,如宅男粉丝捧红的王大锤,魅力英语老师做手机等,从服务到手机,从娱乐到文化,而令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粉丝经济的杀伤力却是如此之大。

1.野蛮生长后的粉丝经济学

如果想要了解粉丝经济为什么能形成,就要从“招蜂引蝶的花”说起。我们看看那些盛开的花,它们之所以人见人爱,是因为除了迷人的外表外,它们还有香甜的花粉,而香甜的花粉正是蜂蝶们的挚爱。自然地,蜂蝶们就会对花产生痴迷、追捧及膜拜,也因此成为花的铁杆粉丝,并至死不渝。其实,粉丝经济也是这个道理。

小米当属当今互联网时代第一个把粉丝经济玩于自己股掌之中的企业。小米之所以能在短短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手机行业的佼佼者,那是因为他们的领头人雷军,不仅有才学,而且懂得如何运用粉丝经济,并让其发挥了极致的魔力,从而让自己和小米站在了行业的最高点。

小米手机的粉丝经济之所以成功,虽然说离不开小米手机的低价高配,但是更离不开的是品牌的核心人物——雷军。雷军作为小米的领航人,他也成为小米手机的灵魂,是他的人格魅力主导着小米手机的发展和方向。从恋人再到恋物是粉丝经济最大的魅力所在,而米粉们一开始是膜拜雷军,到后来才转变为疯狂地迷恋小米手机,而这种着魔似的迷恋也演变为疯狂的追随。因此,“为发烧而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小米手机的定位。

可能有人会说,从严格意义上说,小米算不上是手机公司,更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就因为雷军成功地运用了互联网,从而把小米手机做成了现代传奇。

不管企业怎么用心去打造庞大的粉丝团队,或者树立明星效应,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广泛关注。不过,粉丝经济的效应在于它的变现能力,而粉丝的黏度也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其实,“粉丝经济”并不是一个新词,它在几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就像吴高远——微玺天使投资基金会创始合伙人——在“野蛮生长后的自媒变局”分论坛上说的那样:“‘粉丝经济’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而现在之所以大家会认为它是一个新名词,那是因为人们所说的是狭义的粉丝经济,也就是指以社交网络为基础,并且以微博、微信等大号为呈现形式的商业经济形态。”

如果我们从广义上理解粉丝经济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种状态早在几年前就存在于中国了,也就是指那些具有用户基础、具备了品牌认同的商业经济形态,其实它在原理上和粉丝经济是相通的。

所以,吴高远说:“其实,‘粉丝’还有好几个别名,比如用户、信徒以及顾客等,都属粉丝的范畴。”

作为商业运作,获取用户就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目的。大家为实现这个目的,就会采用各种营销手段,而获取用户成本最低效率更高的营销方式就非“粉丝经济”莫属了。

那么,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笼络粉丝的营销手段,又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呢?这就像八仙过海,在笼络粉丝的道路上,只能是各显神通了。

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有了粉丝,创业就能取得成功。就像吴高远说的,他之所以投资餐饮老板,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几十万的粉丝,因为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餐饮老板的公众账号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他看中的仅仅是这些粉丝可能带来的机会。就好像《餐饮老板内参》即将搞的餐饮股权众筹平台,将会给整个餐饮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粉丝经济也有可能因此而真正实现。

相比于《餐饮老板内参》,有很多人会觉得他们的粉丝显得比较屌丝,而且数量不是很多,因此对于能否形成粉丝经济缺乏信心。WeMedia联合创始人方雨针对这个问题表达了他的看法:粉丝多少并不重要,而粉丝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主要是看自己能不能最大化地运用自己的粉丝。

变现是粉丝经济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即我们如何让粉丝心甘情愿地打开自己的荷包。

垂直领域适合高价值的粉丝,而认同感是屌丝粉丝们所追求的。《餐饮老板内参》的秦朝说:“实现价值有两个途径,如果你的粉丝是属于高价值的,那么就要做高品质的消费,选择某一个垂直领域就将是便捷、快速的方式。”

而经营好屌丝粉丝,就需要走另一条路。虽然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收入不高,但是他们在购买100元以下的小商品时会显得很轻松,也不会产生任何压力。

内涵社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们设计了一批衣服,是以“内涵蛋”为圆心的,他们将这些衣服放在微信上售卖,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卖完了2000件衣服,而销售价格是69元(他们的制作成本每件只有20元)。

因此,对于屌丝只要能有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和参与感的屌丝品牌,就能让他们打开荷包,而且要让他们觉得,他们是能够参与到这个产品或品牌里面的,他们是可以为该产品提供一些内容的,其实这也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价值体现的途径。

2.建构一个良性的粉丝经济生态链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做功能,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灵魂。”而这里的灵魂指的是“人格魅力体”。所谓的“人格魅力体”就像一棵树,如果想茁壮成长,就需要肥沃的土壤,而粉丝经济就是它所需要的土壤,如果缺失去这块土壤,它就会夭折。

2014年可以说是粉丝经济的爆发年,看看那些卖手机、卖电影及卖化妆品的,都在这场粉丝经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逆袭之路,并一路狂飙。小米仅用短短4年时间就把自己打造成国产手机之王;只会写书的韩寒,凭借自己制作的《后会无期》,就轻松地卷走6.3亿元票房;而来自草根的化妆品电商WIS,则只用3年时间,就让自己的市场估值触及了10亿美元。

这些既励志又传奇的故事,在2014年更是不胜枚举,而粉丝经济是这些屌丝之所以能成为逆袭神话背后的那只神秘的推手。

如果我们也想好好运用这只神秘的推手,我们可以从上面三个案例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顶级高手,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平台,他们还是玩转粉丝经济学的顶级高手。

企业在当下的品牌运营中,所拥有的那些最忠诚的消费者,就是他们的铁杆粉丝。而大众传播方式之所以发生那么深刻的变化,都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崛起,而粉丝数量在新的网络语境下,不单单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影响力,它还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粉丝是因为喜欢这个企业,才会心甘情愿地做它的粉丝,而且他们也乐意为这个企业的产品埋单。在现代品牌运营中,粉丝是最忠诚的消费者。社交媒体的兴盛正使大众传播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粉丝数量不仅意味着影响力,还意味着经济价值。喜欢你才粉你,粉你意味着消费者会举双手为你投票,为你埋单。

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想从自己的粉丝身上获得利益,就要懂得如何博取粉丝的芳心,懂得如何去养粉丝。对于企业来说,粉丝就是自己最特殊的用户,粉丝们的关注也就意味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是有兴趣的,甚至是有潜在购买行为的,如果他们取消了对企业的关注,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再认可这个企业。所以,企业只有把粉丝养护好,粉丝才能给企业带来惊喜,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不然的话,粉丝们只要轻抬他们的指尖,你就会被拒千里之外。

那么,怎么玩才能让自己成为顶级高手呢?归纳起来有以下三大秘诀:

(1)沉淀粉丝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粉丝经济,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百度是这么解读粉丝经济的: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因此,粉丝的两大核心就是留住铁杆粉丝,并将他们的能量点燃。所以,如何吸引并留住铁杆粉丝,就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对于现在的粉丝而言,一些常规的运营已不再有吸引力,所以企业要注重建设能吸引他们目光的社会化的品牌内容。也就是说,要说他们爱听且能听懂的话,那么这就需要年轻化及社会化。

第二,就是要懂得紧跟热门话题,企业如果懂得关注当下的热门话题,且能把这些话题结合到自己的运营当中,就可以为自己带来大量的活跃粉丝。就好像伊利QQ星,就曾经借助《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节目影响力,而发起各种实时互动,以跨屏话题为主的多种形式,让自己在短短3个月内,斩获高达202亿次的互动曝光。

第三,积累铁杆粉丝就需要企业懂得从自身需求出发,然后在不同的平台搭建属于自己的完善的产品体系,从而扩大自己品牌的曝光率,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精准地推送到潜在的目标粉丝面前,并通过热门话题及一些轻应用来有效地推动与粉丝们的互动。

第四,就是要懂得如何挖掘粉丝们的潜能,从而建构自己应对市场激烈挑战的能力。

(2)营销与服务需要共同推进

在现今的社交时代,传播的主导权已经被粉丝们所掌握,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更主动地去参与。他们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让现在的企业更能看到服务意识及体验的重要性,也督促企业不断地自我提升。因此,给粉丝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从而留住粉丝的心、增加粉丝的黏性,就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粉丝们的服务体验。

(3)建构粉丝经济生态链

产品对产品、营销对营销已经不再是未来中小企业竞争的对象,将来要竞争的对象将是生态对生态、体系对体系,而粉丝也将成为未来公司的第一驱动力,不再是过去的资本,也不再是产品。当消费圈的主力被80后、90后占据后,个性化和彰显自我成为消费特征,这些变化需要企业更深入地研究用户心理。

所以,建构一个良性的粉丝经济生态链,是一个企业想要成功的必备武器,更是现在企业要重点投入的。比如,可以深度挖掘用户发布的大量数据和行为习惯,并整合所有资源进行营销,推倒各业务线的壁垒。因为,一个全新的粉丝经济生态链,需要企业重新定义企业、定义自己的产品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模式。

3.如何成功地建设粉丝生态圈

“酣客公社”就是组织一群粉丝来讨论有关白酒方面的话题,他们就是一个传统企业玩转粉丝经济的典型,是一群追求消费体验的粉丝让他们发家致富的,而到现在为止,他们在全国共建起32个粉丝群。

他们之所以在没有店铺,也没有渠道,更没有代理商以及经销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粉丝经济。他们的领头人王为把这叫作FFC模式,就是工厂加粉丝再加消费者。它区别于传统销售的是只在互联网上销售,并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自己出品的导向。虽然说粉丝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但是粉丝并不是人们口中的普通消费者,他们对企业和产品有自己要追求的精神上的东西,因此他们也可以说是产品专家或者技术顾问。

对于粉丝来说,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上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他们的喜欢多是有情感基础的,可以说是很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他们的喜欢或者爱,都是无条件的。因此,情感是粉丝的核心所在,而要征服粉丝,自然就要从情感出发。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设法打动消费者的心,让他们变成我们的铁杆粉丝。

(1)定位。虽然说这有点老生常谈,但是又是不得不说的事,好的定位是做好营销、品牌及产品的第一步。就拿小米手机来说吧,它之所以能赢得那么多粉丝的芳心,就是因为在小米出世之前,人们想买一部既便宜又有面子,并且品质又好的手机几乎是天方夜谭。能给自己带来面子的手机太贵,买不起,而买得起的便宜手机又不能给自己面子,品质就更不用说了。而低价位、高品质就是小米的定位,它的定位本身就已经很能打动人了。再如白酒“江小白”,一个互联网品牌,它把自己定位为时尚、休闲,专为80后、90后服务的青春小酒。中老年人一直都是中国白酒的主要消费群,所以大部分白酒的宣传都是围绕着中老年人的心理诉求进行,因此他们没有把追根溯源作为情感上的投入,而是费心地挖掘自身的历史,而且他们也没有把高端大气上档次作为他们在包装上的追求。可以说,市场上很少有白酒会关注到80后、90后,而江小白就抓住了年轻、时尚、互联网一代的群体,因此江小白也就成功了。

(2)产品。好产品是基础,现在不仅仅要产品好,还要是那种能令人尖叫型的产品,如果想打造一款能让人为之尖叫的产品,就要聚焦,要聚焦到一个点,至于这个点,就是用户的需求问题了。

(3)灵魂。好的产品应该是有灵魂的,也就是赋予产品人格魅力。在现实中,能俘获大量粉丝的人,都是因为他个人的人格魅力。就像江小白,厂家直接把品牌和产品拟人化了,然后赋予产品灵魂,从而建构了江小白的人格魅力。这一点已经充分体现在名字上。还有,就是老罗的锤子手机,他的产品怎么样,就不在这里探讨了,但是它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粉丝,那就是老罗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4)体验。我们都知道,粉丝的核心是情感,而情感是从体验中获得的,因此体验对于召集粉丝就成为重中之重。可能有人会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对于用户来说管用,就会有很好的体验,其实不然。因此,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叫体验好,并不是说产品质量好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体验就好了,就算是质量一般的产品,也可以带给用户很好的体验。通俗地讲,体验好就是用起来让人感觉很爽,又可以很方便,还很顺手,最好是很傻瓜的那种。就好像在360出世之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安全软件,它们的质量也很好,因此,刚出炉的360,可能在产品技术上或者在功能方面都不如它们。但是,360还是赶超了它们,那是因为360能带给用户很好的体验。比如,以前的杀毒软件让人用起来感觉很费劲,因为它们的界面及术语太多。而360只有主面的几个按钮,因此被人看成很傻瓜。在360刚推出时,有很多人嘲笑它,认为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杀毒软件,怎么可以弄得这么傻瓜呢?但是,事实胜于雄辩,360是对的,用户要的是体验好、用起来爽,而技术含量对于他们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5)服务。既然粉丝讲的是情感,那么服务是最能带给人情感上的安抚的。虽然说服务属于产品以外的东西,好像说的是售前、售后、维修等。但是,好的服务能带给用户更多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好的服务需要做到超出用户心理预期,这样才能带给用户深刻的情感体验,就好像海底捞、海尔等。

(6)其他。除去以上这些因素外,还可以用人或者故事,也可以是案例等去打动粉丝们的芳心。就好像褚橙,它就是通过褚总的故事及人格魅力等去打动消费者的心的。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够从情感、思想方面打动用户,并且俘获用户芳心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尝试。

有了粉丝,并不代表就能产生价值,就像现实中很多明星,他们拥有很多粉丝,但是他们依然很落魄。所以,企业想要让自己的粉丝变现,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就要建立自己的粉丝经济生态圈,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就好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那样,它们之所以能那么成功,那是因为它们拥有自己的生态圈。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吧,它是围绕电子商务展开的,因此,不管是做B2B、B2C或是C2C,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他们都可以在这个生态圈中完成。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圈,是将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虽然说不同的行业和产品所处的生态圈不同(比如,有的生态圈是围绕着服务的,有的生态圈是围绕着产品的,也有的生态圈是围绕着上下游产业链的),但它们建立生态圈的关键却都是:第一,先发展粉丝、凝聚粉丝;第二,围绕怎么为这些粉丝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者如何为粉丝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及怎么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等,来建设这个生态圈。

4.如何搭建多维立体的粉丝经济模式

为什么成立才几年的小米能引领手机市场?为什么作为自媒体的逻辑思维能卖书、卖月饼?为什么五格货栈不花一分广告费,也能实现粉丝和销售额的倍增?其实,这都是它们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帮自己建构生态链和布局的新商业模式,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下的粉丝经济模式,也即把满足粉丝的需求和痛点作为核心生产产品。就好像罗辑思维预售8000套书仅用90分钟,五格货栈预售1000份车厘子也就半个小时。

粉丝经济模式的特征:

因为是在微信上预售,所以广告费用和流量费用是不用花钱的。

因为是提前收款,所以就不会产生一分钱的欠款。

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积累了用户。

能快速采用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建议,既能给用户归属感,也能帮助企业完善产品。

以人为本是一个核心理念,它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而最能体现这个核心理念的就是粉丝经济;把用户需求作为导向,就能开发出满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以五格货栈提供的车厘子产品为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了解它的极致体验:

(1)支付端。在这里想要购买产品很简单,只需要5~10秒钟,这是因为他们的设计极其简单,并把给好友送车厘子用微信红包的功能来体现,因此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好玩、有趣的体验。在这里,每一个用户都是代言人,五格货栈就想通过他们的服务体验,带给用户情感和微店的温度。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给小三送礼”等方式来实现方便和好玩的体验。

(2)物流端。他们为减少在运输中造成的损耗,特别在包装里装PE缓冲袋,还有最优化的空间布局,还附上了专业的制冷装置,再通过最有信誉的顺丰快递公司在24小时内送到用户手上,而且用户可以随时知道产品物流的进展。

(3)产品端。他们的产品都是直接从生产基地以2倍的价格收购最好的,然后再淘汰20%~40%,因此到达用户手上的自然就是当期最优质的产品。包装盒上面的10个孔更是方便了白领们在办公室轻松、愉悦地清洗,而且里边还配有进口材料的袋子,可用来装没有吃完的水果,这样放进冰箱就不会与其他食物串味。还附有一个信封,用来装果核和果皮,实现环保。

这就叫“全程极致体验”,用户在这些体验中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从而产生与其他水果的巨大反差,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五格货栈的粉丝,而且他们也会很自然地把这些美好的体验分享给他们朋友圈里的好朋友。

就像小米,它就拥有自己的全产业链系统,小米的商场系统就是通过官网销售小米手机。同时小米拥有社区系统,那就是它自己的论坛,而小米在新浪微博上的官方账号,就可以成为它的广播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小米的全产业链布局,让小米从此脱离了对其他组织、其他平台和渠道的依赖,因此,不管是前期的资讯传播,还是产品销售,或者是用户的意见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小米都可以亲力亲为。

在强调专业分工的工业时代,媒体和渠道均受到管制。但是在当下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企业就应该借助重新建立的媒体规则,以及一些渠道的规则,布局好企业的全产业链,这样才能博取粉丝们的芳心,建构好自己服务粉丝群的个性化服务。

因此,企业有这样三种商业模式:

(1)单维差价

不对称的信息导致了差价,而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实现差价模式,也就是利用价格差来进行竞争,或者是从产品上着手,推出极致的产品来赢得竞争力。不过,在当下这个信息全透明化的时代,想要维系差价模式并不容易。

(2)多维长尾

小米之所以能赢得一大批米粉,那是因为它手机的成功。小米在手机的基础上陆续推出路由器、移动电源等产品,而小米真正赚钱的并不是手机的硬件,而是二维的软件和三维的配件,还有其他电子产品,以及四维的大数据和金融。而小米就这样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的粉丝效应,让自己脱离了单维商业,实现了多维商业。这就是成功地运用粉丝来布局全产业链的经典案例。

(3)估值

360和微信是典型代表,它们考虑的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想通过免费方式给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服务,因此累积用户,以获取未来价值!

一个企业发展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跟这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有最直接的关系。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规则都被重新改变及定位,而这也就给那些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机会。所以,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就在于是否清晰自己的方向,是否有很清晰的思路。

如果想成为这个时代的优秀企业,重点就在于如何把那些用户变成自己的铁杆粉丝,这就需要企业拥有一些拳头产品,以及能带给用户想要的全程体验。等自己身边围聚的粉丝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考虑自建电商、社区或者自媒体等,因此布局好自建的全产业链,当企业有了这些建构后,那么建立属于自己的多维度的商业模式就会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5.教你如何挖掘粉丝经济的潜能

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如果基数庞大的年轻用户是粉丝经济的产物的话,那么如何挖掘粉丝经济的潜能将会成为最大挑战。这一批人年轻、活跃,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他们也愿意为创意、为内容埋单,更愿意为趣味转发,而只要是符合他们特性和需求的创意广告,他们都不反感。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粉丝经济跟互联网没有什么关联,只有在娱乐行业里才有粉丝之说。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而粉丝经济也不再是娱乐行业的专属,它已经被当下日渐蓬勃的移动互联网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这要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说起,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使得粉丝和自己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直接和亲密,让粉丝经济的平台结构得到改写。而移动互联网还让粉丝经济成为主流,从而占据主导地位,让粉丝变现不再是神话。

所以说,在接下来的10年,粉丝经济将会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就像新型明星TFBOYS,他们就是因为有粉丝经济的光环笼罩着,才成为这几年艺人组合中最“荣光”的一组的,不管是社交还是移动互联网。他们之所以能走好,并不是因为遵循传统的经纪公司操作模式。他们刚开始时只是不断放翻唱视频,在积累了足够庞大的粉丝以后,就开始了他们的成名之路,而他们的走好之路也就这样被粉丝一手包办了。

粉丝经济之所以能成为各大企业的最新营销方式,那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具更便捷,从而致使粉丝们可以随时随地很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从而让它发挥最大作用,也因此与企业产生强关联。

如果我们把企业或者个人的走红当成一个品牌的塑造,那么一个品牌能否迅速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粉丝对它的支持力度。一个企业或者品牌被粉丝爱上后,他们自然就会在偶像的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等空间刷屏,而这种传播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粉丝经济的力量可以适用于任何企业或者个人,就好比苹果、小米、华为等诸多手机厂商,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粉丝的巨大力量。其中小米产品以及小米自媒体的成功,粉丝经济是最大的功臣。

曾提出“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的凯文·凯利认为,不管是一个从事创作的人,还是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只要他能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这1000个铁杆粉丝就有可能变成买他全部产品的人,而只要搞定他们,他也就能生存了。

前媒体人罗振宇创立的罗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粉丝变现的自媒体,而罗辑思维也就是凯文·凯利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其微信公众号在第一次推出微信会员收费制度时,5500名会员名额只用6个小时就销售一空,实现160万元的创收。

如何将粉丝经济通过营销方法有效地进行变现,一直是困扰营销人员的大难题。而罗振宇这次真正意义上的粉丝变现让营销人员看到了变现的可能,提振了粉丝变现营销的信心。

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粉丝对于品牌的影响力将越发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粉丝的潜在需求,给他们定制专属产品,或者让他们直接加入品牌的塑造过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品牌埋单,这样也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现,而在接下来的10年里,也许就是最有可能实现价值的机会。

就好像腾讯视频,自开始推出粉丝经济以来,就从中尝到了很多甜头,他们定制了一档明星粉丝互动的弹幕,也叫《带你去看TA》的综艺节目,这个节目邀请了神剧《古剑奇谭》剧组主创,其中有李易峰、杨幂、陈伟霆等一起录制,他们的弹幕互动数据让人刮目相看,其中最高峰的时候一小时就突破5万条。

又如名创优品,从他们的微信平台来看,早在开通公众号之前,他们就决定只做社交媒介平台,与自己的消费者成为真正的朋友。因此,他们一开始就从粉丝的需求着手,很用心地去挖掘粉丝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而他们还会研究粉丝的语言风格,并且将它们与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结合,制作彼此都关注的热点内容,然后再通过微信与粉丝进行深度的互动。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给粉丝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体验,并且通过有效的互动来带动粉丝们积极参与,因此让流量活跃起来,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地推送品牌信息。

所以说,在接下来的10年,真正能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变现的手段有可能是由粉丝经济实现的,而正在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正是跑马圈地的好时节,因此对于个人、企业乃至行业来说,怎么去更全面地挖掘粉丝经济的强大能量,将成为他们未来10年内让自己杀出竞争重围的突破口。